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宝宝呕吐(6篇)

发布人: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30

宝宝呕吐篇1

笔者咨询了几位儿科老医生,让他们介绍了几例方便有效的感冒宝宝营养处方,忧心如焚的妈妈不妨参考一下。

特殊食物的做法与喂食法要点

1.回想一下宝宝停止吃断奶食品时喜欢吃什么,对,就让他吃那时候的食物。不要把感冒宝宝的营养食物看成特殊的病员餐,采用日常的材料就足够了,关键是搭配好2~3种材料,做到一次性提供给宝宝丰富、充足的营养。

2.将材料煮烂煮软。食物煮烂煮软后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汤汁里也融合了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宝宝光喝汤就能摄取营养。另外,味道淡一点更能体现原材料的美味。

3.一点一点喂食。尽管感冒后的宝宝开始有食欲了,看起来精神还不错,但大多数的时候,他们的肠胃还是很脆弱,一次性让他吃得太多反而有可能造成呕吐或者腹泻。请仔细观察宝宝的状态,切记一点一点地喂食。

4.切勿将蜂蜜加进不满1岁的宝宝的营养处方中。

5.处方中的材料量基本上为宝宝1人份。1小匙=5cc,1大匙=15cc,1杯=200cc。所用微波炉的功率为500W。

发烧宝宝

宝宝发烧,请给他吃容易下咽的食物或加了果汁、带甜味的食品。如果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较多,则请熬成汤或加点淀粉、奶油等,以造成滑滑、软软的效果。汤汁之类要等凉了以后再给孩子吃。

另外,宝宝发烧后很容易引起脱水,这就需要不时给他补充水分。较淡的绿茶、大麦茶、凉开水等都不错,但要注意切勿食用冰冻饮料。

A.牛奶南瓜汤

材料:南瓜30克牛奶1杯蜂蜜1小匙淀粉1小匙

做法:

1、将南瓜用保鲜膜包好,放进微波炉加热1分30秒。拿出后去皮,再用叉子或隔着保鲜膜直接用手揉碎。

2、在小锅中放入牛奶、糖和步骤1的材料,加热的同时边搅拌边加进淀粉,增加滑润度。

提示淀粉要适量

含有淀粉的食物一旦冷却就会变硬,所以在放淀粉时应该要注意适量。另外,在拌和南瓜时使用小叉子会比较方便。假如宝宝的感冒症状比较严重,伴随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建议您用其他汤汁来代替牛奶,因为牛奶中脂肪含量高,不易吸收。

本处方富含维生素,甜而不腻。

B.胡萝卜土豆豆腐汤

材料:汤汁1杯胡萝卜30克嫩豆腐15克土豆1/4个盐少量

做法:

1、在小锅中放入汤汁和胡萝卜泥一起煮。

2、加入切成7~8mm方块大小的豆腐,加热。

3、加入土豆泥增加度,放盐。

提示用土豆泥取代淀粉

富含淀粉质的土豆易于消化吸收,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够改善感冒症状。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具有调整肠胃功能紊乱的作用,因此对腹泻有一定的帮助。

有些宝宝不喜欢胡萝卜的味道,捣成泥再加热可使胡萝卜特有的味道淡化不少。

小贴士

发烧出汗之后勤换内衣裤

宝宝发烧出汗,一定要为他勤换内衣裤,同时要记住:宝宝的身体还无法像大人一样自如地调节体温,所以不要给他穿太多衣服。

宝宝呕吐了

适宜喂食滑、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肠胃的负担。食物仍需煮软。

A.鱼肉面

材料:新鲜细面条60~80克新鲜青鱼20克白菜25克胡萝卜15克汤汁1/2杯酱油、砂糖各少量

做法:

1、青鱼切片,上面撒一层薄薄的淀粉,放入沸水中煮至表面透明。

2、下面条,捞起后切成2~3cm长。

3、白菜切成方块,切断纤维,胡萝卜切丝。

4、把汤汁倒入小锅中加热,放入胡萝卜煮软,再加白菜、面条合煮,最后放入步骤1的材料,加酱油和砂糖调味。

提示面条切短、煮软

用淀粉裹住鱼肉,鱼肉会更滑润、易下咽。面条变冷会膨胀,故请选用细面。面条过长反而会刺激咽喉,务必切得短一些。白菜的做法同青菜一样,需要切短、煮烂。

B.烤麸蔬菜汤

材料:烤麸2~3个萝卜、小塔菜各10克汤汁1/2杯酱油、砂糖各少量

做法

1、烤麸浸水后对半切开。萝卜切丝,长度约为2~3cm。小塔菜过水焯,剁碎。

2、把汤汁倒入小锅中加热,加入萝卜煮软,再加小塔菜、烤麸合煮,最后放酱油和砂糖调味。

小贴士烤麸营养口感俱佳

烤麸富含蛋白质,吸收水分后会膨胀,滑润易下咽。这个菜宝宝无需费力咀嚼、又容易保存,值得一试。

注意呕吐后的余味

呕吐物的气味会再度引起宝宝恶心,因此呕吐后要立即替宝宝换上干净的衣服。另外,呕吐虽然会造成体内水分的急剧减少,但一次性喝太多水,宝宝又会呕吐,因此必须分若干次为他补充水分。

呕吐、腹泻后正确/错误食物・饮料

正确食物・饮料

淡茶、凉开水、大麦茶、粥、面条、面包粥、汤(材料易消化)、豆腐、土豆、鱼肉(薄片)、苹果、豆奶

错误食物・饮料

牛奶、乳酸菌饮料(酸奶等)、多糖食品(甜水果、糕点、果汁、可乐饮料、蛋糕等)、多脂食品(牛油、奶酪等)、冷冻食品(冰激凌等)

*多糖食品在宝宝体内发酵后,会加重腹泻、呕吐的症状。

*为避免将一般腹泻误认为是便血,请不要让腹泻宝宝食用胡萝卜汁、葡萄汁等红色食物。

宝宝腹泻了

宝宝腹泻,建议循序渐进地喂食易消化、滑软的食物。主食可选用粥类。

鱼片豆酱挂面

材料:青鱼20克青菜1棵挂面25克汤汁1/2杯豆酱1小匙

做法:

1、青鱼切碎,青菜的菜叶和菜梗分开剁碎。

2、挂面折成2~3cm长,进水焯,捞起洗净。

3、把汤汁加热,加入步骤2的材料、菜梗合煮,再加菜叶合煮。

4、放入青鱼合煮,最后放入豆酱。

提示挂面要洗干净

挂面柔嫩,易于消化吸收,可谓好营养好食品。但请务必用盐水冲洗后再食用。另外,蔬菜要先放,注意要煮软煮烂,鱼肉后放,煮熟即可。

宝宝口腔发炎

忌食刺激口腔黏膜的食物。选用味淡、滑润、已经凉好的食物。

忌食的食物包括:

太热的食物、冰冻食品、酸味食品(柑橘类等)

味道太重的食物(如太咸的食物)、油炸食物

黄瓜等生鲜蔬菜以及干粮(饼干等)

A.鸡蛋馄饨汤

材料:鸡蛋1个馄饨皮2张西兰花1小棵高汤1杯(婴儿食品中的汤料溶于热水也可)

做法:

1、焯西兰花,剁碎。

2、在小锅中倒入汤加热,撕碎馄饨皮放入合煮,倒进搅碎的鸡蛋。最后加步骤1的材料,稍煮片刻。

B.香蕉柠檬冻

材料(2例量):香蕉1/2根柠檬汁少量芡粉牛奶、酸奶各1/2杯糖1小匙

做法:

1、将芡粉倒入1/4杯的热水中搅拌。用叉子将香蕉弄碎,浇上柠檬汁。

2、在小锅中倒入牛奶、芡粉和糖,一起煮。

3、继加酸奶和香蕉,倒入碗中,冷冻使凝固。

C.蔬菜酱汤

材料:白菜25g葱10g萝卜15g胡萝卜10g汤汁1杯豆酱1小匙

做法:

1、白菜剁成大块,葱横切,萝卜和胡萝卜切丝。

2、在小锅中倒入汤汁和步骤1的材料煮至变软。放入豆酱煮至溶化。

提示汤的营养很丰富

假如宝宝吃不了汤里的全部“内容”,建议给他喝汤,因为汤里已经溶进了蔬菜的水溶性维生素和豆酱里的蛋白质,营养同样丰富。蔬菜要切短切丝,方便宝宝食用。

宝宝呕吐篇2

溢奶

当宝宝喝完奶水过一段时间后。就从嘴巴流出奶水,叫溢奶。溢奶最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后,一般吐出一二口,宝宝表情自然,不痛苦。

原因

小宝宝掌管食道与胃的连接关卡一贯,门的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无法紧密地阻挡奶水逆流回食道,因此小宝宝很容易就会发生溢奶的情形。此外吮奶时过多的空气进入宝宝的胃部,也是造成溢奶的原因之一。

不必担心

宝宝溢奶的情形较常见,几乎每个宝宝部有溢奶的经历,直到宝宝成长到约二三个月大,肌肉发育完善后,溢奶的情形就会趋于好转。

护理法

1.应该在每次喂奶后把宝宝竖起来放在肩上轻轻拍背,直到宝宝打嗝以后才能躺下,这样就可以减少溢乳。

2.一二个月的宝宝,一般不用枕头,但最好床垫是倾斜15度的。头高脚低。若宝宝的床无法倾斜,可在头下垫一块折叠的毛巾,放下时头偏向一侧,以免溢奶时奶水呛到肺里。

3.防止吃奶时吸入空气。在喂奶时,要让孩子的嘴裹住整个,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气乘虚而入。用奶瓶喂时,还应让奶汁完全充满,不要怕奶太冲而只到的一半,这样就容易吸进空气。

4.喂完奶后,抱起和放下宝宝时动作要轻,活动度要小些。不可用力摇晃。

5.国外目前有一种“低溢奶”型的奶粉,它比一般的牛奶要黏稠一点,可以减少溢奶的情况。据我们了解.不久也将在国内上市。到时候父母们可以给宝宝选择“低溢型”奶粉。

6.在手边为宝宝准备一些小毛巾或湿巾,一旦宝宝溢奶,及时为宝宝擦净。

吐奶

若宝宝喝完奶水一段时间后,宝宝的胃部出现反复收缩,进而从嘴巴喷出如小喷泉似的奶水,叫吐奶。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

原因

感冒

宝宝感冒时,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时,由于咳嗽的缘故,会使得腹压升高,也常常合并呕吐的症状。

肥厚性幽门狭窄

胃部连接十二指肠的连接关卡,称之为幽门,假使此处的肌肉过于肥厚,会阻挡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顺畅度,食物容易堆积在胃部,造成宝宝持续吐奶。典型症状是宝宝吐奶的频率逐渐密集,约在出生后2~3周时(也有少数患者在出生5个月后才出现此症状),最容易观察出宝宝有此种情形,宝宝不仅会出现喷射状的吐奶,吐完之后又会因为饥饿而继续想喝奶,吐出的奶水中有时会掺杂少许血丝。

胃食管返流

它和溢奶原因差不多,但表现为比较严重的溢奶,近似于呕吐,胃食管返流主要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和贲门张力不够,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比如咳嗽、呼吸费力等。早产儿发病率偏高,所以家有早产儿更要注意。

其他疾病

肠套叠、肠梗阻、胃肠炎等等许多疾病都可能造成呕吐。

不必担心

如果呕吐仅仅是偶尔发生,宝宝呕吐后精神依然很好,不哭闹,没有痛苦的表情,一般没有大问题。

护理法

1.让宝宝每次少吃一些,但要多喂宝宝一两次。

2.当宝宝不想吃奶时,不要反复给他,否则容易造成吐奶。

3.在喂宝宝的过程中,婴儿喝到一半发生了吐奶,可先安抚一下。并试探宝宝是否有吸吮动作,若是,就可以让宝宝继续喝奶。若没有则先安抚,宝宝也可能因为生气、躁动,增加腹压而导致吐的现象。

4.对于爱呕吐的宝宝,每次喂奶后要竖直抱着宝宝20分钟,妈妈肩上垫一块干净的毛巾,手头也要备着小毛巾。呕吐后给宝宝清理口腔的奶汁,比如喂些白开水,以免呕吐物的气味刺激宝宝再次发生呕吐。

5.平时宝宝睡觉头要偏向一侧。并要有家人在室内看护着宝宝。

宝宝呕吐篇3

A解惑篇:

妈妈的疑惑No.5

解惑NO.1

关于发热――宝宝刚服完退热药又烧上去了,怎么办呢?

退热药需间隔4至6小时后才能重复使用,在此期间应当做到三勤,勤喝水(多喝温水),勤擦拭(用温热湿毛巾反复擦头部、腋窝、肘窝、胭窝、腹股沟、手掌、脚心),勤试表(检测体温)。干烧无汗的宝宝还可以给予退热贴、退热栓、中成药协助降温。

解惑NO.2

关于呕吐――怎么给呕吐宝宝喂药、喝水啊?

宝宝因存在恶心、呕吐,为避免把药物呕出,喂药时应与进食时间错开,重要的药物先喂,不同药物之间也应有间隔。补水的方式以每3到5分钟饮一汤匙为佳,也可以饮用较稀的米汁来帮助补充水分和热量。

解惑NO.3

关于腹泻――宝宝拉肚子究竟是输液好还是吃药好?

儿科医生希望妈妈能够了解这个道理,那就是“不要一生病就给宝宝输液”,比如腹泻,原则上就以吃药治疗为首选,只有当宝宝出现了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代谢失衡,或者肠道感染比较严重时才建议输液治疗。

解惑NO.4

关于便秘――该如何照顾便便困难的宝宝呀?

在排除了因疾病等因素造成的便秘后,应给宝宝调整饮食,保证食物充足、营养均衡丰富,适当补充粗粮和粗纤维蔬菜、水果,养成定点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给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连续3天无便的宝宝可以使用开塞露,但切忌经常应用。

解惑NO.5

关于咳嗽――给宝宝服用止咳药后为什么不像成人那样效果显著?

因为宝宝的身体机能发育还不健全,因此不能使用过于强力、中枢性镇咳或具有成瘾性的止咳药,而且有些止咳药是需要依靠“浓度”来维持药效的,宝宝服药后半小时内尽量不要饮水,以免影响到药物的效果。

技巧篇:宝宝用药技巧Yes&No

技巧1

宝宝用药技巧Yes&NO

如何给宝宝喂液体口服药?

YES将药水摇匀,倒入量杯或带刻度的喂药器中,注意药量准确,让宝宝自然仰卧在妈妈的怀中,上身倾斜呈30至45度角,头略偏向一侧,将药物缓缓注入宝宝口中即可。

NO不要直接用药瓶喂药,这样既不便掌握药量,也不卫生,更不利于药物的存贮。采取斥责、围攻或央求、商量的喂药方式只能使宝宝更紧张,抗拒、哭闹或干脆拒绝服药。

技巧2

如何给宝宝喂颗粒剂口服药?

YES先将药物按服用剂量分好,以适量温白开水充分溶解,把小宝宝抱在怀里,将盛有药水的小勺放入宝宝口中,用勺体轻轻压住宝宝舌部的中后1/3处,缓缓入喉,以防呛咳。

NO不要让宝宝直接吞服颗粒剂,以免不慎将其误吸人气管内,最好用带有一定硬度的塑料小勺喂药,既能保证宝宝将药物顺利咽下,又能防止碰伤宝宝的牙齿和口腔黏膜。

技巧3

如何给宝宝喂片剂口服药?

YES按应服剂量掰开或碾成粉末后分份,用适量温水送服药物;对于容易溶于水、又不容易精准分份的药物,也可以整片加水,待充分溶解后,再按药水的毫升数按比例分服。

NO计算药物剂量时不能算错,不要让5岁以内的宝宝直接吞服药片,注意掌握用药间隔时间,服药后很快发生呕吐且呕出物中可见明显药物残体的重要药物,可以给宝宝补服。

花絮篇:也许妈妈还不知道

花絮1

给宝宝使用中成药的学问

宝宝使用的大多是中成药,相对于熬制的中草药在口味上更容易被宝宝接受,且服用起来方便快捷,不过在与西药配合使用时应注意间隔半小时的时间,保证饮食清淡。此外,中成药讲究对症、配伍、禁忌和归经,且同样存在毒副作用,妈妈不要自己凭经验购买并乱给宝宝服用,以免“文不对题”,甚至“适得其反”。

花絮2

给宝宝涂抹外用药膏的要点

在给宝宝涂抹外用药膏前,最好先在小面积肌肤上试用,待确认没有瘙痒等过敏现象后,用清水清洁患处(以免肌肤上的皮脂、污物影响药物的功效),以消毒棉签蘸取适量药膏在肌肤患处由内而外、顺时针均匀涂抹,量不宜过多,面积不宜过大,否则药物涂层太厚反而会影响吸收和散热。

花絮3

宝宝呕吐篇4

孩子自己年纪小,不懂节制,不懂抗议,当然也不可能去抗议――哪个孩子会抗议美食?

不过孩子们的小肚子,绝对会。

吃撑了就别再喂了

春节里,正餐都是大鱼大肉,青菜只是小配角,再加上很多孩子本来就不爱吃青菜,膳食比例严重不均衡。此外,在正餐中间还有无数的小零嘴:糖果、饼干、饮料……没几餐,孩子就会叫嚷没胃口、吃不下了。但是通常这时,很多老人总觉得孩子必须吃完应有的分量,于是宁愿捧着饭碗追喂:趁孩子不注意喂一口,塞个玩具过去又喂一口;如果孩子实在吃不下,过一会儿还要往他们嘴里塞点其他东西。

多数老人家不知道,不间断地大量进食,极易导致消化道系统疾病出现;如果孩子消化不良时,仍强迫他吃够平常的饭量,胃肠就得不到休息,不得不超负荷运转,从而带来更大的健康问题。

所以回去过年,家长们不要怕老人家不高兴,一定记得告诉他们:孩子不想吃饭,就不要勉强。

零食大关要把严

平时爸爸妈妈都会控制自家小孩的零食摄入量,可是一到春节,这种坚持就变得很难。一方面是觉得大过年的,宝宝爱吃的东西就让他们吃吧;另一方面,即便是爸爸妈妈有心控制,也敌不过亲戚们的热情招呼。

但是我们心里都清楚,零食基本都含有高热量、高脂肪,很多还是煎炸食品,不仅没有营养,还不好消化,很容易引起上火、咳嗽等症状。所以爸爸妈妈最好还是有意识地控制一下,明确以下3点:

1.糖果、巧克力、饼干等零食,坚决不让宝宝多吃;

2.坚果类虽然有益,但由于宝宝咀嚼功能不强,吃下去的坚果往往不能很好消化,会增加肠胃负担;

3.水果虽含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但糖分过高,也不能多吃,再说冬天里吃水果等冷食,本身就是一种刺激。

呕吐腹泻不用慌

很多时候,春节假期还没完,孩子就呕吐、腹痛、腹泻……这其实就是身体反抗进食的最高形式。

明白了病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护理第一要点是“暂时禁食”了――要让消化系统有一个休息的时间。辅助方法很多,可以用海盐包给宝宝热敷肚子,或是使用驱寒类脐贴,增强胃气,祛除寒气;出现轻度腹泻或者呕吐,还可以将花椒、小茴香、生姜等熬成水给宝宝饮用。

会传染的“呕吐”

单纯呕吐不用担心,如果呕吐伴有低烧,就要特别警惕是否患上了胃肠型感冒。

一般感冒表现多为鼻塞、流鼻涕、咳嗽等;胃肠型感冒的症状与普通感冒大相径庭,主要是消化系统的症状,比如腹泻、腹胀、食欲不振和呕吐,同时还会表现为肌肉酸痛,伴随低烧。

胃肠型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发病诱因主要来自外部刺激,如冷空气对肠胃造成刺激,感冒病毒就会乘虚而入钻进消化道,引起消化道粘膜反应。在治疗方面,此类感冒具有自限性:即便不治疗,也会慢慢自愈,关键是要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不过必须提醒家长的是,胃肠型感冒和普通感冒一样,具有传染性,这就是为什么家长会以为“呕吐也传染”的原因――

传染的不是呕吐,而是伴有呕吐的胃肠型感冒。

肚子的小伙伴们

藿香正气丸

藿香正气制剂有解除肌体表层病邪、调和胃肠道的功效,在治疗水土不服方面也有奇效,可谓是“春节第一良药”。

适应症:口中黏腻、头痛昏重、胃涨、腹痛、呕吐、一天腹泻多次,身体乏力,轻度风热感冒兼肠胃不适。

用药注意: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饮食宜清淡;服用时最好不要吃甜食、生冷和油腻的食物。

保济丸

民间素有“北有六神,南有保济”之说。保济丸能够解表、去湿、和中等。

适应症:因吃太多、太杂、油腻、不洁食物而引起的胃胀气、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症状。

用药注意:忌生冷、油腻食物。

大山楂丸

主要成分包括山楂、神曲、麦芽,具有开胃消食作用,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等积滞症状。比起其他助消化药物,大山楂丸酸中带甜,孩子更易接受。

适应症:不思饮食、腹胀、口气酸腐、大便稀或质干酸臭、呕吐等症,大便化验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等。

消食片

市面上有很多消食片,但主要成分都相似,一般都是山药、麦芽、山楂、陈皮等,从药物组成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

适应症: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大便有食物残渣等。

用药注意:孩子春节胃口不好多数是吃撑了,首要还是减少进食分量或是改变膳食比例,最好再增加运动时间以促进胃肠蠕动消化;山楂只消不补,过量食用会导致脾胃虚弱。

健胃消食液/消积止咳口服液

宝宝呕吐篇5

住院理由:宝宝病情发展快,需要固定的医生

刚开始,毛毛先是咳嗽了好几天,带他去检查,第一个医生说是气管炎,开了点药回家吃。不料当天半夜就发烧了,第二天再去医院,碰到第二个医生,他听了听毛毛的呼吸声,开了单子拍了片,然后作出诊断:“肺炎,打三天吊针吧。”

带孩子输过液的都知道,那是大人孩子都受累,短则两三个小时、长则四五个小时,三四十个孩子一起哭闹,颇为壮观。更让人焦心的是,输液的那几天,毛毛的病情并没有明显好转。相反,他每天都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刚退烧了吧,又开始呕吐了;呕吐之后,又开始拉肚子了……于是我们一天天看门诊,找医生复查,可没想到,每天都能得到一个新的答案。第三个医生说:“是肺炎啊,继续挂水吧。”第四个医生说:“今天咳得好些了吧?吃东西就吐?那是胃炎。”第五个医生说:“拉肚子了?看来是肠炎……”

这信息量也太大了吧!抓狂的我,只好上网查询各种症状的解释,偶尔在一个育儿论坛里看到了有经验的妈妈的建议:住院治疗。“门诊医生是随机的,而住院的话每天会有固定的医生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治疗和看护都更周到一些。”一个妈妈这样说。这个说法正合我心意。于是我主动向医生询问是否可以住院。又等了一天,医生说有空病床可以住了,我便给毛毛办了入院手续。

毛毛住在消化科病房,虽然每天还是例行的输液和检查,但毕竟住院医生对毛毛的病情发展、变化比较了解,并给出新的治疗建议。医生也向我解释小孩子生病后,机体内的炎症很容易在各个系统之间互相影响,让我别太担心。继续输液之后,呕吐和腹泻的症状逐步好转,第五天,毛毛便出院了。

从住院中学到的:因为常见病而住院,也没那么可怕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住院的两个额外好处。首先,宝宝和大人,都可以省去每天在家和医院之间奔波的麻烦,宝宝休息得好一些,自然康复得也快一些。其次,从经济角度来,住院也节省了交通方面的成本。住院是件大事,我当然不是说遇到宝宝生病,住院就是上上之策,但经过这次毛毛生病之后,我至少知道住院是怎么回事了,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住院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心也定了不少。另外,之前我一直担心毛毛换了新环境会害怕,结果发现他还太小,感觉不深,只是早上醒来时会哭一阵,发现妈妈在身旁,就又入睡了,所以对他的不利影响也小。

从毛毛起病,到最后出院,一共经历了10天,这是毛毛出生以来生得最长的一场病。在这10天,我由惊慌、恐惧、抓狂变得试着理性思考,权衡利弊,为宝宝做出最利于他康复的选择。

毛毛生病全过程记录:

第一天:由于咳嗽、微喘去看门诊,听诊后被诊断为气管炎,回家吃药。

第二天:由于发烧继续去看门诊,拍片后被诊断为肺炎,开始输液。

第三天:继续发烧,输液。

第四天:退烧,开始呕吐,被诊断为胃炎,继续输液。

第五天:呕吐加重,开始腹泻,被诊断为肠炎,继续输液。

第六天:住院,继续输液,仍有呕吐和腹泻。

第七天:住院,继续输液,腹泻改善,仍有呕吐。

第八天:住院,继续输液,呕吐有改善但未彻底好转。

宝宝呕吐篇6

方法一

从“下颌部”喂药不会呛咳

给孩子喂药,成人都是参照自己吃药的方式――张口、灌药、吞下。但半岁以下的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灌药虽然简单,却难免太急引起呛咳和呕吐,并不是好方法。要让小宝宝比较轻松地吃药,姿势一定要正确。先把宝宝的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将勺或吸管从下颌部(口腔靠下牙的一侧)伸进去慢慢喂药,勺或吸管不要急着拿出来,等孩子把药吞下了再拿出来。

方法二

孩子吃药呕吐咋办

孩子小时吞咽功能不好,吃奶都会吐,吃药更是如此。这种呕吐是无意识的,只要是喂药后不久,吐掉的药量都要及时补回,否则达不到药效。但3岁以上的孩子吃药呕吐常常是家长惯的,孩子不愿意吃,吃药就觉得恶心,这个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所以也要从小引导,方法和上面讲的差不多。有的孩子实在不肯吃药,嫌药苦,特别是片剂的药,可以用孩子爱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兑着吃,但果汁或糖水的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量来控制,否则也会失效。牛奶可能和药物起反应,不建议和药物掺在一起。

方法三

鼓励大孩子自己吃药

孩子到了2岁,多半已经学会自己用勺。这时孩子生病,除非身体很虚弱,如果精神和食欲还不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吃药并给予赞扬。一旦孩子觉得自己吃药是很勇敢的事,今后就不害怕吃药了。不过,这有赖于从小的潜移默化。譬如孩子小时,不愿意吃药,家长不忍心强迫,想着孩子不吃就算了,生病可以打针,结果强化了孩子不吃药的想法,毕竟打针的副作用和风险性要比吃药高很多。有的家长则把吃药当成惩罚手段,孩子不听话就吓唬说要吃药,还强调是苦药,孩子当然更加不愿吃药。

小孩3至6个月时,要适当给他们喝多种口味的果汁和汤水。像苦瓜汁、番茄汁、西洋菜汤、芥菜汤(汤要是滚汤,里边不加盐)等,略略有些酸或苦味,让孩子慢慢适应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药的时候,自然就不怕苦了。另外,家长什么东西都带头吃,对孩子也有很好的影响。

方法四

吃药要谨遵医嘱

所谓谨遵医嘱,就是要严格听从医生的指导,医生说药吃多少次、多少量,一定不能随意加减,减了没有药效,加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反应。

每次的药量需要精心计算好。只有在吃药立刻呕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补回相应的量,否则该吃多少就是多少,就是吃药后半个小时呕吐了也不用加。医生若一次开了好几种药,只要,没交代分开吃,通常都可以把几种药混在一起吃,但要注意搭配后不能放太长时间。

另外,思密达和吗叮咛必须在饭前(含喝奶前)半小时吃,前者是让肠黏膜形成保护膜,后者是促进胃肠排空,不提前吃就没有效果。但多酶片是开胃的药,要和食物一起吃才有作用。其他消炎、清热、退烧的药物,饭后吃即可。若孩子频繁呕吐,则最好在两餐之间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