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DiaoChaoShinursingeffectofnursingcareofprematureinfants,toprovidebasisforclinicalpractice.MethodsinAugust2011toSeptember2013of60patientsadmittedinourhospitalobstetricsprematurerandompoints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30caseseach,adoptingDiaoChaoShinursingobservationgroup,controlgroupadoptsthetraditionalnursing,comparingtwogroupsofprematureinfantnursingeffect.Resultsobservationgroupprematurebabiesthanthecontrolgroupstablevitalsigns,eatingandweightalsoincreasedobviously,growthrateissimilarbetweenthetwogroupsis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DiaoChaoShicaremoreconducivetothegrowthanddevelopmentofprematureinfants,andpromotediseaserecovery,isaneffectivemethodforclinicalnursing.
【keywords】DiaoChaoShinursingeffectanalysisinpretermneonates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早产儿效果分析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质量不足2500g,身长在46cm以下的新生儿[1],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且胎龄愈小,体质量愈小,病死率愈高[2]。因此提高早产儿护理质量,对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针对一问题,我们在新生儿病区专门为早产儿的暖箱配备了一个U形小窝,这个小窝我们称它为“鸟巢”。我们对实施“鸟巢式”护理的早产儿生命体征、进食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并与传统护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早产儿中,男16例,女14例,出生胎龄为30―34周,平均32.3周,出生体重1268―2359g,平均1989g;其中新生儿窒息2例,新生儿肺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颅内出血1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例,卵圆孔未闭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产瘤3例,新生儿黄疸7例。对照组30例早产儿中,男13例,女17例,出生胎龄为31―35周,平均32.8周,出生体重1397―2281g,平均1864g;其中新生儿窒息1例,新生儿肺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例,卵圆孔未闭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产瘤3例,新生儿黄疸5例。两组早产儿在经口喂养不足时均给予静脉营养。两组新生儿性别、体重、胎龄、疾病种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鸟巢式护理,用柔软的棉质包被对角折叠后滚筒式卷成长条状,围成一个U型小窝,形似鸟巢,中间能容纳婴儿的身体。使用前先将“鸟巢”放入暖箱中预热到33―34℃,然后将早产儿裸身放入暖箱,颈下垫软垫,保持婴儿颈部伸展,再根据早产儿胎龄、体重调节暖箱温度。
1.2.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每天记录2组早产儿进食量、体重变化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许多欧洲国家的新生儿病房,为了控制新生儿的身置,有利于新生儿头部的固定或半固定,阻止这种突然的惊吓造成的应激反应,开始采用“鸟巢”护理[3]。目前,“鸟巢”护理已经作为新生儿个性化发育支持护理的项目之一[1],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鸟巢式护理是在暖箱或辐射台的基础上,再为早产营造一个类似鸟巢的自然环境,周边用布卷围成,使其体表温度、热量聚集在鸟巢内不易散发出去,使鸟巢的环境温度始终处于早产儿的适中温度,并且鸟巢的大小可以使其活动范围局限,活动量减少,减轻热卡的消耗[4]。同时使早产儿有边界感与安全感,可达到抚摸及固定的效果,其姿势与胎儿在宫内姿势相似,使其感觉更舒适、安静,减少哭闹。
对早产儿实施鸟巢式护理时,可促进其身体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一般摆放原则为四肢中线屈曲位,这样可以发展婴儿的手嘴综合能力,使其易自我安慰,促进口腔满足感,使奶量增加,减少肢体无意义的活动,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体重增长快[4]。我们通过对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早产儿进行分组观察,发现“鸟巢”护理相比较传统护理方式,可以增加早产儿每日进奶量,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另外因为早产儿病室为无陪病房,而早产儿又不具有语言能力,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护理人员极易忽略早产儿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及需要被关注,需要安全感和亲情的交流[3],而鸟巢式护理恰恰能起到了抚摸及按摩的效果,可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满足了早产儿心理需求,减少了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早产儿采取鸟巢护理,可以增加其每日进奶量,有效促进体质量增长,缩短体质量恢复时间,从而减少住院时间,能有效降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安全实用,是一种较理想的早产儿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晖,张爱霞,早产儿“鸟巢”式护理模式的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33:97.
[2]林霞.鸟巢式护理与传统护理方法对早产儿的护理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7:564―565.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38-02
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在出生时的体重较低,其生存质量较差,存活率相对较低[1]。随着早产儿的管理以及治疗的不断完善,解决早产儿出生时生存质量较差、存活率较低的主要难题就是早产儿的喂养[2]。本研究将对100例行鼻胃管喂养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行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8例女孩,62例男孩,所有早产儿的胎龄为28-36周,平均胎龄为32周。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早产儿的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Ρ>0.05。
1.2方法
1.2.1喂养及护理方法对照组的早产儿给予单纯的鼻胃管营养喂养,并对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五孔橡皮吮吸,并对其适当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早产儿在每次喂养前后以及喂养过程中,让其吮吸橡皮5分钟,每天喂养7-8次,其吮吸周期为2周。
1.2.2配方乳以及营养方案本研究所有早产儿均选用同一款特定配方奶粉,在其出生后6-24小时开始喂养,根据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来对其喂养的次数以及喂养量来进行制定。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前,必须对其胃滞留物的量、性质以及胃排空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再根据其残余的奶量来确定新鲜奶液的注入量。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以及回抽过程中,其速度不能过快,以此来避免早产儿出现“胃轻瘫”的情况。
1.2.3护理在对早产儿进行喂养过程中,一定要对早产儿的耐受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当早产儿胃内的奶液残留量低于上次喂养的1/3时,就必须将残留液打回,然后在将奶液补充到预计量。当早产儿的腹胀情况较为明显时,必须立即停止喂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早产儿进行适当的处理。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以及护理情况进行记录、比较。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
2结果
在观察组的早产儿中,有2例存在胃残留的情况,40例喂养耐受,反流次数为(10.7±2.1)次,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8.6±4.0)天,48例早产儿家长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在对照组的早产儿中,有14例存在胃残留的情况,9例喂养耐受,反流次数为(14.8±2.9)次,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11.1±3.2)天,36例早产儿家长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两组早产儿的反流次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耐受情况、胃残留的发生率等、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3讨论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3],胃肠运动功能在肠腔内运转、食物磨碎以及食物混合等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早产儿在出生时的体重相对较低,其胃肠功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使早产儿在出生后保持与子宫内相同的生长速度,其胃肠的负担相对较重,通常还会出现胃排空时间延迟以及胃肠动力不足的情况。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儿进行治疗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来对患儿进行饲养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对早产儿出生体重较低的情况进行有效地改善,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管喂养护理的过程中,非营养性吸入加护理干预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它不仅可以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食管返流的次数,而且还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胃肠动力发育,有助于早产儿的胃肠道营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丁晓华,王松,李胜玲.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07):636-638.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分娩出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一般状况尚可,无需进入NICU监护,无NICU指征,如先天性缺陷、颅内出血、胎粪吸入性肺炎;②家属知情同意;③未参加其它相关研究;④未接受其它专业性的新生儿护理,如母婴同室、新生儿游泳。共纳入对象135例,其中男70例、女65例,孕周30~35周、平均(34.1±0.4)周,体质量1641~3125g、平均(2288±125)g。择期剖宫产104例,意外终止或催产31例。Apgar1min评分5~10分、平均(8.2±1.1)分。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对照组纳入新生儿62例,观察组纳入新生儿63例,两组患儿胎龄、性别、体质量、出生孕周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温箱内监护,临床护理以新生儿护理、喂养、温箱管理为主。将箱内温度控制在33℃~35℃,湿度控制在55%~65%。以早产儿配方喂养,2h/次。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鸟巢式护理:(1)鸟巢制作:选择特供的柔软、光滑全棉布料,裁剪成1m×1m大小棉垫;以新生儿枕骨为长轴、肩骨为短轴,预先测量,将棉垫围拢,做一围拢高约10cm(折叠口处最短约5cm),呈椭圆形“鸟巢”围垫,放入温箱,预热5min,待温度达33℃~34℃即可;(2)放入:将早产儿放入暖箱,适当调节“鸟巢”周围领,使早产儿四肢、头颈与棉垫微微接触,适当调整小儿、棉垫褶皱,避免患儿伸展受限,使患儿颈下垫软枕、护肩可自由活动;(3)管理:试棉垫污染情况,可更换“鸟巢”棉垫。
1.3观察指标
胎便出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日数、开奶时间、出生1周后反射积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转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开奶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出生后1周反射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