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武术协会工作计划范例(3篇)

发布人:转载 发布时间:2024-03-05

武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篇1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书记

俞正声:加速打造“武汉城市经济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他任职的3年中大胆实施了“湖北新政”:从“削费减税”到“机构瘦身”,从“国退民进”到“简政放权”,十几项重大改革同步推进,体制“瓶颈”次第减缓。

俞正声说,湖北是老工业基地,最近几年,通过下大力气进行国企改革攻坚,存量正在变成经济增量。与此同时,主要集中在武汉城市圈的钢铁、汽车、烟草等优势产业经过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原有的优势得到了加强,效益与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引进、消化与吸收,一批世界知名的企业落户湖北,以IT业和制药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为加快湖北发展,实现率先在中部崛起的目标,俞正声说,湖北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村改革与发展,加快推进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建设以及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

李宪生:武汉中部崛起的“中心城市”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李宪生一直关注中部经济区域应如何发展这一问题。早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就曾提交了一份题为“遏止‘中部塌陷’武汉应该有所作为”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提出了“政策边缘化地区论”,而这个论点直接指向“国家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他看来,武汉的命运其实正是中部地区命运的一个缩影,而这个政策性的宿命,是导致了中部塌陷的最根本原因。

今年,他又作为人大代表参加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了温总理对中部发展的未来描绘,欣喜万分。他对记者说,中部崛起恰逢其时,湖北的崛起也是恰逢其时,武汉应在中部崛起中发挥支点作用。

他讲到,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区域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有多个增长极,特别要求有撬动区域发展全局的战略支点。这种战略支点作用,往往是通过中心城市特有的功能予以体现。其功能反映在六个方面:交通枢纽功能、产业牵引功能、要素集散功能、服务中心功能、管理中心功能和创新中心功能。从战略支点所必须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来看,武汉地理位置居中,承东起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具有传导和中继作用,可以担当起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城市角色。

为此,武汉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坚持“两业并举”(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两通优势”(交通、流通),开拓“两个市场”(国际、国内),实施“两大计划”(社区建设“883”计划、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建设“三区、四网”(武汉新区、武汉化工新区、王家墩商务区,综合交通网、信息网、市政设施网、绿色生态网),充分发挥战略支点作用。

讲到具体实施,他说,1、着眼于增强产业牵引功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武汉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即加快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科技优势,推动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按照“退二进二”、盘活存量、引进增量、改善环境、扩大就业的思路,推进都市工业园建设。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延长钢铁、汽车、光电子信息、食品、石油化工和环保等十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2、着眼于巩固交通枢纽地位,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构筑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加快建设过江隧道。在对外交通上,在已有4条高速出口公路和已完工的绕城公路的基础上,新建7条高速出口公路,形成与周边城市连接、与京珠和沪蓉等国道主干线互通的快速通道。同时,加大铁路、水路、航空大通道建设。3、着眼于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和要素集散功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层次和水平。加快发展金融、会计、法律、信息咨询等生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生产功能。通过推进结构升级和发展商业新业态,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水平。4、着眼于增强区域创新中心功能,不断提升科教优势,推进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部市共建高校工作,增强科教实力,巩固科教优势,努力将科教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5、着眼于增强经济活力和提升对外开放窗口功能,为区域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搭建基础平台,加快形成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开放格局。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武汉区域优势明显、劳动力素质较高、水资源相对丰富、商务运作成本低等比较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在进一步吸引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同时,注重吸引服务业转移。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主席

刘善璧:应在武汉建立中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基地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在评价新崛起的城市竞争力中,这一指标至关重要。武汉在这方面具有中部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主席刘善璧提出在武汉建立中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基地。

他说,武汉具有四大有利因素。

首先,武汉是我国智力和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具有明显的科教优势。拥有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59所,在校大学生63万多人,每万人的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在全国居第一位,每年有10多万毕业生走向全国各地;武汉有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省部属科研院所56个、国家重点学科65个、两院院士49人,各类专业科技人员50多万人,每年产生辐射全国的科研成果1000多项;武汉市是全国第一家孵化器建设试点城市,共有各类孵化器36个,孵化面积5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1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余家,这些企业的产品80%从大院大所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

其次,武汉市的科技创新对中部各省市具有带动作用,对全国具有辐射作用。目前,武汉市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70%以上、研究生的90%都在武汉市以外的地区就业与服务;为利用武汉市的科技资源,深圳的华为、中兴大型企业都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设立了研发机构;“武汉・中国光谷”内一些企业也走出去,已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设立了研究机构,企业的研发与生产已向这些地区延伸,如凯迪公司在山西、人福公司在新疆、楚天激光公司在苏州等,都设立了研发机构。

第三,依托东湖高新区建设的“武汉・中国光谷”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聚集各类企业7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93家。2004年,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80亿元、工业总产值460亿元、利税总额58亿元。东湖高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各项经济指标在中部地区高新区中居第一位,处于全国高新区的前列。“武汉・中国光谷”大力发展以自主创新为特色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光纤光缆、光电器件、激光等产业的规模和市场销售居全国首位,光纤光缆生产能力居全球第三位,国内市场占有率为50%,光电器件为40%,激光设备为60%,地理信息软件为60%;东湖高新区在通讯与设备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环保与节能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实力居全国首位;高性能网络数控系统的研发与生产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能源环保领域,在清洁燃烧、烟气脱硫、粉体除尘、水处理的工程集成开发上在全国居龙头地位。

综上所述,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武汉有可能充分利用科教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成为中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的中心和发展知识经济的试验田。

全国人大代表

杨云彦:建立“6+1”联席会

今年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中部地区崛起的阐述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写到的:“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杨云彦认为,总理的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制造产业,并予以资金、政策和重大项目方面的支持,这些是中部地区期盼已久的。中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把中部崛起由地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杨云彦代表从充分发挥武汉区位和资源优势,促进中部崛起的角度出发,提出四点建议:

1、尽快建立中部地区的协调机构。由中南六省加武汉市组成“6+1”联席会,加强区域内的协作与联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2、建设武汉城市地铁,树立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并提升武汉航空港的等级和地位。

3、支持湖北核电项目尽快立项建设。

4、积极培育自主增长能力。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强化武汉城市圈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培育民间经济主体。

相关链接

湖北省经济概况

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94%,现辖10个省辖市、1个地区、1个自治州、4个直管市和1个林区,有43个县和20个县级市和11个县级区,1913个乡镇,32804个行政村。1994年底,全省总人口56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19万人。

2004年,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可达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以上。

2004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569万亩,比上年扩大210万亩。预计粮食总产2100万吨,增长9%以上。

2004年,预计全省工业增加值2575亿元,增长14%以上,超计划3个百分点。

2004年,1月~11月,全省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597亿元,增长33.9%。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2004年,1月~11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47亿元,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全年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约33亿美元,增长25%左右,超计划目标13%。

两会花絮

十部委现场办“中部崛起”提案

3月6日下午3点,一个由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委参加的“提案现场办理会”在全国政协机关会议楼的第九会议室举行。现场过堂的是今年政协会上一个“重量级”提案――《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提案》。

此会由全国政协提案委牵头组织并主持。政协提案委的一位负责人称,两会期间,围绕一个提案,由国家有关部委现场办理,这在全国两会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武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当传统工业经济优势不再,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的时候,设计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逐渐成为各地争相发展的经济高地。继2008年深圳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设计之都后,今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夕,上海也正式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了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全世界第7个以设计为主题的创意城市。

作为刚刚被国务院批准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武汉,既承载着引领中部崛起的历史使命,也担当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担。当传统工业经济优势在下降,各种工程科研院所建立的现代服务业板块崛起的时候,武汉,正寻找另一个方向和起点。

从中南路出发

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汇聚武汉,使武汉成为中国三大科教资源密集地之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考虑到工业设计链条中的最重要的智力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国家将大量工程建筑设计单位投放到武汉这座工业之城。

武汉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和沉淀,已经成为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产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世界断面最宽的海底隧道、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大桥……都在武汉孕育。

目前,武昌区聚集着60余家实力雄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综合性设计研究院和大型设计企业;业务领域覆盖了铁道、水利电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机电等几十个行业。这里,有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勘察设计单位十强”的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有创造了我国电力设计史上的多项“第一”的中南电力设计院,有“中国战舰的摇篮”之称的中国船舶研究设计中心……这些企业,以中南二路为主轴,在中南路、洪山广场附近,目前已形成了一条“设计产业带”,八成企业业务覆盖全国,从业人员超过一万人。

2006年,武昌全区创意设计产业产值达56.7亿元,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6家。

从工业设计产业来看,武汉仅勘察设计单位就达404家,拥有工程类院士11位,中冶南方、武汉勘测设计院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行业规模实力仅次于北京。2009年,武汉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967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0亿元,占全市GDP的8%。

不仅如此,武昌区工业设计产业已经拥有阵容强大的人才队伍。据2006年武昌区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工业创意设计人才929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部级设计大师6人)、文化创意设计人才1685人,软件创意设计人才199人,商业创意设计人才185人,合计11364人。

2006年,武昌区政协组织委员和专家,历时9个月对全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潜力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形成了14万余字的《增强武昌软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打造设计企业产业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需求。武昌区创意设计机构量大面广、人才队伍阵容强大,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等320多家创意设计机构“扎营”武昌。为此,建议由政府出面引导、协调,打破行业分割,实现企业间资源信息共享、专业技术互补,共同打造“中部设计之都”。

“中部设计之都”上路

武昌区政协的建议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上半年,武昌区正式提出要强力推进设计业的联合与发展,着力打造“武昌・中部设计之都”。

“在武昌区‘十一五’蓝图中,‘创意设计优势’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资源优势。提出打造‘中部设计之都’这一理念,源于强大的实力支撑。”时任武昌区委书记张光清说。在政府倡导下,武汉先后成立武汉创意产业研究会、武昌设计产业发展促进会等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组织,积极推动“中部设计之都”的发展战略的实施。

由于中央部属科研设计机构体制的制约,武汉设计产业中的“国家队”与“地方队”企业间的横向联系较少,相互之间信息闭塞,大多独自闯市场,产业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为了推动设计单位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联手参加市场竞争,打造和延伸区域产业链,同时加强政府与企业的交流,为设计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武昌区政府领导多次到各设计研究机构调研协调。2007年9月5日,第一届“武昌・中部设计产业发展论坛”召开,一个由政府发起、企业参与的产业促进计划迅速成型。包括中南建筑设计院、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等在内的24家大型设计企业组建了武昌设计产业发展促进会。

它的设立使得原本由于专业限制,各行其是的设计机构,能够相互信息交流和开展业务合作,并逐渐成为武昌打造“中部设计之都”的重要平台。

目前,中部设计之都的品牌效应初显。2009年,这24家成员单位产值达90亿元,税收3.5亿元。产业促进会成员之间及与区外设计机构间的项目合作就超过80项,合作总金额达4.9亿元,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明显。

为了进一步让“中部设计之都”名副其实,2009年,武昌区政府研究确立了“以地区院校、院所校区搬迁空置及城中村的改造为契机,大力打造产业园区”的战略构想,并制定了“围绕中南路―中北路总部经济核心区,结合周边资源状况,力争3至5年时间建设环总部区包括21个特色产业园区的功能片区”的总体规划。在此规划中,武汉东创研发设计产业园、武汉珞珈科技信息产业园、湖北机电科技园相继建成。

同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大量基建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带动了在汉工程勘察设计院所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

与武昌区打造“中部设计之都”概念相似,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的愿景下,武汉市政府决定将工程设计产业培育成武汉市新的千亿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这与武昌区政府此前的构想不谋而合。

2009年11月29日,武汉市召开首届武汉勘察设计行业院长论坛,此次论坛上,武汉市政府提出打造“工程设计之都”。通过产业整合,形成以水环境、综合交通、低碳建筑、循环经济和地下空间等工程领域为重点的绿色低碳工程咨询产业群。

武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年来,勃利县武术协会本着“以人为本,崇尚武德,强身健体,自强不息”的办会理念,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协会积极开展工作,以《全民健身纲要》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武术协会工作精神,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进民间武术的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平安勃利”做出积极的贡献,为大美勃利建县百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一、协会基本现状

勃利武术协会成立以来,得到了县人大、县委宣传部、文体局、民政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七台河市武术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现所辖队伍有太极拳协会、少林威龙武校、峨嵋功夫馆、禅武道武馆、鞭竹陀俱乐部、跆拳道俱乐部、公益武术队、乾元武道馆、小野街舞、龙承武道,共计10支队伍,六百人左右。勃利武术协会领导班子由13人组成,自成立以来,主要参加了3项赛事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年多来共获得金牌12枚,银牌5枚、铜牌10枚。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班子建设壮大武术队伍

一是明确责任,制定计划。2017年5月在市武术协会及秘书长的推荐下,史主席亲自带队到勃利县落实武术协会成立之事。七月份正式组建勃利县武术协会第一届领导组织机构,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吸收武馆武校俱乐部等专业人才充实到武术协会领导班子,使全县武术事业形成合力。2018年4月。经武术协会研究制定了勃利县武术协会2018年工作计划。重点是三个赛事,一个建县百年庆祝活动。根据2018年的工作任务,我们将勃利县武术现状、2018年的武术比赛事宜、筹备建县百年庆祝活动等,总体安排形成材料,上报给周主席、白主席及有关部门,得到了周主席、白主席、县委宣传部李部长和主管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班子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市武术协会史主席及各位副主席秘书长,都对我们给予支持,多次深入勃利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在班子建设上,市武协史主席、翟主席对我们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指导我们的工作,对协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是注重武馆建设,充分发挥馆长作用。弘扬传统武术,培养武术人才。经过我们调查了解勃利县会传统武术的人才不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几次开会都提到了如何弘扬传统武术问题。我们下发通知,走访老习武之人,建立武术名人录。举办传统武术展示活动等形式招集人才。在今年建县百年传统武术表演项目上,王爽的双枪长、王福成、侯国强的硬气功等传统武术,受到观众的好评。一年来我们的传统武术得到了发扬,同时我们的太极拳、跆拳道、少林威龙武校、峨嵋功夫馆、禅武道武馆等,传统武术都得到了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如栗木、马玉奎、侯国强、王长建等,对勃利县武术事业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大四站禅武道武馆的成立,市县武术协会带队前来祝贺,市武术协会赠送牌匾表演武术,首创了乡镇第一个武馆,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武馆,武术教练王长箭带领孩子们由易到难,手把手教学。每次训练课,在进行完跑步、压腿、扑步、马步、里合外摆、正踢侧踢、空翻、侧手翻等热身活动后,再正式学习和乐民间武术套路。做到文武结合,孩子武术技能发展很快,在七台河中俄韩武术表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马玉奎,李文梅成立公益武校,义务教学,从不收费,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武术,传承国粹,强身健体,为孩子的文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健康身体基础,孩子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武术培训班开展期间正值酷暑,两位武术教练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引导孩子们不怕苦累,坚持训练,在提高身体各关节部位的灵活性和平衡性以及协调性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培养了孩子们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品质和拼搏精神,受到了全县家长的极高赞誉;侯国强峨眉武馆队伍不断增强,学员数量不断增加,创新武术教学模式,由过去的单一教学变成多维教学,做到学以致用;鞭竹陀俱乐部新增加武术项目,融健身、娱乐、游戏为一体;栗木武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分馆数量,扩大招生范围,使孩子的特长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各赛事表演中,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马真国筹办的乾元跆拳道武馆成立并投入使用,聘请哈尔滨市武术教练,场馆设施设备堪称全县一流。这些方面对勃利县武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切磋交流学习普及武术事业

通过训练、交流、切磋武艺,增进团结和友谊、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消除自古以来武无第二、门派之间不交流的旧习俗,达到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挖掘、探索与创新相结合和谐相处的新武德,组织各种进社区、进乡村表演活动等,让会员领悟团体活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会员之间交流提供了聚集的机会。在抓队伍发展的同时,重视抓好队伍建设。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以挖掘、培养、选拔人才作为武术基础工作,选派作风正、业务强的同志担任武术教练,克服武术流派之间的分歧,促进武术各流派的交流,达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继承发扬的目的,把“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文明习武道德观融入日常武术训练之中,在日常训练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确定骨干。培养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对勃利县武术事业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现在太极队已经发展到500多人,今年举办大小活动6次,每次活动都近百人。

3、参加三个赛事取得可喜成绩

2018年2月2日到4日,武术协会代表勃利县参加了全国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三十四届冰雪节(全国武术套路比赛城市邀请赛),并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两金、两银、五铜的优异成绩。2018年7月27日至29日,代表勃利县参加全省在牡丹江师范学院举行的武术套路比赛,获得了一银、五铜、十个三等奖,一个集体项目三等奖,同时获得了最佳组织奖,优秀道德风尚奖。2018年8月11日到14日,代表勃利县参加七台河市政府主办,春风武校承办的中俄韩武术、跆拳道国际邀请赛。获得了九金、三银,同时获得两个优秀教练奖。

4、武术专场演出,庆祝建县百年

为热烈庆祝大美勃利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弘扬中华武术,充分展示勃利武术人的风采,促进我县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深入发展,本着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武术宣传交流活动,达到广大人民群众强身健体、丰富文化娱乐生活的目的。勃利武术协会于2018年9月17日,在亿达广场上演了一场以《弘扬中华武术,同贺建县百年》为主题的武术专场演出晚会。整个演出过程井然有序、热烈、欢快,凸显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检阅了武术协会成立一年来的成果,展示了勃利武术人良好的精神风貌,给建县百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参加人员有各武馆、武校、俱乐部、武术爱好者等,还有七台河武术协会也前来助演,大约三百人左右。县委、县政府、文体局等各单位主要领导亲临现场观看演出,演出现场观众达1000多人,观众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演出有刀、枪、鞭、镖、棍术、拳术、气功,此外还有歌舞表演等19个节目。演出在孩子们精彩的武打中拉开了序幕,在主持人热情洋溢的解说下,跆拳道、棍棒刀枪、拳术、剑术、歌舞表演等轮番上演,多种表演形式,悉数登场,可谓好戏连台。节目表演精彩纷呈,台下掌声不断。全场演出近两个小时,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伴随着美妙的乐曲,文艺演出落下帷幕,整台晚会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各单位领导及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为保证本次武术专场演出节目质量,本次活动自5月份开始下发通知,各武馆、武校及协会人员认真积极准备,踊跃参加,主持词及节目串词优秀精彩,节目单制作精美,节目视频画面和节目吻合到位,保证了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演出活动,大美勃利平台给予了发表,最后又制作了全程视频,在优酷网发表,得到了网民的极高赞誉,为建县百年献上了一份厚礼。这次建县百年武术专场演出的成功,极大的鼓舞了勃利武术爱好者的斗志,在全县人民心中也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和深刻的印象,为勃利县武术协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坚实基础。

5、太极八法五部认真落实开展

认真开展太极八法五步学习培训工作,一是按上级文件精神召开班子专题会议进行研究,二是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三是开展网络学习和实地教学相结合,这个方面的工作,太极拳协会做得比较好,今后将是我们武术协会抓细抓实抓好的一项重点工作。

三、存在几点问题

2018年,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严格说我们做的还很不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现状上看,传统武术挖掘发展的不够,一些传统武术项目失传,现有的人才又没有很好的挖掘发现,这方面今后要继续加强努力,不能让传统武术在我们这辈失传。

2、武术事业的发展不平衡,武术水平有待提高,从勃利县武术事业看,太极拳发展的比较好,基本形成了规模。其它项目发展的很艰难,参差不齐,从我们参加全省全国的赛事看,我们的武术技术水平还很差,跟七台河武术协会相差甚远。在锻炼的同时,如何提高武术技术水平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3、协会成立较晚,基础薄弱。成立武术协会到现在没有从上面申请资金,也没从会员收取会费。要想办好武术协会,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做保障,那是行不通的,这方面我们做的不够,没能做到对上争取,积极想办法找赞助商。组建武术协会会员入会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不够,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努力改正。

四、下步工作打算

1、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武术事业发展的文件会议精神。拿到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落实好武术发展规划的宣传学习实施工作。

2、继续抓好武术队伍建设,继续加大武术项目的传承发扬挖掘力度,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武术比赛交流活动。

3、适当时机举办勃利县武术交流竞技展示活动,开展好太极八法五步的教学普及工作。

4、抓好资金、办公场所的对上争取工作。筹备召开勃利县武术协会会员大会。筹备召开勃利县武术协会会员入会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