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仿古建筑设计方案范例(3篇)

发布人:转载 发布时间:2024-03-15

仿古建筑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仿生设计;和谐;环境;自然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当人类的智慧和认知自然的能力有限时,效仿自然以及模仿自然的设计形式便诞生了,因为,这样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更能在无形当中切合自然界的种种自然规律。建筑造型的仿生设计作为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之一,更易形成一种造型别致,设计效果强的艺术感。并且,通过模仿生物体的自然属性,更体现了设计的人性化,成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纽带,从而也促进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仿生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的仿生设计作为建筑仿生的设计手法之一,主要是指在设计中模拟生物体的形状或颜色等等,是属于一种比较感性的仿生设计手法,可以提高建筑与环境的亲和性、适应性,它与功能仿生设计、结构仿生设计等等一样,体现了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和谐关系。建筑造型的仿生设计主要分为象形仿生设计和抽象仿生设计。

(一)象形仿生设计

每个生物体都具有其本身的象征意义,形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认识,例如:鸽子象征和平圣洁和活力,蝎子象征憎恨和邪恶;同时也有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形成的其他观点,我国的牡丹和竹子是国家的象征,而日本是以樱花作为自己国家爱的象征。基于生物的这种象征意义,建筑师也可以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设计想法和共同的价值观念。象形仿生建筑涉及到了许多的生物,对他们的模仿体现了生物与人类的共同本质,那就是生命的本能。弗兰克・盖里、尤金・崔和迈克尔・索金等建筑工作室是擅长将生物象形、建筑功能和时代风格结合的大师,他们当中很多的设计都运用了象形仿生的手法,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标志性的前沿建筑风格。

1987年建成的鱼舞餐厅位于日本神户高速公路旁,在繁忙的港口营造了喧闹的气氛。盖里的选材尊重了周围的工业气氛,用连接网做的高达198m的巨型鲤鱼具有完美的形式和感人的动态。透过餐馆内部的蓝色铝合金玻璃幕墙向外观看鲤鱼建筑,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这个建筑也因此成为了神户的标志性建筑,吸进着广大的游客。

(二)抽象仿生设计

通过把自然生物造型抽象化而得来的建筑造型是建筑特有的有机造型,与象形仿生相比,抽象仿生显得更具有深层内涵,更具有建筑感,是大量建筑仿生建筑采用的手法。抽象仿生设计由来已久,典型性的例子就是人们了解的古希腊柱式的人性模拟:多利克柱式模仿男性比例,粗壮刚劲;爱奥尼克柱式模仿女性特征,柔美典雅。现代建筑当中也有许多建筑师追求创新,营造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结合当时的艺术领域对建筑的启发,设计出的建筑造型与自然形态有许多相似之处。受到表现主义和有机建筑理论的影响,一些建筑师创造了许多抽象仿生设计的典范之作。这一设计手法的大师有很多,例如安东尼・高迪、门德尔松、勒・柯布西耶。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是一位将结构美和建筑美紧密结合的设计师,他把艺术,科学、技术融为一体,不仅从自然生物的外部形态中获取建筑设计形式的灵感,也善于从人或动物的运功形式和结构中寻找能体现生命规律和自然法则的结构方法。他认为“运动就是美,古典主义在过去就了解了这一点”“奔驰的高速列车的美和21世纪未来派探索的美具有相同的性质”。他的建筑往往处于一种模拟生命运动而跃跃欲试的状态,使人们不由得对它的建筑产生期待和联想。他设计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市阿拉米罗大桥,全长200m,由13对钢索斜拉固定在142米高的58度斜桥塔上,桥塔与桥面间建立了平衡的对话关系,作品概念源于1986年他的一个名为“奔跑的躯干的构思。

二、仿生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

(一)整体优化的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是许多在仿生建筑设计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师都推崇的原则,他们都很强调建筑的整体性。

仿生造型的建筑师们力图创造新的、有意味的建筑形式,以求探寻能够体现新的审美观念的途径,尽量突破传统建筑的形式禁忌,完全拒绝传统建筑艺术所强调的完满统一、规整、严谨有序的构图章法,对传统建筑进行消解和淡化,尝试塑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建筑形象。但这是很难的,这是一种将建筑艺术提升为一种能表达更深层次的纯艺术,如果艺术积累不到位又一味的的追求突破的话,就容易造成设计的作品给人感觉不伦不类,缺少共鸣。因此,我们在设计当中就应该注重建筑的整体性,也就是建筑自身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就建筑的造型而言不能造成建筑的各个部分不协调、混杂的效果,这也是其他艺术门类所共识的原则。

(二)适应性的原则

适应性原则更是设计师应认真对待的,因为这一点能很好的体现环境与建筑的和谐共生。就像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一样,建筑要与周围的环境条件和用途相适应,要与环境的主题相适应。

以下是两个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良好例子,他们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周围的建筑形态,对生态造型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伯兹・波特摩斯・拉萨姆参与设计的欧洲海滨小镇莫克姆的滨海区城镇重建方案竞赛,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惊奇鲜亮的想法:结合周围的环境,受到光和当地集市上厚重的钢结构以及维多利亚海滨极度铺张的印象的影响,形成了由钢结构和玻璃等构成的四只光亮鲜色的大虾形态建筑,建在滨海防浪堤的地基上,代表着当地为合并前的四个村落,目前的功能分别为娱乐中心、音乐厅、码头和救生艇站。四只大虾如发光的宝石点缀着带有休息亭和娱乐小摊的海边林荫道。

虽然政府未最终执行这个没落小镇的重建计划,但这个方案却体现了设计师尊重当地环境的原则,同样,美籍华人尤金・崔认为自然形态是最美的,他经常以色彩和材质对动物体进行模拟。他的作品,海上浮城概念设计也是一个适应性极强的例子。

结语

时代的发展需要造就了生态仿生建筑造型的发展,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无论是象形仿生设计还是抽象仿生设计,都会不断诞生新的创意;同样,在不断地时代变换中,人们离不开建筑仿生设计的创新。但是变化的永远是创意,唯一不会变的是人类追求与自然、与环境永恒和谐共生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英]休・奥尔德西・威廉斯著.当代仿生建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刘丛红,戴路.当代世界建筑[M].邹颖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仿古建筑设计方案范文篇2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古典美学,符号

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5-0015-05

1前言

当代建筑审美价值观多元纷繁,怎样的建筑是好的建筑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建筑师面对这种状况不应当迷茫,应该兼收并蓄,不应当鄙薄某种风格。开放的思维和宽广的胸怀是做好的建筑师必备的。建筑不论怎样变化,始终是为人服务的,只要它合理的满足了人的需求,它就有存在的理由。不论选择怎样的方式,都会形成好的作品。世界几千年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丰富,了解和吸取前人的建筑经验总结,对传统建筑的探求,也是创新的过程。

2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涵义

2.1新古典主义建筑与古典主义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是相对于古典主义建筑而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对古典主义建筑的现代诠释。“古典”(Classic)一词源自拉丁文,原是典范,即奉古希腊(或罗马)为典范而加以模仿的意思。古典主义建筑狭义上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广义上就是指将历史时期和风格全然撇开,因此原本属于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都算作古典主义建筑。古典主义建筑十分重视古典构图原理,比例尺度、对比微差、韵律序列、统一协调、虚实高低、线脚石缝的细部处理等。

2.2建筑史上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了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1750-1900年),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建筑上的新形式来宣扬他们的政治理想。基于考古研究的成就,他们选择了古典建筑语言。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基于大工业生产的现代建筑过于强调理性与功能,对于古典美学和形式的忽视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基于手工业生产的富有情感的古典建筑被重新重视起来。一些建筑师开始从古典建筑中寻求解决之道,形成了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事实上,古典主义建筑的复兴思潮从16~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就曾经出现过,时衰时盛。直到今天,这种复古思潮作为一种非主流的设计风格仍在延续。刘先觉先生在《现代建筑理论》一书中将战后的新古典主义归纳为・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为其特点,比例工整严谨,造型简洁轻快,偶有花饰,但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形似。由于这种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庄重精神,因此颇受官方赏识。它是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在中国建筑史上,同样经历了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1840年开始,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在租界区内出现,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这期间,留学归来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是推动这股思潮的中坚力量。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大幅度增长,单一呆板的国际式风格无法满足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典雅、豪华、贵气的欧陆式建筑开始风靡起来。欧式建筑在大众的眼中变成一种高贵生活的象征。然而,中国这时期涌现的欧式建筑大部分设计质量不高。

2.3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现代涵义

由于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出现,建筑不可能复古。新古典主义建筑就是对古典主义建筑的现代诠释。新古典主义建筑可以是对古典建筑美学的追求。古典建筑美学与依托于大工业生产的现代建筑美学不同。它是对自然的总结,推崇真善美,强调理性,追求和谐统一。是对建筑静态和平面的思考。建筑要符合形式美的法则,以至作为“美”的建筑形象“既不能增加什么也不能减少或变动什么,除非有意破坏它”。新古典主义建筑将高雅的古典情趣用现代的手法演绎,用现代的简洁去体现传统的美学价值。如同路易斯・康所说,“我学会了不去做他们做过的,不去模仿,而是去感知他们的精神”。新古典主义建筑也可以不体现古典建筑美学甚至于反古典建筑美学。将古典的装饰细部,语汇符号拼凑在一起,或者夸张扭曲变形,将它们融入建筑之中,用来隐喻古典建筑原型。由于工业发展、大机器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人们再不能象手工业时代那样生产建筑。然而,长久以来在建筑中积累的建筑美的认识,却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延续下来。新古典主义建筑就是要表现一种历史感,一种对形式美的追求。下文也主要从建筑造型的角度讨论。

3新古典主义建筑的设计手法漫谈(以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为例)

古典建筑语言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新古典主义的建筑手法可以很好的协调地方特色并产生历史认同感。2006年1月,建筑研究所接到了河南禹州市文物保护局的委托,设计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形成了第一次方案设计。2006年3月,经过了沟通交流,形成了最终方案设计。

3.1项目介绍

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禹州市钧官窑路北段,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禹州市是著名的钧瓷原产地,历史源远流长。宋钧官窑遗址即钧台钧窑遗址,1964年发现,1974年河南省文物部门进行了全面钻探和重点发掘。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一号窑“双火膛窑炉”和七号窑“倒焰窑炉”,是国内外陶瓷专家研究考察的热点。现有钧瓷研究所建筑面积3000m2,建筑均为仿宋风格,青砖灰瓦,雕梁画柱,八角风铃,十分壮观,门楼、厢房、展厅、迎壁和钧官窑保护房与院内的草木山石、鸟语花香交相呼应。构成了庄严、肃穆、完整的仿宋建筑群,再现了北宋皇家钧窑的建筑风貌。禹州市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位置在现有的钧瓷研究所以东,北临颖河,向东不远有阳翟古城墙,基地南部和东部紧邻居民区。除九户居民影响博物馆整体布局需要拆迁,不必征地,节省了建设资金。整个基地地势平坦,主要道路位于基地的北面。

3.2总体构思与设计理念

在对基地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分析后认为现有的宋钧官窑遗址没有得到完善的保护,由于建筑物是直接建在遗址之上的,实际是对遗址的破坏。然而,建筑物已经存在,而且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拆除它又是~种破坏。因此考虑在建筑物的造一个玻璃的罩子,将遗址整体的保护起来。再有钧瓷研究所有很完整的中轴对称布局,院落关系清晰明确,整个建筑群本身是不可多得地仿宋建筑群,应当予以保留。在钧瓷研究所以东的空地上新建博物馆,博物馆主置向南退后,留出较大面积作为广场用地,这一方面有利于营造禹州市对外的文化形象,另一方面也为禹州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休闲场所。博物馆主体与现有的钧瓷研究所大片建筑群成垂直关系,使新建的博物馆建筑与原有建筑间关系十

分协调融洽,场地的空间认知清晰明确。此外,将现有用地整合,统筹安排,整体规划,预留发展用地。在设计构思上选择了新古典主义建筑形式,使得造型上可以完美的体现典雅、古朴、端庄、大方、朴而不俗、雅而不娇、自然天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视觉上给人以凝重深沉之感。含蓄的体现了禹州市的文化以及钧瓷的特色。

3.3设计手法

两次的方案设计都表现为理性的建构逻辑,即将结构的秩序作为处理建筑造型的首要因素,在柱与柱之间的中间位置开窗,整个建筑比例控制与细部装饰浑然一体。建筑形体明确。造型体现和谐统一的单纯美,第一次方案设计是用均衡来达到和谐统一的,建筑的主人口在建筑的右侧,建筑重心自然偏在右边,因此在左边设计了两座高起的塔楼,平衡构图,使整个造型看上去稳定平静。最终的方案设计是用对称来达到统一的。建筑有明确的中轴线,主人口位于轴线上,整个构图分为上中下三段,左到右五部分,中间跟两翼有大屋顶,中间的最大,两翼次之。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建筑因此达到了统一。在立面上,采用了几何母题及母题重复,形成了节奏感。细部处理值得玩味,简洁的装饰,取自当地的文化符号和钧瓷文化符号,使建筑在近处观赏时也耐看,第一次方案设计中,入口出挑的雨棚原型为现代窑炉形式,抽屉的形式。塔楼的形式缘自钧瓷制作的烟囱形象。立面上的拱券形式,也是经过实地考察后抽象出来的。最终的方案设计,烟囱的形式转化为立面上的有收分的柱垛,底层突出的半球体是对于馒头窑形式的解读。当然,这种纯形式化的抽象和提炼是经过推敲的,从文化象征性上,给人直观地感受。也有比较含蓄的表达,比如人口的亭子形象。在宋代时,钧瓷只为皇家生产,普通百姓不可能有这种收藏,钧瓷因此而价值连城。在钧官窑处都设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处,即小亭子。亭子形象就是这一事件的暗示。无论如何,建筑是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情感,是属于形而下的范畴,它并不高深莫测,但再简单的提取和概括也需要整体的把握。我反对建筑师用虚无缥缈的理论去附会建筑形式上的变异。建筑应当切切实实的考虑人的需要,这个人是抽象的人,他应当包含社会各个阶层。考虑到他们最核心的需要,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中国的国情呼唤建筑师去研究基本的建筑问题并跟社会问题相结合,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仿古建筑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旅游项目;商业古建;设计

仿古建筑继承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因而在近年来的旅游项目中,仿古建筑设计俨然成为一个亮点[1]。如何做好仿古建筑设计成了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焦点和热点。下文将基于肇庆包公楼片区的商业仿古建筑设计进行相关探讨。

1项目概况――肇庆包公楼片区

1.1区位分析

项目位于肇庆城市东北部鼎湖区,砚洲岛东侧,与肇庆新港隔江相望。砚洲岛位于西江羚羊峡下游,岛在江中心,总面积6km2,其中有自然冲积而成的沙滩2km2,有烧烤区及溜冰场等中小型旅游点,拥有专用码头,除了包公祠,岛上还有陈家祠(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焕章祖屋)等旅游景点。

1.2现状建设情况

地内道路为一车道水泥路,主要供村民生产生活使用。基地内现有建筑主要为包公楼,建筑质量较好。另在渡口有入口城楼,钢筋混凝土结构,瓷面砖,风格与景区格格不入,需要重新设计。从渡口到包公楼道路两侧布局着临时的旅游产品商店,整体风格设计老化,空间单调乏味,需要重新设计,见图1、图2。

2设计思路

2.1总体定位

文化之舟――宋文华、法家文化、廉政文化的载体;休闲之心――都市人群放松心灵,洗涤倦怠的自然疗养胜地;田园之梦――体验原汁原味的田园诗意生活,打造都市倦族的郊野花园。

以文化之舟为例。以宋文化资源开发为重点,以挖掘包公文化为突破口,打造“北有开封,南有肇庆”的宋文化、法家文化、廉政文化展示区。以现有包公楼为核心,扩建祈福片区,新增三大旅游项目:①再现宋朝古端州包公府衙场景,重现南宋衙门办公的特色景点。设置“包公事迹展览馆”,“法学文化基地”及“廉政培训基地”;②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宋朝结束了前代唐朝的里坊制,形成了繁荣的街市。为重现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再造清明上河图的胜景,设置集“饮食、购物”于一体的文化、商业“宋街”;③设置宋文化体验馆,如蜡像展览,宋瓷艺术展览、宋词展示、宋朝书画展览等展示体验平台。

2.2街区规划

在设计现代都市交通时,应满足宽敞通达的特点,而在设计商业旅游交通时,则需要满足步行观赏的需求。现代商业业态给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其宽高亮透,另一方面要求其具有一定的仿古风貌,而这两方面又存在不小的矛盾[2]。

片区部分街道虽然在形式上进行仿古,然而由于街面尺度太大,且缺少停车位置,因而越来越不适宜现代商业旅游;部分街道虽然大体上满足了现代商业的一般需要,然而缺少宋文化的传统风貌,因而也就没有发挥传统建筑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作用;部分街道存在街道宽度和两旁建筑高度无法协调的问题,虽然宽阔有余,但是收拢不足,亲和感不理想。所以,应使道路两旁的房屋高度适当大于街宽,如此可给游客以视觉上的繁华享受,另外,商业仿古建筑一方面要适应21世纪商业业态所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应尽可能地复兴传统风貌,这样能够让游客在亲近商业的过程中更好地亲近建筑本身[3]。

2.3建筑平面设计

传统商业以经营手工业产品以及农牧产品为主,所以,大部分属于小门小户,拥有1~3间店面。现代商业所兜售的商品大多奢侈华贵(如金银珠宝店等),要求内部空间开敞,同时要求店面宽阔。由此可见,传统商业和现代商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包公楼片区的商业街虽然曾经是老字号林立,创造和拥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然而更需要观察到时代的变迁,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顾客群体的变化等。老字号商业业态中的相当一部分无法满足当前购买群体的需要。因此,不管是何地的商业区,均不可以纯粹地凭借“老”这一元素来创造新的商机。通过实践总结发现,对商业仿古建筑进行平面设计时,建议采用外碎里整的设计手法,换而言之,应合理规划立面分间长度,不宜过长,以2~5间为宜,而对内部进行改造,采用大柱网(7.5~8.5m)形式[4],同时留设一定的纵深。这样设计,一方面能够较大程度保证传统商业区建筑面貌,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商业经营的实际需要,从而实现二者的协调与统一,见图3。

2.4建筑立面设计

传统建筑在外立面上大多采取封闭式设计手法,借助墙、窗以实现室内外的隔绝,而现代商业建筑对大橱窗以及落地窗等表现出了更大的需求。为解决该矛盾,则需要对门窗样式予以重新设计,如采用现代材料制作门窗,然后借助传统图案等点缀出传统门窗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不宜整个街区全部采用相同设计手法以避免导致游客的视觉疲劳。另外,位于街区重要地段的发挥广告作用的传统招幌,其起到的装饰效果也不容小视。除此之外,若想使建筑立面更好地表现传统建筑的独特质感,建议选用真材实料。面砖、仿石、涂料等最好不要应用于仿古建筑的立面装修,如果使用,则有可能产生浮躁之气[5],势必会严重影响仿古建筑本身的韵味,见图4~图7。

3外古内新

仿古建筑下方可设计有地下室以解决仓储、设备间以及公共管道等相关配套设施问题,与此同时,还可对上部房屋的基础设计进行必要简化。

对于仿古建筑而言,其结构主体不仅可以使用传统材料砖,也可以使用以钢筋混凝土为代表的一系列现代建筑材料,如此可在不影响建筑整体外观的前提下,强化仿古建筑质量,使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借助钩连搭设计,有机利用屋顶中间的平台合理摆放空调机位,从而有效避免室外机给仿古建筑立面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设计建筑外部照明的过程中,应结合装修要求考虑,除泛光照明之外,建筑自身灯饰应尽可能地巧妙隐藏起来,最好达到一种“见光不见源”的效果。除此之外,全街照明最好接受统一规划布置,防止个别“亮点”太过突兀,影响全街夜景的和谐。

4结束语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现代商业业态环境中,如何设计出更加出色的仿古建筑是一种新型的、重要的课题。出色的仿古建筑设计能够为旅游项目增光添彩,吸引更多的游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有必要予以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慧娟.西岳庙古建一条街改造规划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2,26:19~21.

[2]未宫瑾,尹梅芳.古建动画自动生成系统中构件推理的设计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3:3484~3488.

[3]傅峥嵘.传统古建园林营建的一次探索――金庸书院设计[J].浙江建筑,2013,05: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