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治疗方案(6篇)

发布人:整理 发布时间:2024-03-29

治疗方案篇1

【关键词】苄星青霉素;红霉素;胸腺肽;早期梅毒

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29-0018-02

早期梅毒是由于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行、全身性传染病[1]。我国于1505年在广东首先发现并记载,1997年报道以来占8种性病的比例在6%以上,呈明显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在西方有“模拟大师”之称[2]。早期梅毒如治疗不彻底,可让患者毁容甚至危及生命。孕妇如感染梅毒螺旋体,可导致自然流产,围生死亡,低出生体重(含早产)及新生儿梅毒感染等,严重危害妇女、儿童及下一代的健康[3]。因此,早期梅毒的合理治疗非常重要。目前治疗梅毒仍首选青霉素[4-6]。头孢曲松治疗有同等疗效[7-8]。笔者所在科室于2011年9月-2013年12月对就诊的早期梅毒患者240例分别采用苄星青霉素、红霉素、苄星青霉素合红霉素、苄星青霉素合胸腺肽四种方案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以求得早期梅毒的最佳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的门诊患者,按自愿参加,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240例受试对象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60例,其中A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2~89岁,平均(35.2±2.1)岁,病程5d~2年,平均(8.5±0.9)月;B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12~83岁,平均(35.3±1.9)岁,病程7d~2年,平均(10.1±1.1)月;C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12~82岁,平均(35.1±1.9)岁,病程7d~2年,平均(12.3±0.8)月;D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2~81岁,平均(27.1±1.7)岁,病程1d~2年,平均(14.7±0.6)月。四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有接触史,潜伏期2~3周,一期临床表现符合,一期试验室检查中一项阳性;(2)有接触史,可有一期梅毒,病期2年以内,二期临床表现符合,二期试验室检查任何一项阳性[9]。

1.3排除标准

(1)合并有肿瘤、免疫缺陷及严重脏器损害者;(2)有对治疗方案中药物过敏者;(3)不能回访者;(4)不能有效隔离及再感染者;(5)12周岁以内者。

1.4检测方法

(1)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定性及定量试验(试剂为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法试验(TPPA),定性试验(试剂为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

1.5治疗方法

A组为注射用苄星青霉素(120万U/瓶,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石药集团)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连用4周;B组为红霉素肠溶胶囊(0.125g/片,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5g,口服,6h/次,连用15d;C组为注射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一次,连用4周,红霉素0.5g,口服,6h/次,连用15d;D组为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连用4周,胸腺肽肠溶片(5mg/片,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10mg,口服,每日3次,连用30d。四组均在治疗结束后每月观察患者的皮损变化情况,作1次Trust滴度的检测,3个月、6个月、9个月时分别作1次阶段总结,9个月时判定疗效。

1.6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或在原皮肤处残留浅表瘢痕或色素沉着斑,3个月内Trust滴度下降4倍以上。(2)血清学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Trust连续3次以上阴性。(3)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全部消失,Trust滴度轻微下降或不下降,甚至上升。治愈率以临床治愈加血清治愈计。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四组患者经治疗后,A组有2例苄星青霉素第四次注射时出现皮试阳性,给予脱敏治疗,完成疗程。B组有1例服药3d后出现轻微腹泻,未予处理,完成疗程。本研究观察,经治疗1月内,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或在原皮肤处残留浅表瘢痕或色素沉着斑。不同组的Trust的变化不同,A组、D组治疗1月就分别有5例、7例转阴,4月、5月、6月时转阴例数较多,9月时A组血清治愈数48例,治愈率80.00%,D组血清治愈数58例,治愈率96.67%,D组在7个月时85.00%以上转阴。B组与C组在前3月Trust滴度下降4倍以上占总数的65.00%,6个月时滴度不下降的在随后月份下降的例数较少,或滴度不降甚至反升,本研究发现,所有病例Trust连续3个月转阴后无1例转阳,故9个月时血清合计治愈例数即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各阶段病例的总和。在最后统计临床治愈率时,把连续3个月Trust无变化或升高的不计入其中,如D组两例患者,初始滴度为1∶128,3个月时为1∶32,5个月时为1∶4,6~9个月连续4个月滴度均为1∶2,在3月、6月阶段统计时算临床治愈;A组有1例患者,初始滴度为1∶128,3个月时为1∶2,4~9个月连续6个月滴度均为1∶2,在3个月阶段时计为临床治愈;以上3例均为血清固定,在9个月合计时均不计入临床治愈病例,把连续3个月滴度有下降,且其中有1个Trust滴度下降4倍以上的算临床治愈,如B组有12例患者,初始滴度为1∶128,3个月时为1∶16,6个月时为1∶8,9个月时为1∶4,3个月阶段统计和9月合计统计时均算临床治愈,故9月时合计临床治愈率不是3个月、6个月、9个月各阶段临床治愈率的简单相加,各组治疗结果详见表1、表2。

表13个月、6个月、9个月时各阶段临床治愈例数及血清治愈例数例

组别临床治愈

血清治愈

3个月6个月9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

A组(n=60)271815403

B组(n=60)23101005

C组(n=60)2065031

D组(n=60)391317465

表29个月时各组合计血清治愈例数、临床治愈及治愈情况

组别血清治愈(例)临床治愈(例)治愈(例)治愈率(%)

A组(n=60)4845286.67±0.01

B组(n=60)5293456.67±0.05

C组(n=60)4273151.67±1.30

D组(n=60)5805896.67±0.07

3讨论

梅毒是由于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它主要通过血液、和唾液传播,人是唯一的传染源[10-12]。早期梅毒传染性强,危害大必须彻底治疗。治疗梅毒历史上经历了汞剂、碘剂时期和砷剂、铋剂时期,直到1943年,Mahoney用青霉素治愈了34例一期梅毒患者,至此治疗梅毒有了治疗史上的突破进展。梅毒螺旋体是横断分裂繁殖,其繁殖决定于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干扰了这个合成的过程,因此效果好,苄星青霉素属于长效青霉素,其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似,但能缓慢释放,以维持较长的药物浓度。本研究也证明,治疗九月后,苄星青霉素的治愈率达86.67%,与袁小波[13]的治愈率(100%)及杨丽[14]的治愈率(临床治愈率为89.89%,血清治愈率84.27%)无显著差异,远高于红霉素治疗组56.67%的治愈率。因此,治疗梅毒仍首选青霉素,胸腺肽是免疫调节药,可增强苄星青霉素的抗菌作用,同时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减少Trust的生物学假阳性,故苄星青霉素合胸腺肽治疗早期梅毒的治愈率96.67%优于苄星青霉素单用治疗早期梅毒的治愈率86.67%[15]。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药,常用于青霉素或头孢过敏者,本研究9个月统计红霉素治疗后血清治愈5例(血清治愈率8.33%)比其木格[16]等治愈率18.3%低,可能与近年来大环内酯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及预防多分枝杆菌复合菌组病有关。青霉素类为繁殖期杀菌剂,红霉素为快效抑菌剂,合用效果减弱,在其他许多临床已证实这一观点。本试验统计两者合用治愈率为51.67%,低于红霉素单用组(56.67%),也低于苄星青霉素单用组(86.67%)。故治疗早期梅毒,红霉素也不能与青霉素合用。因此,患者如患有梅毒且合并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建议选用青霉素单用或合用胸腺肽治疗梅毒,6个月后再治疗支原体、衣原体等。如必须要用红霉素,则采用B组方案治疗,观察6个月,必要时再用D组或A组方案1疗程。

总之,苄星青霉素合用胸腺肽组的治愈率(96.67%)高于苄星青霉素组(86.67%),也高于红霉素组(56.67%)及红霉素合用苄星青霉素组(51.67%),苄星青霉素合用胸腺肽组的血清治愈率(96.67%)高于苄星青霉素组(80.00%),远高于红霉素组(8.33%)及红霉素合用苄星青霉素组(6.67%)。因此,笔者认为,苄星青霉素合用胸腺肽治疗早期梅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30-440.

[2]李慧.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4):72.

[3]王来栓,倪锦文.先天性梅毒的流行病学和诊断治疗现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5(1):64.

[4]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性病规范服务培训手册[M].广东:军医出版社,2011:17-24

[5]徐文严,李奇.梅毒的治疗失败与再感染[J].皮肤病与性病,2012,34(4):191-192.

[6]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treatmentguidelines[J].MorbidityandMortalityweeklyReport,2006,55(RR-11):22-35.

[7]付兆杰,褚桂桃.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19(6):169.

[8]郑占才,王家壁.头孢曲松治疗梅毒研究进展[J].中国性科学,2010,19(6):12.

[9]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2-224.

[10]翁文涛.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病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24.

[11]邵勇.梅毒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研究[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08,7(2):16.

[12]赵勇.枣庄市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00-101.

[13]袁小波.抗生素治疗早期梅毒98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80.

[14]杨丽.早期梅毒89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23.

[15]粟群英,彭燕,陈莉,等.老年性梅毒多种血清学试验的应用分析[J].四川医学,2011,32(2):256-257.

治疗方案篇2

0引言

草酸铂(LOHP)联合5FU/CF组成的FOLFOX方案和伊立替康(CPT11)联合5FU/CF组成的FOLFIRI方案近年来在晚期大肠癌的治疗中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0021/200512我们应用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45例,进行疗效和毒副作用比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组织学确诊为结直肠癌;有不能切除的原发灶、复发或转移的可测量病灶;Kam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大于12wk;患者4wk内未接受过大手术、放射治疗和其他抗肿瘤治疗;无全身感染性疾病,无血液学及周围神经性疾病,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患者45例,FOLFOX方案组27例,FOLFIRI方案组18(男31,女14);年龄34~76(中位52)岁;结肠癌32例,直肠癌13例;原发灶不能切除6例,腹膜后转移12例,肝转移7例,肺转移3例,骨转移2例,卵巢转移2例;初治15例,复治3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史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

1.2方法

FOLFOX组:草酸铂130mg/m2,静脉滴注4hd1;CF300mg/m2,静脉滴注2hd1;5FU500mg于CF滴完后静脉推注,5FU2.4g/m2持续静脉滴注48h.每2wk重复1次.28d为一个周期.FOLFIRI组:伊立替康(CPT11)125mg/m2d1,CF200mg/m2d1~d2,5FU400mg/m2静脉推注及5FU600mg/m222h连续输注d1~d2,每2wk重复一次,28d为1个周期.化疗期间常规静脉应用恩丹西酮、胃复安等药物止吐治疗,每周检查血常规、心电图2次.每周期前后行肝肾功能及胸片、腹部B超、盆腔B超检查,必要时行CT,MRI及全身骨扫描.连续2个周期评价疗效.标准按照1981年WHO制定的抗肿瘤药物近期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有效率(RR)为CR+PR的例数占所观察例数的百分数.毒性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Ⅳ级.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两组的有效率和毒性发生率差异显著性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两组共45例可评价疗效,FOLFOX组27例,CR,PR,SD及PD分别为0,9,11和7例,有效率33.3%;FOLFIRI组18例,CR,PR,SD及PD分别为0,5,7和6例,有效率27.7%.FOLFOX组有效率较FOLFIRI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χ2=0.156,P=0.693).

2.2毒性反应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OLFIRI组有1例发生Ⅲ度恶心、呕吐反应,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LFOX组末梢神经感觉异常的发生率77.7%,而FOLFIRI组无一例发生,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以5FU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联合LOHP或CPT11加5FU/LV无论从客观缓解率及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期方面均优于传统的5FU/LV方案.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有效率达34.4%[1],疗效肯定;Fecchia等[2]应用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结果与国内管忠震相似[3].目前认为FOLFOX方案与FOLFIRI方案在晚期大肠癌治疗中疗效均肯定,但两方案比较那种效果更佳尚无结论.本组两方案中共同应用5FU/CF持续静脉滴注的双周疗法,联合草酸铂或伊立替康治疗45例晚期大肠癌,两方案中均采用5FU,LV生化调节作用和5FU的长时间持续灌注特点,FOLFOX方案组27例中,9例缓解,有效率33.3%,FOLFIRI方案组18例中,5例缓解,有效率27.7%,此两种方案疗效均肯定,FOLFOX方案的有效率较FOLFIRI方案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毒副反应方面,FOLFOX方案组末梢神经毒性明显,而FOLFIRI方案组迟发性腹泻和胆碱能神经综合症较明显,两组骨髓毒性及恶心、呕吐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孙燕,管忠震,金懋林,等.奥沙利铂单药或与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Ⅱ期临床试用报告[J].癌症,1999,18(3):237-249.

治疗方案篇3

蒙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云南蒙自661199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肺结核采用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4月—201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肺结核的病人150例,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中年组以及老年组三组,对其三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中青年组转阴率为92%,中年组转阴率为75%,老年组转阴率为72%,老年组转阴率明显低于中年组和中青年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中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老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老年组发生不良反应几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中青年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采用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是老年病人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有效性明显低于中年和青年病人,所以,对疑似患有肺结核的老年人应该采取及时确诊、及时治疗的原则,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关键词]临床疗效;肺结核;方案治疗;2H3R3Z3E3/4H3R3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8(b)-0049-02

结核病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入侵到众多脏器当中,其中以肺部结核居多。现如今,肺结核发病率每年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本文笔者抽取2011年4月—201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肺结核的病人150例,对其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治疗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4月—201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肺结核的病人150例,所有患者全部符合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标准[1]。根据病人年龄分为中青年组、中年组以及老年组三组,每组各50例。当中中青年组年龄在19~43岁,平均年龄为(31.6±2.3)岁。中年组年龄43~64岁,平均年龄为(52.7±2.6)岁。老年组年龄在65~83岁,平均年龄为76.4岁。

1.2临床治疗方法

对中青年组、中年组以及老年组三组均采用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其临床方法为:在强化期间每一次用药剂量:异烟肼(H)600mg,产地: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批号:国药准字H31020495;利福平(R)600mg,产地: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34022400;吡嗪酰胺(Z)2000mg,产地: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51020876;乙胺丁醇(E)1250mg,产地: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批号:国药准字H44021530。临床药物根据病人体质量以及年龄进行适当调整,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为6个月,一旦两个月末期痰液检查结果呈现阳性,那么要延长强化期30d。临床治疗时间在2、5个月以及6个月的时候痰液检查,2个月和6个月的时候采取X线胸片进行检查。

1.3临床观察指标

本文笔者根据病人年龄不同一共分为中青年组、中年组以及老年组三组,根据每一个组肺结核采取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在2、5个月以及6个月时候的痰菌转阴以及病灶好转情况,其中病灶好转判定标准:通过X线胸片结果显示病灶吸收在50%或者在50%以上。同时对三组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详细记录,并采取对比分析。使用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出现肝脏功能异常、头晕、胃肠道反应、皮疹以及视力降低等。

1.4临床统计学处理

本文全部临床数据采取spss15.0统计软件给予分析。计量资料的对比给予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取χ2进行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三组病人全部完成整个临床治疗过程(治疗一共为六个月),在150例病人当中转阴一共有136例,其转阴率为90.6%;老年组病人的转阴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和中年组,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以及中年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病人不良反应对比

中青年组病人一共50例,其中肝脏功能异常1例、头晕1例、胃肠道反应1例、皮疹0例、视力降低0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6%;中年组病人一共50例,其中肝脏功能异常1例、头晕2例、胃肠道反应1例、皮疹1例、视力降低0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10%;老年组病人一共50例,其中肝脏功能异常2例、头晕3例、胃肠道反应3例、皮疹3例、视力降低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24%;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老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中青年组,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

3讨论

目前,患有肺结核的病人越来越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根据相关临床报道表明[2],排菌者是关键的传染源。人类机体感染结核菌以后不一定发生结核病,当免疫力下降或者细胞介导变态反应提高的时候,才也许会导致结核病,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确诊以及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大部分都可以治愈。

结核菌是一种放射菌目,分枝杆菌科当中的分枝杆菌,有非常强的耐酸菌。一般分为人、老鼠、牛以及鸟等类型,对人类有致病菌的通常为人类类型菌,其次就是牛型菌,可是这种致病菌感染几率非常小。结核菌对临床药物有很强的耐药性,可以通过菌群当中的先天耐药菌蔓延而成,或者也可因为在机体当中单一采取一种抗结核药物,进而导致出现对这种药物的耐药性,则表现获得耐药菌。其中耐药菌会给临床治疗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并且对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带来较大影响。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有大量出汗、乏力、消瘦、精神不振以及低热等,另外呼吸道症状包括有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胸闷、咳痰以及咯血等,如果对其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病人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

肺结核采用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具有临床治疗过程短,服用药物次数少、不良反应轻,病人临床治疗依从性好、痰菌转阴块以及痊愈率非常高等,并被众多医院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力较低,体质较弱、合并症以及营养状况较差等相关原因的影响,其转阴率明显高于中年和中青年人,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多于中年和中青年人。本文笔者对肺结核病人采取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在150例病人当中转阴一共有136例,其转阴率为90.6%;当中三组临床治疗结果显示,老年组病人的转阴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中青年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6%;中年组病人其不良反应发生率10%;老年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24%;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老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中青年组(P<0.05);和上述相关临床报道相一致[3],可是因为当前临床病例数相对较小,临床治疗以后跟踪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总而言之,肺结核采用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是要对疑似肺结核的老年人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病人健康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梁荣发.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初始涂阳肺结核556例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41.

[2]任淑君.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91.

[3]罗正州.宁南县短程化疗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11):943.

[4]姚莲英,甄新安,张虹妍,等.2HRZE/4H3R3和2H3R323E3/4H3R3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社会效果评价[J].口岸卫生控制,2010,34(2):31-33.

[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2009年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报告[J].2010,15(11):153.

治疗方案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非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18例;年龄42~75岁,平均(60.8±11.5)岁;均为食管癌晚期无法手术治疗者;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所有患者均经食管钡透及CT检查确诊为食管癌,胃镜活检证实为中晚期食管癌,其中鳞癌44例、小细胞癌4例、腺癌4例。患者卡氏评分>70分,无严重心、肝、肺、肾功能损害,血常规正常。

1.2治疗及观察方法治疗组给予放疗加FOLFOX6方案化疗,FOLFOX6方案用药如下:亚叶酸钙(CF)400mg/m2,第1天;奥沙利铂100mg/m2,第1天;5-氟脲嘧啶(5-FU)400mg/m2,第1天;5-FU2400~3000mg/m2,持续静脉点滴46h。14d为1周期,每例至少使用2周期,有效者4~6周期,治疗过程中积极给予止吐、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根治性放疗。两组放射治疗方法相同,均采用常规分割放疗,使用6~15mV高能X线,参考食管吞钡造影和食管CT片病灶位置设野,照射野的上下界在病灶的上下缘各放3~4cm,侧界在病灶外缘外放2~3cm,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设野包括双侧锁骨上野,设野为前后对穿加斜野或三野等中心放疗,原发灶剂量为60gy/30F,锁骨上区给予9Mev电子线,局部加量至60Gy/30F。

1.3疗效评价标准近期疗效按照WHO统计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近期有效率(ORR)为CR+PR。不良反应按WHONCI-CTC毒性标准分级为0~Ⅳ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期疗效治疗组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2例,进展(PD)2例,;对照组分别为7、8、6、5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57.7%,经χ2检验,χ2=4.59,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毒性反应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神经毒性,但均以Ⅰ~Ⅱ度为主,Ⅲ~Ⅳ度少见。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6.1%,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3.8%.腹泻发生率为26.9%.神经毒性发生率为30.8%。治疗前大多行外周静脉置管或中心静脉置管,故外周静脉炎并不明显。全组未见化疗相关性死亡。

3讨论

在我国食管癌属高发恶性肿瘤,且以中晚期患者居多,对于不宜手术的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8%~16%,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未控、复发及远处转移,为了提高生存率,目前放化疗综合治疗为研究的热点[2]。但化疗多以诱导化疗及放疗后的辅助化疗居多,放疗同步联合化疗研究不多,我们对放疗同步联合FOLFOX6方案化疗进行研究。

FOLFOX6方案包括亚叶酸钙、奥沙利铂、5-氟脲嘧啶三种药物,其常用于大肠癌及胃癌的化疗方案。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3代铂类药物,其抑制DNA作用更强,与DNA结合比顺铂快10倍,结合率态、稳定性好,有更强的细胞毒作用,其与5-FU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而且胃肠道反应比顺铂轻,骨髓抑制比卡铂小。5-FU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的主要药物,单药有效率约20%,其与生物调节剂亚叶酸钙(CF)联含,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S)作用更加强、结合更牢固,从而发挥有效的抑癌作用。

同步化放疗不仅可治疗原发病灶,同时可早期控制或消灭全身的隐匿病灶或微转移灶而减少复发和转移的机会,从而提高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化疗能够控制细胞在放疗后产生的加速再增殖,可使一些肿瘤细胞从放疗不敏感的细胞周期进入敏感期,控制肿瘤亚致死损伤和潜在致死性损伤的修复,缩小肿瘤,改善细胞的氧供,从而增强乏氧细胞的敏感性。以往对TP方案化疗联合放疗同步治疗食管癌的报道较多,但有的患者因化疗不良反应(尤其是骨髓毒性及消化道毒性)而延长放疗时间,故影响肿瘤控制率[3]。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FOLFOX6方案联合同步放疗治疗食管癌,总有效率(CR+PR)84.6%,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高宗人,赫捷.食管癌.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36.

治疗方案篇5

关键词:CHOP方案;FCD方案;初治惰性淋巴癌

惰性淋巴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在非霍奇金淋巴癌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1]。鉴于惰性淋巴癌发展缓慢、可长期带病生存但难以根治的特性,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以控制为主。FCD方案是近年临床上针对惰性淋巴癌治疗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案,但由于该方案中所应用的氟达拉滨对于人体骨髓抑制具有较大影响,导致该方案在应用过程中受到一定制约[2]。本文分析了CHOP方案与FCD方案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0年2月~2014年2月为时间范围,随机选取此期间在我院以CHOP方案进行治疗的21例初治惰性淋巴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并以相同方式选取同期在我院以FCD方案进行治疗的21例初治惰性淋巴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所有患者的病情均与2008年WHO制定的惰性淋巴癌的诊断标准相符。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人数为13例,女性人数为8例;平均年龄为(52.36±2.7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人数为12例,女性人数为9例;平均年龄为(52.63±2.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观察组:以CHOP方案进行治疗。每日取750mg/m2的环磷酰胺(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032)+50mg/m2的多柔比星(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318)以静脉点滴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再取1.4mg/m2的长春新碱(上海医药有限公司华联制药厂,国药准字:H33020421)+9mg/m2的地塞米松(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469)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如有必要,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另外加入375mg/m2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配合治疗,1个疗程为21d。

对照组:以FCD方案进行治疗。每日取25mg/m2的氟达拉滨(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378)+9mg/m2的地塞米松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再取250mg/m2的环磷酰胺以静脉点滴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必要时,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另外加入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进行治疗,用药方法、剂量与观察组一致,1个疗程为28d。

1.3观察指标以不同方法分别施以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骨髓抑制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作为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1.4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患者肝肾功能、累及的淋巴结区基本恢复,病情基本得以控制;②有效:患者肝肾功能、累及的淋巴结区出现明显改善,病情呈好转迹象;③无效:患者肝肾功能、累及的淋巴结区无明显恢复,甚至恶化,病情无好转迹象。(显效+有效)/例数×100%=总有效率[3]。

1.5统计学分析以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以?字2检验,同时将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相比,取得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两组患者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8.10%,对照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6.19%,两组相比,骨髓抑制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惰性淋巴癌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的一种,约高达5%~11%左右。鉴于惰性淋巴癌发病初期无明显病理表现的特点,该疾病得以确诊时,患者病情往往以发展至晚期,且该疾病对于治疗的敏感性并不强,给治疗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加上当前医疗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因此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以控制为主。本次研究通过比较CHOP方案与FCD方案在初治惰性淋巴癌治疗中的治疗总有效率与骨髓抑制发生率,得知两种方案在治疗效果上基本无明显差异,但由于氟达拉滨易引发骨髓抑制的特性,因此,以FCD方案治疗的对照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较高。相关临床研究表明,以CHOP方案对初治惰性淋巴癌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效果上虽无较大突破,但在安全性方面的保障相对较强,值得推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以CHOP方案治疗)经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以FCD方案治疗)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且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对于初治惰性淋巴癌患者而言,以CHOP方案进行治疗与以FCD方案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基本无异,但由于CHOP方案在控制骨髓抑制方面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笑笑,阎蓓,王振兴,等.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方案与CHOP样方案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比较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10):900-903.

[2]闵琦,王华庆,钱正子,等.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9):1239-1243.

治疗方案篇6

[关键词]紫杉醇;顺铂;食管癌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7(c)-0101-02

食管癌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类疾病,大多数患者在病情被确诊后,已经失去了实施手术治疗的机会,因而需接受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该研究为探讨不同方案在食管癌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该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展开了分组化疗,并对化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资料来源于该院收治的84例食管癌患者,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后,每组42例。在对照组中包括男25例,女17例;年龄48~73岁,平均(61.4±1.3)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1.4±0.6年);治疗组中有男24例,女18例;年龄47~75岁,平均(61.2±1.4)岁;病程10个月~6年,平均(1.6±0.5)年。该研究中统计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案采用氟尿嘧啶与顺铂联合实施化疗。

1.2.2治疗组治疗方案采用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实施化疗。

1.3观察指标

该研究中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食管癌治疗有效率、病情控制时间、累计接受化疗时间、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统计后对两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该研究中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病情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者是发生显著好转,相关临床检查结果证实病灶体积缩小,缩小幅度>50%;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相关临床检查结果证实病灶体积缩小,缩小幅度

1.5统计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进行表示,计量资料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结果

2.1食管癌病情控制效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35.7%,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7%,显然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表1两组患者食管癌病情控制效果比较[n(%)]

2.2病情控制时间和累计接受化疗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15.47±1.93)d化疗后食管癌病情得到控制,治疗组患者经(11.84±2.65)d化疗后食管癌病情得到控制,两组患者食管癌病情控制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和累计接受化疗时间比较(d)

2.3化疗期间不良反应

在上述方案实施期间,对照组中有40例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8%;治疗组中有32例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2%。显然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对患有食管癌的患者应用紫杉醇与顺铂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明显优于氟尿嘧啶与顺铂联合,患者癌症病情控制时间和累计接受临床化疗时间明显短于后者,在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后者,上述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明月,王洲,刘相燕,等.Ivor-Lewis手术辅助放疗对ⅡA期中段食管癌局部控制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4):1048-1050.

[2]IgakiH,KatoH,TachimoriY,etal.SurgeryforclinicalT3carcinomasoftheupperthoracicoesophagusandtheneedfornewstrategies[J].TheBritishJournalofSurgery,2005,92(10):1235-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