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措施采暖住宅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一场世界范围内的节约运动正在展开,它关乎环保、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大事,我国随即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提倡建筑节能,并在具体制定节能工作目标下,实现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就是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需要大力提倡建筑节能。而采暖住宅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设计、设备设计、运行管理等多个方面,笔者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浅析采暖住宅建筑的一些节能措施。
1、合理布置建筑平面
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目标是: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在建筑项目设计和建造、改造过程中,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隔热保温措施,使节能型用能系统,实现建筑节能。因此,在建筑平面布置时,朝向和日照间距是影响室内冬季获得太阳辐射热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一般来说,对于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受季风影响,一般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因此,其最佳的建筑朝向为南北偏西向(即偏西10度左右)偏西向布置,建筑物室内在冬季上午晒东,下午晒西,获得太阳辐射比朝南向要少,可谓是冬暖夏凉,且又往往避开冬季主导风向位置,会使空气渗透耗热减少。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建筑物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当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东西向板式多层住宅建筑的传热耗量比南北向高5%左右。
日照间距是两栋建筑间外墙的间距,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规定:“住宅应每户至少有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小时。”目前,在住宅楼栋布置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楼栋间距满足不了规范要求,其底层住户在整个冬季见不到太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居室中热环境的改善,应当引起设计师的重视。如此欧的芬兰,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但它有悠久的木屋建造史,它的设计建造已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木屋用的纹路美观,色泽柔和的木材建造,起到了冬暖夏凉,可减少空调和暖气的使用,达到节能目的,值得我们去借鉴。
2、控制建筑的体形系数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称之为建筑的体形系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体形系数是成正比的。因此,《标准》规定:“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及0.3以下;若体形系数大于0.3,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为达到这一目标,在采暖住宅建筑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建造单元少,特别是点式平面的多层住宅,从有关资料获悉,当板式住宅单元数达到4个以上,层数达到6层,体形系数控制在0.3以下是不难做到的;建筑的平、立面尽量规整,避免出现过多的凹凸面;在住宅套型设计时,在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下减少面宽,增加进深,降低层高,这些均能相应的减少建筑的体形系数。
3、加强围护主结构的保温
采暖住宅建筑的耗热量,是由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和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耗热量两部份构成,其中围护结构中的外墙约23-24%,屋面约7-8%,地面约占2%,因此,做好外墙、屋面和地面的保温十分重要。
3.1多层住宅砖混结构。当外墙厚度一定时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的措施有两种:一是改善砌体的保温性能,集承重和保温于一体,如采用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砖等类型的材料;二是对墙体采取外保温或内保温措施,即在外墙的外侧或内侧加设保温层,这种不起承重作用的保温材料较多,各种板状、纤维状、构散颗粒状的保温材料均可使用,但这种材料应具有生态形的耐雨水冲刷、防火和不受大气污染等性能。外墙保温采用外保温方式是我国外墙保温的一种新方向,因为这种保温方式不仅解决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过梁等热桥部位的保温问题,而且具有增加室内使用面积,方便室内二次装修等优点。当然,在采用这种方式时,应在其外表面覆盖一层防水层或饰面层。
3.2屋面保温措施。屋面应采用轻质高强、吸水率低或不吸水的可长期使用,性能稳定的保温材料。如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加气混凝土条板、乳化沥青珍珠岩板、憎水型珍珠岩板、聚苯板、彩色钢板聚本乙烯泡沫板等材料,均有利于提高屋面的保温性能,从而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和改善屋顶房间的热环境。这里提示一下,若采用坡屋顶也是其中屋面保温节能的措施之一。
3.3地面保温措施。地面保温的措施有两种,一种是建筑直接接触土壤的周边地区,按《标准》要求沿外墙周边从外墙内侧算2m范围内采取保温措施,具体的做法是地面垫层以下设置一定厚度的松散状或条板状的,具有一定抗压强度、吸湿性小的保温层;二是对不采暖的地下室或底部架空层的地板的保温,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地板的底面粘贴一定厚度的如聚苯板一类的保温材料。
4、提高外门窗的保温能力
外门窗的传热耗热量相加约占采暖住宅全部耗热量的50%。可见,外门窗是采暖住宅耗热的薄弱环节,也是节能的重点部位,改善采暖住宅建筑外门窗的保温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合理确定窗墙比。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为窗墙比,其值的大小,对窗内的热环境和热能的消耗,有重大影响。因此,在满足室内房间采光、通风的基础上,不同朝向的房间的窗墙比应满足《标准》要求:“北向0.25,东西向0.3,南向0.35。”
4.2应选择保温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当前,常用的门窗材料有木、钢、铝合金和塑钢等四种,其中塑钢门窗具有保温隔音、耐腐蚀、造价低,制作、表面色泽鲜艳美观等优点,与木、钢和铝合金等门窗相比可节约取暖能源的30-50%。而塑钢门窗又是我国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材料。单层玻璃本身的热阻力很小,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增窗扇层数或在单扇窗上设置两层或三层玻璃来增加热阻,两层玻璃间距保护2-3cm的空间距。另外,可采取选择如中空玻璃等新型材料,在窗的内侧或双层窗间挂窗帘等措施来减少室内向室外辐射的热损失,提高门窗的保温能力。
4.3提高门窗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入。采用推拉门窗和大块玻璃窗扇,以减少扇与框、扇与扇、扇与玻璃间的缝隙,并在缝隙中嵌入密封胶条;在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用保温砂浆或泡沫塑料等材料来填充密封,使从门窗渗入的冷空气大大减少,气密性提高。
5、重视室内外过渡空间的保温
处于室内与室外之间如楼梯间、坡屋顶下空间、地下室、阳台等空间称之为过渡空间,做好这些空间保温,使它们成为一个温度阻尼区,从而有效地阻止室外冷气向室内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屋面和地板的热损失。
5.1楼梯间。该部位的隔墙传热耗热量约占采暖住宅建筑总耗热量的10%,因此,不可忽视楼梯间的保温。其做法是选用保温性能好的门窗,把开敞式楼梯间改为封闭式;北向单元出入口设门斗,避免冬季西北风灌入;对屋顶上人孔做密封处理,使其不能形成通风道,使热能从楼梯间顶部抽出。
5.2坡屋顶下部空间。坡屋顶除了防渗外,其保温和外观等功能均比平屋面要好。屋顶通风窗尽量不设,如设应在冬季能关闭并采取密闭措施,使屋顶下部的空间形成一个封闭的保温空间。
5.3阳台。封闭北阳台,并做好栏板的保温措施,减少冬季西北风对室内的直接渗透;适当减少南阳台及其外伸长度,以免影响对下一户的冬季日照遮挡。
5.4地下室。住宅楼设地下室已成为一种趋尚,它不仅改善了底层住户的居住条件,也为住户提供了储藏空间。地下室一般不设暖气,因此,除了必须对地板采取保温措施外,还应提高地下室窗的保温和密闭性能,在楼梯口处设保温门,阻止地下室中的冷空气渗入到楼梯间。
参考文献
1、地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版、修改版)。
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分析研究
Abstract:theenergyconservationofthebuildingistothroughcertaintechnicalmeanstogetcomfortableandhealthyenvironmentatthesametime,inthebuildingtoincreasetheenergyvalue,withlimitedresourcesandminimumcostofenergyconsumptiontomaximizetheeconomicandsocialbenefitsofasystemsengineering.Thefollowingthispaperanalyzestheenergyconservationofthebuildingseveraltechnicalmeasures,andtotheexistingproblemsandputforwardtheSuggestions.
Keywords:buildingenergyefficiency;Technicalmeasures;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筑物本体节能的三个方面
建筑物本体节能主要包括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建筑保温系统和建筑防热系统。目前很多人士把建筑的保温与隔热划分在一起,而把建筑遮阳另外划分。笔者认为不妥,因为建筑遮阳不仅仅是门窗洞口的遮阳,而是概括了以减少太阳直接辐射热进入室内为主要目的的隔热、防热措施,是建筑防热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本文将其归入到建筑防热系统中。
1.1建筑节能的总体规划设计
建筑节能规划设计要对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平、立剖面形式、太阳辐射、自然通风等气候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来取暖,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得热并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建筑节能规划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物的朝向设计。建筑物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设计时应根据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综合分析,选择能夏季防热、冬季保温的最佳朝向。
(2)建筑体形。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体形的变化直接影响建筑采暖能耗的大小,体形系数越大,单位建筑空间的热散失面积越大。研究表明,体形系数每增大0.01,能耗指标约增加2.5%。规范规定,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0.4。若出于造型和美观的要求需采用较大的体形系数时,应根据围护结构的热阻进行权衡判断。
(3)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建筑平面的巧妙布局常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节能效果。如将电梯、楼梯、管道井、机房等布置在建筑物的南侧或西侧,可以有效阻挡太阳辐射;恰当的平面布置有助于形成理想的通风作用,通过建筑物门窗的合理设置,形成通风口,组织并诱导自然通风,既起到节能作用又克服了采用空调时室内空气品质差的弱点。
(4)绿化对节能建筑的影响。绿化对居住区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减低噪声,遮阳隔热,是改善居住区微小气候、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
1.2如何改善建筑保温系统
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节能措施,建筑物的能耗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冷风渗透,住宅围护结构的散热量往往要占采暖热耗的1/3以上。如果建筑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便可有效地减少冬季室内传出室外的热量和夏季室外传入室内的热量,从而也减少了保持室内环境热舒适度所需要提供的采暖和制冷能量。
(1)墙体保温系统
节能保温墙体施工技术主要分为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和外墙自保温三大类。
内保温施工,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灵活,可以保证施工进度。但内保温会多占用使用面积,另外“热桥”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引起墙体局部开裂,还会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
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外保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结构工程,也适用于旧楼改造,适用于范围广,技术含量高:外保温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消除了冷凝;同时可以不减少建筑的有效空间。
自保温是指使用绝热性能较好的材料砌筑建筑物的结构墙体。目前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混凝土砌块、硅藻土砌块、页岩多空砖等。该技术避免了保温材料易老化、使用寿命短的缺点,但结构梁柱的“热桥”问题不易解决,难以克服冷凝的缺陷。
目前,建筑业最常使用的保温材料大致可分为四大系统:无机材料保温系统、聚苯材料保温系统、聚氨酯保温系统、自保温墙体系统。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的执行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全面实行节能65%,聚氨酯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性能和多样的施工方式在建筑保温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屋面保温系统
屋面保温的原理与墙体保温一样,也是通过改善屋面层的热工性能来阻止热量传递。不过屋面保温应与建筑防水紧密结合,并尽量采用低密度低热导率的保温材料,以减少屋面的厚度和重量。
目前倒置式屋面大为流行。倒置式屋面将传统屋面构造中的保温层与防水层颠倒,把憎水性的保温层放在防水层的上面,①则可以取消传统屋面保温层下的隔热层;②则可以用保温材料来保护防水层,省略了保护层。如此使施工工艺得到简化并降低了造价,其优越性明显大于传统的保温屋面。另外坡屋面内置保温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屋面的热工性能,也有利于防水,并有检修维护费用低、耐久性好的优点。
(3)门窗保温系统
门窗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一些地区,门窗消耗的能量约占采暖能耗的50%以上,改善门窗的保温性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门窗节能不仅要限制窗墙面积比,主要还要从减少渗透量、减少传热量2个方面进行。减少渗透量可以减少室内外冷热气流对流传热而增加设备负荷,可通过采用密封保温材料增加窗户的气密性;减少传热量是防止室内外温差而引起的热量传递,建筑物的窗户由镶嵌材料(玻璃)和窗框组成,通过采用节能玻璃和节能型窗框来减少窗户的整体传热系数以减少传热量。
1.3建筑系统的防热方法
建筑防热的方法主要有“建筑隔热”、“建筑通风’,和“建筑遮阳”。
与传统的外墙外保温建筑节能体系相比,建筑隔热涂料更适合中国南方高温、高湿、多雨、夏季时间长的特点,能够降低施工综合造价,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是适合我国南方建筑节能要求的新型节能材料。
目前,在传统热带民居中对于自然通风的一些宝贵经验措施,仍然不能很好地借鉴并应用到现代建筑的防热设计中。现有的《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于自然通风措施也仅仅停留在“提倡”阶段,并没有进一步深化的技术措施,更无法将自然通风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链接到节能评价指标中。同时受研究工具所限制,自然通风设计目前很难普及到设计单位,让建筑师熟练掌握应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自然通风这一传统优秀降温措施在现代建筑的普及应用。
在南方地区太阳辐射非常强烈,夏季的辐射热占主要地位,因此,可通过遮阳设施及高遮蔽系数的镶嵌材料来减少太阳辐射能。建筑遮阳是现代建筑节能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墙体、屋面都蕴藏着遮阳的因素,目前绿化屋面已成为节能的一个热点。
我国南方炎热地区的建筑节能技术有些是直接参考借鉴北方较为成熟的做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我国北方以防寒为主,技术上更加注重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强调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而南方地区以隔热为主,如果过分的强调传热系数就略显片面。复合保温外墙、中空玻璃等技术目前在南方地区也有所采用。但是这些技术是否适合南方地区的隔热与散热,还需做进一步的探讨。
2、提高建筑用能设备的能源利用率
建筑物本体节能是从减少建筑物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另外还考虑了节能措施与建筑形态的结合。而建筑设备节能是从提高建筑用能设备能源利用率角度考虑的。
建筑物用能设备主要包括采暖空调、水、电等耗能设备。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工作和居住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有良好的热舒适性,还要求有明亮的光舒适性,以及清新健康的空气品质和冷冻、热水等齐全的生活设施。但是目前建筑用能设备的能效水平不高,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这与忽视建筑设备节能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各类建筑设备产品都要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额定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目标,并逐步淘汰和改造能耗高的建筑设备产品。
吸收高新技术成果,开发节能型建筑设备产品,提高设备运行时的部分负荷下的能源利用率是建筑设备节能的必经之路。在夏热冬冷地区,尽快发展灵活高效的用户可调控的采暖和空调设备系统是种有效的节能手段。
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指一些虽属古老的能源,但需采用先进方法或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对环境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资源丰富的能源”。在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指除常规化石能源和大中型水力发电、核裂变发电之外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小水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①可代替和少用传统的化石能源,对减少我国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和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②可减少耗用化石能源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③是边远偏僻无电、缺能农村解决基本生活用电、用能的重要资源。生活用能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农村建筑能耗的首位,推广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十分巨大。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中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市场非常广阔,前景十分诱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寒冷地区,在建筑中应用中低温地热采暖,可以节约常规能源,减轻大气污染,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采暖费用。
(2)在广大城镇和农村大力推广应用太阳热水系统,为居民提供洗澡热水和其他生活热水,是我国在建筑中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最为成功的项目。
(3)被动式太阳能技术成熟、增加投资少、节约能源、有利环保,是解决广大农村冬季采暖的好办法,在我国采暖区的广大农村应用市场广阔。
(4)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新型环保空调设备,既可节电,又可降低费用,同时还可以提供生活热水,在城市商业建筑和民用住宅中的市场潜力很大。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规划节能
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据调查显示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很大,我国住宅能耗是同类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而且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建筑达到节能标准的仅不足20%。随着我国新的节能标准为确保实现节能50%的目标的实施,节能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当务之急。建筑节能就是采取保温、隔热、密封等措施,让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煤、电等能源的消耗,节能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围护,尽量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以获得理想建筑节能效果。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住宅建筑规划中的节能设计
1.1合理确定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状
选择合理的建筑物朝向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实测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东西向板式多层住宅建筑的耗能量要比南北向的高5%左右。现代住宅设计中,建筑的朝向应根据住宅内部房间的使用要求、当地的主导风向、太阳的辐射、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各地区的气候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评价来确定。
1.2合理规划平面布局及控制体形系数
居住区住宅的平面布局有周边式、自由式和行列式3种。周边式太封闭,不利于风的导入;自由式多在受地形限制时采用;行列式是最常见的形式,有并列式和错列式布局的变化,在某些地形中,还会出现斜列式布局。为了促进通风,居住区布局应尽量采取行列式和自由式,从建筑防热的角度来看,行列式和自由式都能争取较好的朝向,使大多数房间能够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其中又以错列式和斜列式的布局较为好。
体形系数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建筑体积之比。比值越大,能耗就越多。研究资料表明:体形系数每增加0.01,耗热量指标增加2.5%。因此,正确处理建筑形式多样化与节能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一般讲,6层左右的建筑物对建筑节能较为有利。另外,建筑物的外形越简单,其外表面积越小,热交换量亦越少。因此,建筑物的造型宜简洁、完整,尽量避免复杂的轮廓线。
1.3合理的套型平面
在住宅单体套型方案设计时,要从节能的角度、提高舒适性及家居生活的规律出发,合理进行各房间功能分区。一般应将家庭人员主要活动的且停留时间长的客厅、主卧室等布置在南向,厨房、卫生间等布置在朝北和东西向。
1.4绿化布置
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能起到调节居住区小气候、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作用。
2.建筑外墙的节能设计
墙体的耗热量要占建筑采暖热耗的30%以上。因此,改善墙体的传热耗热量将明显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其措施有:
2.1改善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
在材料选择时,采用新型节能砖,如多孔黏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等类型的材料,使其集承重和保温隔热于一体;也可利用当地出产的浮石、火山渣及其他轻骨料或工业废料生产多排孔轻质砌块,用保温砂浆砌筑,有节能、节地效果。
2.2对墙体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即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外墙内保温技术,构成复合墙体。目前,外墙外保温技术应用比较广,它不但解决了外墙热桥的问题,而且具有增加室内使用面积,方便室内二次装修等优点,目前使用较成熟的几种外墙外保温方案有:外贴聚苯板保温、外贴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夹心聚苯板外墙保温、钢丝网架岩棉夹心板外复合保温等。
2.3寒冷地区住宅室内沿外墙周边地面的保温设计
沿外墙周边的室内地坪和其以下的外墙如不采用保温措施,其外墙的内侧墙面以及墙角在冬季易出现结露,从而使得地面的热传导损失增加,甚至地坪被破坏,影响正常的使用。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可采用以下措施:一是沿外墙周边的室内地面垫层以下设置一定厚度的松散状或条板状、且有一定抗压强度、吸湿性小的保温材料,从而保证住宅室内的热稳定性和控制寒冷地区采暖能耗。
3.门窗的节能设计
门窗是薄壁轻质构件,通过门窗传热和其缝隙空气渗透的耗热量约占整个住宅建筑耗热量的50%,因此,外门窗是住宅建筑节能的重点。
3.1合理控制窗墙面积比
窗墙面积比是指住宅窗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比作了严格的规定,指出北向、东西向、南向的窗墙面积比分别不应超过0.25、0.3、0.35。因此,从地区、朝向和房间功能出发,应选择适宜的窗面积,同时应强调东西南北开窗有别,是通过减少北侧窗的面积来减少热量的损失。
3.2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
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是减少室外冷热空气渗入室内的一个重要措施。如采用平开门窗和大块玻璃窗扇,以减少扇与框、扇与扇、扇与玻璃间的缝隙,并在缝隙中嵌入密封胶条;在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用保温砂浆或泡沫塑料等材料来填充密封,使从门窗渗入的冷空气减少,提高气密性。
4.屋顶的节能设计
屋顶耗热量约占整个住宅建筑耗热量的7%~8%,有数据表明:夏季顶层室内的温度要比其他层高约3℃左右,因此,屋面的保温隔热也不容忽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高效保温材料保温屋面
这种屋面保温层选用高效轻质的保温材料,保温层为实铺。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保温隔热材料有加气混凝土条板、乳化沥青珍珠岩板、憎水型珍珠岩板、聚苯板等,均有利于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取得良好的节能和改善顶层房间的热环境效果。
4.2架空型保温屋面
在屋面内增加空气层有利于屋面的保温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屋面夏季的隔热效果。架空层的常见规格做法为:以2~3块实心黏土砖砌的砖墩为肋,上铺钢筋混凝土板,架空层内铺轻质保温材料。
5.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但与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密不可分,而且还涉及其他许多方面,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设备设计、管理等,只有对它们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做到节约能耗,提高热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付祥钊.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王立雄.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韩建新,颜宏亮.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5]孙成建.外墙外保温技术措施的探讨[J].住宅科技,2007,27(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