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江股份是智慧城市总包龙头,截至2015年6月末,公司已签订22个智慧城市总包框架合作协议,项目金额累计136.1亿元;智慧交通业务覆盖至139个城市,智慧医疗系统已进入1,147家医院。公司仍将继续跑马圈地,力争囊括100个智慧城市总包。银江股份正从项目型公司,向平台型运营公司质变,公司加快推进“互联网+智慧城市”战略,坚持“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与综合数据运营商”的战略定位,公司通过智慧城市总包为依托,重点发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两大优势行业,以潍坊“潍V”树立标杆案例,实现异地复制。
智慧交通层面,公司不断将新技术融入到主营核心业务领域之中,构建先进的智慧交通支撑体系。目前公司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整套基于智能交通综合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及技术咨询服务。公司下属产业基金(持股比例50%)使用自有资金1000万元对北京百会易泊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投资,投资完成后产业基金持有百会易泊6.67%股权。百会易泊产品“无忧停车APP”截止2015年5月31日,数据已覆盖20余个城市10万余家停车场数据。公司积累的大量交通数据能够通过“无忧停车”的新途径产生更多的增值空间,其大用户数量和高频使用率给公司2B与2C间的业务协同带来无尽的想象力。另外公司推出“交通宝”app,为出行者提供交通信息、汽车后市场服务,目前在杭州、南昌、厦门、广州等多个区域迅速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智慧医疗层面,公司以智慧城市业务作为互联网医疗抢占区域医疗与客户资源的重要方式,采用先投入建设后运营的模式构建区域社区建康、养老平台。到2022年我国高血压人口将达1.6-1.7亿,高血脂达1亿,糖尿病患者达9240万,针对慢病和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将极为强烈,银江依托其智慧城市协议获得政府支持,有望顺利打造当地社区健康、养老服务O2O平台,引入社区医生针对基本健康诉求提供高频率互动,通过健康宝、养老宝APP,可穿戴设备与检测设备等提供健康教育、预防、慢病随诊,快速转诊等O2O服务,获得居民粘性与医院认同,公司已与浙江省内外50多家医疗机构、养老社区战略合作。《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2年)》等文件已明确分级诊疗为我国医改重要方向之一,预计社区医生积极性将被充分激发,银江模式有望随改革深入而爆发。
关键词:“4P”医学;物联网;智慧医疗方案;辰汉电子;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技术
从治疗走向预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顾此失彼,健康状况普遍不佳。而更为致命的是,人们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获知自己身体状况的相关数据。多数人在无知无觉或后知后觉中被疾病捕获。从现有的预防手段上看,人们预防疾病的措施还局限在完善饮食、规律生活和适当娱乐等基本手段,更高层次的实时监测血压、心跳等都不是他们自己能做到的。
无线健康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进行生命体征采集与健康监测,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也就是智慧医疗。
各种无线传感仪可以把测量数据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到专用的监护仪器或者各种通信终端上,如PC、手机、PDA等,医生可以随时了解被监护病人或者跟踪研究人群的病情和生理状况,进行及时处理统计,还可以应用无线传感网络长时间地收集人的生理数据,这些数据在研制新药品的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
智慧医疗方案能让抢救变得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心脏病患者,治疗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已经有一些心脏病患者随身携带了专门的无线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不间断地通过无线健康物联网将心电图数据和其他体征数据实时发送到医疗监测中心。监测中心24小时监控和分析这些数据,在发现异常时立即联络病人或其家属,让病人得到最及时的救治。
智慧医疗方案的作用还不止这些。对于那些经常忘记吃药的健忘症患者或者老人,会发现这套方案还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可以为患者及时发送用药提醒信息,并方便地提供药物数据库的资料。这样患者就可以不再错过服药的时间,并且不用再忍受反复查询服药计量的麻烦。类似的解决方案还包括血糖监测手机,测量体脂肪的“减肥手机”,测量肤下水分并具备按摩功能的“皮肤管理手机”,以及能够看到胎儿发育状况的“产妇手机”等。
智慧医疗方案功能如此强大,所涉及的技术众多,其中最关键的是智能核心平台,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枢纽的作用。构建一个成熟实用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离不开医疗设备生产环节、智能核心平台研发环节、网络建立提供环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的通力合作。其中,医疗设备生产环节对行业设备功能、用户需求足够了解,但对核心平台的研发和了解是薄弱的。智慧医疗的智能核心平台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高端的嵌入式知识结构,丰富的项目经验。上海辰汉电子利用本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深厚的应用领域的经验,用高端ARM嵌入式技术通过3G、蓝牙、ZigBee、WiFi、UWB和专用无线解决方案的微控制器等研发出移动医疗终端的智能核心平台技术,可用于如移动多参数监护仪、血压无线传感仪、脉搏无线传感仪、OCT血氧无线传感仪、OCT血流无线传感仪以及血糖仪无线集成模拟组件等,进而设计出一套新型、智能化的无线网络+移动医疗终端的方案,即智慧医疗方案。
该方案可以用在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合和居家环境,也可以用于生命体征的采集、服药状况的监控等。
该方案帮助患者以及残障人士的家庭生活,跟踪健康监测人群生理指标状况。利用无线通信将各传感设备联网可高效传递必要的信息,从而方便接受护理,而且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国内某知名医疗设备供应商合作利用辰汉电子的这套方案推出了移动健康监护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利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测量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脉搏、血氧等生命体征,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此外,该智慧医疗方案还可以运用到抗震救灾等社会事业之中。
以某地救灾为例,在地震发生后,某总医院的网络技术人员为当地医院安装了一套智慧医疗方案的3G远程影像会诊工作站,实现了该医院与总医院的无缝链接。总医院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通过这套系统为灾区受难群众提供了医疗救助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发挥了作用。
当前,“智慧城市”已经从梦想走进现实,正在改变着城市生活。城市智慧化渐成趋势
据最新统计显示,全国已有219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遍及中、东、西部各地区,涵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目前已将智慧城市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纳入“十二五”规划,以及智慧专项规划的有68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11个。直辖市中除重庆外,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规划。23个城市了智慧城市的专项规划、行动意见或实施方案。
2012年12月,上海医联中心、中国联通上海公司和泰富集团联合签署了《智慧医疗云服务协议》。该协议是在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框架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根据项目协议,上海医联中心、上海联通和泰富集团三方将充分利用各自专业化的医疗信息管理、医疗服务、大数据挖掘、互联网应用以及IT运营等资源优势,引进全球领先的公共医疗信息服务模式,在国内率先尝试探索建设“流行疾病分析预警”“应急医疗资源管理”“城市公共健康管理评价体系”“常驻居民便捷医疗信息服务”等城市医疗健康管理的关键服务能力。项目建成后,初期将对广大市民实现健康医疗档案查询、健康医疗信息服务、就医服务、远程诊疗、健康资讯服务,并最终成为提升上海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础。
面对这股智慧化浪潮,国家也在积极引导和推进。2012年底,住建部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启动试点城市的申报。通知指出,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创建智慧城市是城市生活、生产发展的趋势,我们将予以积极引导和支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如是说。
智慧城市建设面临挑战
当前,全国各地对建设智慧城市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性令人振奋,但在具体建设方面仍然面临挑战。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认为,“相关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格局尚未最终形成,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带来创新应用,更需要业界共同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