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垃圾处理的现状(6篇)

发布人:网络 发布时间:2024-05-06

垃圾处理的现状篇1

关键词:乡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79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乡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农民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基地,是就地城镇化建设的前提和核心,也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稳定器和蓄水池。然而,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乡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乡村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日渐增多,水源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土地质量、水源安全和生态环境,乡村居住环境日益恶化,威胁着村民的身心健康。

三亚作为旅游城市,碧海蓝天、风景迷人,每年吸引万千游客慕名而来。三亚市共有社区45个、行政村92个。但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生态环境难免遭遇“侵蚀”:城市形态风貌失控,土地资源耗竭,城与乡、滨海与腹地、度假区与老城区发展不均衡,旅游城市特殊性导致配套困难等,这些都亟需修复和修补。抓好乡村垃圾综合治理,对于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加快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双修”工作,对于定位为排头兵的三亚来说更是意义非凡。本文对三亚市乡村垃圾的产生特征和处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索三亚市乡村垃圾的收运处理对策。

一、乡村生活垃圾现状及主要特点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生活垃圾现状及主要特点是:(1)生活垃圾随处乱丢,村民的生态环境卫生意识不强,“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污水乱流、粪土乱丢”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2)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蔬果品、肉食禽蛋等;(3)在蔬菜种植中,大量使用塑料膜;(4)生活垃圾中含有玻璃、废弃的电池和金属等;(5)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大、成份复杂、种类日益多样化,再利用率不高;(6)农用生产垃圾随意处置。每当瓜果、蔬菜耕种和收获季节,化肥袋、农用地膜、农药瓶、瓜果保护膜随地置放或做简单掩埋处理,加剧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使乡村的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7)乡村垃圾收集处理等环卫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手段落后,设置不合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有待提高。(8)日常管理不到位,保障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三亚市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乡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根据2013年三亚市环境统计综合年报,生活污水排放量5025.25万吨,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6.138万吨,2014年,生活污水排放量5531.37万吨,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4.69万吨。乡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比城市市区低一些,但是乡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日益增长的乡村垃圾量与垃圾处理能力欠缺之间的矛盾成为乡村垃圾问题的主要矛盾。

二、乡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由于乡村垃圾得不到有效的收集处理,对乡村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具体表现在:破坏乡村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蚕食土地;影响乡村的人居环境;影响乡村的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城镇化是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一种表现。

虽然乡村路口前后几乎设置了几个垃圾桶(箱),仅能集中堆放部分垃圾,一些有害物质如干电池、废油、塑料和电子产品等未经分类直接进入垃圾,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增加了无害化处理难度,同时,这些垃圾桶(箱)都离村民居住集中点较远,加上受生活习惯影响,村民大多都选择随处乱扔垃圾。另一方面,有院子的村民,一般喜欢在自家院子里挖个坑,把所用的垃圾堆在一起直接填埋或焚烧,使得垃圾成分更加复杂化,造成一些可回收利用的物质资源的浪费。

三、乡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对策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三亚“双城(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内涵式发展之路为契机,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从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源入手,对污染源的控制,即从源头上将非点源堆放的垃圾降低到最低限度,源头控制才是乡村垃圾处理的根本举措。在恢复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利用全市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协调好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努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建立全覆盖的乡村生活垃圾清扫收运保洁体系

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体系和机制,为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强化环境目标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的体系和机制,积极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进程,通过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模式,推进农村清扫保洁收运工作的社会化进程,建立起全覆盖的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体系,市环卫职能部门要负责督促监督各区政府做好乡村垃圾清扫保洁及收运工作,同时各区政府要负责督促环卫中标企业按标准配备村庄保洁员和垃圾箱、沿街垃圾桶、转运车辆等环卫设施设备,严格执行保洁标准,创建一批环境友好、容貌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

2、加强和完善乡村环境卫生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

全市各区要以“城市治理管理年”为契机,将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部门工作任务来落实,各区政府、各相关单位负责人要亲自抓,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面清除乡村各类垃圾,彻底清除乡村居民院落、房前屋后、村边、路边、水边、山边生活垃圾,加强对乡村道路两侧、集贸市场、施工工地、鱼塘河道、铁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生活垃圾、渣土、废弃物进行全面清理,务必做到一条村路一条村路整、一条巷道一条巷道扫、一条河溪一条河溪清,确保每条村路、每条巷道、每条河溪不留卫生死角,加强和完善城乡环境卫生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3、开展乡村“清洁家园”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是清洁城市、美化乡村,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各区政府、各部门要广泛发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采取各种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益处,增强村民生态环保意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并做好文明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活动的宣传工作,协调新闻媒体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宣传报道。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村庄道路(巷道)、路灯、绿化、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逐步建设到村户,对目前污水设施不能覆盖的乡村区域,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中收集和处理污水,将污水处理系统向乡村延伸,逐步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便捷群众生活生产,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四、结束语

乡村生活垃圾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来避免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发掘三亚乡村生活垃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探讨垃圾收运治理对策,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旧村庄改造、改水改厕进程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减少分散居住给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活污染。

主要参考文献:

[1]江淑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J].科技资讯,2008,(1):135-136.

垃圾处理的现状篇2

作者简介:王金霞,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及气候变化。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09ZX07632-0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733004,70925001)。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产生与排放的数量快速增加,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农民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文的主要目的是基于甘肃和河北省60个村和240个农户的调研资料,深入了解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和管理现状及影响生活固体垃圾有效处理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大多数村没有处理生活固体垃圾的设施,总体看甘肃省拥有的处理设施要好于河北省。超过一半的村中生活固体垃圾都没有人管理,但部分村开始制定相关的管理计划。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状况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交通便利程度的改进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不利于当地生活垃圾的处理。

关键词生活固体垃圾;处理;影响因素;农村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1)06-0074-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6.013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产生与排放的数量快速增加,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农民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和尽快解决的问题。一些研究表明,我国农村2000年的垃圾产量达到1.4亿t,而且继续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1-2];按照2006年底全国有9.5亿农村居民计算,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3亿t[3]。由于得不到有效处理,生活固体垃圾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环境卫生,而且成为造成当地水资源和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4]。在一些发达地区,生活污染对面源污染的贡献已接近甚至超过生产部门[5]。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对生活固体垃圾展开了一些研究,但很难满足国家需求。已有研究大多从技术层面展开,很少将技术层面的成果与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方法相结合。另外,从宏观角度研究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变化及治理措施的较多,从微观层面(如村和农户)展开深入实地调查并开展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较少。因此,为了有效减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迫切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实地调查和相关的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和管理现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影响生活固体垃圾有效处理的制约因素,为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提供实证依据。为此,2009年在甘肃和河北省开展了大规模实地调查。在这两个省中,共选取了6个县、23个乡中的60个村和240个农户开展调研。调研内容不仅包括固体垃圾的处理方式、固体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数量和投资状况,还包括了有关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方式和改进计划等。

1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理现状和管理方式

1.1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现状

在甘肃省及河北省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村没有处理生活固体垃圾的设备,而且地区差别非常明显。从两个地区的总体情况来看,只有30%的村有处理生活固体垃圾的设备,而没有处理设备的村高达70%(表1)。与河北省相比,甘肃省村级拥有的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设备状况要好一些。甘肃接近一半的村有处理设备,达到43%;而在河北仅有5%的村有处理生活固体垃圾的设备。

甘肃省和河北省的户级调查数据(表2)也显示,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于无人管理、随便乱扔的状态。从两个地区总体来看,有近一半(48%)的农户将生活固体垃圾随便扔掉,另外部分农户采用了焚烧(12%)和填埋(6%)的方式,还有少部分的农户(3%)将一些垃圾卖掉。在所有农户中,只有30%的农户将家中的生活固体垃圾投放到了村里的公共设备中。另外,在将垃圾投放到公共垃圾点的农户中,仅有1%的农户将垃圾投放到了分类垃圾桶中。

表1村级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现状和

计划加强固体垃圾管理的村的比例

Tab.1Treatmentstatusofdomesticsolidwaste

atthevillagelevel,Shareofvillagesplanningto

strengthenmanagementofsolidwaste

数据来源:2008年数据,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表2农户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现状

Tab.2Treatmentstatusofdomesticsolidwasteat

thehouseholdlevel

数据来源:2008年数据,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与村级数据一致,与河北省相比,甘肃省将固体垃圾投放到村公用设备的农户比例要高,达到43%;而河北省仅为4%。河北省有74%的农户将垃圾乱扔了,只有4%的农户将垃圾投放到了公用设备中。

1.2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方式

了解到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现状后,我们继续探讨村里是如何管理这些垃圾的。我们在甘肃省和河北省的调研数据显示,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区域间差异较大。由表3可以看出,总体来讲,超过一半的样本村中(57%)的生活固体垃圾没有人管理。仅仅有2%的村设立了专门的生活垃圾管理组织,23%的村由指定的农民个人管理,18%的村由村集体统一管理。与河北省相比,甘肃省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水平相对要高些。甘肃无人管理的村为38%,而河北这一比例高达95%。在甘肃省,主要管理方式是指定农民个人(35%)和村集体管理(25%),还有3%的村成立了专门的管理组织。而在河北,仅有5%的村实行村集体管理。

尽管目前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状况不理想,但从发展趋势来看,逐步由无人管理向有人(或者组织)管理转变。

表3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方式

Tab.3Managementpatternsofdomesticsolidwaste

数据来源:2008年数据,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调研表明,在目前无人管理的村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村有加强管理的计划。在无人管理的村中,总体看计划加强生活固体垃圾管理的村占到38%。甘肃省的这一比例要高些,为47%;河北省要低一些,为32%(表1)。例如在甘肃3个目前没有生活垃圾管理的村中,其中一个村打算推行垃圾分类,一个村打算建定点垃圾场,而另外一个村则打算建垃圾池。

2对影响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理服务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状况与当地垃圾处理服务的供给能力紧密关联。基于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5年在全国5个省100村的调查资料,叶春辉[7]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影响农村垃圾处理服务供给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村的规模和居民居住的密集程度显著影响供给决策,垃圾处理服务的供给存在着规模经济效益。在工商业较发达的村越可能提供垃圾处理服务;同时,在县乡以上政府工作的本村人越多,越可能提供垃圾处理服务。令人担忧的是增加村级公共品的供给,有可能会增加村财政的负担;从居民层次看,我们发现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提供垃圾处理服务。因而该研究建议行政村是诸如垃圾处理服务等公共品的主要供给者之一的这种状况在取消农业税后可能难以维系,乡镇及乡镇以上政府要进一步增加对行政村的公共品投资补贴的力度。农村垃圾处理服务存在着规模经济,因此政府要首先重点扶持人口较多、居住较密集的农村地区,加强这些地区垃圾处理服务的供给。

基于文献综述和在甘肃省和河北省的实地调研,我们对于影响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理论假说:

首先,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服务状况与当地的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当地经济条件越好,就越有经济能力来提供生活垃圾的处理服务;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就会越高,因而就可能促进当地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的改进。

其次,生活垃圾的处理服务状况与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有相关关系。对于不经常在村里居住的农民来说,村里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对他个人福利的影响不大。也就是说如果非农就业的机会越大,农民就越不可能关心当地生活垃圾的处理服务。

再次,生活垃圾的处理服务状况与村领导的特征有相关关系。村领导越年轻,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农村环境卫生的要求就越高,也更愿意接受更多的环境卫生知识,从而会更有力地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到垃圾处理服务的工作中,提高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水平。

最后,生活垃圾的处理服务状况与当地交通的便利程度有密切关系。在垃圾处理过程中,运输是一大难题,交通不便将产生大量的额外运输费用。交通便利程度如果较好,就会有利于垃圾的运输和集中处理,因而交通便利的村就越可能提供垃圾处理服务,也更可能实现垃圾的规范化管理。

对调查得到的样本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这些样本包括甘肃张掖的40个村和河北衡水的20个村,样本来源于我们的随即抽样调查。分析结果见表4。

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服务可能与当地经济状况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在分析中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年集体收入来代表当地的经济条件(表4)。结果表明,有设施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982元,而无设施村的人均收入是3409元,两者相差17%。两者均值差异的T统计检验值为负,接近显著。这可能表明,村里的农民越富有,就越有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需求,而且表现出添置生活固体垃圾收集设施的积极性。但是,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同的是,在有生活垃圾处理服务的村中,村集体收入水而要低一些,而且统计检验的t值也未接近显著水平。这可能表明当地是否有较好的垃圾处理服务水平主要与农民的经济状况有关系,与村集体的经济状况相关程度不大。即使在村集体收入较低的地区,如果农民相对较富裕,对当地环境卫生状况有较高要求,因而也可能通过利用农民的投资积极性(如采用集资的方式)来改进当地的生活垃圾服务水平。

生活垃圾的处理服务状况也可能与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有相关关系(表4)。在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村中,非农劳动力的就业比例为26%;这一比例低于没有设施的村(32%)。这与我们的假说基本一致,也就是说非农劳动力比例越低,非农就业机会越小,农民就越有可能较长时间住在村里,因而就对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有较高需求,从而就可能促进当地生活垃圾处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生活垃圾的处理服务状况也可能受到村领导特征的影响,主要是与村领导的年龄有相关关系。在有设施的村中,村领导的平均年龄是43岁,比没有设施村的村领导(48岁)年轻,而且统计检验显著(表4)。这可能说明村领导越年轻,对农村环境卫生越重视,从而更愿意提高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服务水平,改善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但是与村领导年龄不同的是,有设施的村领导的受教育水平(8.6年)比没有设施的村领导的受教育水平(9.1年)要低,而且他们的差异统计上不显著。这可能说明村领导之间的受教育水平差异不大,因而不是影响生活垃圾处理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4生活固体垃圾处理服务影响因素的

描述性统计和计量估计

Tab.4Descriptivestatisticalandeconometricresults

ofdeterminantsofdomesticsolidwastedisposalservices

注:“*”、“**”和“***”分别代表统计检验显著水平为10%,5%和1%。估计系数为弹性值,括号内为Z值。

最后,生活垃圾的处理服务状况与当地交通的便利程度有密切关系。与没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村相比,有设施村的交通更为便利(表4)。平均来看,有设施村到县政府的距离为20km,而没有设施村到县政府的距离为23km。这与我们的理论假说相一致。如果交通便利程度较好,就会有利于垃圾的运输和集中处理,从而会促进当地生活垃圾处理服务的水平。

3对影响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理服务因素的计量模型分析

尽管以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影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服务的因素做出了一定的判断,但是,这些分析只是考虑了单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从多因素的综合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单因素分析中,我们没有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不能将某一因素对生活固体垃圾处理服务的影响单独出来。为此,为了更深入和准确得把握生活固体垃圾处理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基于在甘肃省张掖地区和河北省衡水地区的村级调研数据,建立了以下的计量模型,模型设置如下:

Wiα+βIi+δLi+Vi+γTi+πZi+ε

在以上方程式中,因变量Wi为某村垃圾处理服务的二值虚拟变量(有垃圾收集设施1;无垃圾收集设施0)。在方程右边自变量中,Ii代表当地的经济状况,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年集体收入来表示。Li代表非农就业机会,用非农劳动力占全村劳动力的比例来表示。其中,非农劳动力包括在外务工劳动力、在其它村从事非农劳动的劳动力和在本村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力三部分组成。Vi表示村领导特征,用村长的年龄和受教育年限来表示。Ti代表当地交通便利程度,用村到县政府的距离来表示。Zi表示其他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人口密度、劳动力教育程度和省虚变量。

模型运行良好,PseudoR2的值为0.38,这对于横截面的数据已经较高了。更重要的是,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假说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基本一致,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服务水平显著正相关。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提供垃圾处理服务的可能性就会显著提高1.74%(表4)。这说明在经济条件越好、农民越富裕的地区,由于农民的投资能力较好,而且对农村环境卫生的要求越高,因而当地生活垃圾的处理服务水平就较高。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生活垃圾的产生与排放量和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倒“U”曲线关系,即当收入水平较低时,人均生活垃圾产生与排放量都较低,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人均排放量快速上升,并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出现回落[8-9]。一些经验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在人均收入水平为2万到5万美元时达到峰值[10-11]。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与排放量还处于快速上升期,因而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其次,随着农村非农劳动力比例的提高,农民对当地环境卫生的关注度会显著降低,从而不利于当地生活垃圾的处理。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非农劳动力比例每增加1%,提供垃圾处理服务的可能性会降低1.17%(表4)。这也验证了我们的假说,由于非农劳动力绝大部分都不是长期在村里居住,村内的卫生环境改善对他们的福利的改善相对长期在村内居住的农民来说更小,所以当有越大比例的农民从事非农劳动时,在其它条件比如人均纯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对农村卫生条件的改善不但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使卫生环境向更少公共服务的方向发展。这可能需要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最后,改善当地的交通便利程度会显著促进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水平。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村离县政府的距离变量为负,且统计检验显著(表4)。因而,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村离镇政府越近,交通越便利,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就愈好。村离县政府的距离每减少1%,村里提供生活垃圾处理服务的可能性就提高1.27%。

4结论

2009年对甘肃和河北省6个县中60个村和240个农户开展的调研表明,大多数村没有处理生活固体垃圾的设施,总体看甘肃省拥有的处理设施要好于河北省。超过一半的样本村中生活固体垃圾都没有人管理,仅仅有2%的村设立了专门的生活垃圾的管理组织。还有部分村的生活垃圾有指定的农民个人或村集体代管。从发展趋势来看,很多村的生活垃圾都逐步由无人管理向有人(或者组织)管理转变,为此还制定了相关的加强管理的计划。

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状况与当地垃圾处理服务的供给能力紧密关联。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服务水平显著正相关。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提供垃圾处理服务的可能性就会显著提高1.74%。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生活垃圾的产生与排放量和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倒“U“曲线关系,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与排放量还处于快速的上升期,因而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随着农村非农劳动力比例的提高,农民对当地环境卫生的关注度会显著降低,从而不利于当地生活垃圾的处理。最后,改善当地的交通便利程度会显著促进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水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颖,许少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对策[J].建设科技,2007,(7):62-63.[LiYing,XuShaohua.RuralDomesticWasteTreatm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J].ConstructionTechnology,2007,(7):62-63.]

[2]马香娟,陈郁.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分类收集设想[J].能源工程,2005,(1):49-51.[MaXiangyu,ChenYu.ClassificationCollectionUtilizationofRuralDomesticWaste[J].EnergyProject,2005,(1):49-51.]

[3]魏欣,刘新亮,苏杨.农村聚居点环境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基于中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发展,2007,7(4):92-98.[WeiXin,LiuXinliang,SuYang.CharacteristicsofPollutioninRuralHabitatsandAnalysisonCausation[J].China’sDevelopment,2007,7(4):92-98.]

[4]杨荣金,李铁松.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讨:三级分化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7):82-86.[YangRongjin,LiTiesong.ExplorationontheManagementofRuralRefuseinChina:SeparatetheRuralRefusebyThreeStepsforMoreEffectiveTreatment[J].EnvironmentalScienceandManagement.2006,31(7):82-86.]

[5]王金霞,李玉敏,白军飞,等.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放特征、处理现状与管理模式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已接收).[WangJinxia,LiYumin,BaiJunfei,etal.EmissionCharacteristics,TreatmentSituationandManagementofRuralDomesticWaste[J].Agro-Environment&Development(Accepted).]

[6]杨曙辉,宋天庆,陈怀军,等.中国农村垃圾污染问题试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405-408.[YangShuhui,SongTianqing,ChenHuaijun,etal.TheAnalysisofWastePollutioninRuralChina[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10,20(3):405-408.]

[7]叶春辉.农村垃圾处理服务供给的决定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3):10-61.[YeChunhui.DeterminantsAnalysisofRuralWasteTreatmentServicesSupply[J].JournalofAgrotechnicalEconomics,2007,(3):10-61.]

[8]GrossmanGM,KruegerAB.EconomicGrowthandtheEnvironment[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5,110(2):353-377.

[9]BeckemanW.EconomicGrowthandtheEnvironment:WhoseGrowth?WhoseEnvironment?[J].WorldDevelopment,1992,(20):481-496.

[10]DeBruynSM,HeintzRJ.The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Hypothesis[M].Oxford:HandbookofEnvironmentalEconomics,BlackwellPublishingCo.1998:656-677.

[11]DindaS.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Hypothesis:ASurvey[J].EcologicalEconomics,2004,49:431-455.

TreatmentSituationandDeterminantsofRuralDomesticWaste

WANGJin-xiaLIYu-minHUANGKai-xingCHENHuang

(CenterforChineseAgriculturalPolicy/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al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

垃圾处理的现状篇3

【关键词】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特点。近十几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幅度提高。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目前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四百千克,全国垃圾年产生量达1.5亿吨,每年以

8%~10%的速度增加,全国历年垃圾存量已超过65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来源主要是道路垃圾,单位、居民区垃圾,商业垃圾,工业建筑、装修垃圾。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是可燃物、有机物、可回收利用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垃圾种类的多样化,尤其是电子垃圾逐渐成为困扰环境的重大问题。(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焚烧、填埋和堆肥等几种方法,当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填埋,其次是高温堆肥,焚烧垃圾所占比例极小。目前大多存在处理设施技术水平低,处理能力小,存在污染严重等。

二、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处理能力低。虽然各级政府都提高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一些较高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投入使用,但是因为欠债多、基础差、历史遗留问题多等问题,现在在一些城市中还有约过半的生活垃圾不能达到无害化处理,在县城和乡镇中仍有90%以上的生活垃圾不能实现无害化处理,而各个自然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几乎为零。目前全国城镇有数十亿吨的存量生活垃圾未得到有效处理。(2)资金不缺乏严重。长期以来我国对城市环境卫生行业的资金投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一般占市政公用行业资金的不到3%,在市政公用行业中一直处于最后,也大大小于发达国家15%左右的平均水平。依据我国现行标准估算,企业特许经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合理补贴范围,一般焚烧厂在120元/吨,堆肥厂在

80元/吨,填埋场在60元/吨的费用比较合理,各地政府补贴资金远远不够。(3)垃圾处理方法落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仍然比较落后,一些城市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因为政策法规不健全、分类系统不匹配、协调机制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等各种原因,总体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4)垃圾处理污染大。大部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能满足或不能全部满足现行的国家环保标准和行业标准,全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总体水平较低,环境污染的状况和隐患比较严重。

三、改善措施

(1)提高环境意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关心和支持,积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垃圾处理的宣传,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范围,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公众充分理解正确的收集、清运和处置方法对生活改善、对城市发展的现实意义。(2)加强法规建设。国家《固体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对生活垃圾的倾倒、收集、清扫、回收利用和处置的要求。应尽快完善执法的监督和保证体系,根据法律制定城市垃圾管理法规、实施细则和相关管理条例,完善城市垃圾管理法规体系,加大普法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执法意识。(3)建立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现行的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不利于垃圾管理的发展,要改变在管理体制上政企合一的僵化格局,实行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环卫机构应当将其管理职能和服务功能分离,一是强管理职能,增强管理、监督的力度,通过合同方式管理环卫服务;二是环卫服务功能企业化,用优质的服务竞争环卫合同,同时努力拓展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提高企业效益和活力。(4)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为了更好地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目标,应尽快在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居民可以按照有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准,分2~3类收集;企事业单位适当提高分类的精度,实行“1+M”的分类标准。根据试点经验制定在全市逐步推开的工作方案,努力争取尽快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需要通过完善立法、加强宣传教育,使全体公民意识到垃圾处理的重要,自觉成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垃圾处理的现状篇4

当前我国的城市对于垃圾的处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受农村传统观念和重视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垃圾处理方面十分落后,也就导致了我国农村目前的环境质量令人堪忧。尽管从党的十六大开始便将“美丽乡村”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也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但农村在垃圾处理方面仍然十分落后。浙江省作为我国的东部发达省份,不仅在经济建设上成绩斐然而且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在全国领先的位置,因此通过对浙江省农村垃圾性质和现状的分析,可以给我们其他地区的农村垃圾处理提供很多有益的参考。接下来,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的农村为例,进行农村垃圾性质和现状的分析。

1农村垃圾的性质

就目前情况而言,莲都区目前农村的主要垃圾分为生产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三大类,这也是我国目前大部分农村的主要垃圾类型。接下来对这三大类垃圾的性质进行分析。

1.1生产垃圾

这一类垃圾主要产生于农业、手工业等产业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为主。例如,在稻谷生产中产生的谷壳和秸秆、在服装代加工中产生的废布等。这类垃圾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特别是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谷壳、秸秆等垃圾,这类垃圾既可以制造一些机制木炭或者其他工业制成品,也可以重新拿回田地堆肥。这些垃圾都是属于可回收的、可再运用的垃圾。

1.2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是指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三大类。具体进行分析则是以下几个。

1)可回收垃圾:主要是纸张、金属等,这些垃圾都可以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节省资源。2)厨房垃圾:主要是剩菜剩饭、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而这些废弃物可以通过就地处理堆肥等方式进行处理。3)有害垃圾:主要是农村居民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垃圾,而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这些垃圾通常需要经过特殊的方式进行安全处理。

这几类垃圾最大的特点就是除了有害垃圾之外,大多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因此,对于这三类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是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等。

1.3建筑垃圾

目前大部分地区对这类垃圾主要都是采取卫生填埋的处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通过对于农村三大类主要垃圾的分析,并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垃圾的几大特点。1)可回收再利用价值高。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农村目前的主要垃圾中,除了建筑垃圾无法回收再利用之外,生产和生活垃圾中的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能节约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2)垃圾处理难度大。这一点是根据农村现有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因为农村在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远远落后于城市,且缺乏相关技术,因此在对于有毒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卫生化处理上,难度巨大;而且因为缺乏专业的回收渠道,对于大部分可回收的垃圾也未做到妥善的回收再利用。3)分布范围广。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大聚集,小分散”的状况,也就是说虽然村落与村落之间的区划密集,但各村内居民的聚居点较为分散。因此,导致了各类垃圾在全村各地均有分布,无疑于加大了处理难度。

2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

2.1处理现状

根据全国各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对于垃圾处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式或者是管理制度,因此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状况。

1)居民处理垃圾的随意性较强,例如农民在田地干活?r使用过的包装袋等随手乱扔,而这些不可被降解物对于土壤的危害极大,不仅会造成土地污染而且也会造成“白色污染”等情况。2)回收再利用工作不到位。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于秸秆等农业生产垃圾的处理上,大部分农民为图便利直接“付之一炬”,这样的作法不仅使这些垃圾失去了应有的利用价值,而且对于农村的空气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相关机构的宣传和监管不利,而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农村的回收再利用工作不到位,无法让农民主动的参与到其中。3)相应机制未完善。例如对于一些长期乱堆乱扔垃圾的“困难户”或者一些一直注重保护卫生的“先进户”的奖惩机制未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也并不到位。由于这些上层建筑的问题,也就导致了农村垃圾处理方面始终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深入

人心。

2.2对策

在这部分,将重点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为例,通过借鉴莲都区“六边三化三美”的工作经验,为广大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改善总结经验和措施。

1)加强对于农村居民的宣传工作。有位伟人曾经说过,一切关于社会的事业都要以人为依归。也就是说,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垃圾处理现状,重点在于对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只有从思想上树立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才能使农村居民在垃圾处理问题上更具有环保意识。例如,莲都区通过传单派发、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区属乡村居民进行环保宣传教育,特别是创新了村组的常规宣传工作制度,使环保宣传实现了“落实到个人”,保障了环保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2)加强相应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主要是要求有条件的乡村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站,而一些没条件的乡村则可以在镇乡政府的统筹规划协调下,建立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再运送到专业的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而且在对于收集点的布置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并且从人的行为和心理上进行考量,对收集点进行分散布置,保障每一户村民都有一个就近的垃圾收集点(距离最好在500m~1000m之间)。

3)切实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这一点在莲都区是被运用的最为优秀的一点。莲都区环境办公室通过调研,并根据年度实际情况的变化,相应出台了《2016年度莲都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督察考核细则》《2017年度莲都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督察考核细则》等规则制度,并且做到了年年有变化、年年更严格、奖惩有度、责任到人。例如通过对2016年度和2017年度的细则进行对比,2017年度莲都区创新进行了村落分级制度,分为A-D四大类,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环保要求。而且莲都区在奖惩上也另出奇谋,根据多样的调查,对各村进行评价,并将评价得分同划拨的环保资金相挂钩,保障了各村都能够积极的落实相关规定。

垃圾处理的现状篇5

众所周知,垃圾的分类对垃圾的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好做到环境保护、垃圾资源化利用。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已经全面展开,但回收效果非常差,效率不高,给后续处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上海作为一座国际一流城市,其垃圾分离与处理能力和国际上同等城市有着很大差距,市政府现将垃圾分类回收作为重点开展项目,力争三年内全市所有区县完成垃圾分类及预处理工作。目前,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令人堪忧,要想完成市政府的预期目标将会是一场攻坚战。其实,通过居民调查不难发现,并不是说大家不愿去做,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配套设施、相应环节都没有跟上。

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对垃圾分类回收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能从新闻和各类宣传活动中知道垃圾分类与回收的相关信息,在学校的科学类课程中,也学习过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在小区垃圾站和公共场所的垃圾桶上,也可能见到过垃圾分类标志。但是学生并不清楚的知道垃圾分类的具体标准,也不了解垃圾回收之后的用途。

我们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活动,就是让学生明确垃圾的分类标准,认识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意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自己的言行影响周围的人们,投身到各社区目前开展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中,同时利用垃圾分类调查为载体能探究考察校园内的垃圾分类现状,让学生学会访谈调查:制定访谈计划表、能在班内模拟调查,学会记录。然后通过调查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并用口头形式交流调查结果,初步具有探究调查能力。

研究的目标:(目标要明确,落实2~3个目标即可)

1.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和分类活动,知道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类、认识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意义。

2.通过访谈计划制定,学生能够体会访谈对象选择的重要性,能够例举访谈对象选择的一些方法,学生能参与问卷调查计划制定、访谈设计、发放、回收、数据整理,最后能通过分析、总结,发现校园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培养探究考察能力。

研究的主要内容:(内容要具体,有研究重点和难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可伴随着越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的大量浪费。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和充分利用资源,可是大多数人都是有心无力,自己在家做好垃圾分类,到了小区门口,又统一扔到了一起;亦或者是看着五花八门的垃圾桶不知道该怎样去进行分类等等。现今上海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市政府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确定了垃圾的分类标准,并在街头、社区、公共场所设置相应合理的垃圾桶。

那如何让学生学会垃圾分类呢?除了来自家庭教育更多的是来自学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访谈探究活动,认识垃圾分类。

所以本研究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和分类活动,知道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类,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由学生自己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这就表明学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本研究借助垃圾分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考察能力,发现问题(校园垃圾分类现状)、确定调查目的(校园垃圾分类问题)、调查对象(同学、老师、后勤、保洁人员)、调查方法(访谈法)、确定调查内容(是否知道垃圾分类标准、是否平常垃圾分类投放……),及数据的收集,汇总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初步学会探究考察和团队合作。

所以本研究的难点是:学生能尝试访谈计划制定,体会访谈对象选择的重要性,能够例举访谈对象选择的一些调查方法,学生并能参与访谈设计、发放、回收、数据整理,最后能通过分析、总结,发现校园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初步形成探究调查能力。

研究的主要对象:(具体到年级、班级、学科以及何种类型的学生)

三(2)班、三(5)班、三(7)班、三(6)班、五(2)班、五(6)班。

自然、探究

善于观察、善于言谈、敢于提问,社会交往能力突出

研究的方法:(即将用“什么研究方法(策略)”、采取“什么研究行动”解决问题)

访谈法

问卷法

实验法

预期研究成果:即经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后,开发出可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包括形成:课程方案设计、课例、学生的成果与作品、经验总结(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方式、学习评价、教学策略、课程资源开发等角度任选2个方面写,其中必须要有学习方式或者学习评价(评价维度、观察点、方式))

活动设计(第1课时)

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和分类活动,知道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类。2.通过活动调查,学会根据活动目的确立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制定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地点、调查对象、注意事项、问题、分工”的简单调查计划。3.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在在家庭、学校、社区范围内实施调查活动,能运用文字在记录单内记录的简要内容;能够结合团队成员的优势,推荐合适人选,进行组内分工。活动准备:调查计划表(访谈、问卷、实地考察)、调查记录表学生:调查计划表、调查记录表教师:自制ppt活动环节师生行为说明&建议引入1、引入:交流课前调查(1)每天产生了哪些垃圾?(2)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活动一2、视频:垃圾围城思考: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会造成哪些后果?3、讨论: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你知道哪些垃圾处理的方法?(垃圾可以被填埋和焚烧)进一步思考:所有的垃圾都可以被填埋或焚烧么?(在垃圾填埋和焚烧之前一定要分类,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焚烧一些有害垃圾,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填埋垃圾,会有有害物质渗漏到地底,污染土质)4、讨论:我们该怎样来处理垃圾?(垃圾要分类来处理——把有用的垃圾分出来再利用;把有害的垃圾分出来做特殊处理)5、讨论:你知道垃圾分类的标准么?(学生回答)6、阅读资料:垃圾分类现行标准(我国在这次的第19次人民代表代表大会就指出建设生态文明,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我国的垃圾分类标准。上海市也颁布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7、交流:垃圾的分类标准以及每一类中包含的垃圾种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衣物、报纸等有害垃圾:药物、电池等干垃圾:纸巾、灰土等湿垃圾:粪便、果皮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大量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需要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处理垃圾。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垃圾的处理方法,认识到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边看边思考:垃圾分几类?分别包含哪些垃圾呢?划下关键词。活动2思考:你在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有做到吗?生活中你的生活环境的垃圾分类现状。生:结合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引出调查目的:学校垃圾分类现状。学生总结:个人:不清楚垃圾分类标准同学:没有设置相应的垃圾分类垃圾桶保洁员:垃圾分类在运输过程中直接被混为一起。工厂、建筑工地、餐厅:相应垃圾乱处理政府相关部分:分工不明确、相关法律方案不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垃圾分类现象,从自身出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从社会各个方面了解学校垃圾分类现状。活动3思考:通过什么方法得知学校垃圾分类现状引出:通过调查,确定调查目的:学校的垃圾分类现状。思考:调查对象的确立同学、教师、保洁员、后勤人员。思考:调查方法的确立问卷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思考:问卷设计、访谈表设计、实地考察记录表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点多方面,明确问题调查的调查对象活动4出示一张完整的问卷调查表,思考:问卷调查表上该有哪些内容调查目的、敬语、调查说明、调查对象(年龄、性别)、问卷问题、感谢词出示较为粗略的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表进行修改和填写,设计出问卷调查表。设计:小组之间的相互更正和填写,确定问卷内容,及分工。实施:组织学生完善表头后,结合班级互调查,进行填写。交流:若干张学生试填后的“访谈记录表”,对填写方法与技巧进行总结。交流分享:问卷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更正。问题从易至难的编写,问题通俗易懂,问题的长度控制。修改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引导学生调查方法的确立、知道如何去完成调查引导学生问卷表问题从易至难的编写,问题通俗易懂,问题的长度控制。活动5对本节课完成的计划与记录表设计进行简单总结要求各组完善计划后交老师审核,审核通过可以依据分工在课外进行问卷调查计划通过审核后才能实施,意图强调计划的重要性与指导性。活动的个体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将依据计划中的个人分工开展。课后一周时间,学生依据分工,完成访谈任务临近一周结束,可安排各组组长了解组员任务完成情况,加以督促。

问卷样表:

上海垃圾分类现状大调查敬爱的同学/老师/保洁员:您好!为了全面了解学校的垃圾分类情况,我们将对您进行调查(垃圾分类现状)。我们将非常感谢您参加此次调查活动,请您热心提供您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本问卷为单选题(答题要求)。可在选项中画√(答题方法)本调查是不记名方式,能倾听您的想法,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谢谢!

1.题目1[单选题]*选项1选项2选项32.题目2[多选题]*选项4选项5选项63.题目3[单选题]*选项1选项2选项34.题目4[多选题]*选项4选项5选项6

问卷简案

学校垃圾分类现状大调查调查目的:学校垃圾分类现状调查对象:问题:

分工合作表班级:组号:

活动设计(第2课时)

活动目标1.通过汇总问卷调查,学生能够结合问卷所得调查结果,将问卷根据调查对象分类,整合信息。2.通过结合数据,整合信息,分析学校垃圾分类的出现的问题及造成的原因。活动准备学生:各小组问卷记录汇总表(每组1套);2、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每组1份)教师:自制ppt活动环节师生行为说明&建议课程回顾交流分享:学生对课外问卷的经过、发现问题、解决方法进行交流。学生针对访谈存在的问题,思考计划制定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并作班内交流。引导学生针对问卷调查存在的问题,计划制定的完善方面可能有:调查对象的选择;问题设计;人员分工;地点选择等。活动1分享:各自分享的问卷调查结果思考:如何解决调查结果过于杂乱,难以分析引出:对问卷进行整理:按调查对象分类:将问卷依据调查对象进行分类汇总数据:同学、老师:生活中垃圾分类的情况,对垃圾分类标准了解情况,在班级设置的垃圾桶垃圾投放情况班级、校园公共场所:分类垃圾桶的设置情况、垃圾桶垃圾处理时垃圾的分类投放情况、垃圾桶旁是否贴有垃圾分类标准及宣传海报。保洁员:是否知道垃圾分类的标准,日常在垃圾运输过程中垃圾的放置,日常在回收垃圾时垃圾的分类情况。后勤部门:是否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监察工作,是否会对垃圾分类进行鼓励,垃圾分类的惩罚力度。引导使用有效的问卷调查、注意是否存在重复数据,或无效数据。(无效数据一般指一行数据中有数据项缺失)活动2学生初步对组内数据进行统计,主要统计项为“知道垃圾分类标准、能否做到垃圾分类、垃圾桶的正确投放、垃圾的正确处理与运输”的人数,并给出大致的倾向性数据。活动3思考:整合问卷信息,总结校园垃圾分类的现状,各个环节所产生的问题。归纳:垃圾源头——同学的垃圾投放情况(知道垃圾分类标准、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习惯)餐厅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知道垃圾分类标准、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投放)垃圾桶设置——学校、班级等公共场所垃圾桶的设置。(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投放垃圾筒)垃圾的运输——保洁员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知道垃圾分类标准、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垃圾分类的相关机制——学校的宣传、监察、奖惩制度总结:做不好垃圾分类,各个人群对象都有责任,垃圾处理环节每一步多很重要,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都将前功尽弃。引导学生通过问卷数据汇总,从数据发现上海市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多角度出发。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问卷记录汇总表

班级组号__

一、选择统计

研究对象问卷问题人数同学知道垃圾分类标准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习惯老师知道垃圾分类标准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投放教室垃圾桶的设置垃圾桶按照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标准投放保洁阿姨知道垃圾分类标准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后勤部门垃圾分类标准的宣传力度垃圾分类监察垃圾分类的奖惩

数据分析

l根据统计在(类型)中,选择(知道/不知道)垃圾分类标准的较多。

l其中选择(会/不会)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投放的较多。

l其中选择(会/不会)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对垃圾桶投放的较多。

l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垃圾分类现状出现的问题与有关。

主导学科

探究

涉及的相关学科

自然

时间安排

主要任务

预期成果

责任人

2018学年

第一学期

垃圾的分类标准

认识垃圾分类标准

2018学年第二学期

校园垃圾分类现状调查

经过调查,数据汇总,总结发现各类人员垃圾分类问题

2019学年第一学期

校园垃圾分类宣传

认识垃圾分类,实施一定办法

2019学年第二学期

正确垃圾分类实施

各个环节人员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

2022学年第一学期

垃圾处理的现状篇6

>>浅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管理对策分析浅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我国部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其完善建议浅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和产业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探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制度研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末端环节的局限及对策研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形势及管理对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及管理对策分析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以及管理策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出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建议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对象与合理方式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0]GAUTAMSP,BUNDELAPpostingofmunicipalsolidwasteofjabalpurCity[J].Glob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2010,4(1):43~46.

[21]韦保仁,王俊.苏州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方法的生命周期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2):93~97.

[22]李雯婧,孙娜,张令戈.大连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生命周期评价[J].环境卫生工程,2009,17(6):55~57.

[23]HongJL,LiXZ.LifecycleassessmentoffourmunicipalsolidwastemanagementscenariosinChina[J].WasteManagement,2010,30:2362~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