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范例(3篇)

发布人:收集 发布时间:2024-05-19

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范文篇1

关键词:室环境艺术;色彩;应用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环境设计是一个讲究整体美的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把空间、色彩、意境创造以及形体等多个因素完美地协调起来,在这些设计因素中,色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效地应用色彩这一要素,可以使室内设计更好地表现出其要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色彩的性格

色彩作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依赖于形体、肌理等元素,所以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研究时,一定要结合光学原理、建立在视觉基础上的生理学以及基于人们不同的思想认识的心理学和美学理论,因此说对色彩的研究是涉及到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2.1色彩的物理性

具有颜色的物体都是和某种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反射出来的颜色和四周环境中的其它颜色相结合,可能会产生或协调、或排斥等不同的效果,从而使物体的外形以及大小在颜色结合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效果作用下,反映到人们的视觉中可能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物理单位来表示,所以称之为色彩的物理性,它主要有人们对于色彩表现出来的温度感、重量感、体积感以及距离感,在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科学地应用色彩的物理性,可以达到不同的设计效果和环境氛围,可以通过这一特性来降低一些家具等装饰用品的不足之处,在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色彩的温度作用,可以用来弥补不良朝向所产生的缺陷,科学地运用色彩给人们带来的重量感,可以用来不同装饰物之间的平衡和稳定,比如,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构造方法,就会给人以平衡、稳定的感觉,在设计时应该灵活应用色彩,比如室内墙体面积较大时,可以恰当地运用收缩色从而使这种空旷的感觉有所降低,同理如果室内墙体面积过小时,应该恰当地运用膨胀色而使这间的紧凑感得到弱化,此外优秀的室内环境设计师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色彩所表现出来的距离感来调整空间环境的形态和比例等,效果都非常好。

2.2色彩的标识性

色彩还具有标识性,这在很多场合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①安全标识;②管道标识;③空间向导标识;④空间识别。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预防灾害并建立完善的应急措施时可以利用安全标识,安全标识主要分为九大类:防火标志、禁止标志、危险标志、注意标志、救护标志、小心标志、放射标志方向标志和指导标志,同时,将色彩应用到管道和不同设备的识别中,对于管理和这些设备在使用以及维修管理过程中都提供了便利,色彩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在一些室内大厅、走廊以及楼梯间等场所通过色彩鲜艳的地毯或者某种标识设计,可以使交通线路更加的清晰明了,从而可以比较直观地体现出不同空间的关系,同时,色彩还可以应用于空间识别方面,在一些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通过采用不同的色彩装饰不同的空间,可以使其更具空间性,在一些高层建筑中通常运用不同的色彩设计使人们对于建筑层数使于识别。

2.3色彩的吸热性

人们在穿衣服的时候有一种习惯,冬天通常黑色的衣服,夏天通常穿白色的衣服,这正是应用了色彩的吸热性原理,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应用这种原理,根据不同的色彩吸收和反射能力的不同,设计室内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应用不同的颜色,在达到美观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2.4色彩的生理特性

色彩的生理特性就是指色彩对于人们视觉器观产生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颜色刺激而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很多学者研究色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色彩对人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一色彩应用到不同的空间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比如一种色彩应用到室内棚顶设计时表现出非常好的效果,但这种色彩可能完全不适合应用于地面。

3色彩的美学特征

色彩的美是一种形式的美感,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科学、恰当地运用色彩,可以使整个环境设计更具艺术性,为人们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环境空间,针对不同的居住空间、不同的居住群体、不同的气候条件,通过应用不同的色系和色调搭配可以设计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对于寒冷的北方,在环境设计过程中多采用暖色系的颜色为主色,而如果是在南方由于气候条件本身比较炎热,人们更多地希望有一个清爽的感觉,所以多采用绿色和蓝色等冷色系为主。

4结束语

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色彩的完美运用能够充分体现出该设计所要表达出来的个性,好的环境色彩运用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使人们心情愉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在设计应用过程中,应该做到完整而不单一、体现出强烈的对性但是又和谐统一,所以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完美地应用色彩这一设计元素,从而展现出环境的时代性和文化性,使其更具时代的创新理念,使室内色彩设计更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绮曼.室内设计的7个新趋势[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12(140):69.

[2]杨小军,蔡小霞.环境设施设计与运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2.

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街道色彩环境设计原则色彩规划功能设计原则

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在我国各大城市已悄然兴起,但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色彩即城市街道色彩设计规划还滞后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将城市街道设施色彩与环境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规划,体现出街道色彩功能在城市环境中的积极作用,是当下艺术设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艺术工作者应当勇于担当的历史使命。

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包括城市路面、行人道和建筑物界面、广场路面、街道设施、绿化物点缀等,都是城市公共环境色彩设计的元素。在城市色彩规划中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城市路面与周边环境的色彩搭配和视觉美感,忽视道路色彩与民用建筑、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的功能性作用。其实,街道色彩设计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提升人文社会的重要精神品质,是不断地繁荣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科学的色彩理论发展观,更是我们设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色彩科学至上的精神张力。

笔者根据对国外一些主要城市的信息资料的收集,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武汉、株洲、郑州、南京等10余个城市街道(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进行调查,发现将城市街道进行系列的色彩规划设计还没有普及开来,在市政规划建设上更没有引起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规划设计必将走向我们的生活空间。积极开展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规划设计的研究,提高色彩规划在市政建设上的审美意识,以科学的发展观重视城市街道的色彩规划设计,以严谨的设计思想和可持续性原则将城市街道色彩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设计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笔者的审美思想来谈一谈街道色彩的设计原则。

一、城市街道色彩设计规划原则

将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进行包装设计,是色彩科学的应用价值理论学说的发展,它张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思想,体现了对人和环境的尊重。它针对人居环境中城市路面大街小巷两边的街角、行人道和建筑物界面、广场路面、街道设施、绿化点缀等视觉元素进行一系列的艺术表达。如何将城市街道设施色彩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设计创意,如何将街道环境色彩进行系统的设计包装,体现出色彩规划在市政建设上的功能作用,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创意设计、包装美化、功能作用,无外乎就是与时俱进地对街道进行创新、创意的审美表达。街道色彩设计应以人为本,以自然和谐的审美理念为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的色彩科学理论观作指导。

1.突出应用的功能原则

城市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首先应该坚持应用原则,灵活地把脉城市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对这些街道界面的地理位置、光线强弱、色彩背景、冷暖效果、肌理对比、明度对比等基本情况要充分调查研究,并了解不同城市人们的审美取向。同时,要因地制宜地依据物体的造型特点、材料类别随形赋彩,将材料科学在吸收与反射的过程中的折射光和物体表面的光学原理运用在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规划之中。因为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色彩变化会增强城市街道的审美层次和视觉美感来达到应用性的功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现在,这句话已基本变成现实。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城市大都历经数百年,但仍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充满文化意蕴的感觉。

2.强调色彩的地域原则

城市建筑色彩已逐渐在我国各大城市悄然兴起,但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规划还滞后于我们的现代生活节奏和发展的步伐,还没有被政府官员、专业人士所重视和关注。这主要是因为文化艺术的封闭,加上生产力相对落后和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的限制所造成的。多数城市的街道界面色彩,是由建材固有色体现出来的,如水泥灰色、白色或灰白色的砖瓦,都是由廉价易得的材料替代的。今天,城市建筑艺术和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不仅要规划好建筑色彩,还要根据所在城市街道的色彩个性展开设计,创造出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街道环境色彩。

3.规划色彩的有序原则

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规划应该按有序的原则进行规划管理,既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便于街道界面的环境管理,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和设计应当纳入到城市规划的程序中。尤其是区域性的规划设计,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与建筑风格应该呈现出对比而又统一、对称中体现均衡有序的原则,应当在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设计中加以论证。在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规划设计中,色彩设计应当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没有色彩设计的文件方案是不完整的文件方案,不能施工。在日本和韩国,新建的小区都有成套的色彩组合方案供选择使用。而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制度,多数地区还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改变,城市街道色彩就很难按照有序的原则进行规划管理。

目前,我国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设计存在的问题不仅在色彩方面,而且城市色彩规划工作还很滞后。笔者认为,急需做的便是制定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设计的比例、尺度、材料、质地、个性风格等方面的统一,使某些杂乱无章的街道在规划设计下获得色调的统一性,使城市街道色彩呈现出有序的张力。

4.自然色彩的和谐原则

为提高环境艺术质量,必须重视环境色彩的研究,才能避免街道环境设计中色彩混乱、单调、贫乏、大同小异等现象。而杂乱无章地运用各种艳丽的色彩装饰街道也是过分的“色彩污染”,在街道环境色彩中应以和谐的色彩理论进行规划,切忌五色杂陈到处泛滥,产生不和谐的视觉刺激。

5.传统色彩的历史原则

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的积淀,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为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风格,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显示城市历史的真实和厚重性。而如何把城市的历史厚重感与新建筑协调起来,在新建筑里体现传统文脉呢?这就需要城市设计时在色彩方面综合考虑,既要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遵循历史审美原则,也要考虑现代的综合环境。如果城市的原有风貌已被破坏,那么在仅存的文物古迹周边,也要将其色调保持一致。例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其旧城在二战中被严重破坏,在后来的城市规划中,便将现存的古建筑及其周边建筑用色调来融合,譬如用米黄色做外墙涂料,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色彩小环境。

二、城市街道色彩设计与环境因素

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设计核心,是要把整体统一、材料表现、装饰美化设计三要素始终放在第一位,它是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核心要素。这里的要素包括形体、线条、色彩、肌理,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设计要求色彩在先,在造型变化中增强色彩效果,在差异中增加对比,实现对立统一。如果只有造型而没有色彩,那样的街道是没有审美价值的。同样,街道的色彩设计零乱没有章法,会使人产生视觉污染,如果只有统一没有变化那同样会使人产生呆板的感觉。城市街道色彩设计并非将城市街道涂成色彩斑斓的大花脸,也不是彼此模仿,争赶时髦,而是以色彩审美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出整体统一的风格。如采用高纯度的色彩会有较强的刺激,容易给人们的生理、心理造成损害。20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的银座商业街霓虹灯招牌、广告牌充斥着辖区内的大街小巷,使人眼花缭乱,许多市民头晕目眩、心情烦躁,他们纷纷投诉,对杂乱的城市建筑色彩所造成的干扰表示强烈不满,后经城市色彩专家重新设计色彩,终于统一有序。

1.整体统一因素

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设计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应立法逐步限制广告色彩,强化城市街道的对比要素,使对比要素在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设计对比和街道美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城市街道色彩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统一协调,坚持整体规划风格统一有序。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的规划设计是一种系统的规划设计,首先应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再确定其他边上的辅助色,包括街道的街角点缀物及人行道花格子构造等的主要色调,以及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协调统一有序的设计要素。

2.肌理对比因素

材料质地肌理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城市的街道色彩都在争夺色彩的话语权。不少建筑在色彩上大做文章,但是材料的质地肌理表现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其实,城市街道色彩设计不是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进行外表装饰,而主要是在质地肌理方面做文章。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设计要特别注重材料质地肌理的运用。由于新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不断发展,为城市街道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也为城市色彩设计提供了各类可能。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城市特色是时代科技与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城市街道色彩设计中,应综合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去增强材料质地肌理美感,用色彩的肌理视觉语言区别不同的街道功能,增强材料质地肌理的审美效果,引导城市街道色彩体现出时代性和现代感。

肌理材料的各种质地在花坛、树木、树叶的造型中可以转换成形态要素和形式语言。因此在街道色彩设计中,可以丰富街道界面形象的审美表现。很多时候再现和机械地模仿都是以审美表现为目的,以视觉属性上的超越、抽取物象实现从自然样式到艺术美的形式构成转化。在街道环境色彩设计创作中,运用各种特殊材料的肌理效果,达到了模仿并超越物体表面斑驳肌理规定性的效果,使街道界面呈现出斑斑驳驳的肌理美感。这种斑驳的肌理美感在城市街道环境设施色彩设计上,生动地表现了肌理的式样和变化。这种方法丰富了建筑艺术表现形式和肌理材料的表现特征。

3.美化装饰因素

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室内环境设计;色彩运用;色彩搭配

室内环境设计是人类改善生活环境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室内环境设计作为独立的形式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包涵的内容具有特殊性,涉及很多边缘学科理论,在现代社会,环境艺术设计得到迅速的发展,挺向多层次、多样化、多风格的发展趋势。协调的室内环境能让人产生舒适的感觉,而这种心理上的感受又体现在和谐的色彩搭配与空间的布局上,协调的色彩搭配能使人感到清新、爽朗的感觉,只有当色彩与室内环境完美的结合,与使用者的工作、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相符合时,才能真正的使人与环境达到协调之美。

1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

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能够利用树枝做骨架,树叶做屋顶等形式作为遮挡风雨,抵御野兽袭击的居住场所。人类构筑建筑物大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也就自然存在,室内设计也就与建筑设计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具历史学家研究考察得知,早在原始社会的半坡村(西安)遗址,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建筑形式,并已考虑按功能进行空间分隔,比较合理的布置房屋内部格局。房屋呈方形或圆形两种形式比较常见,在方形房屋中有一圆形的浅形火坑,一侧为卧室,另一侧为休息,浅火坑靠近门口,并安排有进风的浅槽,以使门口进来的冷空气得到加热,使室内温度升高。圆形房屋内的火坑位于中央,门内两侧设有短墙,用来引导限制气流保持内部温暖不会降低,根据需要对空间进行合理分配,力图使内部空间应用尽量合理化。室内环境设计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时代的烙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

2室内设计的色彩因素

光是万物之源,由于光的存在,才产生色彩,没有光便没有色彩。在环境设计中色彩是最基本的要素,它的存在离不开具体的物体,却具有比形态、材质、大小等更强的视觉感染力,不同色彩的引导着人类的不同感情,不同的色彩搭配,也相应的透露出设计者不同的情感挺向,具有文字、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色彩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美学理念,还要运用色彩心理学、生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根据不同场合、时间、空间需求,相应的选择色彩搭配,使色彩本身的美感作用达到最好的统一。由于眼睛的特殊性,人在接受色彩的过程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在室内不同的光照下同一色彩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效果。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当视网膜上某一部位发生光刺激时,会引起邻近部位的对立反应,色彩通过属性的特征给人以主观的心理反应,导致某种心理活动与情绪的产生,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室内环境中给人产生的感觉也不尽相同的,不同个体对色彩的审美心理也有不同的体会。色彩刺激的直接性,通过联想,使色彩产生象征意义,影响人的情绪与心理活动。象征性色彩是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色彩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对空间效果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整室内空间感觉、光线明暗体现室内空间的个性来引导观者的视觉美感。在传达视觉信息中要符合环境的需要,视觉信息中积极、正面功效才能发挥的更好。

室内色彩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不同的使用性质与需求以及停留时间长短所需环境气氛等因素,确定室内主色调,合理选择恰到的色彩配置。室内环境色彩设计由多种色彩组合,主要有背景色、主体色和强调色三大类。配色方法也有单色相配法、类似色配色法、对比色配色法、双重补色配色法、三对配色法、六角色配法等。室内色彩主调的选择是色彩设计中首要的问题,贯穿整体室内空间。色彩的呼应、重复给人以视觉上的联系与运动意向,色彩有节奏的布置排列从而产生韵律,室内环境色彩搭配的和谐一定要考虑配色协调关系,来体现室内色彩环境的设计整体性、统一性,辅助色彩和点缀色彩搭配的合理运用最能增添艺术气息,从而打造出舒适、高雅的室内空间。各种色彩合理搭配的巧妙组合,使室内色彩达到完美多样统一,创造出心旷神怡的室内环境效果。

室内色彩设计主要通过整体色彩的和谐来进行室内主体色调的延伸。而室内空间主体色彩的选择更要符合色彩功效学和色彩心理的要求,根据色彩所具有的固有特性引导空间的视觉效果,用色彩划分空间得到希望营造的特殊气氛。在一些特殊地理环境的室内环境设计还应考虑地域气候特征和风俗习惯等。地域的气候特征对室内色彩基调的选择主要表现在气温方面,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的舒适感,视觉上的需求导致不同的心理反映。

室内环境色彩设计按照空间来划分,可分为商业空间、城市交通建筑空间、办公空间、文化教育空间、医疗空间、家居空间等等。由于室内色彩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所以能够直接影响人们在环境中逗留的时间,在选择室内色彩时应根据空间的用途、功能的不同来选择正确的色彩搭配,通过色彩协调性去获取心理上的平衡,比如在医疗手术室中由于医生长时间接触血色,易引起疲劳,色彩大多运用冷色来加以调节;在餐饮空间如果想营造可以休息久坐高雅的环境,则应使用淡雅色,以快餐为主的餐厅则应使用一些比较艳丽的色彩;体育竞技场馆经常采用纯度比较高的红黄等色彩来刺激运动员的求胜欲;阅览室、图书馆以营创安静的环境,则用偏冷纯度比较低的色彩。每个空间对色彩的需求各自不同,只有充分了解色彩设计的属性特征,才能创造出一个视觉舒适的空内环境。

3结束语

人类赋予了色彩不同的性格特征,环境中的色彩变化也直接影响人类的行为活动。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人类对环境的要求也逐渐升高,不论是公共室内环境,还是家居室内环境,都越来越强调色彩和图形完美结合,通过用色彩和图形来调整人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宝华,胡俊涛.设计色彩[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郭泳言.室内色彩设计秘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汤重熹.室内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吕永中,俞培晃.室内设计原理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

[6]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1996.

[7]张绮曼,郑曙.室内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