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超声诊断学知识点范例(3篇)

发布人:收集 发布时间:2024-08-01

超声诊断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教学设计

1教材与学情分析

《超声诊断学》教材供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使用,是全国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编本教材力求"以岗定学"的原则,协调统一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等。教材紧扣高职高专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侧重超声人才的培养目标,操作技能培养与超声图像特征识别能力相兼顾。本节课程是教材第十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心脏超声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生理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相关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影像专业学生已经在前面课程中学习了心脏超声的基本知识,对标准切面图及正常心脏超声表现有一定的掌握,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2重点及难点

重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风湿性心脏病的超声检查手法(主要切面)。难点:风湿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分度。

3教学目标

掌握:风湿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二尖瓣狭窄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熟悉:风湿性心脏病的超声检查手法(主要切面)。了解: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超声复查要点。

4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讲授法、图片、模型、视频演示、比较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1]。

5教学过程

5.1复习及导入应用文学影视作品《穆斯林的葬礼》中主人公韩新月的遭遇,引起学生对本节风湿性心脏病的求知兴趣,并运用心脏模型对心脏结构、瓣膜相关内容(解剖、超声表现)等进行回忆、复习。

5.2讲授新课

5.2.1从风湿性心脏病的概念、基础讲起,因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病变,尤其是二尖瓣狭窄多见,所以重点是从M超、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等级各方面对二建瓣狭窄进行讲授。在其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二尖瓣狭窄心脏听诊杂音的音频,运用心脏模型演示心脏超声检查各标准切面的探头方向及位置、探头旋转变化手法,同时与病例图片及典型的超声心动图视频资料相结合[1]。

5.2.2运用图示法讲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3]。如:二尖瓣关闭不全时,部分血流在左房、左室间无效循环,左室、左房容量负荷均增加左房、左室增大左房压力增高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室压力负荷增加。

5.2.3了解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的超声表现,二尖瓣病变常常会合并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此时需综合分析二者病变、评价病情。

5.2.4运用提问、讨论法风湿性心脏病瓣膜通过手术置换后超声复查时,我们需要观察哪些内容呢?(超声复查的要点:观察是否有瓣周漏、测量二尖瓣开放幅度、二尖瓣口峰值流速、估测肺动脉压评价恢复情况)[2]。

6总结及课后思考题

6.1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简要的归纳总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课主要内容:风湿性心脏病超声检查手法、二尖瓣狭窄的超声表现、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增强记忆和理解,达到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

6.2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设计了一个思考题,"鲁登巴赫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超声诊断,这道题使得二尖瓣狭窄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知识巧妙结合,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4]。

以上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加深,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5]。

7课后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熟知、研究本学科知识,还需向其它科目的教师请教和学习,如病理及外科教师,以了解更多相关新知识、新技术,在以后教学中不断的进步。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更充实、更富有魅力、更具实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汇娟,孙海燕,魏玮,等.多媒体在心脏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上):1024.

[2]黎海涛,王健,陈思浩.如何提高医学影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3):200.

[3]杨小庆.医学影像学专业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0,12(9):279-280.

超声诊断学知识点范文篇2

人员素质

从事超声工作的人员素质,直接影响超声诊断水平。目前基层医院从事超声工作的人员多是大、中专毕业,而且大多是非医学影像专业的人员,由于临床医学知识及专业基础的不充实而影响专业水平,笔者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知识的不足,通过去上级医院进修、虚心向上级专家请教、积极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逐步增加知识的积累,有助于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从事超声工作,应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扎实的本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形象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读写报告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随着医学知识越来越快的更新,不仅应不断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还要了解其他专业的发展动态,结合实际工作,努力深入学习,使超声的应用得到更为广泛的发展。

加强沟通

与患者沟通,增进理解: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超声科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还需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及心理学,学会正确处理与各种患者的关系,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区别对待不同的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超声的专业性很强,外界对超声的特殊性不是很了解,超声科人员要让更多的人理解超声专业的特殊性及其局限性。

与临床沟通,交流心得:在多年的超声工作中,深切地认识到,与临床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极其重要。这既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的沟通。在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时,经常与临床医生沟通协商,咨询请教,共同探讨,这样既能解决问题,避免错误,也会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检查准备

患者准备:为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从而达到满意的诊断效果,患者必须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一般腹部的检查应在空腹时进行(必要时于检查前排净大便,以减少胃肠气体干扰)。经腹妇科和盆腔部位的检查应适度充盈膀胱,以避免气体干扰。对肠胀气较重的患者,前1天禁食产气食物(若病情紧急则应及时检查,不必进行上述准备)。X线检查应安排在超声检查之后进行。

设备运行:保持超声仪器的良好运行,才能保证每天的正常检查工作,这依赖于对仪器严格的日常管理和良好的维护保养。工作时要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程。另外,所用耦合剂的质量也是影响超声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规范检查

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影像诊断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超声诊断除了需在理论上掌握其诊断方法之外,还要具备规范的操作手法,它包括患者,探头位置,扫查切面,及系统扫切等。探测时患者常规采取仰卧位,也可根据需要取侧卧位、俯卧位、半卧位或站立位。超声图像是人体沿扫差方向的切面图。纵行放置探头,得到纵切面图,横行放置探头,得到横切面图。因此,探头放置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同,可获得各种不同切面图像。从多个切面的综合探测,才能获得一个立体的概念。

对申请单所写检查部位以外的病变,超声人员应结合病情,尽量扩大探测范围,以发现有价值的病变,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一个好的超声诊断医生是决不会只根据临床医生的申请脏器进行检查的。多掌握疾病的内在联系是超声医生的基本功之一。正确掌握检查程序和操作步骤,为患者进行规范的超声检查,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超声诊断信息。

图像分析

图像采集:声像图的异常改变反映了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一副理想的超声图像,应反映出病变的特征(在图的一角应附有、探头位置示意图),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分析结论:超声检查在临床医学诊断中的价值是肯定的,但应指出其诊断的确立是根据图像推论出来的,并未直接看到病变。因此,在进行超声诊断时,还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互相印证,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单纯的“看图识病”,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或提示,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超声报告。

超声随访

对患者完成超声检查后,再通过到临床或其他途径进行随访,对原超声结果加以证实和对比,印象会特别深,特别是遇到典型病例及出现误诊漏诊情况的时候,通过追踪随访,可以进一步强化对该病例超声声像图的印象,从中得到相应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

超声诊断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超声医学;教学

超声医学是现代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实时动态、易操作、无创伤、灵敏度高、无特殊禁忌症、可重复性强、费用低廉等优点,使其成为了现今临床检查和诊断各学科疾病所不可缺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随着腔内超声、血管内超声、介入性超声的兴起,更使超声医学从诊断走向了诊疗相结合的道路,其与临床工作结合更加紧密,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超声医生。

1超声医学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

超声医学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要以解剖学为基础,病理学为诊断依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名优秀的超声医生的必须首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超声医学教材特点是以局部解剖为主线,逐个介绍各系统中各个器官不同疾病的不同超声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超声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超声医学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诊断疾病的能力。科室每个星期安排超声业务学习和基本功训练,包括每周早晨的疑难、典型病例讨论,讨论之后由主持人将典型的病例理论知识再给学生讲述一遍,加深印象。要求学生进行记录,随访,将所学习的知识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以便日后查阅。每月还有进行基础知识的小讲课,对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系统的讲授,培养学生扎实的解剖基础,进一步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表现和特点。

2超声医学教学工作中要突出理论与超声声像图相结合

超声声像图是以解剖形态学为基础的,所以学习好解剖结构,再学习超声声像图就会容易很多。超声是利用各种组织结构间不同的声阻抗,使用不同灰度图像来反映回声的有无和强弱,从而分辨解剖结构的层次,显示脏器和病变的形态、轮廓、大小以及毗邻关系。工作中所采集的一幅声像图只是组织器官的一个断层或切面图像,改变探头位置或方向可获得任意不同的图像。而我们不能只是局限在一个切面说话,需要动态扫查,从多个切面全面扫查来评价组织器官的形态、病灶的特点。在给学生带教时候也要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尽量给学生提供较多操作的机会,慢慢熟悉超声图像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老师在旁边指导,传授手法,很多医生的工作经验及操作手法是学生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必须在工作中反复体会和总结。例如一些脏器的解剖以及毗邻关系比较复杂,必须熟知这些解剖结构,再熟悉正常的超声图像和不同病变的超声图像,这样才能对病变部位及性质进行正确的定位和描述。现在的超声仪器的设置比较高端,对其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时候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扫查方法,而且要随时调节仪器才能获得满意的声像。最后教师要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对于学生正确的思路要给予肯定,对于欠缺的部分进行补充和引申,考虑不妥的部分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超声医学教学中要注重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由于基础理论知识繁冗复杂,知识点又很多,大多都是必须要掌握的重点难点,要是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平铺直叙地讲解,学生上课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听完课后还会觉得一无所获。但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使用幻灯片、动态视频或者图表与文字相融合的形式,将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立体形象的展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例如在学习乳腺病变的超声诊断时,就把乳腺的解剖结构在PPT上展示,并讲超声新技术―乳腺弹性成像采用视频效果显示出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乳腺的解剖结构的印象,而且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更清楚、简便的了解最新、最前沿的超声诊断技术。

在教学中,我们每周都要进行病例分析,将疑难的、罕见的病例单独拿出来给学生讲解、分析和讨论。教师将某个病例的病理基础与声像图特点结合起来,举一反三,并与其他病例对比分析,鉴别诊断,这样可以使学生这个疾病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尽可能的选择有代表性、主题明确的案例,针对学生的层次,找出学习的难点、重点。生动、典型的案例能够综合反映理论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开展案例分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的是教师设置的案例要注意控制案例的难度,过难、过易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病例分析时,注意要精心设置案例问题,教师设置案例问题是要经过细心缜密的思考的,将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设置案例问题,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其相关的医学知识,扩展学生的临床思维。例如,教师在给出卵巢畸胎瘤的案例之后,可以向学生出问题:卵巢畸胎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是什么?卵巢畸胎瘤的病理分型有哪些?其临床表现有哪些?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超声检查时其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是什么?在案例分析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展病例讨论和分析,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主张,相互学习,从对方身上学到不同的思考方式、临床思路以及别样的分析方法。

4超声医学教学工作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