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洪涝灾害;水库建设;科技档案;管理与利用
一、水库科技档案的分类
由于水库在建设和管理期间,产生的工程技术资料多而珍贵,为了方便对这些资料的管理运用,水库科技档案工作者针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分类,总体包括以下几种。
(一)水库设计规划科技档案。水库设计规划档案主要是水库前期工作的规划设计方案、周围土地质量、勘测报告、施工规范要求、设计图纸、地理图片等。
(二)水库水情科技档案。水库水情科技档案主要是针对水库周围水深程度、降水和蒸发量,水库里的水进出量等有关方面的资料,还有就是水流速度、水流量、水库横面剖面的测量等资料。
(三)水库工作科技档案。水库工作科技档案主要是对水库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对它进行全面的观察记录资料,例如工作日志、安全检查记录、工作的数据、统计报表、工作分析归纳总结等资料。
(四)水库后期工作的科技档案。水库后期工作的科技档案主要是对水库进行维修维护工作的记录资料。例如除险加固工作、日常基本的维修维护的工作计划、管理承包市场化的合同书、施工技术的设计资料等有关水库后期工作的资料。
(五)水库设施设备的科技档案。水库设施设备的科技档案主要是有关于水库设施设备的记录资料。例如,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说明、安装调试的记录资料、鉴定报告、日常对设施设备的保养记录、操作技术流程等资料。
二、水库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一)科技档案设备不完善,投资少。虽然我国在水库工作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是在科技档案设备这一方面的投入量却有一定的有限程度,导致了科技档案设备不完善,管理工作效率效益不高的现象。其实水库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和管理设备都需要资金做强力的后盾,这样才能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使管理更加的合理标准化和科学化。
(二)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自身素质有待加强。很多水库的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一般都是用非档案专业管理人员代替,这些工作人员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因此缺乏管理的专业知识技术,对科技档案知识进行一般的收集整理、归纳存放等,电子科技档案也是如此,致使科技档案管理问题成为一个难题,无法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
(三)有关部门管理意识薄弱,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责任不强。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不给予高度的重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上面,只觉得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任何意义,就是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存放而已,而且又没有任何经济价值。除此之外有关部门的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对有关项目的各种资料进行管理,同时也没有加强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存放,等到项目工作完成后,才把大量且凌乱的资料拿给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国家针对这些现象,应该加强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对有关部门进行责任制,落实责任人,明确管理人员及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要求按照“同步管理”的有关要求开展工作。
三、科技档案在实践中的利用
对科技档案进行管理保存,其根本目的在于水库对它的利用。由于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非常高,运用范围非常宽广,我们就只选取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的利用价值。第一点就是要查阅科技档案的资料,对水库的历史和工作运行有个全方面的了解熟知,提供了安全鉴定工作的可靠依据。第二就是很节约时间和资金,因为有了水库大坝的各方面齐全的资料,就不需要有关工作人员再去勘测计量等,这样既节约了时间,有节约了资金。
(二)在生活生产的利用价值。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调出科技档案中的水情档案各方面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分类归纳总结,从而设计出灌溉用水使用的科学方案,从而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对水的需求。并针对现有的科技档案资料进行讨论,可以对用水的调度设计方案不断的修改,从而把它的利用价值全部发挥出来。
(三)在水库规范管理的利用价值。众所周知,水库建立以后,对水库管理必须要连续进行,而科技档案也必须随之连续,因此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水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有助于水库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提高水库工作的管理水平。
四、水库科技档案管理与利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第一,有关部门领导应该加强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专业知识的水平,例如,让他们熟悉熟知《水利科学技术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等。第二,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不进要求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自觉的学习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第三,由于科技档案管理需要用到计算机做管理工具,因此这就要求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计算机操作的学习。第四,有关部门的领导还应该要求工作人员对有关水库工程的水利方面基本知识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准确无误的找出档案使用者需要的资料。第五,还应该加强系统内部管理人员的交流培训,借鉴优秀的管理方法,摒弃不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满足实现水库对科技档案的工作需要。
(二)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人。有关部门的领导应该加强管理意识,投入相应的资金在阶级档案管理的工作上,定期的对设施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同时还要树立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完管理制度,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进行管理,落实责任人,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除此之外,还要严格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确保科技档案与工程项目的“同步管理”。
(三)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水库科技档案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太多的档案资料便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寻找。因此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利用现代化技术对科技档案资料进行管理,每个工作人员都应该配有相关的电子档案管理软硬件,建立科技档案信息系统,实现科技档案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
结束语
科技档案在水库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为水库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又是水库建设工作过程中真实的记录资料。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会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应该增加对科技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科技档案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文献参考
[1]罗妮.谈凤亭河水库科技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8):75-77.
【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下进出水口围堰;预留土埂;优化
1工程概况
安徽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峨桥镇境内,电站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开关站和下水库等建筑物组成。
下水库位于浮山东面的湖荡洼地,由围堤圈围而成。下水库进出水口采用侧式布置,设在下库西边靠近山体侧,底板高程-16.00m,前池以1:15的倒坡与库底(库底高程0.45m)相连,尾水上平洞以8%的倒坡与进出水口相连、其上游为上弯段及斜井段。进出水口南北两侧分别布置有导堤,导堤由开挖预留形成,然后采用浆砌石护坡进行保护,顶高程1.95m。进出水口边坡顶部设截排水沟,在46.5m高程和31.35m高程分别设2m宽马道,马道布置排水沟并与顶部截水沟相连排除边坡和周边汇水,汛期山体汇水主要通过截排水沟引入主沟排洪沟或南围堤外排水沟,最终排入泊口河;进出水口施工区汇水面积内的雨水汇集至排水泵坑后抽排至南侧南围堤外排洪沟或北侧主沟排洪沟。
2下进/出水口施工期度汛方案选择
2.1工期要求
根据原投标文件导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下库进/出水口施工挡水围堰于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5日填筑完成,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10日拆除完成,施工挡水围堰经历两个主汛期,有效使用天数共计716天。
2.2方案选择
下进/出水口挡水度汛方案选择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下进/出水口施工进度,关系到厂房汛期的度汛安全。为此,特对下进/出水口施工期度汛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2.2.1招标阶段
由于下进/出水口较周边库盆低,形成深基坑,需在尾水隧洞出口和进/出水口前池段下游端填筑施工围堰,围堰采用粘土填筑及编织袋子堰,确保库盆内暴雨积水不进前池,前池内雨水不倒灌进尾水隧洞。汛期库盆积水深度按0.8m计算,库盆护底厚度为0.5m,另考虑库盆面积较大风浪因素及安全超高0.7m,因此进出水口围堰高2.0m,顶宽2.0m,底宽4m;尾水隧洞洞口挡水围堰考虑50年一遇日暴雨降水量积水深度,堰高0.6m,顶宽0.75m,底宽1.5m。拟在进出水口靠左侧布置集水坑,选用2台300BX-24水泵(流量1450m3/h、扬程24m、功率110kw)和2台150BX-20型水泵(流量500m3/h、扬程20m、功率45kw),将积水排向进出水口左侧排洪沟入口部位水塘,经排洪涵管排入泊口河。
2.2.2施工阶段
为确保度汛施工安全,最大可能减少施工成本,考虑到编织袋围堰防渗性及对施工交通的影响,拟将进出水口围堰由编织袋围堰优化为预留土埂。即在前池与库盆衔接部位预留土埂,并与导堤相接形成挡水围堰,防止库盆积水流入前池,挡水围堰设计顶高程2m,前池尾部导堤开挖时暂开挖至2m高程。由于进出水口较周边库盆低,形成深基坑,为避免周边库盆雨水流入前池,利用已形成的前池导堤将雨水截留并引至库盆排水沟网。具体如图2所示。
图2下进/出水口围堰预留土埂示意图
2.2.3方案选择:招标阶段下进/出水口挡水度汛方案从度汛安全方面考虑可以满足保证厂房汛期的度汛安全,但较之施工阶段度汛方案,未考虑前池段下游端填筑施工围堰后,2009年1月15日至2011年1月10日期间,围堰对下进出水口开挖、混凝土、前池浆砌石、库盆干砌块石等施工项目道路运输、工作面布置的影响;而采取将进出水口围堰由编织袋围堰优化为预留土埂后,以上影响可完全避免,仅仅是将原开挖阶段的前池开挖部分的少量开挖工程量安排在下进出水口混凝土、浆砌石、干砌石施工基本完成时进行,在开挖工程量未增加的前提下,省去了围堰的填筑和拆除量,结束了成本,保证了有效地施工工期,通过以上技术验证和经济比较,采用预留土埂可在保证度汛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节省施工成本。
3施工阶段度汛方案
3.1根据以上两种方案的比较,施工时采取了将进出水口围堰由编织袋围堰优化为预留土埂,另外及时疏通、扩挖前池导堤外侧排水沟,保证导堤外侧排水沟、库盆排水管网通畅,靠前池部位库盆积水能及时汇入库盆泵坑进而抽排至泊口河,降低预留土埂部位的度汛压力。
下/进出水口主要集雨面积仅为下进出水口开挖面积,约49800m2,根据合同文件,估算日最大降雨量为15338m3,按1日排干积水,小时排水量为639m3。
2009年汛期在尾水隧洞洞口,设置挡水围堰,围堰高1m,每个尾水隧洞挡水围堰前分别设置1台WQ65-18-5.5型水泵(流量65m3/h、扬程18m、功率5.5kw),并备用2台同型号水泵,保证洞口部位雨水能及时抽排至下进出水口前池部位集水坑,经过集水坑布置的1台WQN140-60-37型水泵(流量140m3/h、扬程60m、功率37kw)抽排至主沟排洪沟内,确保尾水隧洞贯通后雨水不进厂房,且在拦污栅底板0-042.75上增加一道粘土围堰,堰高1.5m,顶宽3m,两侧坡比1:1,进一步降低尾水隧洞度汛压力;前池泵坑内布置布置1台300S-32型水泵(流量790m3/h、扬程32m、功率90KW)和1台150S-78型水泵(流量160m3/h、扬程78m、功率55KW)接引固定钢管至开关站侧水塘,从南围堤外侧排水沟排入泊口河。
2010年为保证度汛安全,在下/进出水口事故闸门井在浇筑至-4.944后4扇事故闸门全部提前沉放挡水,每个洞口布置2台水泵(1台5.5kw污水泵,流量65m3/h,扬程18m和1台3kw潜水泵流量15m3/h,扬程50m),确保洞内排水量达到80m3/h,上平洞、渐变段施工时,以及渐变段预留孔洞封堵前,洞内积水由水泵抽排至前池泵坑。前池泵坑内布置4台大功率水泵,1台90kw离心泵(流量400m3/h、扬程44m)、1台55kw离心泵(流量160m3/h、扬程78m)、1台37kw离心泵(流量140m3/h、扬程60m)和1台30kw多级泵(流量100m3/h、扬程66m),总排水量达到800m3/h,水泵接引固定钢管至开关站侧水塘和北侧16.15m马道排水沟,从南围堤外侧排水沟、主沟排洪沟排入泊口河。
3.2技术经济比较
下/进出水口围堰采用预留土埂,并与下进出水口左、右侧导堤相接形成挡水围堰,减少了围堰填筑和拆除施工内容,为进出水口及库盆施工创造了有利施工条件,且施工时段有了较大的调整空间,可以优先保证其余关键线路施工的设备和人员。
通过以上技术验证和经济比较,招标阶段施工费用约为22万元,而采用预留土埂施工费用基本为零,可减少施工成本约22万元。本工程下进出水口导流、度汛最终采用预留土埂,与下进出水口左、右侧导堤相接形成挡水围堰。
4结语
通过施工阶段检验,下进/出水口2009年和2010年两个主汛期采用优化后的挡水度汛方案,确保了下进出水口和厂房的度汛安全,尤其是2010年6月4日成功抵御了超标洪水的考验,该优化方案是切实可行的。该项施工方案的优化,从实际效果来看具有以下优点: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加固;施工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数量的逐年增加使其成为我国区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实际的经济价值直接关系到其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在此过程中水库的加固施工管理便凸显的尤为重要,成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经济效益及使用年限有效途径。同时对于保证加固施工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有效性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水库加固中的常见问题
1.施工准备不充分
水库加固施工中涉及到的施工要素比较多,无论是其工程的施工难度还是管理难度都相对较大。很多工程管理人员在水库工程加固施工前期没有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导致水利水电中各个板块的水库加固工程施工进度不一致,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加固难度。同时,也影响了整体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加固施工中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其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在水库加固施工之前,需要由业主提供技术交底。监理工程师也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但是,很多施工单位不重视与业主的沟通,导致施工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整体的工程进程。
2.水库加固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
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加固施工管理中涉及到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要素都相对比较多。管理人员要注重对水库加固的施工过程、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进行管理。施工材料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加固的重要因素。在施工材料的购买过程中经常存在施工材料的价格太高或者施工材料的质量不符合具体的水库加固标准,导致整体工程质量不达标。同时,在水库的加固施工中经常出现残次品,导致工程后期的各种安全隐患。水库加固施工中涉及到技术含量相对比较高的工作,施工人员处理不当,直接增加了工程的施工难度。相关管理人员不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导致水库加固工程的施工比较分散,施工人员没有按照具体施工流程进行操作。
3.水库加固工程规划设计不合理
水库加工工程规划的目的在于提高水库加固效果,使加固施工操作能够切实的按照预期设计要求进行,从而保证水壶加固的有效性。而现阶段的水库加固工程规划中,往往易受到多种外界环境因素干扰而导致水库加固工程规划设计漏洞百出。其中致使其出现规划设计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工程规划设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部分地区的水库加固工程规划设计在人员及规划企业的选择方面不够严谨,导致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始终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线以内,这便使其在规划过程中易产生考虑不周及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相关问题。其次是对规划设计检测过于潦草。通常在工程规划设计完成后,需由相关技术人员对其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一旦存在设计缺陷问题,则需及时的反馈与处理。而部分地区的水库加固工程规划设计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其检测项目重要性逐渐被忽视,以此便产生了工程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相关问题。最后是设计方案的修改问题,为提高实际的水库加固工程规效果,通常设计方案需进行多次修改,在此过程中虽能够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的科学合理,但却进一步的降低了设计稳定性,使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进而使其产生设计不合理等相关问题。
二、水库加固工程中的施工管理探讨
1.水库加固前的工程准备
水库加固前的工程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对于有效解决水库加固质量问题有着重要作用,需要其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从多个方面进行工程准备工作,以此保证水库加固准备工作的全面性。相关管理人员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制定完善合理的水库加固方案。并且要对施工现场的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具有明确的了解,准确把握施工场地的气象资料。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针对水库加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在施工前期要注重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和修改,并与监理单位进行沟通,确定施工图纸无误后,再进行水库加固工程的施工。
2.水库加固施工案例探讨
水库加固施工的连贯性比较强。管理人员要对施工前期到施工后期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注重水库加固工程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提高水库加固工程的整体质量。笔者以小型水库为例,对水库加固工程施工管理进行探讨。整体水库加固工程包括:防线、清淤、开挖和填筑四个方面。
首先,对整个施工工程进行定位,结合设计图纸,对工程的轴线位置进行确定,并用松木和土石进行围堰。施工人员要将准备好的土装进特制的袋子里,然后进行堆放和夯填。接着用松木桩进行围堰,并对整体围堰进行维护和加固。其次,对原结构进行拆除,然后进行土石工程施工和砌石,进而添加水泥砂浆、混凝土、复合土膜和草皮。施工人员要按照正确的堤防工程施工工艺和标准进行工程施工。在进行原结构拆除的过程中,要避免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并对拆除后的废渣进行清理。同时,土料中不能含有草根和沙石等杂物。
3.水库加固工程后期防护管理
在水库加固工程施工中,我们要注重对工程整体质量和施工环节的把控。工程负责人要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对施工材料进行入库和入场检查,并且所有施工材料都要有质量合格证。也要注重对钢材、水泥和沙石的质量检查,从而保证水库加固工程整体质量。同时,也要注重对施工人员的日常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严格的施工标准和施工工艺进行水库加固工程施工。并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避免对后期养护中人为践踏,导致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等。
三、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加固施工管理难度相对较小,但由于其流程较为繁琐,如在管理过程中细节处理不到位,则易产生工程管理质量及水平不达标的相关问题,因而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过程中,需对多个不同的施工环节加以控制,通过规范施工操作流程来确保每项施工项目均能够符合水库加固施工管理的基本要求,从而在最基础上的环节上提高现有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加固的综合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冷成兴,蒋淑琴,周广科.浅谈如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J].城市建筑,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