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范例(3篇)

发布人:网络 发布时间:2024-08-01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大专;电工基础;特点;问题;实效性

《电工基础》是大专职业院校中模拟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发电厂电气设备、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课程。它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是一门主要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基础性学科,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电子方面课程的好坏程度。电工基础课程涉及面非常广泛,并且其定理、原理十分抽象,公式繁杂,不易理解,记忆困难,这些都加大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这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所以,在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之中,必须对其教学实效性加以探究,以加强学生对电工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创新意识。

一、《电工基础》的特点

1.电工基础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具有概念多,基础知识与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这都是其理论性强的特点的最好体现。在电磁场一部分内容中,其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磁力线,磁路与安培准则等等,这些基本概念都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同时它的基础知识点包括磁场的性质及相关内容。并且这一部分内容和数学紧密联系,公式大多比较复杂,逻辑性十分强。此外电工基础可证中的内容设置具有十分强的整体性。

2.电工基础具有与实际事物紧密相连的特点

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中有大量的实验课程,这些实验都与实际紧密相连,它不单单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技能素质培养。特别是大专职业院校中更加注重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够让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基本的连接方法与测试方法以及各种电子电器仪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对理论中的事物也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验证了自己在理论中的学习,获得一种学习上的成就感。

二、提高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为了提高大专职业院校中变学生对于电子基础这门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实际状况,提出有效的改善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教学的实效性策略。

1.以巩固基础知识为目的,实行精讲多练的教育教学策略

在大专职业院校中,电工基础课程的主要教授方法就是讲解与联系的双重结合模式,而精讲多练的模式更是受到所有学生和老师的青睐。这主要是由于,电工基础是一门技能性与理论性都较强的课程,并且其一技能性为主,在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抽象的理论知识还要多辅以电工技能训练,其中精讲就是对教师最高的要求。主要应注意的问题有:(1)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处于思考状态,始终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对于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精讲就是要达到语言的简练精准,同时内容全面。

在以精讲为基础的学习中,多练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及时巩固。多练是大专职业院校中电工基础课程的重点,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与实习机会。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手脑相结合的能力具有十分大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学生一定要在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在进行练习,同时要确定自己的练习的目的,重点掌握联系中所要使用的方法,保证联系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质量。

2.快速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压实课堂教学效果的真实反映。课堂导入以引导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课堂的学习中,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为目的。这种形式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教授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实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化的现象,让学生更加直接明了的观察。由于大专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因此这种抽象化的转化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起到了启发车性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现代教学中十分普遍的教育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明显。老师在教授课程时可以更加明了的将一些平面中所不能展现出来的实验以及电路更好的进行演示。

多媒体教学是突破电工基础教学难关的出口。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抽象性的电工原理。而老师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并且辅以语言讲解,可以将抽像化的事物、原理更加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如电工基础中的电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磁感线的变化,将其转化为形象事物,加强了学生的理解。

4.使用研究性学习方式

(1)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设置研究性课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原来讲、听、记的模式。老师在课程中应该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内的分析总结,来获取知识。然后在下组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提高分析总结问题能力的同时,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探究意愿。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难点,强化操作水平具有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一些演示实验所起不到的效果。

三、结束语

大专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而电工基础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其理论知识抽象复杂,所以找到合适的提高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实效性的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大专职业院校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陆永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提高电工基础教学的实效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7).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2012年的广东省理科综合考试中的物理考试呈现出最基础、最通识和最经典的显著特点,对中学的物理教学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对此次考试的试题分析,能够为一线的物理教师提供借鉴和指导,对物理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此类试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理综物理考试的一些基本方法,为物理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12012年广东省理综考试物理题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考考试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不断的尝试,考试更加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将能力考查作为考试考查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2012年广东省的理综考试的物理题就是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1物理考试的通识性特点

一般而言,在物理学中,把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叫做最通识的知识,通常来说通识知识是陈述本文由收集整理性的知识,是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了通识的知识,才能够实现能力的发展和物理思维的拓展.2012年的广东省的理综物理试题就对通识知识进行了考查.

例1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引力、斥力都减小d.引力、斥力都增大

该题是对分子动理论进行的考查,首先是气体变为液体时,分子间的距离会减小,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也会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这样就分析出了该题的物理理论,使问题简单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2物理考试的基础性特点

在物理知识中,基础性知识是根基和主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陈述性的知识,也是讲述如何做的知识,比通识性知识更加系统.基础性知识主要用于对物理问题的推理和论证,是得出正确结论和正确判断的的依据和必备条件.通过分析2012年的物理考试题发现,可以发现高考理综非常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2质量和电量都相等的带电粒子m和n,以不同的速率经小孔s垂直进入匀强磁场,运行的半圆轨迹如图3中虚线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tp4gw76.tif,bp#]a.m带负电,n带正电

b.m的速度率小于n的速率

c.洛伦兹力对m、n做正功

d.m的运行时间大于n的运行时间

在该题中,考查的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的运动,在垂直磁场的运动电荷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因此根据此知识可以得出带电粒子的轨道半径和运动周期,荷质比相同的带电粒子的运动半径与周期和速率是没有关系的,只是与运动速率成正比,至于运动的方向可以通过左手定则进行判定.

1.3物理考试的经典性特点

经典性只是是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知识,即典型的模型和代表性的例题,例如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就是物理中的经典内容,随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对经典的知识也进行改进和创新,使经典的知识获得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并具有了新的意义.历年考试就重视对经典知识的考查,2012年的高考理综的物理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选取了经典性的知识进行考查.

例3如图2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体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b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sx(]3]4sx)],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求: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v;物块a滑行的距离s.

在这一题目中就是对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动量守恒的考查,这类知识的考查在广东省的高考理综中经常出现,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加强对经典性知识的讲解.

2广东高考理综物理综合题的启示

通过对2012广东的理综物理题的分析,能够总结出物理题的考查趋势,既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行考查,还要对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查,并且随着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能力的考查成为重点,但是总体来说广东的出题可以归类为三类,即通识知识、基础知识和经典知识.因此,需要物理教师把握好出题的趋势,有针对性的进行物理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对考生对物理答题情况的分析,得出考生也需要做多个方

面的努力.在此,笔者就综合题的答题策略给与几点建议.

2.1过程型综合题解题策略

过程型综合题是按时间顺序构成的题,物理知识的复杂变化有时候是按时间和阶段进行的综合,这样就可以先对子过程进行分析,将其从总的进程中划分出来,化简成简单的子过程,降低了物理题分析的难度,进而罗列出相关的式子.同时在解决过程型综合题时,要注意各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衔接.

2.2知识型综合题解题策略

知识型综合题是建立在各个章节和模块知识的综合,加强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其中的联系的分析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进而把知识进行有效的综合,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例如在物理学中,经常把电和力、光和电以及力、电、光进行综合考查,就是考查知识的衔接,体现了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因此,在物理的教学和试题的考查中,要加大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充分的激活物理规律的教学,并且把物理学中的几个关键定律,做到灵活掌握和有效利用.

2.3信息型综合题解题策略

信息型综合题即应用型综合题,是考查对物理学知识的有效应用,即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样的题目通常是以现实生活的实际例子作为切入点,并且这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趋势,并且凭借材料新、情景新和问题新等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这就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对此类题目的练习,并且对学生的答题规范做严格的要求,既要保证答题的完整性,又要确保规范性.虽然这类题目的起点很高,其实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提炼和加工,因此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恰当的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中学化学教材中知识点很多,课时却不多,因此,化学教学要提高上课效益,提高课上教学时间的利用率。由于中学化学教学要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教学进度快、难度大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化学课堂教学讲几点自己的做法,供大家参考讨论。

一、打好基础,掌握化学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

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第一步。他们都是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描述的,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我在教学时并不局限于让学生们去熟记,而是注意抓住这些语言中的的关键,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记得更牢固。这种提取主干关键字的方法非常有效,比如在讲解催化剂概念的时候,我们就可找出关键词,如“能改变”、“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等。再经过理解记忆,学生便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更多知识。

二、重视实验教学,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边讲边实验是实现认识过程展开的有效途径,边讲边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实验的探索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楚实验现象,而且便于了解化学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未变化,然后教师总结归纳出经过无数次实验都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即质量守恒,教师再用原子模型启发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这样的教学会令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更好。

三、善于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

由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又制约了物质的存在方式、制法和用途。因此性质是关键,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如在氧气一章的教学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这样的思考:氧气是由氧分子组成的,一个氧分子又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其中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所以易得电子,由此推断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会有许多物质在常温、点燃或加热时均能与氧气产生化学反应。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还给学生提供了思考事物的思路。由此可见,在学习了许多物质后,要善于将相关物质构建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1.对偶知识对比记。比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他们概念上,形式上都有所对称。还可以总结一下它们转化的形式与包含关系。

2.类似知识归类记。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学过的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从而比较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我们可以分别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之后寻找规律,从而推广到一般气体。

3.物质性质网络记。课本很多都是一族一族地介绍,这样很利于大家记忆,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碳链知识网络系统记忆。

4.一般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剂、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这些零碎的东西建议学生利用分散时间来记。

5.交叉知识切记点。如物化知识切入点为密度、压强、浮力、重力、杠杆原理、电学等;生化知识切入点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赤潮现象等。

五、加强复习,精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