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训练中的承受力问题
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训练负荷的增加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一次极限负荷后,一般要经过48小时以后,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训练调剂要遵循这些基本参数,并结合运动员求个体实际,实事求是地安排。对于参差不齐的训练水平,应力图在一定时间内逐渐运用不同的训练手段争取较快地趋于相对一致。运动负荷要有节奏,具体到每一次训练课,也应有小、中、大等不同的节奏,这样才能使少年儿童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体能,有利于提高技能和素质。
二训练中难易程度的问题
根据中学《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的教学内容,武术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对基本技术运用方法的掌握,这是因为武术的基本技术很重要,如果学生能正确做好各种武术基本动作技术,了解其在攻防中的运用方法,他们就可以进行以武术为内容的课外锻炼和与武术有关的游戏活动了,从而产生对武术的兴趣和进一步提高武术水平的愿望。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阶段,难度不宜太高,要先把基础夯实,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
三训练中兴趣爱好的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武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巧妙结合而构成不同表现形式的动作套路组合,更主要的是它的攻防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加之电影、电视中的武术技击镜头、武打影星的英雄形象对少年儿童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经常体验到当英雄的乐趣,要在“玩法”上进行创新,多结合武术的美学特点和技击本质巧妙地安排练习内容和方法。总之一句话:要让孩子从一开始就产生出对武术的浓厚兴趣。
四心理训练在少儿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武术教学与训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许多心理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传统固有观念的束缚,一直未得到整理、深化和提高。
心理训练是现代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被理论界和训练界所公认。所谓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地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调节,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以期达到培养最佳的心理状态,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心理训练的具体任务包括三个大的方面:第一,培养本专项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第二,克服和排除各种不利于训练和比赛的心理障碍,创造和形成训练、比赛的适宜的心理状态;第三,加速疲劳恢复和运动技能的形成、发展。
因此,在少儿武术的教学与训练当中,大量、大胆地运用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已经成为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的一项迫切任务。
五注意加强思想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
少年儿童的武术教学与训练的过程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与训练当中一定要切实地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意识到武术基本技术训练的重要性。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训练中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发现优点、亮点及时给予认可、鼓励、表扬。提高他们的兴趣、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武术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与训练中,以多组织比赛的形式以赛带练,切实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反之,如果广大的教练员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一直保持严肃的表情并且不能在适宜的时候给予鼓励、表扬,则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会大大下降,少儿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六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
关键词:少年儿童;武术训练;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95
少年儿童武术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少儿武术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训练的方法。在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训练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根据少儿生理特点,在武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我们在武术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训练打好基础。
2.以“双基”训练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
少儿的血液量相对成人含量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少儿心脏的相对重量和容积均和成人相近。由于少儿的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故心率较快。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能力小,故每搏输出量小。少儿的血管因易扩张而相对较粗,血压也比成人低。少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而呼吸频率较快,但呼吸阻力较大,呼吸肌力量较弱,所以肺活量较小。同时,由于少儿氧运输功能较差,最大通气量和摄氧量都较低,故在运动训练时,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实现。所以,我们在武术训练中应注意:少儿不宜过早地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武术训练中,应以“双基”训练为主,以平和的简短武术套路进行教学与训练。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冲拳、推掌等。不宜过多地进行耐力、力量和静力性的练习。在武术训练中,少儿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密度与强度要注意交替节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科学地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适当发展难度动作,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练习,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应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是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则呼气。如在作跳跃的动作时应吸气;做落地的动作时应呼气等。
3.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少儿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是恢复较快。在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我们在武术训练中应注意: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赛或游戏。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少儿武术训练时,教练员不应求快、花、多,应练好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以后的训练和提高打好基础。产生错误动作时,教练员要有耐心,作到预防在先,及时纠正。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现代媒体教学,以帮助理解。
二、根据少儿心理特点,在武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少儿武术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少儿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得好,谁出来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在训练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少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
2.使少儿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少儿在武术训练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训练中,我们教练员如果能使他们及时知道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训练的良性循环。例如,在一分钟的正踢腿,一组不记数,不看质量,每天踢。而另一组记数,看质量,并在训练中严格要求,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优点,登记各次成绩和次数。两组练习相同时间后,测验结果表明后一组的效果好于前一组。实验证明:知道效果,会使训练取得较好的成绩。指出优点和问题,能使有关神经得到阳性的刺激,而使另外的神经中枢的联系受到阴性的强化。加强分化过程,使兴奋和抑制两过程更加精确,促使正确技能的形成。特别是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起到振奋精神、活跃情绪的作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鼓舞信心和勇气,产生增力的情绪体验,提高有机体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
3.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激发竞争意识
在少儿武术训练中,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活跃少儿的学习和训练情绪,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形象生动(上接第95页)的启发语言: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训练任务。当然,教练员在定训练的任务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克服的,这样才能推动少儿心理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少儿武术专项训练是为比赛准备的。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是最敏感的部分,由于少儿的情绪波动行较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所以,在训练中,应多采用单练的形式,让他们充分体验赛场情景,培养克服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三、在少儿武术训练中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少儿武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训练全过程。在早期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基础训练。
2.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
在少儿武术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
3.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
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练员在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还要督促少儿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四、结束语
关键词:武术游戏一日活动巧妙结合
一、晨间与自主武术游戏整合。
晨间活动是幼儿来园后的第一个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动组织有效直接影响幼儿一天的情绪起伏。活动组织有序能很快转移幼儿与父母分离的焦虑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主动、自信的走入同伴与同伴交流、沟通,也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能顺利开展。
案例:一天早上,幼儿陆续来到中五班。活动室里热闹非凡却井然有序,请看值日生戴着值日生牌,在忙着浇花、擦桌子,整理桌椅。有的幼儿在画自己喜欢的兵器,有的在看武术小人书,有的在武术区域里根据图示练习武术动作,有的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易拉罐作为废旧材料制作了梅花桩,边走边加入武术基本动作......都忙的不亦乐乎。老师呢,在接待来园的小伙伴,时刻关注着玩耍的孩子们。
从以上案例看出,幼儿没有等待的现象,都在干自己高兴的事情,老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并在相应的区域里投放武术材料及图示说明,幼儿根据图示自由开展武术特色的晨间活动,这样的晨间活动多么的温馨,幸福!
《纲要》中明确指出:"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从表面看是细小的,但是它同样存在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我意识到游戏和生活已成为幼儿一日活动的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无数的教育契机。
二、武术游戏蕴含于幼儿生活的活动。
武林小擂台可以为大家提供表演武术舞台。如:新教授的武术动作、武术手指游戏、武术故事等。幼儿在表演的同时,就有两三个节目表演结束,一些在喝水的幼儿都能把水喝完。这样做既让喝水的孩子有了时间概念,增强了规则意识,也避免了没喝水的孩子出现消极等待现象。
武术小游戏的特点是需要准备的材料少,游戏规则简单,可以随时开展,幼儿可以自由组合,老师不需要花很多的事件和精力组织游戏,幼儿就能玩得很好,如:模仿,先一个幼儿出来比一小段武术动作,再出来一个挑战的幼儿,模仿他的动作。又如:猜拳,输的幼儿可表演一个武术动作。一系列的武术小游戏适合在过渡零散的时间来玩耍,替代了幼儿的被动等待,可以让幼儿在快乐的武术小游戏中等待。
我通过不断地调整、研讨、改变,武术游戏和一日生活巧妙结合后,其中,幼儿的自觉性、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有了良好的排队习惯,幼儿起床、入厕、盥洗、喝水、吃午点过程中,磨蹭现象大大减少。幼儿自主性提高,自信心发展良好。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自主的游戏和活动,而且还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教师进行现场的设计、思考以及一些临时的随机情况的处理。教师在教学组织中改变了教育策略,教师间的合作,协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各负其责;使下一活动得已顺利进行,有效提高教育效能,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克服消极等待现象,更合理、有序地管理幼儿的一日生活。
三、武术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
在武术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把武术教学活动的融入了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幼儿园开展武术特色的运动课程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组织实践,必须结合学前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的武术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武术的情感认同,利用武术游戏、武术名人故事欣赏、武术音乐的欣赏、武术绘画活动,区域武术活动、武术体育游戏、情景练习等方法激发幼儿武术特色运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和意志品质。
例如:在语言课程中,可以利用儿歌和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一些枯燥的武术套路及专业名词,还可以了解一些武打明星。孩子们听了《吃苦的李连杰》的故事以后,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武术人物的认识。可以学连杰习武时不怕苦,不怕累的武术精神。小朋友知道了李连杰,看过他演的武打电影,李连杰是著名的功夫巨星,他从小学习武术,拍了无数的武术电影,非常有名。教师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在练习高难度动作时,教练让李连杰不要练,他就放弃了吗?""小朋友,你们知道他的本领是怎么练成的吗"?大家理解了"要练功,莫放松,要习武,别怕苦"这句话。最后教师小结李连杰之所以这么成功,他的武术这么厉害,就是因为他从小练武不怕苦,不怕累,大家也要学习他的武术精神。
把武术教学放入健康领域课程中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我们可以将武术中一些基本动作放入课程中。如:勾手可以和平衡木结合在一起,锻炼的是孩子的平衡力。出拳可以和打沙包在一起,练习的是孩子的力量。弓步可以和青蛙跳结合在一起,锻炼的是孩子的跳跃能力。或利用体育器材,在体育器材上练习武术,进一步发展幼儿能力。在游戏中请幼儿扮武术运动员,听音乐,幼儿自由选择武术动作练习,游戏中幼儿在平衡木上做武术动作,也可从徒手走到拿小器具在平衡木上走,并鼓励幼儿根据器具等特点创造各种动作;头顶沙袋走、抱球走、撑伞走等。
幼儿武术教学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教材和教育体制,也需要有武术教育界专业人员的加入,从而改变以前忽视幼儿武术教育的现状。幼儿武术的发展历程尤如中国武术的发展一样,都在经历着市场化和技术统一的过程。我对幼儿武术的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相信教师们本着科学负责、创新研究的精神,大家通力合作,不断努力,中华武术一定会在幼儿园不断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石磊,管旅华.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凉.走进研究-为了儿童与教师的共同成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