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一体化课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的一块前沿阵地。目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增,国家提出加大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目前一体化教学分为两种模式:一类是课程一体化,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由不同教师分别担任理论性强的教学和实际操作要求高的教学,这需要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联系密切。一类是教师一体化,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均由同一个教师担任,这种模式易于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融会贯通,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课程节奏,对于实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调整理论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本学期笔者担任两个技师班的数控专业课程。在授课中采用了理、实一体化的模式,一段时间下来有了一定自己的感受:一是上课内容的衔接更为紧凑,通过实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及时总结并在理论教学中给予纠正,使得理论教学更趋于合理,学生更易于接受。二是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更容易,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直接对话中,学生在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上使用专业术语表达更为准确。三是促进了老师学习,老师只有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才能解决可能出现的未知问题。笔者认为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一体化教学的教材与学材的细化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均是自编项目教材,应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更为详细的授课页与学材页,并遵循以下原则: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3.合理的评价体系
制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评定体系,让学生能迅速的判断出实习效果的好与坏、得与失,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定的品质意识。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答疑解惑的角色。这个角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即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不仅专业理论知识要强还要有广博的其他知识。对于这样的老师的培养有两种方法:一是外部引进。通过一定的的条件引进一些能力强的人才或者是专家,但是这类人才的流动性可能会比较大,个人因素外部因素稳定性不够强。二是内部培养。理论培养以传、帮、带的方式来带动年轻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实习操作能力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入相关单位学习。一般来说,每两年中双师型教师必须要有三到四个月的企业学习经历,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老师稳定性比较强。另外还可以从毕业学生当中留下比较优秀的作为第三梯队,从而形成一种稳定又长久的师资来源。
三、班级学生数的控制
一体化教学对班级学生人数应该有所要求,应当结合教学资源控制专业人数,保证教学质量的最大化。根据笔者学校数控设备的教学资源来看,班级人数在三十五人左右较为合理,如果人数过多会使老师教学质量下降。
为防止出现以上问题,笔者建议可在备课中应用教与学一体化思想来进行教学设计。教与学一体化设计是指把通常所指的“教案”与“学案”融为一体,充分针对学案及其应用环节而进行设计。教与学一体化设计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教与学双方高度交融、互相推进并生成教学过程。应用教与学一体化设计,对课堂流程进行真实推演,优化教学各细节,提升教学设计的流畅性,增强教学整体的有效性。下面以人教版义教化学教科书“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的设计为案例说明这一设计样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反应原理的选择依据和实验装置的设计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能安全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参与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选择和装置的设计等探究活动。
关键词:一体化数控教学方法
目前,全国共有技工院校近3000所,在校生429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办学规模稳步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推动技工院校改革发展,2009年7月,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启动,印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2010年,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的指导下,积极引导技工院校对外扩大校企合作,对内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办学实力。由于数控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工作自动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为此,职业教育担负起为国家培养数控人才的责任,掌握扎实的数控技术基础知识,能熟练编制加工工艺和数控程序加工程序,熟练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批职业院校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都不断丰富和创新,众多学校采用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通过一体化教学,使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操作技能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一、数控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在实训场地进行教学,采取现场讲解理论、现场操作的模式。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既懂得理论知识,又掌握操作技能的新型人才。
1.根据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改革现有的教材
根据企业的要求和笔者学院的教学实际设计好每一个环节。笔者学院原有的教材都是理论和操作分开,理论是由专门的理论老师在教室中完成,实践教学则在实习场地由实习老师完成。这种方法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学生对于具体的知识缺乏认识,感性知识太少,理论知识学起来又枯燥无味,在实践练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有时会出现脱节现象,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笔者学院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打破原来的教材顺序,采取理论和操作同步进行的方式,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以实际工件展开教学,学生在完成教学课题后,能对同一类型的零件进行加工。
2.名师出高徒,教师要一体化,培养双师型”教师
只有拥有一批优秀的师资团队,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技工人才。为了快速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目标,技工院校必须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自2003年开始,笔者所在系就要求所有在职教师必须考取一个数控专业技师级别的专业证书;同时,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对技能较差的教师进行技能培训。2010年,笔者所在学院提出了双百计划”,要求各系教师根据实际,利用假期的时间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企业中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加工工艺、刀具使用等,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邀请企业中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到学校里来,充实教师队伍。
3.以赛促练、以老带新,促进新老教师知识的更新
自2004年以来,人社部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为了促进笔者所在学院教师和学生知识的更新和水平的提高,学校通过进行全系选拔、分别培训、再次进行淘汰选拔的方式开展技能竞赛,选拔人才,学校在历次的省、市选拔赛,乃至全国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培养了一批省赛状元和国赛高手,参与选拔的教师和学生也实现了知识的更新,开拓了眼界,了解了现在数控专业的发展现状。
4.教学设施要满足一体化的要求,不仅仅有合适的一体化教材,还要有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场地和设备
由于一体化教学要求同时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这就需要不仅仅有理论学习的空间,还要有足够的实训设备,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提供硬件支持。为实现学生学习的一体化,学院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建设了实训场地。笔者所在学院自2009年开始,购买了大量的实训设备,新购买了几十台FANUC系统的数控铣床、车床,这些设备都是企业中拥有的加工设备,让学生能够和企业生产无缝链接。
5.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必不可少的,要善于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这种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你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一体化教材就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们相互学习,总结经验,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从思想上实现根本转变才行。学院每年都会安排专门的教师培训经费,每年寒暑假期间,派遣大量教师走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方法。
二、数控一体化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在学校,实施效果体现在学生和教师身上,最终的成果检验在企业。通过多年的教学试验,学院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都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取得了部分成效。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上课过程中睡觉、玩手机、发呆的学生明显减少了,下课后跟在教师后面问问题的学生多了,图书馆中专业类的书籍借阅率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了。这些,看似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改变,但是也确实体现出学生对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可。
2.学校的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硬件、软件设施明显改变,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场地设置打破了传统布局,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更符合职业教育的需求。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实物呈现,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吸收和消化了理论知识。教师授课由传统的灌输变为启发教学,教师角色变为授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点评者。为开发好课程、组织好教学活动,广大教师深入企业,与工人师傅同劳动同工作,了解实际工作任务,了解现代生产技术,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许多教师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
3.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自从开展一体化教学以来,教学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学生综合素质、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都有显著提升,也得到企业的认可。笔者学院通过与招工企业的交流,发现企业对于一体化教学班出来的学生评价满意度特别高,因为这些学生能够自我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