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兴趣教学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运用粉笔与黑板教授知识的模式,将图片、声音以及影像等各种信息带到了学生们的课堂当中,让学生们的学习不再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文字。学生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受知识的魅力。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巧妙的运用多媒体,不但可以让教学方法更加新颖,而且迎合了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学生满意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那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该如何实现有效应用呢?
一、巧用多媒体,实现生字词教学形象化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识字教学必不可少。学生们的年龄还很小,有很多字还不认识,需要老师们进行教授。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是形象教学呢?所谓形象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结构读音等,对汉字进行形象的描绘,从而让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们在学汉字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的汉字是象形字和形声字。面对象形字,低年级的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这些字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网络上搜寻的图片,让学生们体会文字与实物的相似性,让学生们根据这些图片进行联想,从而让这些象形字更加容易的被理解。
例如,在讲解手、象、人这类象形字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运用网络进行搜寻有关手、足的图片以及手、足的甲骨文与现在的文字进行对比,让学生们体会文字的演变。再如,籍、藉这两个字的辨形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看有关书籍的影像,让学生们了解古代的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书籍的籍有竹字头,而慰藉的藉字是草字头。从而,学生们就能很容易的把这两个字分辨出来。
二、巧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内容生动化
兴趣对学生们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对英语的兴趣。对小学生来讲,兴趣是学生们的直接动力。而多媒体运用在课堂教育中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爱上语文并乐于学习语文。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并且有利于巩固学生们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时候,其中的“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这一段写出了海底的美丽。但是学生们对于西沙群岛的了解还很少,对于这些景象很难想象出来,当然就没办法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因此,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在网上搜寻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以及一些小视频给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让学生们被西沙群岛所吸引,自然就会对作者描述的景象印象深刻。学习热情自然也会高涨,对语文课堂自然也会充满兴趣,这样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巧用多媒体,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学习知识,让知识不再局限与文字,利于学生们的理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们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让他们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还要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们主动地去读一些课外书籍,从而对课本有个更加深刻的了解。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我们可以运用网络的操作方便、知识储存量大等特点,给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知识。
例如在讲《冬眠》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网络搜索。在进行制作课件的时候,可以搜集一些各种动物冬眠的图片,依据不同动物过冬的特性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搜集一些小视频,让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观看候鸟的迁徙,让学生们体会候鸟为了到南方度过冬天,需要走很远很远的路,经历千辛万苦,从而让学生们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要和鸟类做朋友。同时,运用课件让学生们了解课本上有关不同动物的度过冬天的方式,让学生们对冬眠印象更加深刻,进而能更好地理解本文中刺猬的冬眠。
四、结束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多媒体教学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动画技巧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使小学生爱学、乐学,达到勤思考、善思考而又接受知识的目的。所以,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巧用多媒体,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把课堂讲“活”。这就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的环境、丰富多彩的生活或巧妙灵活运用多媒体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或现实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拓宽途径,巧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一、识字教学要“活”就要贴近生活
(1)引导学生经常观察校园文化,在观察中认字识字。低年级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进入校园时要注意观察校园的环境文化,指引他们观察进入校园后迎面而来的校训、学校宣传栏和学校内的文化设施;指引他们观察进入班级后有班级的课程表、座位表上同学的名字、黑板报、小学生守则,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只要教师有心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天长日久,学生就会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认字、识字。
(2)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各种媒体认字识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家庭拥有电脑,其实我们可引导学生利用电脑既可熟记字音,又可巩固字形,还可积累字词。如:学生通过电脑打字,无形之中会通过比较熟悉一些字,牢记许多字词。还有,现在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动画片、儿童故事片等,学生都可从中获得很多认字识字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的要问家长。如此一来,通过眼看、耳听、手练、口问,不知不觉中,陌生的字变成熟悉的,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
二、阅读教学要“活”就要再现课文情景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巧妙运用多媒体极强的情景表现力,把课文情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第十册的《将相和》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将和相在课文中各是指谁?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为了让学生能一点一点地感受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我们就要用多媒体演示:如蔺相如举璧欲撞柱子的情形,让学生在这个演示的过程中感受、深化对蔺相如的认识——机智与勇敢。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然后通过多媒体继续演示:蔺相如进宫见秦王的情境……学生再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果断的人物特点。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形象,可用多媒体把三个画面结合起来:蔺相如在秦王手中巧妙取回玉璧、举璧欲撞和进宫见秦王。运用多媒体,通过三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感染。还有,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课文中描述的某个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而多媒体的这种模拟功能,是能够把文章中的描述的现实“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文教学要“活”就要让学生感受写作的情境
同样,运用多媒体进行写的训练,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此激发学生写的情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美丽的校园》之前,为了加深学生对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的印象,教师可事先用数码照相机多角度地拍下校园的环境并输入计算机。上课伊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屏幕上再出现三张校园特写照片,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的可爱要从哪些方面表现?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去写?然后让学生再仔细看一遍。随后按照校园的三个方面一一播放:花园——环境优美,如诗如画;乐园——师生共谱新曲,教学活动新颖有趣;学园——园丁育新苗,学生爱学习。活生生的实体材料,促使学生多层次观察,从而多角度地想象、构思,然后完整、有序地写出有声有色的文章来。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要讲“活”,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的环境、丰富多彩的生活或巧妙灵活运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的情景或运用多媒体感受写作的情境,这样就能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识字效果;习作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先进性、再现性,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它能把广播、录音、录像等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如实地传输、保存和再现信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彩、生动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创设优美的情境,告诉学生生字的语音和字义,并将字形和生动的表音统一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记忆,促进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识字效果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将枯燥的汉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更利于学生牢记字形,提高识字效果。如教学日、月、水、火、山、田等字,可设计与字义对应的实物图像,然后由图像逐渐演变成象形文字,最后由象形字逐渐演化成简化字,按以上步骤将字的演变过程依次并列展示于一个画面中,这样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图画中轻易地就学会了汉字。对于合体字,则可以用分析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字形和理解字义。如教学“休”字:先出示“休”字,用不同的颜色将“人”和“木”字区别开来,然后来分析这个字的意思,画上一棵树,然后一个人干活累了,就来到一棵树旁靠着树,这就表示在休息,就是“休”字。这样学生利用直观图像的演示便轻松地记忆住了字形,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汉字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执笔姿势和运笔方法一直是写字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课件,在屏幕上出现较大的田字格,田字格中出现的是笔画形状准确、布局合理的范字,同步显示该字的笔顺。有的笔画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慢。对一些字中学生易写错和易添漏笔画的部件或笔画,可采用醒目的颜色或闪烁的形式加强刺激,以引起学生注意。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多媒体具有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功能,可将文字符号变成可感的形象,使我们传统的用说教变成对学生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得具体,使看不见的变成如在眼前,使“静”的变成“动”的。
如,在教学《海滨仲夏夜》一课时,利用直观课件来表现霞光动态的句子:“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和色彩变化的词语:“橘红色”“深红”“绯红”“浅红”“深蓝色”,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孩子们看到了海滨夏夜迷人的美景。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进行作文教学,如同为学生的写作练习打开了一扇通往捷径的大门。多媒体课件材料既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从网上查阅写作资料,又能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习作修改,而且可以达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效果。
如:学校举行了一次拔河比赛活动,我把班上参加活动的全过程拍成录像。作文课上,我让孩子们写《记一次拔河比赛》,这时孩子们茫然了,一个个抓耳挠腮,不知该从哪里下手。于是,我利用大屏幕展示当时拍下的视频,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来。孩子们看到了一个个运动员鼓着腮帮子,使出全身力气握紧绳子,身子向后倾斜,脚使劲向前蹬的模样,忍不住为自己那投入忘形的样子而哈哈大笑;再看看啦啦队的成员一点也不示弱,扯开了嗓子为队员们加油、呐喊……这时,孩子们对写作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于是我再抽孩子们说说这次比赛活动的场面是怎样的,哪一处让你最感动,找出细节,并加以具体、生动的描述。最后,利用幻灯片出示这次习作训练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把“记一次拔河比赛”详略分明地记录下来。
实践证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必须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空间,合理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