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责权不明
许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多头管理,缺乏全校性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和体系,缺少专门的专业管理人员,学校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造成许多管理盲区、责权不清晰等问题。
1.2实验室安全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力
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要建章立制,更重要的是要落实检查。在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全、执行不严、检查督促不力,安全培训、宣传教育淡化,部分师生员工缺乏安全环保意识,思想麻痹大意,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对紧急事件处理能力不强,没有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
1.3实验室建设规划不合理,安全设施投入不够
许多高校实验室用房紧张,部分实验室由办公用房改造而成,水、电路、环保设施均不符合实验室建设要求,有的实验室乱设防护门窗,阻塞安全通道,一些贵重设备放在简陋房间内,压力容器、气体钢瓶安置存放位置不当、未固定、易燃气体和助燃气体放在一起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很多专业实验室没有防毒、防辐射、洗眼、喷淋等设施,在实验室安全投入上严重不足。
1.4实验室环保设施、危废处置不符合环境安全要求
一些发达国家,其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很到位,如废水、废弃物的处置是自成系统的,单独处置,排放和处置的标准规定得很仔细,执行得很有力。而国内高校由于没有专项资金,或对环保工作不重视,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系统,一些应进行处理方能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水、废气因设施不完善而放任自流,根本达不到排放和处置标准,日积月累,产生的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2高校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
2.1健全实验室安全领导体制、明确安全职责
高校要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和领导体系,制订、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条例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学校、主管部门、院系单位、各实验室负责人,应实行层层负责制,安全责任到人。
2.2加大安全建设投入,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各种仪器设备有不同的安装运行环境。针对不同类型实验室的特点,以及事故易发环节,应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如我校对各实验楼、重点实验室都安装了实验室安全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实行实验室安全分类准入,给具有特定类型的安全风险的实验室如同位素实验室、转基因生物实验室等贴上专门的警示标志等。同时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喷淋、洗眼设施
2.3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实验室安全考核制度
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形成日常管理、定期检查制度,从实验室用电用水、危险品情况、废弃物处理、消防安全、工作环境、设备安置六方面进行检查,强化实验室安全的监督管理,重在落实,建立严格的安全考核制度。
2.4规范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保证环境安全
我校十分重视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每年拨出专款,做好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实验室有毒有害废液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集中处理,每个实验室配备专用的贴上警示标签废弃物桶,并规范放置地点,避免实验室源的污染。建立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暂存库,将暂时不能处理废弃物入库存放,并为暂存库配置了通风、喷淋、报警、视频监控等装置等,有效地防止实验室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2.5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上至下真正认识到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观念。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素质是衡量实验室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针对高校实验室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易产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特点,我校要求各实验(中心)室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工作前都要进行实验室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培训,对于新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也规定了必须经过一定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核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3结语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统一领导,乡镇具体负责,各方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管理,促使乡镇健全安监机构,增加安全投入,强化安全基础,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县“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沈义和任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黄镇平和县安监局局长许瑞海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安委会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和各乡镇(区)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安监局,办公室主任由许瑞海兼任,具体负责开展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
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以各乡镇(区)为实施主体,实行乡镇(区)“一把手”负责制,各乡镇(区)成立创建工作小组,由乡镇(区)主要领导任组长,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并结合实际,制定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创建工作。
三、创建目标
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普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投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消除重特大安全事故,争取用二年时间使90%以上乡镇(区)建成“安全生产示范乡镇”。
四、创建内容
(一)组织建设
1、健全乡镇(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区)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安办主任由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担任,成员由乡镇(区)相关人员组成。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承担本乡镇(区)的安全生产职责,下设办公室,负责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2、乡镇(区)安全生产办公室专职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不少于2人,并取得相应执法资格,年底前落实行政委托执法工作。
3、成立村(社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由村委(社区)主任担任,成员由村委(社区)相关人员组成,并配备1名安全监管人员,负责本村(社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完成乡镇(区)交办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4、乡、村两级安全生产组织要做到人员、经费、办公场所、通讯工具“四到位”。
(二)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乡镇(区)、村(社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乡镇长安全生产责任制、乡镇(区)分管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村委会安全生产责任制、各企业及企业法人安全生产责任制等。
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制度、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等。
3、建立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4、建立乡镇(区)及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落实工作责任,组织考核检查并严格奖惩兑现。
(三)宣传教育
1、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国家、省、市、县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推广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乡镇(区)要有安全生产专栏,村(社区)要有安全生产墙报,农户(家庭)要有安全生产常识小册子或宣传画,通过各种媒体及时报道安全生产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以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
2、督促组织各类业主和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使其取得有关安全技术资格。
3、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和重点路段要有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语,做到齐全醒目。
(四)隐患整治
1、对于辖区内各类安全生产经营单位按要求开展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落实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
2、对于各类安全生产违章违规现象,要责令限期整改,对达不到整改要求的企业,坚决予以停产整顿。
3、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全面取缔辖区内无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落实乡镇集贸市场、人群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整顿规范乡村交通、客运市场管理,完善农用车辆、农用机械作业管理;
4、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厂矿、车辆等各类证照齐全。
(五)档案管理
1、乡村安全生产责任分工表、乡镇(区)安全生产基本情况登记表(工矿商贸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等情况)及事故统计表规范建档。
2、各类档案和记录要完整、详尽。包括乡镇(区)党委政府、乡镇(区)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生产检查,事故报告与处理,上级政府及部门下发的安全生产文件,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等档案和记录。
五、活动安排
从年月开始至年12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发动阶段(年月至年月)。召开动员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建立健全创建组织、落实人员、摸清情况、理顺思路、制定方案。各乡镇(区)要积极主动开展这一活动,并于4月底以前将创建活动方案报县安委会办公室。
(二)全面推进阶段(年月至年10月)。各乡镇(区)要根据创建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的要求和本文所规定的创建内容,认真开展组织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类档案,加强隐患整治,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稳步推进。
(三)检查验收阶段(年11月至年12月)。将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列入年终安全生产责任管理目标考核内容。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创建工作进行验收,对成效突出且通过市验收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验收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创建“安全生产示范乡镇”是构建“平安”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县安全发展的重大举措。各乡镇(区)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创建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要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动员部署,认真组织,务求实效。
(二)强化指导。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联系,督促、检查、指导各乡镇开展创建工作,帮助解决创建过程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生命科学实验室实践与探索
Intensifyingconsciousness,changingidea,exploringtheconstructionof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oflifesciencelaboratoriesinuniversities
WangWenjie
Soochowuniversity,Suzhou,215123,China
Abstract:Safetymanagementoflifesciencelaboratoriesinuniversitiesisofgreatimportanceforlaboratoryoperation,teachingandresearchwork.Itisalsocriticalforthesecurityofstateproperty,physicalandpsychologicalcareofteachersandstudents.Basedonthecharacteristicofsafetymanagementoflifesciencelaboratoriesinuniversities,thispaperpointedoutthattheconstructionof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shouldchangemanagementidea.Theexperienceandeffectivenessofpracticeandexplorationintheconstructionof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inCyrusTangHematologyCenterofSoochowUniversityarepresented.
Keywords: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lifesciencelaboratory;practiceandexploration
21世纪是生命科学时代,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从数量和质量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实验方法日新月异,先进昂贵的仪器设备不断涌入,成为开展生命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作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正常运转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准确把握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转变管理理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
1.1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生命科学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试剂种类繁多且成分复杂,大多属于化学危险品,具有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等特点,在储存、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随意放置、使用会导致危险事故和环境污染,危及师生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加强危险化学品购买、运输、储存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对不同危险化学品分别进行妥善保管,专人专管。对易燃、剧毒物品实行领用管理,做好出入登记,确保责任到人。
1.2实验技术安全
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广泛,实验操作涉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动物实验等,步骤相对烦琐,需要使用各类生化试剂及仪器设备,对操作者的安全意识及操作规范均有较高要求。如进行RNA操作,要有RNA操作专区;使用离心机要样品配平,以防离心机受损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动物实验需小心谨慎以防抓伤、咬伤。应加强操作者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过程,切实保障技术安全。
1.3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
仪器设备是生命科学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一旦发生仪器设备类安全事故将对实验室成员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规范管理制度对于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1.4废弃物的合理处置
生命科学实验室产生的许多废弃物属于特殊垃圾,污染性、危险性大,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主要包括(1)有毒物品,如EB、重金属、氰化物、丙烯酰胺、甲酰氨、有机溶剂、电泳凝胶等。这些废弃物要用专用容器进行分级分类收集,统一处理。(2)含生物细胞或培养液的废物,如病毒、细菌、细胞废弃物,带抗性标记的质粒类垃圾。含菌体量较少的废弃液采用消毒剂杀菌,含菌体量多的废弃液进行高压消毒处理,最大程度减少污染。(3)实验动物尸体或器官。高压消毒处理后送至有关部门集中焚烧。(4)实验耗材,如吸头、吸管、Eppendorf管、手套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耗材应高压灭菌后丢弃;玻璃或金属制品需要使用专用容器分类收集,统一回收处理。
2转变理念做好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2.1以人为本,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淡薄是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强化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实际工作应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尊重生命,以保障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安全教育是增强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包括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也包括对师生的科普教育;包括安全知识教育,也包括安全技能培训。
2.2管理与服务并重
管理的目的是服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根本上是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由单纯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管理与服务并重。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开展安全管理,坚持服务宗旨,体现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实验室安全工作解难事办实事。从观念上明确安全管理是为大家解决安全问题,提供安全保障。
2.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工作海恩法则和墨菲法则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心存侥幸,不要妄自尊大,要避免事故,重在防范,要保证安全,必须以预防为主。加强日常监管是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制定科学、完善的预警机制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2.4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脱离健全的管理制度谈管理将是纸上谈兵,安全管理各方面都需要与之匹配的管理制度。
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包括(1)不断深入开展安全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2)大力倡导实验室安全文化,树立安全价值观念,逐步实现师生内在安全需求与外部环境安全的和谐统一。(3)以大局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整体效能,同时充分考虑到各个细节;结合生命科学实验室的现状和特点,使管理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保证能够落到实处。
3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我校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一直将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3.1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
3.1.1实施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通过设置门禁严格把关实验室准入制度,对新成员进行安全知识技能培训,确保每位新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考核后才可开通进出门禁权限。
加强安全教育,利用多种渠道帮助成员接受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树立师生安全价值观念,使师生从被动服从转变为主动去做,包括(1)参加各类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2)邀请保卫处、设备处领导进行安全专题报告。(3)中心内部以幻灯片形式学习国家安全与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强化安全责任与义务,营造“安全在我心中,安全人人有责”的氛围。
3.1.2实际工作中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对于安全隐患做到人人告知;对于安全违规行为“早发现,早纠正”,并有相应惩罚规定;对违规行为进行内部通报,违规人员被批评的同时,也对其他成员进行了安全教育。
3.2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3.2.1健全安全管理组织结构,落实安全责任人制度
目前中心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为:安全总负责人全面领导安全工作;各研究团队带头人直接安排本实验室安全管理,并指定专人为该实验室安全责任人;指定专人为公共平台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必须在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人,责任落实到人,中心与安全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管理责任、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签订安全责任书不是将责任推给个人,而是号召人人重视安全。
3.2.2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涉及诸多方面,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管理制度:“中心门禁管理办法”“实验室运行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奖惩办法”“公共仪器分级管理办法”“公共平台仪器负责人制度”。这些制度明确了实验室准入制度,从各方面将安全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3.2.3加强日常监管
实行常规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定期进行实验室卫生安全检查;各安全责任人进行每月安全自查,及时纠正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向保卫处设备处递交安全自查报告;保卫处设备处进行定期、不定期的集中检查或专项检查,对于安全问题进行现场纠正。
3.2.4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警机制
制定“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突发事件给出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以最快速度和最小代价控制事态发展,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3.3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3.3.1切实保障实验室技术安全
“实验室运行管理办法”规定:对剧实行“五双”管理;使用有毒药品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要在通风橱内进行;需要使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危害性生物毒剂、转基因动物,须向设备处安全科申请,在符合条件的实验室进行;甲醇、丙烯酰胺等废液分类收集,统一回收;病原微生物污染的耗材(如移液管、手套等),有传染性、疾病的废物(如血样、尿液等)和动物尸体必须经过消毒灭菌的无害化处理,送至指定地点集中焚烧;尖锐废物(如针头、玻璃等)单独收集在锐器盒内回收处理;组织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3.3.2切实保障设备安全
“公共仪器分级管理办法”对公共仪器采取分级管理:Ⅰ级禁止使用设备(高温烘箱、高压灭菌器),Ⅱ级仪器负责人操作设备,Ⅲ级负责人及授权人操作设备,Ⅳ级常用设备。Ⅰ级常用特种设备由专人管理操作,禁止他人使用;Ⅱ级仪器由仪器负责人统一操作;成员可对Ⅲ、Ⅳ级仪器提出使用申请,参加仪器培训、考核后授权使用,未经授权不得擅自操作仪器。分级管理有效保证了仪器的规范、安全使用。
“公共平台仪器负责人制度”规定仪器负责人职责包括编写仪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对申请使用人员的培训、考核及授权;完成仪器状态、使用登记的每日检查;做好仪器的定期维护、保养、校准,出现问题及时与厂家联系。
3.3.3加强安全防护建设
不断规范整个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安装火警感应系统,配备防火设备;安装洗眼器和喷淋器;自备急救箱,备好消毒液、创可贴、纱布等急救用品;设置门禁,控制无关人员进入;在各出入通道及公共平台区域配备数字视频监控设备,记录人员进出,监控实验室安全状况,对于违规行为及时调取录像,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结束语
安全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中心成立以来一直将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确保中心稳定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认真贯彻执行管理制度,管理与服务并重,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也会面临新情况、新挑战,在工作中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体系与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为创建平安和谐的实验室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田在宁.试论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2(2):198-200.
[2]曲波,李庆章,高学军.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1-72.
[3]刘凤莲.实施规范化管理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0):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