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范例(3篇)

发布人:其他 发布时间:2024-12-02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4-0152-01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事业已不断完善,人们对城市周围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关心,越来越重视。正如政府所说: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优美环境,而优美环境建设需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大势所趋,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成为政府所追求的目标,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已不是时尚[1-2]。但近年来,许多城市由于过多注重园林植物的药物防治,且由于药物使用频繁,药品种类又相对比较单一,不仅防效不尽人意,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提高防治效果,总结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1加强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国家或地方行政机关通过颁布法令的形式,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害、虫害和杂草、人为地在国家之间或国内各地区间传入或传出,或传入后限制其传播蔓延,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扑灭的一项保护园林植物生产的重要措施,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力争做到有虫治虫、无虫预防,而目前不少建设单位或养护单位,为过多追求进苗价格低廉或节约建设成本或明知所购进苗木上有病虫害虫卵、虫害也不检疫。如所购进的栾树上有蚜虫虫卵、黄刺蛾虫卵、天牛虫卵等;所购进的火棘上有介克虫虫卵与蚜虫虫卵等,不仅给养护单位造成人力、物力、资金的浪费;也给植物景观造成负面影响,给养护工作带来较大不便。因此,认真抓好植物检疫工作是防治病虫害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这一地区植物安全生长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避免病虫害传入或传出的重要途径。

2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在所有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工程中,设计人员至关重要,其要从选择绿地种植的材料方面去选择病虫害少、病虫害发病率低的植物品种或植物品种地区,因为不同的植物品种,抗病虫害的能力是不同的,在园林植物生产或栽培中因地制宜选择和培育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如采用当地的乡土树种诸如水杉、构树、桑树、银杏等植物品种,病虫害发病率相对就低,甚至不用治虫。另外要合理使用植物配置,如绿篱,色块中可选用间隔形式来阻隔病虫害的蔓延,特别是在公园、道路和景观带的区域内,实现合理化的植物配置,对具有转主寄生的病虫害如锈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间隔隔断可以阻止病虫害蔓延与扩散繁殖,从而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给防治病虫害赢得最佳时间[3-4]。

3提高植物的抗免疫能力

植物病害的种类可分为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而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病原生物的传播,如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害的发生则包括侵入期、潜育期和发展期3个阶段,如果在第1阶段就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可以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即便受害,程度也可明显减轻[5]。因此,植物的自身抗免疫能力尤为重要。

4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物理机械的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如清除病枝、病叶,并集中销毁,人工摘除或人工捕杀某些害虫卵块、幼虫、成虫等,利用温度、热度、超声波、紫外线、土壤熏蒸等物理方法来防治虫害或病菌等。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和高压电网灭虫器诱杀;利用害虫喜食的食物加入药剂进行诱杀等;这些措施趋于自然,保护了环境。但是物理机械防治要有好的专业队伍,且要根据植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病虫害的习性、世代、生活史、孵化期、成虫期及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而采取不同的物理防治方法。

5其他方法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还有栽培管理预防法、生物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等。但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的,其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病虫害天敌。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会引起病虫害的抗药性,只可作为应急措施。“综合管理”是指容许有部分害虫客观存在,并非强调自然因素控制灭绝,是从生产的全局和生态平衡的总体观念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界中抑制病虫害的各种因素,去保证生态平衡不遭破坏来进行防治[6-7]。

6参考文献

[1]张连生.常见病虫害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夏希纳,丁梦然.园林观赏树木病虫害无公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迟德福,严善春.城市绿地植物虫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李风婷,马保松,张桂莲.综合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J].河南林业科技,2003(3):60-61.

[5]王大平.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58-60.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原则

1.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1.1城市内绿化因其地理条件复杂,小环境、小气候多样化,绿地通风透光性差和密集的灯光引诱,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种群关系常被打乱,以致造成病虫害的高密度发生。

1.1.2部分绿地内园林植物品种单一,种植密集,病虫害易流行,防治难度大。

1.1.3城市部分部门、单位因其绿化是附带的一种事业,普遍缺乏园林养护的一般常识,管理上常常不到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各种生理性病害(如黄叶、干尖等)时有发生,加重了侵染性病害及虫害的发生。

1.1.4城市人口密集,不适合用常规的、污染性大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

城市园林植物常见的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有植物选择、绿地栽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其中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是城市园林植物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2.1植物选择: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病虫害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但在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中,由于苗木从不同地区调运,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在地域间传播,给城市园林绿化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绿化施工前应严格选择植物,严格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在绿化施工中发现病虫害时,立即采取措施,彻底消灭。

2.2栽培措施: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防止病虫害发生,有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抑制或减少病原物的来源。

2.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人、畜、植物安全,病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且有长期抑制作用。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等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必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城市园林植物病害综合防治

真菌病害防治: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有十几种,它们都能给植物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死亡。

3.1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褐斑病、灰霉病等病害的防治:在发病前喷洒65%代森锌600倍液保护;发病初期喷洒喷克菌800~1000倍液,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

3.2锈病的防治:在生长季节喷洒25%粉锈宁1500倍液,或喷克菌800~1000倍液,或敌锈钠250~300倍液等农药有较好的效果。

3.3立枯病、根腐病的防治:首先要进行土壤消毒,用1%福尔马林处理土壤,或将培养土放锅内蒸1小时;发病初期用50%福尔马林液或用70%氟氯硝基苯处理土壤;栽植前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l0分钟,栽植时用根腐消200-300倍液灌根。

3.4白绢病、菌核病的防治:用70%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5~8克,拌30倍细土施入土中;选用无病种苗或栽植前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lO分钟。

3.5煤烟病的防治:在发病后,用清水擦洗患病枝叶和喷洒50%多菌灵500~800倍液。

4城市园林植物虫害综合防治

虫害是由害虫引起的。咀嚼式口器害虫直接取食植物的叶、嫩茎和根,严重影响植物的吸收和光合作用。刺吸式害虫直接将口器插入植物组织中,吸吮汁液,造成植物褪绿、畸形或死亡。由于害虫危害造成伤口和分泌物积聚,引起病菌侵染而致使病害并发。

刺吸害虫综合防治:刺吸性害虫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蓟马、椿象等。

4.1蚜虫防治:用黄色塑料板涂重油诱粘;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选用副作用小的植物性药剂,如25%的鱼藤精600~800倍溶液喷雾,或将洗衣粉溶于300倍溶液进行喷雾;喷施灭蚜灵l000~1500倍液或40%硫酸烟精800~1200倍液均可;此外烟草水、除虫菊酯等也都是毒性较小的防治良药。

4.2红蜘蛛防治:用大量水冲洗病株或用4O%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液、35%杀螨特1500倍液、15%扫满净1500~2000倍液喷杀。

4.3介壳虫防治:先用人工刷除,再喷药治疗;当雌虫在固定阶段危害时,草本植物可直接在植株茎部涂抹40%久效磷等内吸性药剂,木本植物可先用刀刻伤基部表皮,再涂药,使植株将药物吸后,将虫毒死;喷施40%乐果1000~2000倍液(加入适量柴油和中性洗衣粉有利药性发挥)。

4.4粉虱防治:可悬挂黄色黏板,捕杀成虫;用敌敌畏加洗衣粉的药液防除,配方为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每5升药液加50克洗衣粉,每7~lO天喷药1次,连喷3~5次即可见效。

5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控制病虫害蔓延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以保持园林花木的政党生长,许多重要病虫害如能及时合理地用药,常可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防治还有收效快的特点。当一些病虫害即将大发生或已经大发生时,及时采取化学的防治常可使用病虫的蔓延得到及时的控制。另外化学防治的适应范围比较广,受地区性和季节性影响较小,不同类型的地区和不同季节往往都可使用。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也带来一些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对天敌有伤害,易引起病虫害的抗药性。

6发挥综合防治优点,提高防治效果

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合理运用栽培、化学、生物、物理的方法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程度以不致造成危害。其优点是:

6.1协调措施,减少矛盾。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如果协调起来,就能达到既能杀死病虫害,也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天敌的作用。如采用内吸杀虫剂,涂抹茎、干和根部浇灌等,早期控制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选用对农药抗性较强的天敌,配合施用杀伤天敌较少的选择性药剂,是避免或减少矛盾的途径。

6.2力求兼治,简化措施。在自然界里,多种病虫害常同时发生,分别防治,造成重复。以一种优势病虫害为对象,掌握植物发育的关键和病虫防治的有利时机,集中用药,兼治其他。可根据当时、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抓住有利时机,采用施放天敌、使用菌剂、药剂等针对性措施,达到兼治的目的。

6.3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构成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及影响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治措施也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采取取长补短、提高效果是必要的。如防治地下病虫“种蝇”时,注重施肥与药剂杀灭成虫相结合的措施,可以基本控制其为害。

7建立园林植保护体系,促进生态园林发展

园林植物与农作物、林木有着不少共同点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差异。城市是园林病虫害的载体,而城市是人造的环境,与农业、林业的自然环境相比较起了质的变化。如气温偏高、相对湿度下降、土壤结构复杂;城市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污染城市的大气、水源及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规模大,建筑密度大,阻碍大气的流通和交换,容易产生热岛效应,这样的环境必然会影响园林植物种群的分布和生长,相应的也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8建立综合防治系统,确保对园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一个优秀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不仅应充分展现园林审美、游憩的功能,同时还能满足建立生态稳定的植物群落所需要的条件。其关键是避免植物种类过于单纯,避免选用易感病虫、生态功能脆弱的树种、草种,创造植生长所需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0引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增加投入是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坚持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努力增加防治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救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坚决贯彻《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林护字〔1997〕27号),从育林基金中提取3-4%,用于病虫害防治。在国家重点林业工程投资中,也要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病虫害预防和除治。要强化森防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2从安全角度出发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