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病虫害防治主要方法范例(3篇)

发布人:其他 发布时间:2024-12-06

病虫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432170

1园林病虫害发生特点

园林病虫害种类较多。仅我国园林植物的病害就在5500种以上,而虫害更是接近8300种,尤其是植物的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导致园林的苗木病虫害种类也越来越多;一些园林处于近郊区,这些地区的蔬菜、水果、糖食作物等本身就会发生病虫害,有可能会对园林植物造成浸染;存在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由于园林处于城市景观中,人为干扰因素对保持园林的生态平衡十分不利,不仅会降低苗木的抗性,还会导致病虫害更加严重。并且城市中有大量建筑群,会对城市园林的功能互补性产生负面影响,促进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化学防治措施的应用受到限制。园林景观通常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如果对化学药剂的应用加以限制,可能会对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化学防治措施受到限制,要尽量采用安全、无毒的物理措施、农业措施及生物措施。

2园林病虫害控制关键技术

针对园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治:

2.1生物防治技术

目前应用比较成熟、普遍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利用菌类进行防治、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及利用激素进行防治。其中利用菌类防治园林病虫害主是在了解园林病原微生物的基础上,利用对应的病原微生物治理病虫害。常用的菌类包括青虫菌、松毛虫杆菌、杀螟松杆菌等,具体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园林植物的特点选择喷雾、诱杀及土壤处理等方法进行防控。不过应用菌类防治病虫害要进行严格审查,必须保证其不会存在其它危害;利用天敌进行防治,该方法就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消灭有害生物,比如瓢虫、草岭、蚂蚁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比如美国白蛾的防治可以采用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防治;赤眼蜂可防治地老虎、玉米螟、松毛虫等;还可以利用益鸟进行防治,比如啄木鸟可以防治双条杉天牛、灰喜鹊可以防治松毛虫等;利用激素进行防治,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应用2种方法获取激素,一种是自然界直接提取的生物激素,另一种则是人工合成的激素。

2.2综合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植物检疫。随着各地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各地区之间的植物种子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蔓延,而旅游业的繁荣加速了这种物种迁移,因此植物的检疫工作越来越重要。在从其它地区引入植物种类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侵入,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针对已经发现的病虫源,则要及时采取措施彻底消灭;提高园林景观规划搭配的合理性。在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时通常会搭配种植不同的种类的植物,以达到美化景观的目的,但是这也会加速病虫害之间的传播。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搭配时不仅仅要考虑美学因素,还要基于生物学的角度合理搭配,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栽种植物。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因此园林植物的种植要充分考虑其生长习性,不仅会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还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3物理防治方法

目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光诱杀法、高温处理、制作塑料薄膜毒环、去除病灶及感染病虫组织。其中光诱杀法主要是利用昆虫怕光的特性制作捕杀器杀灭害虫,该方法不仅投入成本低,而且不会污染环境,不过针对一些对光不敏感的昆虫无效;高温处理,该方法是对土壤及有机肥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将隐藏其中的病虫、病菌通过高温除去,该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消灭病菌及害虫卵,但是有一点不足,即处于生长期的植物不适用;塑料薄膜毒环。一些害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会上树为害植株,塑粒薄膜毒环就是利用昆虫这一特性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在树干合适的树置制作塑料毒环,宽度维约20cm,昆虫爬至塑料毒环的位置时会滑落,使其无法上树为害。制作塑料毒环要注意塑料环要紧贴树干,也可在塑料薄膜上杀虫药,杀虫效果更好;及时去除病灶及感染病虫组织,为了更高效的防止树木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可以去除树木中的病灶或者感染组织,从根本上杜绝了感染的可能性。

病虫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333176

林业生态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林业建设中,病虫害是影响林业资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1我国林业病虫害现发生的原因

1.1林木营养的供应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我国大部分林区都采用药物的形式进行病虫害防治,但是药物不仅能够杀死害虫,也能将很多有益生物杀死。随着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害虫的抗药能力也逐渐提高,而药物的滥用不仅没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反而会破坏林业生态环境和系统。我国林木营养供应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其病虫害防治的观念也较为落后,不能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林区结构的单一性

木材生产目前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人们盲目的侧重于研究如何让林木速生丰产,从而导致我国林区普遍出现单一的树木品种,进而大大降低了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林区结构的单一性带来了结构单一的生态系统,而系统的单一性就使得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逐渐弱化。一旦出现具有严重传染性的病虫害,就会给整片林区以及附近其他相同结构的林区带来灾难性的损害。林业病虫害检疫工作也没有做到位,且与人工造林脱节,从而逐渐加重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

1.3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完善

受到传统病虫害防治观念的影响,再加上经济方面的限制,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并且也没有深入贯彻并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办法,从而使得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得不到完善的建设,大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缺乏一定的经费,使得相关方面的基础设施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方式和技术都比较落后,这样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也得不到完善和健全,从而延长了病虫害从发现到治理的工作周期,使得林木资源受到严重损害,给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办法

2.1重视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加强预防

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求林业生产管理者以及基层工作人员都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加强其预防工作。如果将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好,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为确保林业生产的健康进行,管理人员要加强封山育林、育苗方面的技术和能力;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也应当加大对林区的检查力度,做好林业病虫害预警工作,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病虫害,更好地促进林业生产。在育苗过程中,为了减少苗枯病以及外来病虫害的发生,应当对苗圃进行科学选择。

2.2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生物技术防治法不具有成本优势,而且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比较好,而且对于林业生产的作用也很显著,其具体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以虫治虫”法,即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病虫害,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害虫的天敌引入林区,不仅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还能够实现生态平衡;在林区引进一些益鸟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因为鸟类一般以害虫为食,所以利用这种方法也能够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利用微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针对不同的害虫采取不同的微生物,如对于松线虫的防治,可以利用白僵菌、产毒真菌等。

2.3合理利用化学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

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病虫害,利用适当的化学方法进行科学防治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但化学药物的杀伤力过大,有可能会伤及无辜,导致生态失衡。利用化学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资金投入较大。因此,对于化学方法的使用必须要科学、合理。

3结束语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也应当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办法的研究和探索,从而能够促进我国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防治方法;江苏连云港;赣榆区

中图分类号S43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6-0134-02

小麦是连云港市赣榆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3.7万hm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小麦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但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给小麦高产稳产造成直接影响。现将赣榆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介B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1病害

1.1赤霉病

1.1.1发生特点。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情况及小麦生育进程和品种抗性。每年赣榆区山区小麦扬花早,错过降雨期,没有发生赤霉病;其他区域由于预测预报及时、宣传力度加大、省小麦“一喷三防”政策好、防治措施得力,统防统治面积加大;加上全区大面积种植烟农19(种植面积占75%以上),故全区小麦赤霉病发生较轻。

1.1.2防治方法。坚持“预防为主,药肥混喷”的防治策略。赣榆区小麦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是用药防治的最佳时期。“适期防治,见花喷药”,首次施药应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第1次用药防治后,间隔5d(盛花期)再用药防治1次。坚持用药2次,如施药后6h内遇雨要重喷[1]。使用50%多・酮1875~2250g/hm2(或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1200g/hm2)+兴安利素叶面肥750g/hm2,兑水600~750kg/hm2均匀喷雾或兑水300kg/hm2弥雾防治。

1.2纹枯病

1.2.1发生特点。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越夏,是主要的侵染来源。小麦播种以后,发芽时若受到病菌侵染,轻则芽鞘变褐,重则腐烂枯死。小麦拔节期是纹枯病侵染高峰期,小麦孕穗抽穗期是病情快速发展期;扬花灌浆期是危害高峰期,这时病斑扩大,相互连成一片,形成典型的云纹状花斑,后期侵入茎秆造成烂茎,形成枯白穗,结实少,籽粒秕瘦[2]。在赣榆区播种过早、群体密度大、氮肥偏多、麦苗徒长地块发生重;春季低温、多雨潮湿和麦苗受冻害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危害。

1.2.2防治方法。预防小麦纹枯病主要以加强栽培管理和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在发病重的地块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以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同时采取药剂拌种和喷药防治。①药剂拌种。选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mL兑水100~150mL,拌麦种10~15kg;或6%戊唑醇(立克秀)种衣剂10mL加300mL水拌25kg麦种,搅拌均匀堆闷3~5h,晾干后播种。也可用专用种衣剂拌种。②喷药防治。在春季小麦返青后,对于发病比较重的地块,当麦田平均病株率达到15%时,开始第1次用药防治。要强调喷匀喷透,药液尽量喷洒到麦苗基部病斑上。用12.5%烯唑醇225~450g/hm2+50%多菌灵1200~1500g/hm2,或20%三唑酮750mL/hm2+50%多菌灵1200~1500g/hm2,或5%井冈霉素1500~2250g/hm2,兑水675~750kg/hm2,喷雾防治。

1.3白粉病

1.3.1发生特点。该病从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小麦叶片为主要危害部位,严重时可危及叶茎、叶鞘。以稻茬麦为主,见病早,中后期发展快,后期局部田块发病较重。赣榆区在3月上中旬开始点片发生,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流行盛期。发病部位首先在底部叶片,然后升至上部叶片和旗叶甚至穗部。在群体密度较大、品种抗性差、小麦播种较迟的田块发病重[3]。

1.3.2防治方法。达标田块的小麦白粉病病株率达10%~20%或病叶率达5%~10%。防治白粉病,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900~1200mL/hm2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0~1500g/hm2。对白粉病、蚜虫混发田块,可用以上药剂加上25%吡呀酮悬浮剂300mL/hm2或20%烯啶虫胺水剂375mL/hm2防治。

2虫害

2.1麦蚜虫

2.1.1发生特点。麦蚜是赣榆区麦区主要害虫之一,主要种类是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小麦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受害,以穗期受害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麦长管蚜主要危害穗部,苗期蚜量少,以成若蚜在麦苗基部越冬;春暖后向上移动,小麦返青至乳熟期种群数量最大,扩散到上部叶片危害,最喜在嫩穗上吸食,故也称为穗蚜[4]。麦二叉蚜常在麦类叶片正、反两面或茎部叶鞘内吸食汁液,致麦苗黄枯或伏地不能拔节,严重的麦株不能正常抽穗,直接影响产量。

2.1.2防治方法。重点是小麦穗期防治。防治指标:苗期平均每株有蚜4~5头;扬花至灌浆初期有蚜穗率10%左右或百株蚜量超过500头。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75g/hm2或20%烯啶虫胺可溶性水剂375~450mL/hm2或+兴安利素叶面肥750g/hm2,有粘虫的田块另加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200~1500mL/hm2,兑水600~750kg/hm2均匀喷雾或兑水300kg/hm2弥雾防治。

2.2麦蜘蛛

2.2.1发生特点。麦蜘蛛在赣榆区主要有麦园蜘蛛和麦长腿蜘蛛,山区旱查麦以麦长腿蜘蛛为主,中午活动强,早、晚活动少;在稻麦轮作区以麦园蜘蛛为主,多在早晚出来活动。中午活动少,一般在4月上中旬危害重,4月中旬后随温度升高,虫量减少。

2.2.2防治方法。每33.3cm长麦垄有虫200头,上部叶片10%以上有被害斑点时进行防治。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mL/hm2,或25%达螨酮乳油600mL/hm2防治。

3杂草

3.1发生特点

稻茬麦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罔草、多花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旱茬麦以猪殃殃、牛繁缕、荠菜、播娘蒿、野老鹳、泥胡菜、大巢菜等阔叶类杂草为主。

3.2防治方法

麦田化W除草分为麦田冬前化学除草和春季麦田杂草化除2个时期。

3.2.1麦田冬前化学除草。①农业措施。抓好秋播种子关,狠抓麦种精选工作;提高耕种水平,优化农田生态,促进小麦壮苗早发,发挥以苗压草,以苗控草的作用[5]。②化学防治。以看麦娘、硬草、罔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用50g/L大能唑啉草酯・炔草酸900~1200mL/hm2兑水600kg/hm2于杂草齐苗后均匀喷雾,或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250g/hm2,兑水600kg/hm2于杂草一叶一心期均匀喷雾,或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1350~1650mL/hm2于冬前杂草齐苗后兑水600kg/hm2均匀喷雾。以荠菜、播娘蒿、麦家公、猪殃殃、婆婆纳、野老鹳等阔叶类杂草为主的麦田,用36%唑草・苯磺隆(奔腾)可湿性粉剂75.0~112.5g/hm2于冬前杂草出齐后兑水450~600kg/hm2均匀喷雾,或使用氯氟吡氧乙酸与2-甲-4-氯混配或苯达松与2-甲-4-氯混配防治。杂草混生田块,可按以上方法分2次进行。于秋播前后防除禾本科杂草,初冬或早春再防除阔叶杂草,或将以上有关药剂进行混配使用,达到一次性防除2类杂草的效果。

3.2.2春季麦田杂草化除。2月下旬至3月初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用药。小麦拔节后要慎重用药,以防出现药害。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罔草、野燕麦等为主的麦田,用6.9%精恶唑禾草灵1500~1800mL/hm2或15%炔草酯(麦极)可湿性粉剂450g/hm2,兑水750kg/hm2喷雾。以泽漆、猪殃殃、野老鹳等阔叶类杂草为主的麦田,用20%氟氯吡氧乙酸(使它隆)750mL/hm2或36%唑草・苯磺隆(奔腾)可湿性粉剂112.5~150.0g/hm2,兑水750kg/hm2喷雾。对于单双子叶混生田块,可用精恶唑禾草灵+氟氯吡氧乙酸防除。

4参考文献

[1]牛秀芹,马会利.河北省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及综合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5):147-148.

[2]蒋山,孙友武,高矿.小麦病虫草害全程防控技术示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3):114-115.

[3]吴风香.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14(2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