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昌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有益尝试
南昌市为治理空气污染采取了诸多措施,以2013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3年前,治理力度相对较弱,主要是单一措施,即针对不同污染源,出台相应举措;第二阶段是2013年后,治理力度和强度都较大幅度增强,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更加系统、规划、严格,主要是出台一个统一的治理污染计划,把各项污染源治理的相关措施都纳入其中。具体表现为:
(一)第一阶段对造成空气污染的工业污染源、机动车尾气以及扬尘分别出台措施予以整治针对高污染燃料及工业污染源,南昌2008年颁布《南昌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办法》明令禁止在禁燃区销售、燃用原(散)煤、煤矸石、粉煤、煤泥、重油、渣油、各种可燃废物和直接燃用的树木、秸秆、锯末、稻壳、蔗渣等生物质燃料以及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固硫蜂窝型煤、轻柴油、煤油、人工煤气等燃料,并划定沿江北大道、沿江中大道、沿江南大道以东,洪都北大道、青山北路、丹霞路、民丰路、东元路以南,昌东大道以西,昌南大道、施尧路、何坊西路、新溪桥路、上海南路、解放西路、解放东路以北;双港南路、赣江北大道、赣江中大道、赣江南大道以西,祥云大道以北,昌樟高速、昌九高速、瀛上河、龙潭水渠、广兰大道以东,玉屏东大街、孔目湖大街以南为禁燃区。同时加强对方大特钢、新昌电厂、晨鸣纸业等重点排污企业的排放监督。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南昌2009年启动机动车排气的检测工作,对参加机动车定期检验的车辆实施尾气检测,机动车所有人须持尾气排放检测合格证,才能核发机动车定期检验合格标志。2012年南昌开始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核发工作,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达到国Ⅰ及以上标准的、装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达到国III及以上标准的,核发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核发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同时,将从2013年6月1日起,对未取得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含外地车辆)和持有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采取限制行驶区域、时间等交通管制措施。针对扬尘,南昌2012年出台《南昌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突出抓好扬尘控制方案、区域覆盖、扬尘控制宣教、进出车辆冲洗、材料堆放遮盖、建筑渣余土(垃圾)运输等环节的监管,并细化了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园林绿化工地的具体防治措施以及相应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责。
(二)第二阶段出台比较系统的空气污染防治计划,涵盖对各种污染源的控制,并将计划分解落实到区县及相关所属部门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南昌全面启动《南昌市蓝天行动计划(2013-2015)》。该计划明确提出2015年空气污染物减排目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11%、16%,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10%、7%、4%、5%,并从工业废气污染防治、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污染防控与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农村大气污染防治、绿化工程建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九方面分化落实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同时制定资金支持、宣传教育、监督考核等相关保障措施。蓝天行动计划是相对系统的空气污染防治计划,从治理目标的提出,到针对不同污染源的治理措施,再到确保治理任务落实的保障措施,层层推进,形成较为完备的污染防控体系。而且,蓝天行动计划还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区县及相关职责部门,南昌市所属区、县及有关部门需制定所属区域的蓝天行动计划,加大了该计划具体落实的力度。2013年南昌还进一步扩大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由原有的169平方公里增至195平方公里,扩大后的禁燃区范围为枫生高速,黄家湖东路、广兰大道、玉屏东大街、双港东大街、双港南路,赣江北大道、赣江中大道、赣江南大道,祥云大道合围区域。沿江南大道、沿江中大道、沿江北大道、富大有路,昌东大道、解放东路、高新南大道,昌南大道合围区域。并计划于2014年底完成新增“禁燃区”内高污染燃料锅炉的淘汰、改造任务。此外,南昌还针对空气重污染日出台应急方案,提出在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200以上)时,将分别采取工业污染源控制、扬尘控制,机动车排气控制和其它大气污染源控制等强制性污染控制措施。2013年后南昌系列治理空气污染措施的出台,是应对当前大气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的必然举措。2013年无论是雾霾爆发的次数,还是媒体报道雾霾的频率,以及中央领导多次公开表明治理雾霾的决心,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治理措施的强劲,都表明以此为分界岭,我国空气污染治理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南昌顺应全国高强度治理空气污染的大环境,并结合本市实际,出台相应举措,也推动南昌城市空气污染治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南昌城市空气污染治理进一步改进的思考和建议
(一)确实做好《南昌市蓝天行动计划(2013-2015)》与《江西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有效衔接蓝天行动计划是南昌市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而于2013年5月启动的为期两年的空气污染治理计划,当时《江西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还尚未出台。2013年9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贯彻落实,江西省于2013年12月出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确立了2013至2017年江西治理大气污染的各项具体措施,蓝天行动计划的实施年限是2013至2015年,因此,这一期间南昌涉及蓝天行动计划和实施细则同时实施的问题。与蓝天行动计划纯粹地方政府治理文件不同,实施细则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江西省的具体落实,是中央大气污染治理思路在地方的实施贯彻,着眼的是整个江西省的大气污染治理,其目标和各项具体措施是对全省的通盘考虑。实施细则明确到2017年,全省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其中南昌、九江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50微克/立方米左右。重点任务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工业废气、城市扬尘、矿山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通过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加强小型企业环境综合整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通过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绿色建筑等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并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同时,为确保目标的实现,规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实施细则与蓝天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有一定重合,但也存在一些差别,对此,在蓝天行动计划与实施细则同时实施时,两者相冲突的地方应以实施细则为准,实施细则未规定,而蓝天行动计划有规定的,则依据蓝天行动计划的相关规定。在这一期蓝天行动计划结束后,南昌在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制定下一期蓝天行动计划,就能避免此类问题。
(二)树立两个正确认识,既要认识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要明确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空气污染治理与其他环境治理问题存在差别,它不是单纯的环境治理问题,还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空气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就要求造成空气污染的几大污染源减排。工业废气的减排除了安装脱硫、脱销、除尘装置外,还要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淘汰“两高”行业落后产能,压缩“两高”行业过剩产能,这就意味着限制以往占工业较大比重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发展,也就是转变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同时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还要求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机动车尾气减排除了提高燃油品质,提高排放标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还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共交通,降低公众汽车出行率,鼓励公众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在出现重污染天气时,还要求采取中小学停课,机动车限行,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等应急措施。空气污染治理已超越一般环境治理的范围,它关系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影响人们的生活,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空气污染治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南昌乃至全国近些年来雾霾发生的程度和频率均表明,空气污染已不是偶发,而是逐渐呈常态化趋势,是短期内不可逆转的事实。我们应转变最初遭遇雾霾时指责、抱怨、急切想改变的心态,回归理性,接受雾霾常态化的现实,并积极应对。据统计,曾发生严重空气污染事件的伦敦花了26年,洛杉矶花了56年治理空气污染。[1]我们的空气污染形势比当时的伦敦和洛杉矶更复杂,不是单一的煤烟型或机动车尾气污染,而是两者的混合,治理难度相对来说更大。我们应认识空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理解短期内可能治理效果甚微。
(三)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联防联控区域联防联控是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机制。空气流动性的特征决定了单一城市治理难以取得很好的成效。南昌去年空气优良率是60.82%,而周边中部其他省市武汉的优良率为43.56%,合肥为54.99%,长沙为58.68%,均低于南昌的优良率。南昌如果仅着眼于自身治理污染,而忽视与周边区域加强协同,治污效果可能如同北京一样被周边其他省市源源不断吐出的烟雾所吞噬。区域联防联控并非简单的区域间召开联席会议,分享空气污染信息,共同预警,具体操作起来其实非常复杂。区域联防联控要统一、科学规划,首先要把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科学分析区域间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分布状况,污染物传输规律,再制定相应污染防治措施。[2]区域联防联控的复杂性还涉及到兼顾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跨省的区域主体分属不同行政区,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无法借助同一行政区纵向治理的模式,一般是一种平行的横向合作模式,通过签署协议共同实施。如果区域主体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大气污染又是辖区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则合作治理污染的可能性更大;但如果区域主体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程度不一时,就存在非合作的可能。[3]京津冀相对于长三角,非合作治污的可能性更大,这也是近些年北京采取诸多措施,治污效果却不甚理想的重要原因。近期,在北京多次爆发严重雾霾以及人口、交通等压力下,京津冀一体化也提上议事日程,而京津冀合作治理雾霾则是一体化的首要议题。南昌和周边中部其他省市,作为同属中部欠发达地区,有合作治污的可能性,南昌可在与周边省市协作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方面作些探索。
淄博市生态环境质量控制服务中心
一、2022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紧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全面落实四减四增”
1.全面落实2022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一是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深入挖掘减排项目,筛选出大气减排项目94个,水减排项目11个,农业源减排项目127个。二是全面梳理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按减排计划对相关企业进行现场指导,查看DCS及中控实时及历史数据,督促企业环保治理正常运行。三是做好全口径及减排档案整理工作,确保减排档案资料齐全。四是按照省厅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目标,根据2019年主要污染物减排核查核算反馈结果和2022年减排计划情况,能够全面完成2022年及十三五”减排任务指标。
2.配合做好对排污许可证审查抽查工作。配合市生态局对今年排污许可新发证企业进行了现场审核抽查,核查企业共194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整改要求。
3.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圆满收官。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在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了高质量服务,被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评为表现突出集体。
4.抓好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更新工作。对2022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单进行更新,确定我市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371家,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210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共159家,其他重点管理单位49家,共计789家。
5.完成2019年环境统计年报、季报工作。一是做好环境统计年报工作。确定2019年环境统计年报重点调查工业企业1205家,污水集中处理24家,大型畜禽养殖场39家等,其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为38694吨、38863吨、28259吨、30495吨,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6929吨、3476吨。二是做好环境统计季报工作。组织企业进行2022年第一季度环境统计季报填报,筛选全市火电、钢铁、水泥、造纸行业及污水处理厂等行业企业共84家,其中工业企业67家,污水处理厂17家;筛选后三个季度企业名单,确定2022年后三季度环境统计季报调查单位为76家,按照10%的抽查比例,对24家企业季报直报数据质量进行了现场核查并建立季报档案。
(二)加强在线监测监控能力,提高分析研判预警能力
1.一是配合省监测中心编制完成《山东省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测运维管理规范》,该技术规范在国家规范补充和完善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烟气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维护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全面规范了固定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8月9日起正式实施。二是配合做好并完成《山东省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量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工作。制订系统的烟气流量在线监测技术规范,保证烟气流量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反映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实时变化情况,提高流量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9月20日完成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并完成9个站点废气排放速度场均匀度检测。
2.督导排污单位安装自动监控设备。一是督导全市581家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联网工作,截止11月底,废水重点排污单位应安装156家,已安装152家,废气重点排污单位应安装328家,已安装311家,对未按时完成联网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单已按要求移交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处理。二是督导全市VOCs排污单位联网自动监控设备至市平台,截止11月底,联网95家、145个站点。三是督导电量监管平台联网,截止11月底,安装425家,联网425家。四是落实《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计划》要求,检査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及相关人工监测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跟踪处理,重点检查并按省6.0平台要求推送报警工单,并督促各区县分局积极落实核查相关内容,现场核实及处置率位居全省前三名。
3.做好自动监控数据的实时调度和汇总报送。一是全面完成国家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与基础数据系统软件的使用和管理,做好全市联网的239家企业537个站点数据修约管理工作,1-10月份数据传输有效率99.73%,达到国家和省里的要求(90%以上)。二是监督审查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3680万余个,废水污染源、污水厂自动监控数据860万余个,出具重点污染源日均值超标报告435份,小时值超标报告1241份。三是对1405万余个城市空气、镇办空气、地表水、水源地、城市管网自动监控数据监督审查。
4.做好镇办空气站点巡检、管理及考核工作。加大对全市空气站点的抽力度,截止11月底共抽查空气站点、VOCs站点、第三方质控站点144个。每月编制淄博市环境空气质量月报及VOC空气站点质量月报,截至11月份总计编制22份月度综合分析报告并提出精准管控建议42条。
5.完成市控地表水自动站运维和比对质控单位的巡检、管理和考核工作。一是现场巡检市控水站506次,编写水质自动监测设备比对检测报告110份。二是每月以实际水样比对10个水站20台设备(COD、氨氮各10台),同时以质控样考核水站。三是编写水环境监测月报,对水环境监测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提高自动监测的监督水平。
6.组织每月重点监控企业座谈会,2022年召开超标排污单位帮扶座谈会共6次,解决超标顽疾效果明显,超标小时数由5月的2864次下降至10月的617次,下降78%。组织区县召开大气防治视频调度会共164次,通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废气污染源超标情况。
7.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对重污染天气应急提出预警建议。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日报、预报610份,正式预警建议2次。按规则环境空气质量数据高值提醒745次。召开环境空气质量会商会305次。
(三)提升监控信息化水平,打造综合调度平台
1.编写完成《淄博市生态环境综合信息调度指挥平台推送信息闭环处理办法(试行)》及配套的《淄博市调度指挥平台发现问题闭环处理机制》《淄博市生态环境综合信息调度指挥平台信息处理考核办法》《淄博市生态环境综合信息调度指挥平台值班制度》《工作流程》。
2.健全完善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项目”制定平台建设方案,召开信息化建设技术交流座谈会,将平台建设方案细化。
(四)实施一号改革工程”,创优营商环境
1.根据淄博市委、市政府要求,开展高质量发展树标对标夺标”行动,2022年5月中心指派专人前往对标单位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先进模范学习,紧抓环境监管主线,完善网格化监管,不等、不靠、不推,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精细化管理,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2.做好《淄博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积极配合市司法局按程序召开《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向社会征求意见。9月底,《条例草案》进行了部门会签。该《条例草案》共5章41条,包括总则、建设与运行维护、监督管理和数据应用、法律责任、附则。10月份《条例草案》经过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根据审议意见进行的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我市此次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题进行地方立法,开创全国地市级城市的立法先河。
3.结合中心工作实际研究印发《淄博市生态环境质量控制服务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工作方案》,深入学习海口企业家在深圳和海口不同遭遇的新闻报道、《淄博日报》党报记者深圳行系列报道等有关内容,对标深圳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深挖思想短板,深刻学习营商环境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照优化营商环境十问”,从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深入进行大反思、大讨论。
4.聚焦群众和企业所盼,向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表》76份,就质控中心工作服务情况进行意见征求,回收意见表76份,收到建议51条,对收到的建议进行整理研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边查边改、立查立改。
二、存在问题
(一)工作思路不够开阔,举措不够创新。一是执法职能取消后,重点排污单位现场巡检工作进门难。二是河流断面及纳污管网数据异常后的问题溯源技术操作难度大。目前只是部分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并非全覆盖,数据出现异常后,无法对这部分企业及时进行问题排查。
(二)工作闭环机制还不完善。抓工作力度和实效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标准不够高。重点排污单位数量较多,逐一现场巡检以及问题整改回头看”力度不够。
(三)横向联动不足。中心内部科室融合主动作为不够,与其他部门单位沟通不主动,被动接受工作任务的情况多,存在信息共享不及时的情况。
三、明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一是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三会一课”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二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针对存在廉政风险点,制定管长远、见实效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三是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强化对生态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系统学习,切实提高专业思维和专业能力。
(二)科学谋划十四五”减排目标任务。根据目前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十三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数据,综合分析我市空气质量与全省平均值之间差距,确定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目标。预计到2025年,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71万吨、7.58万吨、4.33万吨、4.87万吨、0.14万吨以内,比2022年分别下降10%、10%、30%、15%、15%。
(三)更新2022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结合环境统计、已竣工的新改扩建项目、新发排污许可实施重点管理的企业名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名录库等数据,凡是符合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的企事业单位,做到应纳尽纳,最终名录通过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系统软件上报省厅,并于2022年3月底对外公布。
(四)完善生态环境综合调度体系。一是建设淄博市生态环境超级指挥平台。整合现有各类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关的自动监控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及时共享;对关键监测数据进行逻辑关联性分析,快速、准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建立综合调度工作机制。成立综合调度指挥组,制定综合调度信息闭环处理办法,实现数据统计分析、预测预报、信息共享、联动执法、整改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做到每一环节皆留痕、所有环节可追溯”。三是实现监测数据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对环境空气质量污染高值时段提前预警,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高值时段污染物浓度削峰。
(五)健全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系统。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政府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建设相关要求,采用最新的数值模式系统、技术方法、业务流程和模块功能为淄博市建设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实现全市逐小时3km×3km分辨率的不包括当天未来7天的精细化预报。
淄博市生态环境质量控制服务中心
摘要:
建议在进一步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来源解析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方案(2016-2017年)》,重点解决煤炭散烧、机动车、扬尘等低矮面源及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难点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两年多以来,全国城市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为进一步强化各种措施,削减及周边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促进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力争到2017年使的PM2.5年均浓度降低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的目标,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制定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方案
建议在进一步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来源解析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方案(2016-2017年)》,重点解决煤炭散烧、机动车、扬尘等低矮面源及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难点问题;创新机制,结合供给侧改革,通过经济杠杆减少煤炭消费和石油消费,优化交通系统,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化京津冀区域合作,通过区域重污染联合预报预警和应对,有效降低极端不利气象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是实行采暖季错峰生产等更严格的污染治理措施
在空气质量季节变化特征分析及来源解析的基础之上,建议政府在每年初制定《重污染排放企业错峰生产方案》,建立高污染企业错峰生产企业名录,明确名录企业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生产规模,强化运行监管,有效减少采暖季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促使错峰生产常态化。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合,对采暖季的气象特征进行中长期预测与动态预判,如预判未来两天采暖季气象条件不利大气污染扩散,或者AQI大于151(中度污染)时,市政府提前采取更加严格的污染治理措施,扩大错峰生产企业范围,直至AQI回落到中度污染水平以下。
三是推进农村地区煤改电、煤改气工程
大力推进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平原地区平房散煤的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对农村地区电网进行扩容改造、加装智能峰谷电表,鼓励农户使用电采暖设备,并对煤改电的村民给以一定线路改造、电采暖设备购置和电价补贴,逐步实现农村地区采暖清洁化;调整农村用能结构,大力推广市政天然气管网入村工程,加快农村地区天然气管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用气财政补贴,减少薪柴秸秆、煤炭等非清洁能源消耗;在推进燃煤锅炉和农村取暖清洁能源改造的同时,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和脱硝,确保燃气锅炉稳定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有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水平。
四是加大机动车、扬尘等低矮面源防控力度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施工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岩土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人类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开展基本建设和建筑工程,这是一场规模浩大并旷日持久的生产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工程都改变了自然环境,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在建筑工程中,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行业,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较为突出和明显,一直都是世界各国重点管制的行业之一。在我国,单位建筑面积所消耗的能源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造成能源的负担过重,加剧了环境污染,因此建筑环境保护问题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岩土工程对环境的污染种类及危害程度。
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污染物都形成了新的环境污染影响源,这其中就包括噪音、空气、水和废弃物污染。
1.噪音污染和危害。
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较多工程都是靠机械施工完成,其施工机械的噪音污染,往往是在施工中最容易忽视的。施工中的主要噪音来源与打磨机、柴油机、打桩机、挖掘机、装载机等,在机械操作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等级的噪音,工作中声动率级可以达到130分贝甚至更多,造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空气污染和危害。
岩土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粉尘、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在工地上物料的搬运和堆放中,由于土料、石灰料和水泥等都是容易产生灰尘和尘土的材料,在搬运、搅拌等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颗粒污染物进入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一旦遇到风,会加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
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沥青等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学品,在加热之后会产生多种极易挥发的气体。基坑围护栏所使用的油漆、油漆稀释剂、模板油等有机化学品,极易挥发出有机物气体,造成空气污染。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机械,如推土机、空气压缩机、柴油发电机、挖掘机等机械多为燃料燃烧推动,机械工作过程中岁排放出的废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化碳等含量较高,这些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直接、影响程度最大的,一旦人类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空气污染物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后果较为严重。
3.对水的污染和危害。
(1)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无序排放。
桩基础工作冷却和钻探、护壁使用的冷却水、泥浆水等排放较为随意,造成周边水体污染,其中泥浆护壁的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质中很多都是SO42较高,二氧化碳增多,侵蚀性较强,对建筑材料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
(2)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处置较为随意。
在施工过程中,工地所产生的填漏工程淤泥、固体废物等污染物,被抛弃于农田或是河流沿岸,污染了河流、水源、地下水。
污染物的无序排放、污染物随意处置导致对水体的污染,虽然这其中造成的毒性比污染最为严重的工业活动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相对轻微,但是由于岩土工程施工工期较为漫长,综合来看,工程中所产生的污水总量较大,造成污染严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水泥、泥浆、清洁剂和有机化学品等,其类型都为易熔化化学物品,施工中此类化学品通过不同途径,溶于水中,进入地表,对地下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水体环境恶化后,对人类、植物、鱼类或是地下建筑工程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4.废弃物污染和危害。
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废弃物中,有害固体废物较多,一旦处置不当,有可能会通过不同途径造成人类健康损害。在工矿业中所产生的含有化学成分的化学污染、施工单位在工人生活活动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物,容易形成病原体型污染。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废物,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表现在:污染土壤、侵占土地、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和影响环境卫生。
为了处理城市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许多城市都在城郊设置了垃圾堆场,侵占了大量的农田。在废物堆放中,非常容易产生有害成分,污染土壤,由于土壤本身就是真菌、细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场所,微生物和周围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承担了氮循环和碳循环的工作。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的固体废物,经过风吹日晒、雨淋雪融,侵入地表,产生的有毒液体渗入到土壤中,杀害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了土壤的腐解能力,造成周边草木不生。
固体废物在堆放中,也存在自身的分解作用,容易产生含有污染物的淋滤液,这些成分随着雨水,流入河流和湖泊中,造成水体污染,而河流流入海洋中,又会造成更大更多的水体污染。
三.岩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岩土工程所造成的大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壤退化、地震灾害、洪水灾害、水土流失和温室效应,其中还包括产生崩塌、泥石流、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针对性的方针,通常采用新工艺、新施工方法和先进的施工设备,加大对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形成的环境污染物的监控和管理,在施工中,对可以再循环的材料要妥善利用,对造成水体污染的,要将被处理的水体废物重新调配,将废物转换为非废物。施工中,容易形成污水的,要采取集中的方式,统一处理,通过过滤的方式,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要改良机械设备的排污能力,减少对空气的污染,通过提高机械利用率和施工作业效率,减少机器开动时间,减少污染物排放。对容易产生尘土等颗粒污染物的材料,要进行覆盖,必要时要通过洒水来防尘。同时,工地上要避免不合格材料的进入,避免增多材料运输和搬运过程。施工中要选择环保型材料,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五.结束语。
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污染物,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污染的列别较多,方式较多,这就要求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相关部门要加大工程施工对环境破坏的检查、督导力度,共同提高环境保护能力,构建绿色、健康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文君岩土工程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与可持续发展[会议论文]2010-2010年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大会
[2]邓建利齐鹏辉岩土工程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与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34期
[3]高中明GAOZhongming岩土工程施工对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科技传播》-2011年7期
[4]王兴斌岩土工程施工对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35期
[5]张明生王鑫岩土工程施工对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5期
关键词:大气污染分析变化规律防治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腹地,是吉林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近年来,随着敦化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耗日益增大,城市人口逐年密集,各类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导致尾气污染加剧,大气污染从构成到防治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气污染防治已成为敦化市一项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年(2006~2010)环境空气质量年度对比分析
(一)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分析
根据2006~2010年敦化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统计表分析,全市三个监测点位的五年各项污染物年均值均没超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三项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二氧化硫年均值从2006年的0.028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25mg/m3;二氧化氮从2006年的0.028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26mg/m3,可吸入颗粒物从2006年的0.098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95mg/m3。
根据各年度采暖期与非采暖各污染物浓度数据变化来看,采暖期各污染物浓度高于非采暖期,市区两监测点位(国税局、进修学校)的污染程度要高于江东地区,呈现出市区人口密集区污染程度在采暖期明显增高的环境空气污染特点,可吸入颗粒物在2006年度采暖期的0.106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93mg/m3,说明敦化市在空气污染防治效果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变化趋势详见折线图。
(二)污染物综合指数及构成变化情况分析
通过对敦化市2006~2010年大气污染综合指数比较结果可知,5年来敦化城镇综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6年较2010年下降了0.130,详见表1-2-1。
表1-2-12006-2010年敦化市大气污染物构成统计表
从大气污染物构成变化情况来看,2006-2010年大气污染物构成不相同,但可吸入颗粒物仍为各年度的主要污染物,2006-2009年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负荷比保持平稳,在2010年出现五年来负荷比增大,由43.6%增加到47.1%,主要原因一部分供热取暖锅炉老化,设备有等更新,另外敦化市机动车辆由2006年的27226辆增到2010年的50037辆,因此市区环境空气污染有所加剧。
二、分析结论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根据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敦化市大气污染物在时间上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冬季采暖期各污染物浓度值高于非采暖期各污染物浓度值。在空间上,市区两处环境空气监测点污染物浓度高于江东监测点位,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成为本市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的特征污染类型,呈现出市区人口密集区污染程度在采暖期明显增高的环境空气污染特点。
通过对敦化市2006~2010年大气污染综合指数比较结果可知,5年来敦化市城镇综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6年较2010年下降了0.130。
从大气污染物构成变化情况得出结论,2006-2010年大气污染物构成不相同,但可吸入颗粒物仍为各年度的主要污染物,2006-2009年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负荷比保持平稳,在2010年出现五年来负荷比增大,由43.6%增加到47.1%。
敦化市上述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问题是一部分供热取暖锅炉老化,设备有等更新,部分小型洗浴锅炉的烟尘排放也为敦化市环境空气污染做了很大“贡献”,几处存在于市区的全年生产企业及医疗机构生产性锅炉烟尘,也是导致市区非取暖期可吸入颗粒物难以下降的原因所在。另外敦化市机动车辆由2006年的27226辆增到2010年的50037多辆,因此市区环境空气污染有所加剧。
(二)环境空气污染原因分析
除上述社会因素外,气象条件起到很大的作用。敦化市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非采暖期与采暖期几乎各半,因此采暖期长为这一地区的空气污染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敦化市市区所处地形为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大气稳定度多以中性和偏稳定度情况出现,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通过对这一地区逆温发生频率统计分析,无论是非采暖期还是采暖期,该地区的逆温出现频率较高,非采暖期为75%,采暖期为80%,导致市区污染在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污染特点,因而控制人为空气污染源成为影响敦化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
三、大气污染防治建议
根据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五年评价结果,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非常接近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年平均的标准值,因而控制此项污染物的产生量是确保敦化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根据敦化市污染源分布情况,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严控燃煤污染,实行集中供热,推进脱硫、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控制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
2、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取缔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对违规“小炭窑”等大气污染源依法予以,强化环境源头治理力度。
3、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开展餐饮行业专项治理和检查,加强对经营性小煤炉、露天烧烤等行为的执法检查,治理低空污染。
4、深化扬尘污染治理,对市区内工业企业的原材料堆放推行仓化、棚化储存;对建筑工地采取渣土车加盖遮篷等多项措施,禁止道路遗撒。
5、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严格在用车排放监管,鼓励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6、推进生态工程建设,扩大城乡绿化面积,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改造城区土路,提高城区硬覆盖率和绿化面积。
7、广泛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动员全民参与,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1工矿及化工生产对架空电力线路的污染工矿企业在从事生产活动时,特别是化工、矿山,往往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含有酸根离子的废气和矿物质粉尘,这些物质在空气中随风飘浮。当电力线路穿越该区域时,大量的酸根离子和粉尘就会附着在电气设备表面,对设备产生腐蚀作用,并影响设备的抗绝缘强度。经调查分析,此种污染源对电力线路的污染腐蚀最为严重,占线路腐蚀因素的90%左右。
1.2铁路自身对架空电力线路的污染由于铁路架空电力线路随铁路架设,距离线路较近,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当列车通过时,列车高速运行震动所产生的污染性灰尘,以及直排式客车排放出的污物,在空气中雾化成团状气体,随风飘散开来。当这部分污染物附着在沿线的架空电力线路上时,由于pH值呈弱酸性,对电力设备产生污染腐蚀作用。这种污染约占线路腐蚀因素的5%-8%左右。
1.3其他因素产生的污染当空气湿度较大时,钢芯表面水分会凝聚成水膜,大气中的O2、CO2及其它气体如H2S、SO2、CL2等物资溶解于水膜中,形成电解液薄层。电解液薄层与金属氧化膜发生反应而产生孔蚀,在导线内部,铝股与镀锌钢芯接触层,由于金属电位差异,产生电化学腐蚀。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对周围微观环境的污染,以及酸雨的频繁降落,都对电力设备产生了一定的腐蚀作用。这种污染约占线路腐蚀因素的2%-5%左右。综上所述,铁路架空电力线路污染源的分类对襄阳供电段管内3污染较严重区段10kV架空线路近三年的隐患故障统计分析发现,在污染严重区段,因电力线路污染及腐蚀造成的隐患故障日益成为影响铁路供电安全的一大主要因素。
2污染对架空电力线路产生的危害
2.1污染腐蚀对导线的危害污染腐蚀对导线,实际上是各种污染源粒子对导线腐蚀电离的过程。由于偏酸性离子对导线的电离腐蚀,导致被污染导线硬化、脆弱,张力强度降低,为安全供电埋下隐患。以汉丹线云梦-安陆区段为例,该区段沿途经过大量化工、盐化企业,2007年贯通线大修时新换的LGJ-70导线,在短短运行的6年时间里,已先后发现4起断股现象,有2处断股处于垂弧低点上。经检查,该区段80%导线外表铝绞线布满白色斑纹,线路截面腐蚀严重处达10%,导线强度减弱,强风时有断线的可能。
2.2污染腐蚀对瓷绝缘子的危害污染腐蚀对瓷绝缘子的危害,主要是沉积在绝缘子表面的沉积物,在强电场作用下被电离,形成导电性薄膜,产生电晕放电,使瓷绝缘子表面温度不均匀升高,从而导致爆裂。另外,瓷绝缘子表面的沉积物(主要是盐化污染物)在强电场作用下,还具有半导体现象,存在一定值的泄漏电流,当泄漏电流增大到临界值时,高压电流就急剧增大,造成瞬间短路接地。由于瓷绝缘子爆裂、裂缝产生的单相接地事故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这就给铁路电力维护人员发现、处理此类事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3污染腐蚀对金具的危害污染腐蚀对电力金具产生的危害非常严重,集中表现在化工企业区段。对于一般电镀锌和烤漆的铁构件,一年后锈迹斑斑,两年后铁构件就开始腐蚀,三年后基本上严重腐烂。以汉丹线隔蒲车站为例,该车站区段电力金具腐蚀极其严重,一般电镀锌横担三年后腐蚀得产生变形,站台上烤漆配电箱基本上三年就得重新更换,站区电力线路铝线接头经常因为腐蚀烧断,给故障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3电力线路防污腐蚀的措施
铁路架空电力线路污染腐蚀降低了铁路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对铁路运输产生了干扰。为保证铁路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使用寿命,减少铁路供电管理单位的维护工作量,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3.1导线防污腐蚀的措施导线的污染腐蚀,主要因素在于工矿生产的污染。对于铁路架空电力线路穿越工矿企业的区段,建议采用防污型钢芯铝绞线,效果较好。对于穿越工矿企业而且线下有树木的线路区段,建议采用绝缘钢芯铝绞导线,因为绝缘导线本身带有厚度达3-4mm的绝缘层,耐压可达15kV,加上外层绝缘可起到很好的抗腐蚀作用,虽然造价偏高,但综合效益不错。对于安全系数特高的电力线路,建议选用钢芯铜绞线,虽然钢芯铜绞线比钢芯铝绞线造价要高,但其抗腐蚀性能较强,腐蚀一般仅在其表面产生一层黑色的氧化膜,不影响使用寿命。对于低压配电线路,建议使用铜塑导线,既可节能,又可防污腐蚀,提高了低压线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3.2绝缘子防污腐蚀的措施污染腐蚀对绝缘子的破坏,主要应采取提高瓷绝缘子的单位泄漏距离,减少绝缘子表面沉积物的措施。传统方法主要是采取人工定期擦拭,由于维护工作量大,安全隐患多,已不再适应铁路发展现状。建议对于重污区段,当导线采用钢芯铝绞线(或钢芯铜绞线)时,绝缘子采用硅胶绝缘子。硅胶绝缘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污性能好等优点,具有高度的抗表面污染力和防止碳化泄漏。合成绝缘子所需的爬距比瓷(或玻璃)绝缘子所需爬距平均减少30%。为适当降低工程造价,当导线采用绝缘导线时,建议采用防污型瓷绝缘子,运行效果良好。
3.3金具防污腐蚀的措施为增强架空电力线路金具的抗污腐蚀能力,提高线路使用寿命,建议对所有金具及附件一律采用热镀锌产品,并在投入使用后每隔3年进行一次除锈油漆保护。这种方法简单可靠,实际效果良好。对于各腐蚀严重站区低压配电箱,建议采用不锈钢外壳,耐腐效果不错。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