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汽车尾气,环境污染,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汽车数量在我国开始迅猛增长,而且汽车所排放的尾气对人体与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其所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三种,即: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以及氮级化物[1]。这三种污染气体污染生态的比例为73.1%、72.2%以及4.0%,已逐渐成为污染生态物质的主要来源;汽车所排放尾气污染物占总生态污染比率的10%。我国环境污染已经由传统的煤烟污染像汽车尾气与煤烟等多方位污染转化,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农业生态、家畜、人体以及自然生态造成潜在影响以及比较严重的生态危害。
汽车尾气的排放对人体与环境的危害
因为所排放汽车尾气的高度位于人体呼吸带,所以,通常会带给人体与环境非常大的危害。
氮氧化物
这种污染物是在汽车燃烧时产生,主要成分是NO2与NO,这两种成分会对人体呼吸系统有直接性的伤害,会导致人体中枢神经衰弱。如果人站在有着7.3ppmNO2浓度的空气中10分钟,就会直接其呼吸系统紊乱。氮氧化物对污染环境的因素比较复杂,在阳光照射下,NO2会自动生成原子氧,这种氧的氧化力非常强,可以结合氧气变为臭氧,碳氢化合物、臭氧与原子氧共同作用下,能够生成一种危害生物与人体健康的氧化剂,最终造成二次污染。
一氧化碳
汽车燃料中泾燃烧不完全就会导致一氧化碳产生,一氧化碳很容易结合人体血红蛋白,两者亲和力非常高,为氧气的40倍,人体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会产生一种名为碳氧血红蛋白的物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人体向各组织中进行血液对氧传输,导致人体理解、反应、感觉以及记忆力等功能,有时严重的还会对人体有生命危险[2]。
二氧化硫
通常而言,汽车所排放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一般都和汽车燃料有关。像汽油机排放气体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就比柴油机少得多。在空气中,二氧化硫遇水会变为酸雨,酸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破坏了自然平衡。
二氧化碳
此外,汽车在进行尾气排放的污染物中,也存在很多二氧化碳,尽管二氧化碳不属于污染物的范畴,但是,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而全球变暖有对人体健康有着直接性的危害,导致人类死亡率的增加以及疾病的流行,而且还会导致免疫系统紊乱以及皮肤癌等疾病。
臭气
所谓臭气,其实就是由NO2、臭氧、丙烯醛以及甲醛等由于汽车燃烧不完全而生成的各种产物共同组成,而臭氧同样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
噪声
噪声也是汽车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一个因素。相关调查发现,城市噪声污染中,85%都是来自车辆,一些城市现在已经出台禁止汽车胡乱按喇叭的法规条文。研究表明,如果噪声达到50dB以上,会对人体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加强汽车尾气治理,降低汽车尾气环境污染的措施与建议
提高汽车生产的技术水平
运用高新技术来保证汽车排放污染物质量的降低,在目前已经被各国所采纳。因此在过去10年中,日本与美国所排放的污染物下降幅度超过80%,在保证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控制住了污染物的排放。
现阶段,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整体汽车技术还存在很大差距,汽车污染物排放量要比发达国家高很多,所以说,在对各高新技术进行积极发展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汽车技术水平,尽最大努力将排放污染物的量予以降低。
汽车使用的限制
世界上很多国家为控制所排放的物质污染环境,都制定了很多对车辆进行限制使用的相关政策,比如:高实载率客车优先通行、公共交通优先通行、多人合乘小客车、单双日限制汽车使用等[3],所实施的这些政策都与汽车用户购车目的背道而驰,自备车辆用户与运输经营者对这种政策都耿耿于怀,他们通常在情感上无法接受,如果在短期内将此类政策视为权宜之计还可以,但是如果长期作为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与手段,就会有些偏执,这与拉动市场消费需求和加快汽车业发展的目标相矛盾。
改进汽车燃料的品质
汽车所燃烧燃料的质量与汽车燃烧效果及过程有着直接联系,对汽车燃料品质的改进是在对汽车尾气进行控制的重要举措之一。改进燃料的内容主要有燃料中硫含量的控制、无铅汽油的使用等。
增加汽车排气净化装置
技术性改造部分车辆,将净化装置加装在原汽车上,以此达到汽车所排放气体减少的目的。
现阶段,改造汽车排气装置的主要技术有:高能电子点火、尾气催化净化装置、闭环三元催化净化以及化油器电控补气等。因为汽车核心构造属于有机整体,所以在原车辆中在增加排气控制装置,通常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尤其是在还未做好相关匹配工作的过程中,会对原汽车性能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4]。所以,在对汽车安装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附加装置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处理。
总结
现阶段,汽车尾气污染不只是在个别工业国家存在,尾气污染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问题,尤以大中城市问题较为突出。此外,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尾气对污染环境状况的突出。因此,防治与监控汽车尾气的排放一定要受到重视。汽车尾气排放与社会中的每个主体都存在很大关系。汽车尾气也被称为无形杀手,它通常会潜移默化的损害者人们的身体[6]。相关环保部门在近些年深入而全面的进行防治汽车尾气排放工作,而且这项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平时所提倡的环保,它并非一个口号,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环保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在漫长、长期的环境保护中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华爱红,李广伟.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07(04):152-153.
[2]李允平,刘泽砚,高松.轮胎磨损程度对在用车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01):965-966.
[3]王纪武,穆吟.基于街谷尾气污染应对的空间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13(05):746-747.
[4]韩文科.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城市空气治理[J].环境保护.2013(10):102-103.
关键词:法律法规;汽车尾气;法规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影响最大,已构成威胁人们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关注生存环境的组织和个人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相对于技术改造等工程手段来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控制尾气排放的首要手段。
我国关于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的法律法规散见于几部法律、几部地方性法规、若干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只有广东省制定了专门行政法规两部《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政府规章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备案管理办法》、《全国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管理制度》、《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机动车污染排放防治技术政策》等,这些法律法规有些是九十年代制定,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增加,环境承受能力的下降,原来的标准已不再适合现在的情况,并且,散见于多部法律法规中的条款使法律效力大打折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执法部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样使相关机构、社会组织、媒体和百姓也能有法可依、依法行事、依法监督,共建和谐美好的环境。
一、出台专门性法律法规
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建议我国出台一部专门性行政法规,一方面可以将《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原则性的规定细化,增强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作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可以为环保部门提供法律依据,在执法中有法可依,提升其在治理尾气污染过程中的管理地位,同时,也应明确交通、公安、工商等几个部门与环保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分工明确,确定各部门的执法位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确定机动车新车、在用车的检测制度、召回制度;第二,明确各类制度的内容与执行依据,如召回制度中,应明确规定满足召回的机动车条件,召回的机动车使用年限、对于召回机动车给予的补贴政策与奖励制度等,都应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第三,规定环保部、工商部、交通部、公安部等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明确环保部的领导地位。第四,明确并公开燃油税用途。通过“鼓励生产消费,限制上路使用”来实现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及排放的减少,最直接的方式是燃油税的实行。与此同时,所征税费应当公开透明,可设定每月的信息公开制度,将所征收税费明细向公众公开。不仅如此,应当借鉴国外的使用途径,将所征收税款用于公众医保、教育、交通建设、新型机动车研发等方面,实现对机动车尾气污染“从源头到终端”的循环治理。
二、完善在用车辆检查与维护制度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机械工业局以及科学技术部联合《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首次提出了在用车检查与维护制度,凡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尾气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禁止上路。虽有明文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适得其反。很多地方政府借测试之名,一味只管收费,而测试技术却并不符合法律规定,甚至有些检测员既非专业出身,出无专业检测知识,不仅无法完成任务,腐败却随之而来。因此,除了要加强在用车检查与维护制度的法律依据,更要使检测技术与检测人员专业化,可以开展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课程,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同时,也应该给予生产厂商一定的期限维护,真正实现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而非一味的只管收费。最后,应缩短检测年限,我国法律规定新车每两年检测一次尾气,第七年开始每年检测,不利于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只有缩短检测年限,机动车使用者才能切身的体会到符合标准的重要性,才能快速淘汰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还大气环境清洁。
三、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尾气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标准是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的重要手段,标准政策是社会规制政策的一种。虽然我国更新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速度快,但仍然不及欧盟的排放标准高。我国的油品标准与国外相比也是相差甚远,因此,应提高我国排放标准,鼓励新技术、新能源,加快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法律建设。具体建议以下几点:第一,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不能盲目的引进欧盟的排放标准,但也不能一味的降低标准,应当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创造属于我国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第二,加大处罚力度。我国对于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的处罚力度偏轻,限期治理的处罚不仅会继续污染大气环境,还会使违法者信奉“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怪相,而我国对于环境的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则种类繁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吊销许可证以及行政拘留等。行政责任由小到大,力度逐步加大。对于不改正违法排放尾气的,环保部门可按照法律规定的处罚数额,根据不同的车型进行“按日累计处罚”,加大对其的处罚力度。
四、完善奖罚制度
奖罚制度作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手段,是引导消费者购买低油耗、零油耗机动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最有效途径。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可以对于购买低油耗、电力机动车型的消费者适当给予消费补贴;对于购买大排量、高油耗的机动车型的消费者,可通过征收高额税费来给予相应惩罚。此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交通拥堵大国,拥堵后低速行驶的机动车排放量比正常速度行驶的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要多很多,因此,可由政府环保部门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禁止发动机空转”等相关条例,即机动车在拥堵的道路上不应空转该机动车的发动机,违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汽车尾气污染危害
汽车是现代人类的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在人们出行方便的同时,汽车尾气对人类生存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
据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中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分担率调查显示,目前机动车氮氧化物造成的污染占城市空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比例已上升到40.1%,一氧化碳的污染比重达到94.1%。
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物,严重影响空气环境质量,并直接危害市民身体健康。
汽车排放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尾气排放,燃油蒸发排放和油箱通风。后两方面所造成的排放物相对第一方面来说要小得多,通常后两方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为总排放量的1%-2%,碳氢化合物为20%左右。因此,汽车排放主要来自发动机燃烧产生的尾气。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苯、硫化物、芳烃和烯烃等有害气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其中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的250倍,因而能阻止血红蛋白向人体组织输送呼吸到的氧气。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在50UL/L以上时,冠心病患者就会感到胸痛,并使心电图发生变化,还可以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动脉硬化、脑溢血和末梢神经炎等症状,对胎儿和幼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更大。
有证据表明,汽车排气中许多烃类化合物有致癌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化合物本身的直接效应,还有许多物质的协同作用至今尚不清楚,据美国环保机构统计,美国每年的癌症病例中,约58%是由空气排气引起空气污染造成的。
氮氧化物能导致人的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症状,同时使肺功能下降。尤其是儿童,即使短时间接触氮氧化物也可以造成咳嗽、喉痛。
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不但增加了大气污染,破坏环境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这些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成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光化学烟雾是机动车排出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特定的气温条件下,即静风、湿度低、温度高、并在阳光长时间照射时会产生一种复杂的烟雾,这种烟雾叫“光化学烟雾”。
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洛杉矶首先发现了光化学烟雾。每到秋冬季节,许多人的眼睛轻度红肿,嗓子疼痛,甚至还有人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潮红,丘斑疹等;人们还常会产生呼吸困难和疲乏的感觉。1955年九月,严重的汽车尾气加上气温偏高,洛杉矶再次出现了光化学烟雾,而且浓度非常高,光化学烟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呼吸道功能,特别是损伤儿童的肺功能;引发胸痛、恶心、疲乏等症状,导致了几千人受害,两天之内就有400多名65岁的老人死亡,生长在郊区的蔬菜全部由绿变褐,无人敢吃;水果和农作物减产,大批树木落叶发黄,几万公顷的森林有四分之一以上干枯而死。继1943年洛杉矶发生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了这种烟雾。我国虽然只在少数城市发现过光化学烟雾,但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很多城市也都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去年深圳机动车共排放碳氢化合物约2.3万吨,一氧化碳17万吨,氮氧化物4.5万吨,而排放总量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由于深圳北部受山脉阻隔,遇到夏秋静风、光照强烈的天气,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很有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目前,汽车尾气控制和治理已成为世界重要课题,发达国家由于汽车总体技术较为先进,汽车尾气控制技术也较为先进,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在正向超低污染排放和零排放迈进,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许多控制技术处于探索和试用阶段,但我们正努力与国际接轨。
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措施有很多方面:可以使用清洁能源,如使用甲醇或改为电驱动;还可以改进操作条件,如改进气-燃料油的比例,改进内燃机设计,改进燃料油和其他添加剂的性质,如使用无铅汽油等,这些措施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世界共同努力和关心下一定能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研制出更有效,更完善的尾气净化技术,为地球大气环境净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华爱红,李丽,丁国良.浅谈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7.(04).
[2]吴国正,马丽萍,贺克雕.汽车尾气的污染与防治[J].广东化工.2007.(05).
关键词:城市机动车;污染;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35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方法和时间效益要求日趋突出,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施工等所不能分离的工具,但与此同时,又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的物质――在用机动车尾气随之而来。为了让人们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了解,共同行动起来,预防和减少机动车尾气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本文从机动车尾气的危害、产生、以及治理等方面略作分析。
1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1.1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
机动车排气污染是指机动车上路行驶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人们看到的各种机动车排气管里喷出的白色、黑色、浅兰色的烟气,这就是机动车尾气。机动车尾气中含有12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在1988~1998年的10年间,我国城市人口翻了1.1倍,从1988年的1.7亿增加到1997年的3.6亿。机动车保有量由1988年的540万辆,猛增到1997年的1730万辆,翻了2.2倍。预计201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8亿,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5900万辆。这些车辆大多集中在城市,而且正以年均增长率10%以上的速度增长。此外,随着各地经济交流的日趋活跃,城市过境车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无形之中加剧了过境城市的空气污染。汽车总量的迅速增加,增加量相对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大城市过境车增多,由于这样一些特点,导致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汽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1.2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的危害
由于机动车是低面污染源,基本是在离地面1m左右的层面排放。正处在人的呼吸带附近,最易被人体吸入,对市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更直接、更严重。1985~1990年,广州市卫生防疫部门对广州市城区抽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宽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41.9%,窄街高污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58.3%。广州市交警在职人员平均寿命为38.4岁,死亡人员中患肺癌、肝癌的占55%。
汽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碳氮化物(NOx)、铅(Pb)等。
一氧化碳(CO)是汽油燃烧不充分时的产物。尾气中一氧化碳和人体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它的亲和力比氧强几十倍,亲和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从而削弱血液向组织输送氧的功能,造成人体内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氮氧化物(HC)主要指NO、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在NO2浓度为9.4mg/m3(5ppm)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呼吸系统失调。碳氢化合物目前还不清楚它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但是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因此环境学中的氮氧化物一般就指这二者的总称。NO排放到大气中,也会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日光照射下与氧起光化学反应而形成一种有毒的烟雾,它刺激人的眼、鼻粘膜,从而引起病变,还会引起头痛。当人们长期处于氮氧化合物含量过高的环境中就可能导致死亡。NO2也是形成硝酸性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而酸雨对动植物、建筑及工业设备的腐蚀性和破坏性极强,每年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另外,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有机铅(四乙基铅或甲基铅)。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四乙基铅是铅的最重要的烷基化合物,挥发性特别强,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油脂中,有剧毒,可通过皮肤渗入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严重的催化作用。另外,汽车废气中还含有不少的致癌物质。
2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控制对策
根据国家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2.1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生产厂家
新生产的机动车尾气是否能够达标排放,关系到整个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为此,各级经贸、质监部门必须从源头抓起,把尾气排放是否达标做为汽车能否出厂的硬性指标,适当提高新生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大力淘汰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辆生产线,鼓励生产厂家采用多种能够降低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技术,从源头上控制车辆尾气污染。
2.2鼓励生产厂家发展环保型汽车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海南环保汽车论坛上指出,随着环保意识与日俱增,环保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环保是汽车工业必须跨越的关口。从汽车诞生那天起,汽车工业就面临环保、能源消耗和安全问题,中国要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就必须跨越这三道关口,为消费者提供环保型汽车。再者,现代柴油机在车用动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动力性高、经济性好、节能、环保的优点日益显现。我国柴油汽车大幅度增长,对改善我国大气环境,推进我国汽车清洁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3在使用中严格监督,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
应该将机动车尾气排放纳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内,严格控制机动车数量,新车上路前,要全项监测尾气污染物指标,达标后,登记造册,经审批,到公安交通机关办理上路手续。严防机动车非法落户和尾气排放超标的国外车辆入境。各地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公安交警要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定期检测、巡检、抽检制度,禁止排气不合格的车辆运行,并及时淘汰油耗大,污染重的超期服役车辆,堵绝报废汽车非法交易。
2.4提高燃料质量,强制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提高与机动车燃料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原国家环保局从1988年开始,制定有关机动车污染物管理的系列国家排放标准并组织实施。1997年开始推进中国汽油无铅化,全面提高了汽油质量,同时也把油品质量的提高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组织制定并于1999年颁布实施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汽油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在我国首次得到控制。汽油生产及销售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车用燃料监督管理的规定,停止出售含铅汽油,坚决淘汰90号以下的低标汽油,自觉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于违反规定的要取消其生产、销售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2.5完善环境立法和标准体系
国内环境立法起步较早,也较完善。如果要适应商品经济,那些模糊性、伸缩性、原则性较大的规定条文,实施起来就困难了,某些条款缺乏量化的刑事处罚和经济约束手段要及时补充和修改。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要向先进国家看齐,向国际化标准靠拢。同时,全国应建立统一的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保证各项政策和规章的落实,包括对汽车生产企业进行排放技术监督、对生产不合格车辆的企业进行处罚、对已报废的车辆要坚决销毁,以此来规范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使汽车尾气排放量降到最低水平,把对人体的危害减到最低水平,还城市居民以洁净的空气环境。
参考文献
[1]姚宝艳.锦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与防治.科技信息.2007,(7):227.
[2]孙强,赵丽,孙德岭.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策略.环境保护.1999,(2):43.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189
0引言
近些年,我国南方很多城市都经历酸雨的污染,酸雨的形成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尾气排放的增加而越来越严重,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会形成光化学烟雾,使城市空气质量变差。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和监测力度比以往要大很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整体的大气污染情况还不够理想,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
1.1小城市大气污染越发严重
我国的小城市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政府部门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足。地方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上,对于环境污染的考虑不足,导致了小城市发展经济的同时,使大气污染控制难度加大。
1.2城市污染因素开始转型
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收入的增加导致汽车数量的增长,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使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量过大,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大气环境。我国汽车汽车队大气的污染有一定的区域性,在发达城市里,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则大气污染严重。北方城市大气污染程度与南方相比污染更大,尤其是冬季;此外产煤的区域的大气污染要比非产煤区域的大气污染要重,因为煤烟型污染加剧。总结就是大城市的大气污染要比小城市要重,随着我国大气污染主因的变化,城市大气污染的因素已经变成汽车尾气的排放上。
1.3城市大气环境以煤烟型污染为主
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能源仍然以燃煤为主。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是主要能源,百分比达到75%左右,研究表明,污染气体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而增大。
1.4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较高
我国的人口密度较大,城市的绿化率较低,大气中含有较多的细菌。据环境公报显示,我国的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无和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还较高。研究发现,全国340个城市中,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有6成以上。同时由于大气污染的加重,我国有些城市的受酸雨侵害较多,由于是华中地区,这是环境保护中需要迫切处理的。
2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对策
2.1对生活污染源和交通进行控制
上文已经介绍了大气污染中汽车尾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对交通方面的污染进行控制,一方面控制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另一方面对城市的汽车数量进行控制,合理的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同时对车辆能源进行创新改革,提出目前可行的能源与技术,未来应大力提倡新型能源的汽车开发,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对于生活污染源对大气的污染控制起来比较复杂,但是通过合理的措施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北方地区应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避免锅炉的私自建立,对于城市居民厨房中应不使用煤灶,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煤炭燃烧降低大气的污染。
2.2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过去大气污染程度和相关参数数据,只有政府中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门可以掌握,这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和检测都十分不利。随着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加剧,居民对于城市大气环境的关注也较多,通过天气预报中对空气质量的,居民空气关注度也在提升,环境保护的思维也越来越强。
2.3提升对环保型科技企业的支持
现阶段,我国对环保型和高科技企业都十分支持,并且对“三高”企业加大了污染物排放的监管,督促这类企业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对于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下发实行限期整改要求。政府方面既严格监管污染企业又大力扶持环保型科技企业,两手抓大气污染,保证城市的空气质量。
2.4合理的工业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
虽然企业的废气排放可以达到国家标准,但对大气的污染也是存在的,所以还是要对工业进行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才能有更有效的控制大气污染,最大程度的提升空气质量。在城市的改造或新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地理环境和主导风向等条件;企业的建设选址方面,应建立在下风向处,保证空气的流通效果,企业与居民区的距离应在1000米以上,企业和居民区间应加设防护林。在城市建设中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与国家政策和产业政策不符的产业逐步改造和淘汰,避免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存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少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而改善大气环境。此外,对于有利于大气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应大力提倡,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对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应加大研究力度,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应对现有技术进行创新和发展,对设备进行改造,清洁能源的利用会极大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来改善目前大气污染的现状。
3结语
本文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和综合治理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十分的复杂的工程,需要居民和政府共同参与,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和配合,其中包括:加大城市绿化率、大气污染源控制和城市工业化布局等,只有将各个方面都做好,才可能从根本上治理好城市大气然问题,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使居民生活在健康绿色的生存环境中。
参考文献:
[1]燕湖.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2012(03).
[2]徐冠华.乌兰浩特地区大气污染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J].北方环境,2011(05).
[3]张震.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06).
【关键词】:空气污染;机动车尾气;健康影响;治理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机动车的使用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给我国的空气环境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何让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又能有效地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成为摆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和所有环境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
1、汽车尾气分析
1.1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1.1.1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低的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0.9670,它的溶解度很小。一氧化碳由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血液后,会和血液里的红血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携氧能力下降,使人体出现反应,如听力会因为耳内的耳蜗神经细胞缺氧而受损害等。
1.1.2氮氧化合物
人受一氧化氮毒害的事例尚未发现,但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呼吸道刺激性气体,气味阈值约为空气质量的1.5倍,对人体影响甚大。由于其在水中溶解度低,不易为上呼吸道吸收而深入下呼吸道和肺部,引发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
1.1.3含铅化合物
铅在人体内各器官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人的心脏、肺等造成损害,使人贫血,行为呆傻,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不育症以及高血压。根据进入身体的方式,可以有高达60%的摄入总铅量永久留在人体内,成年人血液中混入0.8mg以上称为铅中毒。
2、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各级尾气污染控制机构没有设立
虽然部分地市已经成立机动车尾气污染常设专职机构,但管理模式分散,协调机制不完善。部分地市尾气监管职能由环境监测机构或环境监察机构代为执行,在协调联系各级各部门开展具体监管实施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2.2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目前的道路设计、交通路网规划不合理、交通管理体系较落后,交叉口畸形、错位,T型交叉口多,旧城道路空间狭窄,人、车、路矛盾突出,上、下班时,城区时常出现交通拥堵。大多数机动车在城区行驶时处于低速、怠速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比正常行驶的车辆增大许多。
2.3机动车整体性能、排污控制技术、维护保养技术落后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在整体性能和排污控制等方面较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我国现行的维护保养制度只重视安全性、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指标,而对车辆环保要求不够重视,以致机动车虽然经过维护保养,但其污染物排放仍无法明显改善。
3、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措施
3.1建立健全机动车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
鉴于目前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工作的责任不清和立法上的不完善,建议制定并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法》,从国家层面上明确各部门在机动车环保方面的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
3.2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队伍的建设
建议成立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机构,由政府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组织协调,形成政府机构领导亲自抓、层层抓的长效管理机制。
3.3加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减少和消除尾气污染
加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尾气污染。一是拓宽道路,修建立交桥和地下铁道缓解城市交通、提高车速、降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二是加快旧城区的改造和市政建设,保证道路畅通,使道路发展与车辆增长速度相协调,尽量减少机动车在行驶中的减速、怠速和加速,从而降低油耗和排污。三是合理调整机动车流量,加强交通管制。在交通拥挤或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路段采取措施,合理调配,保障车辆畅通。四是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净化大气环境。
3.4提高汽油质量
尽快制订并实施与排放标准相配套的车用燃料油标准,解决车用燃油与机动车排放新标准相匹配的问题,推动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的提高。一是加快推广低硫油,加强油品质量管理,根据不同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要求,调整汽油、柴油标准中硫含量指标。二是进一步提高清洁燃油标准,制定并实行比第三阶段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更严格的油品标准。三是加大宣传,鼓励消费者选用与在用车辆相配套的燃油。
3.5加强在用车辆的管理
3.5.1严格执行报废制度和排放标准
建立高污染车型目录,达到报废年限后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不得继续使用,同时尾气不达标即可报废,不以行驶年限为报废期限。
3.5.2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工作
加快对老(旧)公交车、出租车等专用车辆的更新,建设电动、天然气公交车示范线路,保证充电站和加气站的规划建设与公交车场(站)相结合配套。
3.5.3实行对在用机动车定期检测和抽测制度
环保部门与交警部门应密切配合针对部分路段车流密度大、不易设点路检而黑烟车又相对较多的实际,开展道路巡查,消除路检、抽检的工作盲点;加强对环保检测机构的管理,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鼓励采用简易工况法、红外遥测等先进手段对在用车辆实施定期检测,并将检测信息纳入机动车年检系统,从根本上解决车主的作弊问题。
3.6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积极向广大市民宣传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各项法规和常识;时常开展机动车尾气危害、环保驾驶等知识讲座或图片长廊知识普及活动。定期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和检测、抽测违法信息,提高公众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认识,争取广大市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增进公众参与的力度。
结语
我国汽车尾气的污染不是一天两天所形成的,需要治理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我们要依靠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完成,积极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从我做起,还自己一个清新、干净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