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对幼儿美术想象力的培养范例(3篇)

发布人:网络 发布时间:2024-05-14

对幼儿美术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学前美术教学主要包括幼儿绘画与幼儿手工两项基本内容。学前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幼儿开发、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物质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利用外部环境的影响,刺激幼儿的绘画创作愿望,使其充分表达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促进幼儿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使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幼儿美的情操,陶冶幼儿美的人格。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学前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正确的教育观点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前美术教学基本技能和课堂实际操作能力。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和一些相关的美术基础知识,包括对基础素描和基础色彩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幼儿简笔画、幼儿装饰画的学习与掌握等。在专业课教学中,学前教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美术教师的立足之本,是美术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教师不仅要强调学生进行美术基础技能训练,如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幼儿简笔画的练习等,还要督促学生学习手工操作技能。通过这类幼儿园实用美术和手工技能的训练,学生可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从而在实际教学中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一名合格的学前美术教师应当系统而扎实地掌握学前美术教育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指导好幼儿的美术活动,做好幼儿美术教学以及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工作。

二、培养分析和评价儿童作品的能力

学前幼儿美术作品主要是再现性的,情绪、情感更多起到动力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对美产生追求,作品中体现出简单的形式美规律,如画面的完整、均衡、重复和色彩的明快、鲜艳等。学前教育阶段属于幼儿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不能及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鼓励和引导,将会打击他们的绘画热情,影响其自信心的形成。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情绪,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正确引导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幼儿的天赋。由于幼儿的好奇心很强,对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和热情,所以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不妨从教育环境入手,为幼儿创造优美的美术教育环境,以此帮助其学习美术。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抓住不同的黄金期辅导幼儿的绘画,但是要注意不能拔苗助长。教师要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绘画形象的真实性。在指导幼儿绘画时,教师既要给予关心和指导,又要少加干涉,在尊重幼儿和保护幼儿天赋的基础上,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创造,发挥幼儿的内在潜力,在幼儿创作感到困难时适时进行启发建议。

三、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幼儿美术想象力的培养范文篇2

关键字:幼儿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方法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

一、传统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过度的重视技巧性的培养,而忽视了美术教育给幼儿带来的美的感受和创造力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被扼杀,孩子过早地被条条框框约束起来。总结起来,传统美术教育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习惯采取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现象在幼儿园之中普遍存在,幼儿园教师已经在长期的幼儿教学中形成一套规范式的教学方法,幼儿美术教育流程化倾向非常严重。幼儿都具有尊重权威的心理和习惯,教师采取这样的美术教学方式会给幼儿造成这样的认知:只有老师教的才是对的,凡是和老师教的不一致的都是错误的,这对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习惯灌输方法教学的幼儿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和规范就显得束手无策,不知所措,幼儿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都难以得到发展。

其次,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过分重视美术技巧的培训。幼儿美术教育定位在对孩子美术技巧的培养上,教师在教学上的侧重点是对基本功的联系。很多老师衡量幼儿美术作品的好坏时采取与范本的相似度作为标准,这使得幼儿绘画作品没有生机,死气沉沉。处在幼年期的孩子心理还不成熟,对大多事物保有好奇心和探索心,教师过早将孩子这种爱玩的个性扼杀在枯燥的美术教学中,对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是一大阻碍。

最后,很多幼儿教师对孩子的辅导力度不够,导致幼儿在课后处于完全放任状态,大多数美术教师注重课堂自主绘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辅导,这使得很多孩子的构思能力和整体布局能力相比于自主绘画能力来说根基薄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天马行空地进行创作是一件好事,但是幼儿美术教师也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时地引导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把握主题,传递思想,真正地通过美术的学习陶冶情操、锻炼品格。放任式教学只能培养出一些空有技巧、没有灵魂和思想的画作,这样美术教学的本义就丧失了。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表现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总结原因,找到有效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让孩子对美术创作产生激情。儿童在十岁之前,绘画是其表达情感、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愿意拿着彩色画笔在纸上和墙上进行涂鸦,很多父母看到这种情况会急于阻止孩子进行这种行为,以防他们将家里弄得脏乱,但是孩子这种涂鸦行为正是其创造力的直接体现,孩子将其脑中丰富的想象通过彩色笔表现出来,父母不宜阻止孩子这种近乎本能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绘画的空间,让孩子可以自由地将其脑中的想象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这种看似毫无章法、杂乱不堪的绘画正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其次,在绘画教学中应该引导孩子去感受自然风光,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孩子春游、参观、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点滴和自然风光的美丽,这可以使孩子脑中形成很多立体、丰富的形象,为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创造平台,如果孩子不能和自然亲近,仅仅靠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显然是不行的。现在大城市的孩子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市文明中,完全感受不到自然的美好,幼儿美术教师应该想办法弥补孩子这方面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城市的孩子去农村之后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地里的大豆、玉米他们觉得神奇,植物上的毛毛虫他们觉得新奇,因为他们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种情况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另外,美术教师应该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进行深度的剖析。了解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宗旨和目标,美术教师才能采取得当的措施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绘画能力,为幼儿综合素质的形成打好基础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让幼儿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是幼儿美术教学的宗旨。所以,教师不能一味注重美术技巧的教学,还应该帮助学生去发现美术学习的乐趣,如果孩子整个美术学习过程都是模仿别人的画作,那么孩子学习积极性肯定逐渐消失,在综合考虑幼儿的身心状况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让美术教学充满乐趣和兴趣,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幼儿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教师不应该给他们设置过多的束缚和压力,天性的解放才是创造力的源头。

最后,幼儿美术教育应该实现技巧培养和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结合,技巧培养可以保证幼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枯燥单一的技巧教学方式又会让幼儿产生厌烦、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创造力的发展毫无好处,因此,启发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启发式教学前提是掌握幼儿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启发。比如,将美术教学寄托在游戏的形式上展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帮助幼儿掌握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棵小树,然后启发幼儿将自己想到的果实的样子画在树上,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经验去画,然后教师可以对小朋友所画的鱼进行技巧的辅导和改进,这样在这种热烈和快乐的氛围中,既能够使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又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章锦.浅探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

[2]邢春香.浅析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

[3]郑益乐.创新能力从幼儿抓起――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10

对幼儿美术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儿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315-01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研究发现人们在孩童时期最具有创造性,那我们应该怎样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一、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能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对幼儿创造性培养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活动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欣赏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已是当前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依样画葫芦”,忽视幼儿的个性表现,常用简笔画做为形象表现模式灌输给幼儿,让简笔画成为幼儿绘画的表现模式。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模仿是天性,如果成人先入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简笔画的东西,就会使幼儿形成定势,幼儿就会画类似的房子,汽车,人……

2、传统的美术教育强调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忽视幼儿学习绘画的内驱力。从成人的眼光为幼儿选材,认为:线条越简单,幼儿越容易掌握,这样安排符合了由浅入深的原则,但是实际上幼儿认识世界并不是以物象的简繁来发展认识的,他们喜欢画熟悉的,感兴趣的人,事,物。

3、传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只以”像不像”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幼儿在当中的其他表现,特别是创造性的表现。

三、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措施

1、为幼儿创造宽松环境,营造美术活动创造的氛围

现代教育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教给技能方法,留下创造余地

古人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幼儿进行创造必须以方法为基础。幼儿常常不能把头脑中丰富的创造想象尽情地在绘画作品中展现出来。那么,在平时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世界的人,事,物,为幼儿的创造提供素材。

3、丰富各种经验,提供创造基础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幼儿创作反映的内容是幼儿的生活。有些女孩子非常喜欢漂亮的衣服,她们往往最乐意创作这方面的内容,画各种各样的公主裙,帽子,鞋子等,并非常认真,非常高兴,情感需要得到了满足。

4、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促使幼儿形成创造动机

皮亚杰说:”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姿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促使幼儿游戏,使幼儿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促使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画面。

5、适时介入指导,促使幼儿创造才能的展现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所进行的探索,创造远比一幅作品意义更大得多,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自作,带着极大的热情同幼儿一起参加美术活动。适时并不是想画什么就让画什么,教师要先观察幼儿,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这样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