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阶梯重复法的教学效果,将我院13级专科口腔医学技术班学生83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42人,一组41人,两组学生随机分配,男女比例相同,技能成绩均等。将口腔解剖学中的“左上颌中切牙”“、右上颌第一前磨牙”“、右上颌第一磨牙”“、左下颌第一磨牙”四个滴蜡塑形实训项目首先各自分成5个步骤,为每位学生准备5组石膏模型(分别编号1~5号)及铸造蜡等相应的实验耗材。
2实验设计
一组同学为实验组,按照阶梯重复法教学,具体为教师在示教模型做第1步滴蜡形成牙尖核(切角核),学生参考示教在1号模型完成第1步;第二步教师接着滴蜡形成颌面(切缘)轮廓外形,学生在2号模型上从第1步做至第2步;第三步教师继续示教轴面塑造成型,学生另取3号模型完成1、2、3步;以此类推,在教师示教第四步颌面窝沟形态塑性及第五部精修,学生则在4、5号模型上完成1~4步和1~5步,至此学生练习了5个做到不同步骤的蜡冠。最后倒序在4、3、2、1号模型上叠加补齐所剩余的步骤,最终完成所有五个蜡冠的滴塑。另一组为对照组,按常规示教操作,即教师一次示教,学生参考示教内容,在教师个别指导下重复练习完成5个蜡冠,最后考核学生的操作,记录两组的技能成绩。两个项目后,实验组和验证组角色互换,同样方法教学验证后,记录技能成绩。
3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见表1、2、3、4。实训项目的两组考核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四个实训项目两组间合格人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阶梯重复法相较于常规示教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
4教学讨论
由于我院是医、教、研结合的专科医院,学院没有设置专职的带教教师,目前实习生带教工作均由临床医生承担,除教学和临床任务外,每年还需要完成一定量的科研任务,临床和科研的压力对带教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方面,繁重的临床和科研任务可能会造成带教教师精力的分散,临床带教工作费时费力责任大,但带教的教学效果却没有被纳入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而像科研能力却成为考核的主要标准,这使得一些教师产生了敷衍和应付的工作态度,把带教视为一个简单任务,不认真备课和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操作病例,并最终导致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不够。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考研”占据了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一些学生认为考取研究生比实习要重要,临床操作只要出科考试合格就行,在临床实习中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极大的影响了临床实习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患者的法律意识逐年增强,这也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患者会不满甚至拒绝实习生为其诊疗,这也间接造成了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培养不够、看得多动得少的局面。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
2.1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是临床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临床医生的基本保证,随着我院的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每年都有新的年轻教师承担理论和临床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适应从临床医生到临床教师身份的转变,适应从自我学习到教书育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转变,承担临床和理论的教学任务,我院也在逐年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临床操作的独立性较高,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综合医疗、器械、技工、审美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院系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任务,先由各个科室推荐授课教师,然后经院系对所推荐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和资质的审查,审查合格后方能确定。我院挑选的临床带教老师一般要求从事临床工作2~3年的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者优先,同时还应有较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医风医德高尚,责任心强,富有敬业精神。带教教师在授课前严格执行试讲制度,试讲过程中学院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指导点评,试讲通过后方可进行授课活动。各教研室定期备课,在每个实习周期开始前首先由科室或教研室组织有经验的高年资教师进行临床带教的示教,对青年教师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传、帮、带,同时学院定期组织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开展院内学术讲座,传授临床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为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另外,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与学的能动性,教学相长,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带教工作,具有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为人师表的工作态度,而且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应注重病史采集、口腔颌面部检查及各临床各学科基本功的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由易到难的为学生挑选合适的临床病例进行操作练习。另外,带教老师还应能把教学与实践结合,活学活用,把各学科的前沿知识、新技术、新观点带入实习教学中。实践表明,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是做好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我院正逐年强化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范围,逐步纠正部分临床教师重医疗、轻教学、重科研的思想倾向,并把临床教学工作纳入优秀教师的评比范围。
2.2严格临床实践纪律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教育的最后阶段,是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医风医德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日后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实习阶段,学生既要巩固理论知识,又要不断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同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4]。学院要求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应学习医院有关医风医德的培训知识和医院各科室的规章制度,学习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和典型医疗纠纷案例,实习期间严格执行考勤和请假审批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现在学生中的“就业热”和“考研热”等客观存在的问题,教育学生摆正实习与就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树立优良学风;教育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劳动纪律,科教办定期抽查学生的出勤率,了解实习情况,注意对实习学生的引导和管理,及时与学生沟通,尽力帮助解决实习期间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减少对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
2.3明确教学实践目标和任务在我校近日印发的《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实践教学管理规定》中明确了我校临床实践教学总体目标要求、主要环节工作任务、学生考核评价办法,首次提出开展“早期接触临床”、“实习前临床技能综合培训”、“毕业回归综合训练”等环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等教学过程管理措施。还引入了迷你临床评估(Mini-CEX)、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客观结构化考核(OSCE)等方式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加强医学生“三基三严”培养训练,构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学校今年组织各学院师资力量重新对各学科教学大纲进行制定,口腔医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对各主要临床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大纲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修订和完善,以新的教学大纲指导规范临床实践教学。
2.4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对临床实践教学考核的评价包括对带教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目标的评价这两方面。其中,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促进教师达到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师职责的必要手段,其内容主要包括考核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和教学工作量等。而在学生实习期内,则由各教研室定期组织实习学生进行典型病例讨论,科室轮转之前进行出科考试,由带教老师和科室主任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点评;实习期满后再由学院统一组织综合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并计入总成绩。通过各级考核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总结自己的收获,发现自己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1口腔专科护士是带教医生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带教医生一般要负责4~6名学生,有时甚至更多,学生的临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根管治疗过程中经常会找不到根管或根管超填、欠填,因此医生需要指导学生操作,对一些疑难病例,更要亲自进行治疗,这时护士就需要加强巡视,了解其他学生的治疗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操作,并汇报医生,提醒其及时检查纠正。在临床工作中,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喜欢埋头苦干,遇到问题独自摸索,不肯问老师,结果出现髓底穿孔、根管侧穿等问题,针对这些学生,护士要主动评估患者的治疗情况,随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步骤,与医生积极沟通,增加对学生治疗的关注度。
1.2教会学生器械和仪器的使用
学生在参加临床学习前学过一些常用器械和仪器的正确使用,但众所周知,口腔器械和仪器的更新速度较快,而且很多仪器和材料都很昂贵,如口腔显微镜、镍钛机用马达、超声波牙科治疗仪等,学生上临床前接触的机会较少,进入临床学习以后,教学诊室里医生会讲解仪器和器械的功能,但器械和仪器的保养、安装等知识,就需要护士传授。学生毕业以后会去各种等级的医院或口腔诊所工作,这些医院或诊所护士配合水平差别很大,护士配比不一定很充分,口腔医生可能在治疗工作以外,也要参与仪器的安装、保养。因此护士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橡皮障、超声根管锉和超声手柄的装卸,减速手机的安装、保养,显微镜各个关节的移动、配套照相机的安装使用,三用枪喷头的消毒要求,镍钛锉使用次数的记录,常用的手用锉,如扩大针、K锉、H锉的报废条件等等。
1.3护士要言传身教
作为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人文和道德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不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护士以身作则,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主动迎接患者到就诊牙椅,给予漱口液漱口,介绍医生的姓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向学生灌输沟通技巧,强调与患者沟通时态度的重要性,强调移情,体会患者的痛苦。发现学生与患者交流表现出不耐烦或声音很大时,要悄悄提醒其注意态度。
1.4完成护理配合工作,保证调拌材料的质量
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学生的治疗思路,平稳、快速递送器械,连接好治疗仪器;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状况,为学生的诊疗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学生普遍操作速度较慢,护士应在学生拿好充填器械后再开始调拌材料,以免材料干了以后影响充填质量。
1.5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
由于口腔临床工作的特殊性,口腔疾患的各项治疗操作均在口腔内完成,患者流动性大,仪器、器械使用频繁,许多精细、昂贵的牙科器械和材料的消毒灭菌受到一定的限制,病原体可经医务人员的手进行传播,因此学生应了解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知识。消毒隔离是护士的本职工作,护士要教会学生如何避免交叉感染,做好患者的全身评估,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对一些传染性强的疾病,要做好隔离,最好安排隔离诊室。指导学生注意无菌操作,带教医生常常忽视一些无菌操作的细节,如正确地拿取无菌持物镊的方法、戴手套的手不能拿笔和鼠标、治疗结束后手机空转30s等,这些知识的传授需要口腔专科护士在诊室内现场进行,并经常检查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
1.6参与学生的排班
许多口腔医院临床科室都承担本科生、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及三年制研究生的临床培训任务,而实习椅位有限,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纲以及其个人学习情况进行合理排班,因为人员变动大,每个月中旬都需要排好下个月的班,以方便学生预约患者。
1.7科学合理地安排患者就诊
与分诊护士沟通,要求其尽量避免给学生安排年纪很大、牙齿情况复杂的患者。学生技术掌握不精,治疗速度较慢,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张口,容易增加患者痛苦。但在学生毕业前半年里,可以给其适当安排一些高龄、病情复杂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
2小结
AbstractTheoverallanddetailedreviewoftheclinicalresearchonoralnursingwasmadeinrespectofitshistory,presentsituationandfuturedevelopment.
KeywordsOralnursingClinicalresearchProgress
关键词口腔看护
临床的
研究
发展
口腔护理始于唐代,《医说》中提出“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数千年来,从古至今,人们从不同角度及不同方面对口腔疾病进行了研究、观察,开发了许多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口腔护理的历史
口腔护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口疮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认为口疮发病与气候失常有关。之后的许多著作,又相继阐明了口疮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施护的法则。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说:“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明确地指出口疮之病因在于心脾热盛。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口病》中指出口疮反复发作的特点及其调护方法,曰:“凡患口疮及齿病者,禁油面酒酱酸酢咸腻乾枣。差后仍慎之,若不久慎,寻乎再发,发即难差,蔷薇根、角蒿为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宋代《圣济总录*口舌生疮》说:“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所受之本也。”指出口疮有实有虚。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口齿》门“附录”载: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宜用圣汤;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宜用中汤。”指出了口疮实证、虚证的不同治法。张景岳详述了口疮的证治;明代龚廷贤的论点虽与张景岳相似,但辨证用药自有其特色。清代张璐和罗国纲等对口疮各抒己见[1~4]。历代医家对口疮的认识不断发展,治疗护理经验也不断丰富。
2口腔护理的现代研究
祖国医学对口腔颊腭、唇舌、齿龈等处发生粘膜损害为特征的口腔疾病称为口疮。口疮之证包括了西医的多种口腔疾病,如复发性口疮、白塞氏综合征、创伤性口腔粘膜损害、结核性口腔粘膜溃疡、感染性疾病伴发的口腔溃疡、各种内科疾病并发的口腔溃疡以及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发生的口腔溃疡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口腔疾病是口腔科医师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且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列为研究课题。著名教授樊明文等[5]曾对口腔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类和治疗等诸问题进行了论述。而口腔护理技术由传统的医护一家(即诊断、治疗和护理均由医生一人承担)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吉林医科大学编写的《护理知识》[6]中论述了“人的口腔里经常存有大量的细菌,人在患病时由于抵抗力低下,饮水、进食少,常可使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碳水化合物分解、发酵、产酸的作用增强,因而不仅容易引起牙周病、腮腺炎等,而且可使口腔发臭,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致口腔感染,甚至导致全身感染。”明确地指出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童雅培等[7]提出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粘膜干燥皲裂;避免口臭,使病人舒适,增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及并发症;观察舌苔及口腔粘膜的变化。楼静霞[8]除论述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及介绍口腔护理的用物、用法外,还提出了常规用口腔护理的药液,如芳香含漱剂、1∶5000呋喃西林液、3%硼酸液、朵贝尔氏液、盐水、0.25%~1%普鲁卡因。焦吉芝等[9]论述了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王明珠等[10]论述了口腔的解剖学基础、口腔的组成以及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杜治政[11]论述了口腔的清洁卫生护理关系到病人的心身健康,口腔卫生护理除保持口腔的一般卫生外,更多的要求是针对口腔疾病而采取的护理手段。
3口腔护理的进展
口腔护理日益受到重视,但口疮病人常用护理药物均不很理想,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差,因而中药漱口液应运而生,如陈俊[12]提出中药漱口水对口疮的预防及治疗;朱肾杰[13]论述金蒲散含漱剂治疗复发性口疮;王亚楠[14]论述丁香漱口液的临床应用等同类研究。但上述研究仍停留在传统的研究方式和表达形式上,且迄今尚未研制出效果甚佳的中药漱口液投放市场。口疮灵漱口液[15]根据近代药理研究,结合传统医学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理论之精华,选用传统验方的组方法度,自定合成方,一改传统丸、散剂型,严格操作而制成,临床应用245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史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43
2杨文儒,李宝华.中国历代名医评介.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43
3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64
4王王秀瑛.护理发展简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
5樊明文,许围祺,李秉琦等.复发性口疮.口腔医学纵横,1986,2(1):41
6吉林医科大学.护理知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2
7童雅培,陶英东,郭淑云等.护理手册.济南:山东省人民医院.1978.36
8楼静霞.口腔医疗护理手册.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08
9焦吉芝,谭淑荣.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86,2(6):17
10王明珠.实用护理技术解剖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87.74
11杜治政.护理学新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3
12陈俊.中药漱口水对口疮的预防及治疗.中华护理杂志,1987,22(9):404
13朱肾杰.金蒲散含漱剂治疗复发性口疮.中西医结合治疗,1991,(5):311
论文摘要:通过对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教育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基本训练、综合提高、飞跃提高的“三段式”教学管理方法的应用,以进一步完善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方法,促进进修医师提高专业水平。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通过人工修复体来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学科,它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口腔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口腔医疗单位以及口腔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基层医院纷纷派送各层次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论文百事通这一方面是基层医院医师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修医师的培养不仅是医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修医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能反映医院的综合水平。本文将近年来我院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中实行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在进修医师教育中我们实行“三段式”教学方法,即将进修医师学习时间不均匀地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基本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示教及手把手示范,使进修医师掌握修复基本理论及一些基本操作。
作为教学医院的口腔修复科,我科每年都承担来自部队和地方大量进修医师的教育工作。为了保证科室进修医师的整体水平和保护患者的利益,我们对申请进修的医师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专业、工作经历以及是否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一些非口腔医学专业、未从事过口腔修复临床工作、未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的医师进入临床,接诊患者。但由于进修医师大部分来自基层,其原有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不同,原单位所担负的医疗任务也有所区别,因此,进修医师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差异很大。
根据这种情况,在进修医师进入科室后,我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学习环境,针对个人制订进修计划。口腔修复科临床操作多而精细,同样的牙体、牙列缺损,可以进行不同修复设计,需要应用多种修复材料。在临床操作中大多需要医师对患者口腔内的牙齿进行磨改,这属于创伤性治疗,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医疗差错,很难更正和弥补。因此,这一阶段教学要求带教教师不放眼也不放手,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椅旁示教教学、手把手示范、仿真树脂牙操作训练等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治疗典型修复病例时带教教师要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组织并鼓励进修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在强化其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将临床专业知识与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制订最佳口腔修复方案。重视进修医师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指导模拟病例书写,使他们的临床经验得到进一步积累,为下一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论文百事通
(2)第二阶段:综合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进修医师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放手不放眼,使进修医师在理论上得到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上过关,实现“匠一师”的转变。
在教学中,建立“提问—讨论一实践”学习模式,充分调动进修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进修医师提出问题,在处理典型口腔修复病例时对进修医师多提问,对重点问题多示教、多讲解。然后组织进修医师对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的结果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中,既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技能,又充实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我们除将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经验传授给进修医师外,还教授他们如何获得知识、总结经验,使进修医师实现“牙匠一牙科医师”的转变。引导进修医师学会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查询和应用他人从事循证医学的结果、采用他人指定的循证医学的方法,使进修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及时得到提高和更新翻。针对进修医师多数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技能,临床操作敢于动手,但操作流程多不规范、临床思维比较单一的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对缺牙设计的宏观掌握和临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为了学进度、集中示教、把关,我们采用由高年资本院医师脱产带教进修医师的方法。前期,带教教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标准化示教、讲解,进修医师将接诊患者的检查情况、诊断以及初步治疗方案报告给带教教师,经确认后由进修医师进行临床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临床操作步骤的规范性,避免进修医师盲目追求治疗患者的数量,忽略临床操作的标准化。后期,安排进修医师观摩科室中有业务特长的专家、教授的诊治操作,细心揣摩,对照提高。新晨
(3)第三阶段:飞跃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进修医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临床疑难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根据进修医师前2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放眼、放手,不放心。
【关键词】口腔全科;综合门诊;医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R16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0152-02
doi:10.14033/ki.cfmr.2016.1.085
目前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以4年课堂和实验教学,1年的临床实习教学为主。1年期的临床实习教学中,学生一般是去医学院的附属专业口腔医院进行分科实习。在此期间,学生主要对口腔医学的内科、外科、修复、正畸等相关科室进行轮转,从而对口腔的临床操作获得一个学习和掌握。但由于专业口腔医院的学科分类非常细,患有不同口腔疾患的患者往往在不同科室内完成治疗,学生在一个科室里面只能获得本科室的学习内容,内容专一而局限,学生很难获得足够的对患者疾病治疗进行整体方案制定的训练。
省属院校培养出的口腔本科毕业生,如果不考取研究生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更可能成为一名基层口腔综合科医生,或者选择口腔诊所开业。大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能把每个学生都按照科学研究的模版进行培养,需要在学生本科临床实习阶段,有针对性的培养独立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整体治疗方案的能力。
四川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对于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笔者所在学校本科毕业生半数考取研究生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另有半数学生会进入基层医院成为业务骨干或者考虑开业。这些基层医院基本是未进行口腔分科的,同时由于基层口腔专业人才缺乏,学生毕业后就会直接参与到临床一线上去。如果在学校期间就能对学生进行口腔全科医生的严格训练,必然会减少其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是一家专业分科的三甲口腔医院,而医院成立的城北门诊是专业分科不强的口腔综合门诊。为了促进口腔全科医生的培养,笔者所在医院以此口腔综合门诊为口腔全科医生教学基地,进行医师培训的新尝试。
1充分发挥口腔医院综合门诊的专业设置优势
利用口腔医院综合门诊的专业设置特点,对有志于进行口腔全科从业或者是开业的口腔医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口腔综合门诊内不设细的专业分科,患者往往会在一位医生处完成所有的治疗内容。这需要从业的医生具备较强口腔综合知识,同时也需要医生进行各学科间的综合学习。如主诉牙痛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牙周治疗、或者是患牙拔除的治疗,完成治疗后,可能还需要进行义齿修复等。综合门诊的带教医师需要兼顾口腔医学各个学科专业,指导实习生改变单病单治的思维方式。将患者的疾病和整个牙颌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制定治疗计划时从全局出发,综合应用牙体、牙周、口外、修复、正畸等相关知识,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指导临床工作。充分发挥口腔综合门诊的特点,训练口腔实习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口腔科全科医生[1]。
2组织口腔综合学科小讲课教学,加强学习的系统性
口腔综合门诊内分科相对不明确,但临床医疗教师一般又有自身的专业方向(以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城北门诊为例,有牙体牙髓、牙周、黏膜、修复、颌面外科、正畸等各学科抽调的医师进行临床和带教。因此门诊每周有医师组织实习学生就典型病例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学习,每月安排医师进行本专业的小讲课,对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系统讲解及其多学科联合治疗讲解;同时也将口腔各科学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介绍给口腔医学生,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口腔全科医师。同时,医师也会对学生进行口腔综合门诊开业和管理方面的讲座,让学生了解卫生系统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毕业后开业提供支持[2]。
3运用病案为中心“PBL”教学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双向沟通、教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口腔综合科的实习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带教医师为主导的原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口腔内科、外科、修复科、正畸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加强病例分析,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全面地分析疾病的起因和演变。同时强调口腔系统全局和口腔全科的特点,周全地制定检查治疗计划,培养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对前来有“镶牙”需要的患者,如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如何为患者制定治疗计划、如何进行医患沟通,如何在把握卫生治疗原则的条件下,根据患者的时间、费用、功能美观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改变医学生理论脱离实践的无所适从状态,激发学习热情,发挥其更大的学习主观能动性[3-4]。
4健全全科病例分析与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为了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临床综合操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标准,逐步建立起临床基本技能和实习工作成绩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新模式。临床基本技能考核内容的选择是以口腔全科医学生在实习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为考核重点。操作过程的评估采用教师现场评估的方式进行:每位学生出科前2周随机接诊新患者,完成考核范围内的接诊、检查、治疗方案制定、简单操作、病例书写等内容,由教师以学生在接诊期间的表现打分。实习工作成绩考核是在保证临床患者服务质量的同时,按照实纲要求分别制定在综合门诊实习期间口外、口内、修复科相关病种治疗工作量的考核标准,通过统计实习生在综合门诊完成的工作量,获得其工作成绩得分,最终的出科考核总成绩由临床基本技能和工作成绩考核综合评定[5-7]。
5鼓励学生从事口腔全科相关的科研活动
临床医疗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前提,医学科学研究又反过来促进临床实践和医学教学,医教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实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对口腔全科的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在科研指导老师的安排下从事口腔全科相关的科研活动。通过对毕业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们意识到口腔医学的科研过程不仅仅是对医疗实践的简单描述和总结,而且是对医疗本质、医疗规律的理论性提升,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疗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医教研促进作用[8-10]。
成立口腔综合门诊以来,实习学生通过对口腔全科的接触和学习,掌握了全科医疗的治疗模式,踏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的适应基层临床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广大基层需要大量受过专业全科口腔医疗培训的口腔医生,在口腔综合门诊进行实习的方法符合我国国情,可以满足社会对口腔全科医师的培养要求。5年制口腔本科的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口腔医学理论知识、较强的医学实践和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大部分学生的流向是二级和二级以下口腔专科医疗机构、牙科诊所等,其承担的工作是以临床治疗为主,口腔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口腔全科诊疗工作[11-12]。如果仅仅采用口腔综合医院分科实习的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将口腔医学看成是各个亚科的简单相加,使学生在工作后的医疗过程中静止、孤立、片面地看待医学问题,无法满足社会对口腔全科医师的培养要求。因此在口腔临床实习中,在笔者所在学校原有的分科实习基础上,以医院的综合门诊为实习基地,打破口腔分科的壁垒,使学生对口腔疾病有一个动态、系统、全面的认识,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肖纯怡,程晓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与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42-644.
[2]李菁,杨瑛,潘丽恩,等.探索口腔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培养口腔全科医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385-387.
[3]张军.如何提高口腔医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48-149.
[4]吴云,王松灵.国内外口腔医学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2(8):35-37.
[5]蔡琴,夏金星,卓建,等.综合医院口腔全科医师培养的教学实践和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1):95-97.
[6]张洁,李崴,黄建涛,等.浅谈综合性医院口腔科实习带教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427-429.
[7]麻尔光.循证医学理念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索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146.
[8]文才,孙旭,黄冉冉,等.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对种植外提升术影响的影像学研究[J].广东医学,2014,35(19):3077-3080.
[9]文才,廖健,翟浚江,等.种植义齿植入对患者口腔卫生的改变及对余牙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8):1249-1251.
[10]文才,张昊,蔡炜,等.加聚型硅橡胶印模在桩核冠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5,43(6):893-894.
[11]李忠.浅谈社区口腔卫生工作的问题和措施[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