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压疮院外带入压疮家属需求评估
压疮是由于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而导致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及骨骼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目前院外长期卧床病人由于社区和家庭护理不完善[2],对压疮危险因素高的病人未能正确评估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致发病率远高于医院。院外发生压疮的原因除了本身的疾病因素外,尹莉芳[3]认为,在院外发生压疮的大部分原因是家属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防护意识差、重视不够造成的。为了解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家属对压疮预防和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和护理提供依据。我们对2013年1月-12月在本院新入院的116名院外带入压疮患者的家属进行了压疮知识和需求的调查,现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入院的116例院外
带入压疮患者的家属为调查对象。院外带入压疮患者主要指入院时受压处皮肤有破损,压疮风险评估(Braden评估量表)为有压疮风险者(Braden评估≤16分,有脊柱损伤者Braden评估≤18分),按照美国压疮专家组2007年更新的定义和分期[2]进行严重程度评价。接受调查的家属均选择年满18周岁,精神正常,有正确的认知能力,为患者的第一照顾者或主要照顾者。
1.2调查工具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入院24h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家属进行调查,调查问卷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设计而成,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①家属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患者发生压疮的态度、照顾患者的时间、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②家属压疮知识掌握情况:包括压疮的高发因素、预防压疮的主要措施和护理工具、发生压疮后的护理和居家已经采取的护理等。③家属对压疮知识的需求:包括病因、预防知识、治疗和护理知识及居家护理等10条。
1.3调查方法统一培训全院各临床科室的压疮联络员,由各科室压疮联络员向带入压疮患者的家属发放问卷,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自愿原则和问卷填写要求,获得家属知情同意。家属独立完成问卷填写,联络员当场检查每一份问卷填写情况,及时补漏和纠正错误,确保每份问卷的有效性。同时联络员对受调查的家属进行访谈和现场查看等方法。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构成比等描述统计方法描述患者家属的一般情况、知识得分、知识需求情况。
2结果
2.1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家属一般情况
发放问卷116份,回收116份。调查对象女性66例,男性50例,平均年龄(48.65±24.40)岁。接受调查的116位家属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及以上7例(6%),高中文化13例(11%),初中文化36例(31%),小学文化43例(37%),文盲17例(15%)。照顾时间3天~16年不等。其中有27例为患者长期聘请的护理员。45例为配偶、23例为子女,21例为其他亲属。87例(77%)的家属对患者的压疮治疗持积极态度,29(23%)的家属因为经济、照顾时间长、护理量大等持消极态度。被调查的家属中有18例的健康状况较差,照顾者本身为患者。
2.2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家属压疮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
表1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家属压疮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2.3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家属压疮相关知识需求状况(见表2)
表2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家属压疮相关知识需求状况
3讨论
3.1院外发生压疮患者家属压疮预防和护理知识缺乏从本调查看,照顾压疮患者的家属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52%,家属缺乏正确的压疮预防和护理知识,谈过调查、访谈、现场查看等方法发现仍有家属使用陈旧甚至是错误的方法在预防和护理压疮病人,如受压处使用圆形气垫圈、局部伤口使用抗生素粉、用不知名的草药敷伤口等。分析存在的原因:①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差,无钱购买压疮预防和护理用品;②家属长期照顾,心理上产生疲惫感,对患者态度消极;③家属本身患有身体疾病,无力照顾;④家属文化程度低,从未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
3.2院外发生压疮患者家属压疮知识需求大由于家属从未受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获取信息来源少,文化程度低等因素,其中95%家属非常迫切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专业的指导和治疗,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护士是压疮防治、教育的主力军[4]。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首先应该做好护士的培训。蒋琪霞[5]等认为综合性治疗医院有必要参照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特色,成立多学科压疮或伤口护理小组,采用小组培训和全院护士讲座及举办学习班、案例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压疮护理新知识的普及更新、Braden量表的正确使用,做到护士培训无盲区覆盖。
3.3根据患者家属的接受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宣教根据2012年最新的压疮预防指南建议:凡有压疮危险者和已有压疮患者需使用有效的减压装置,并需有计划或有规律改变。责任护士在宣教时应该根据家属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来,应该手把手的教患者正确的30度侧卧翻身、指导摆放合适的舒适额,指导家属正确的,指导患者及家属购买正确的预防压疮产品,指导其如何给患者加强营养,向家属说明翻身的重要性和意义,避免压疮处再次受压等。印制图文并茂的压疮预防和护理的宣传册子比单纯的文字宣教单效果好。请家属观看看压疮预防和护理的光碟,每个病房悬挂预防压疮的展板等。
3.4做好压疮患者的延续护理压疮好发于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年老体弱、脑卒中后遗症等患者,他们中有部分压疮痊愈,但如果护理不得当,出院后仍有可能发生压疮;部分因为压疮愈合周期长,压疮未痊愈即出院。所以做好压疮患者的延续护理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患者住院期间应该建立压疮患者护理档案,用于继续跟踪、随访、上门服务及延续护理。采取多种形式如电话随访、微信、QQ群或上门服务等方式对患者实行个性化的延续护理。郑碧霞[6]等提出定期家访,详细记录访视情况,对家庭护理措施实施效果评价,及时追踪,及时修订护理措施,提供必要的护理帮助,以提高压疮预防的有效性。
有资料数据表明,院外压疮发生率远高于医院,不仅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巨大地消耗医药、护理费用[3]。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不断学习规范、科学的压疮预防和护理知识的同时,应为压疮患者家属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尤其应该探索延续行护理,让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能得到的正确、有效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NationalPressureUlcerAdvisoryPanel.2007NationalPressureUlcer
StagingDefinition[J].WouldCouncilofEnterostomalTherapistsJournal,2007,27(3):30-31
[2]蒋琪霞,刘云.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
[3]尹莉芳.院外压疮预防性护理研究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101
[4]丁彩儿.气垫与水垫在压疮预防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8(5):417-418.
关键词:压疮控制管理
压疮护理质量的管理已纳入《医疗质量万里行》的检查内容,我院在每季度的医疗护理质量检查中,压疮发生率已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为了加强压疮的管理的力度,我院从2005年护理部组建了压疮管理小组,由护理部质控专职的科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由各科分派的护士长担,.特别是从2008年以来压疮小组对全院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对院内压疮经行监控,保证了压疮的护理质量.
1临床管理方法
1.1改变压疮的管理观念
针对压疮上报存在的思想顾虑,改变了长期以来护理管理模式,我们在上报中规定只要出现压疮病例立即上报护理部会得到帮助,但漏报或不报将受到惩罚,这样使得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使基础护理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护理质量得到切实的控制,实现了质量管理的最佳目标。
1.2修订压疮管理的规章制度与流程
根据我院在压疮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修订一系列制度和流程,病房出现压疮病例时,当班护士要详细做好登记,登记本上必须有护士长的签字,管床护士填写压疮评估表和压疮会诊单(强调病人入院或出现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并且上报护理部,待病人压疮痊愈或出院后,将全部资料上报护理部。针对临床护士缺乏压疮护理经验的状况,完善了压疮的会诊制度,当病房出现压疮病例时,压疮小组会及时到病房会诊,根据患者病情提出合理治疗建议,及时解决病房需解决的问题。
1.3充分发专科护理优势
门诊换药室对伤口护理方向的新知识,创新进度有着极为全面充分的了解,也具备相应的临床伤口护理的经验,可通过对伤口进行系统地观察,测量并结合全身因素对伤口的影响,为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特别针对病房上报Ⅲ、Ⅳ期压疮均有换药室专科护士到病房换药,并监控压疮发展的进程直至压疮愈合与或患者出院。
1.4健全压疮知识管理
护理部定期组织全院护士学习压疮的相关知识。护士长针对特殊压疮病例,科室组织压疮知识的学习,加强年轻护士对压疮的防范意识,并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使得患者和家属对压疮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特别是难免性压疮发生也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
【关键词】老年;危重患者;压疮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65―02
老年人患结核后,症状常不如青壮年病例典型。据统计有四分之一老年结核病没有症状,发热不明显,咯血者只有四分之一,而咳嗽,咳痰,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厌食,消瘦,浮肿等症状及体征出现者较多,疾病易被忽视,稍一耽搁即转变为危重患者。老年危重患者的压疮发生率高,压疮的发生增加老人的痛苦,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大,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现将我科69例老年危重患者的压疮预防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危重患者69例,男39例,那你30例,年龄60到89岁,住院时间为15―65天,69例患者无一例外在医院内发生压疮。
2护理
2.1评估通过对老年人皮肤的评估,找出可导致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可以针对每个患者的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皮肤护理以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于重患者皮肤的评估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并结合考虑患者的治疗手段的应用等。由于老年人康复过程缓慢,病情恶化进程快,淫才需要规律,多次的评估,每班次在接班时对皮肤评估一次,尤其在危险因素出现变化时已是评估并记录。
2.2护理措施
2.2.1减轻皮肤受压对于病情允许者给予变更卧位,一般2h一次,对于水肿,极度消瘦,循环障碍者1h一次,对于病情不稳定,不适合更换卧位者,应用气垫床,利用其交替充气放气功能更换按摩受压部位。结合运用自制的棉垫,棉圈对于外踝,足跟等小面积的部位应加强防护,避免使用环形气圈,同时给患者按摩骨隆突出部位改善局部循环的同时缓解该部位长期受压。对于应用气垫床的患者要定期检查充气床垫的压力,保证充气部分能够撑起躯干部。本组老年患者均接受2种以上抢救治疗仪器的治疗,其床单位周围仪器较多,患者的静脉通路和有创的治疗护理手段,如中心静脉置管,各种引流袋增加带来了翻身按摩的难度,导致护理人员对这项护理操作产生一定程度的畏缩心理。而清醒患者也害怕由于更换给自己治疗带来影响,并担心更换给自己带来不适。以上均成为老年人皮肤护理的不利因素,因此在对老年危重结核患者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反复强调对皮肤的主动性,并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2.2.2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翻身和移动身体时,尽量先放低床头,保持床面平整,并平行抬起移动患者避免拖拉,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同时定期给患者扑爽身粉,减少皮肤和床面之间的摩擦,半卧位时对于膝部和足部进行恰当的固定,利用床的起降功能提升膝部的高度或用枕头垫起膝部,在足部和床尾之间垫床垫,防止患者身体下滑导致的摩擦力和剪切力。
2.2.3保持皮肤干燥患者的汗液,引流液的渗出,静脉输液的外漏,尿液及便渍均可导致皮肤的潮湿。发现以上情况及时应用湿毛巾和干毛巾依次擦拭皮肤,避免动作粗暴,并适当扑爽身粉,以保持皮肤干燥,对于引流液或切口处的外渗液还要及时更换敷料。
2.2.4营养支持老年人营养情况普遍低于中青年人,尤其结核患者由于疾病的消耗加之营养摄入减少利用能力下降,导致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严重时出现低蛋白血症,而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中有75%发生压疮,本组患者中有32例存在程度不同的低蛋白血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如病情允许尽量应用肠内营养,若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时结合静脉营养,必要时输注血浆和白蛋白。全程给予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加皮肤的屏障功能,预防压疮的发生,在给患者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排便的观察,避免排便次数过多或便失禁时对皮肤的刺激。
2.2.5微循环状态的监测老年危重患者中部分患者微循环功能不稳定,给与相应血管活性药物,尤其是缩血管药的长期应用,会影响微循环血流,导致血液淤滞影响局部供养加重皮肤所害危险的危险发生。对于微循环障碍者可通过缩短翻身时间,加强按摩配合氧疗进行。2.2.6协助床上运动对于神志清醒者,鼓励患者床上运动,不能活动者给与被动肢体活动,不仅可以减轻肢体受压也可以处进血液循环。
2.2.7家属和患者的健康宣教针对我科患者在允许家属陪护和探视的情况下,积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压疮预防知识的宣教,争取在护理活动中取得理解和配合。规律全程地应用药物,控制原发病。
3讨论
老年人的皮肤弹性下降,皮下脂肪减少,皮下血管血流减少,表皮细胞再生缓慢,使皮肤对机械,理化刺激的预防能力下降,加之老年人营养状况低下,活动能力下降等因素,导致老年结核病皮肤护理难度大。而老年患者由于其原发病的危险性,皮肤条件差,治疗手段的复杂使皮肤护理更加困难,且压疮一旦发生难以愈合。因此,老年为重结合患者的压疮护理一直是护理中的难点和重点。经常翻身是间歇性解除压力的有效方法,如果压迫时间过长也可阻碍血流引起损伤。翻身受到限制的患者通过充气床垫的应用,局部的垫起,按摩也可以起到缓解局部长期受压的作用。潮湿也是皮肤护理需要克服的问题,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消弱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抵抗力下降,加重压疮及继发感染的发生。老年危重结核患者皮肤潮湿的出现比较常见,在护理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重视,运用综合手段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从内在角度提高患者皮肤的抵抗力,减少压疮的发生。老年危重结核患者的压疮预防需要综合性的护理手段,从各方面入手,给患者细致入微的照顾,任何一项危险因素都不能忽视,才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柴辉.危重患者应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护理体会(附260例临床报告).
[2]宗华.压疮的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3]丁永翠,杨梅.危重病人压疮护理及进展.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丹东市三级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4份,回收80份,其中有效问卷份80份,有效率100%。
2.方法:调查问卷的形式。自己设计问卷,共20道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护士的一般情况,包括学历、工作年限、危险因素的评估方法。第二部分:压疮的防治知识,包括压疮的预防方法、压疮的好发部位、处理方法,得分的计算为答对题目的总数,总分为120分,共12道题,及格分数设为70分。第三部分:护士对压疮的防治态度、护理实践情况、获取知识的来源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护士的压疮知识。
二、结果
1.护士压疮防治知识平均得分64.13±7.74。
表1护士压疮防治知识得分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学历的护士压疮防知识平均分差异P
①评估压疮的危险因素方面,有Norton量表、Waterlow量表、Braden量表,这些量表都是评估压疮危险因素最为科学的方法,但是调查中显示75%的护士从来没有用过这些量表,甚至不知道这些量表的用途,而只有25%的护士用过这些量表,其中用过Norton量表的护士占5%,用过Waterlow量表的护士占5%,用过Braden量表的护士占15%。②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床头抬高不应超过多少度这一题中,只有35%护士回答正确;每隔2-3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回答正确的人数占75%。③对压疮病人进行治疗一题中,只有21%的护士认为湿性方法对伤口的愈合效果好,而大约78%的护士回答错误,认为干性方法对伤口的愈合效果好;当局部受压出现红肿时,不可以使用气垫床,回答正确的人数占40%。④压疮好发部位,当患者俯卧位时,膝关节最易受累而造成压疮的发生,回答正确的人数占60%,回答错误的人数占40%;半卧位时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是骶尾部,回答正确的人数占70%,回答错误的人数占30%。
2.护士的压疮实践现状
表2护士的压疮实践现状
三、讨论
护士压疮防治知识平均得分64.13±7.74,及格率为48.75%。不同学历的护士压疮防知识平均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说明护士缺乏压疮方面的相关知识。
1.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病人发生压疮的风险会随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压疮预防的关键是定期评估,及时进行预防干预。使用评估量表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是预防压疮关键性的一步。而本调查显示只有25%的人使用过压疮危险因素量表。建议:医院护士应该熟练的掌握并应用国际通用量表对压疮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如Braden评估表、Norton评估表、Waterlow量表。通过评估筛选出压疮高危人群,科室填写评分表,并进行监测与干预指导。
2.知识更新不够迅速,观念落后。许多护士获取压疮知识的途径比较局限,本调查显示98.75%的护士都是通过《基础护理学》教科书获取。建议:为了提高我国护士的压疮知识水平,不仅要为临床护士提供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压疮知识继续教育,传播新观念,推广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还要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包含正确压疮信息的教材。加强对压疮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压疮方面的知识,定期选派一些护士到上级医院学习新方法。
关键词:压疮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99-01
随着患者家属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压疮的发生将可能作为未向患者提供标准护理的证据而导致诉讼,因此,观察13个压疮相关因素,如何更科学地预测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实施重点预防,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压疮俗称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特点是无痛,边缘硬而干燥,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轮廓,好发于骶尾部、臀部等骨隆凸部位,发生的原因有感知能力、活动能力和移动能力、营养状况、剪切力、摩擦力和潮湿,病人一旦发生压疮,非常痛苦,为疾病的痊愈和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故压疮的评估、预防、治疗和护理是临床护理,家庭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压疮的评估
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最关键的一步,要求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通常用感知能力、活动能力和移动能力、潮湿度、营养状况、摩擦力和剪切力6项内容进行评分,分值越少,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与压疮相关的因素有⑴年龄⑵卧床时间⑶血清蛋白⑷血糖⑸血红蛋白⑹体温⑺吸烟史⑻休克史⑼压疮发生前活动方式⑽体型⑾皮肤类型⑿意识状态⒀。
2压疮的预防
2.1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做好宣传工作,宣传教育的内容:
2.1.1压疮的特征及危害: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形成组织坏死的压力性溃疡。其特征与受压程度有关,局部通常表现为红、肿、热、痛,重者可出现水泡,破溃渗出,甚至出现组织坏死。
2.1.2压疮的好发部位现已证实,施加足够的压力并维持足够的时间,任何部位均可能发生压疮。但外来压力主要集中在无肌肉包裹或肌肉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凸处,如骶尾部、臀部、足跟等。
2.1.3老年人易发生压疮:a、局部组织长期受压。b、血液循环不良。c、感觉功能障碍。d、营养不良。e、局部刺激。一旦发生压疮就会增加不必要的痛苦,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间接影响身体恢复。
2.2科学指导,最早的、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让病人尽可能地活动,以减轻局部压力,勤翻身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翻身的同时观察受压部位的皮肤是否有改变,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2.3保护皮肤的干燥和清洁:昏迷病人留置尿管,排便后及时清洁,再扑爽身粉。
2.4减轻皮肤摩擦:在翻身及搬动病人是应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位置,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2.5传统护理用具与新型护理用具相结合:如枕头、气褥等。
2.6正确按摩:翻身避开皮肤损伤部位,避免拿、捏等动作,以免加中组织损害,按摩后用烤灯照射受压部位。
2.7加强自身营养,昏迷病人应鼻饲饮食,少量3次。
3压疮的分级治疗和护理
3.1压疮的分类
I期具有30min不消失的红斑,但皮肤完整;II期损害累及表皮或达到真皮,溃疡表浅,可表现为皮肤擦破,水泡或浅火山口状改变;III期损害涉及皮肤全层及皮下脂肪组织;IV期深层组织的损害,穿透皮下组织直到筋膜肌肉、骨骼和关节。
3.2压疮的治疗和护理
【摘要】目的:调研住院病人压疮的发生率,分析引起压疮的主要原因及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制‘压疮发生情况调查表’,选择2010年1、2、3连续三个月的同一天对南京总医院全院住院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survey)。结果:在未经特殊干预措施下2010年1-3月连续三个月压疮的发生率从3.3%下降到1.15%,连续三月的院内压疮发生率平均为2.20%。男女发生率比为4516,并且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需呼吸机辅助呼吸、肥胖或水肿、意识不清、糖尿病、中风、瘫痪、大手术后、骨折等需制动、持续高热。结论:护理工作的重点应该在于及时识别高危因素,准确预测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压疮;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
TheincidenceofnosocomialpressureulcersandrelatedfactorsinGeneralHospital
ShendanpingSunjingjingHuangJingbo
【Keywords】pressureulcer;incidence;riskfactors;preventionandcontrol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65-02
1引言
压疮(pressuresore)也称压力性溃疡,以前称褥疮(Bedsore或decubitusulcer),是指由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浸渍所引起的缺血坏死性皮肤损伤。从全球范围看压疮的发生率与15年前相比没有下降趋势,压疮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1][2]。一般医院的发生率为2.5%~8.8%,有的甚至高达11.6%[3]。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住院患者剧增,他们的皮肤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相对不足,进一步导致了压疮的高发。国内外已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4][5]。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研究者正在寻求医疗与护理操作相结合的路径,以达到提高压疮预防护理质量和减少费用的目的[6]。为此目的,我们于2010年1-3月对15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进行调查,以了解医院内压疮发生率及危险人群,为有效预防压疮提供依据,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入选标准:自规定的调查当日计算住院≥24h的住院患者,能够主动配合调研,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不限。剔除标准:临终状态、因病情需要不能翻身有制动医嘱、患者或家属不配合调研予以剔除。2010年1-3月共入选调研2773例次。1月共939例;2月共874例;3月共960例。
2.2方法:研制“压疮发生情况调查表”,指导老师针对调查表内容和所涉及方法对参加调研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法、记录内容、统计学处理方法等,以控制调查中的偏倚。调研人员于选定日期统一按表格内容现场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当日住院的总人数,每个科室的男、女病人人数、危重病人数、年龄、住院时间、Braden评分结果、病人特殊情况说明以及护理人员采取的护理措施,如:翻身、使用减压床垫。
2.3数据管理与统计学分析:建立数据库,将获得的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性统计。
3结果
3.1住院病人压疮院内发生率:3次调研共计2773例住院病人,2010年1月对我院939院患者运用量表进行评估,并密切关注护理措施的实施及压疮的进展。939者中院内发生31例,发生率为3.30%;2月874例住院患者中院内发生19例,发生率为2.17%;3月960例住院患者中院内发生11例,发生率为1.15%。1-3月我院压疮的发生率由3.30%下降到1.15%,平均为2.20%。(见表1)
表12010年1-3月2773例住院患者压疮发生调查结果
研究表明卧床时间和年龄与压疮发生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卧床时间越长、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压疮。将卧床时间的预警值设定为>21.40d,年龄预警值设定为>54.44岁。
3.2压疮的好发人群(见表2)
表2
此外,应激情绪、精神压抑、消沉、缺乏自我护理意念等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4讨论
4.1压疮发生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分析:文献报告压疮易患人群包含:①患神经系统疾病者②老年人;③肥胖者;④身体衰弱、营养不良者⑤水肿病人⑥疼痛病人⑦大小便失禁者⑧石膏固定者⑨发热病人⑩使用镇定剂的病人:自主活动减少[7]。量化结果显示:压疮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为感觉运动中的绝对卧床、感觉丧失、肢体活动受限、截瘫、偏瘫患者,次要因素为年龄,与老人患病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有关。位于第三的是因素,制动、大型手术或长时间局部受压者。这3种因素占高危因素的50%以上[8]。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除上述因素外,上呼吸机的病人有21例发生压疮,占0.76%,值得重视。由调研结果显示的高危因素有: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
4.2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意义:压疮的发生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经济压力,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9]。研究表明:一旦有压疮发生护士的工作量将增加50%[10]。而且发生了压疮的治疗费用远远大与预防费用[11]。所以护士应高度重视压疮的预防工作,这也是我院伤口护理小组后期工作的重点。通过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可以了解到我院压疮发生的概况,以此为参考依据制定后期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赵霞,周立颖.国内压疮的研究及护理新进展[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21(04):1-3
[2]SteasWEJr,etal.TreatmentoftheDecubitalulcer[J].WestJMed,1991,154(5):539.
[3]王泠,郑修霞,王衫,等174名临床护士掌握压疮预防知识的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21.
[4]席淑华,周立,王雅芳,等褥疮监控记录单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14.
[5]BarrateEPressuresores:PuttingriskcalculatorsintheirplaceNursingTimes[J].1987,83:65-7
[6]蒋琪霞.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15.
[7]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6-217.
[8]BakkenS.Informaticsforpatientsafety:anursingresearchperspective.Annu-Rev-Nurs-Res[J].2006;24:219-54.
[9]McdonaldA;LesageP.Palliativemanagementofpressureulcersandmalignantwoundsinpatientswithadvancedillness.J-Palliat-med[M].2006,9(2):285-95.
压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疾病康复时间,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而且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对高龄患者必须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通过对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286例高龄手术患者的护理观察,在进行预防压疮护理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286例,其中男234例,女52例,年龄65~94岁,平均年龄79岁,住院期间无一例压疮发生。
2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2.1导致压疮发生的局部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湿,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
2.2导致压疮发生的全身性因素有感觉丧失、营养不良、组织灌注不足、年龄、体质、体温、精神心理因素等。
2.3高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衰退,保护性反应迟钝,老化的皮肤软组织代谢低下,也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因素之一。
3皮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3.1压疮的预防主要在于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注意局部护理和患者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对病情允许能自行翻身的患者,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根据病情和皮肤受压情况应至少每2h协助翻身1次;对不能自行移动的患者,将患者倾斜30并用枕头支撑,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压力,患者平卧位时床头抬高不超过30:在搬动时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位置,避免拖拉扯拽患者;长久坐姿的患者一般每15min做1次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的动作,对于自己不能独立完成者,则需要护理人员每1h帮助进行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动作。
3.2建立压疮监控记录,建立床头翻身卡。对可能发生压疮患者,严格按时间表进行翻身、更换,全身皮肤检查1次/d;对解除压力30~40min皮肤持续发红的患者,可进行局部按摩10~15min,以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并置气圈垫、海绵垫或软垫于患者枕部、肩胛部及骶尾部等皮肤易受压处,预防压疮的形成。
3.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清洁患者皮肤。保持病人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可每日用温水擦浴;有大小便及其它污染时,随时清洗,更换尿垫及被服;伤口渗出液和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和衣服,保持皮肤干爽;保持床铺及患者衣服柔软、平整、干燥、无皱褶,如有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以防擦伤皮肤。
3.4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矿物质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对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经肠内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可静脉输入脂肪乳、白蛋白、氨基酸、全血等。此外,每天还可以口服维生素c、锌制剂、复合维生素片等。
3.5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保持沟通与交流,对其在配合康复治疗与护理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了解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知识,掌握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预防压疮的护理活动,以达到预防或降低压疮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压疮管理;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3)12(a)-0185-02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1]。压疮护理是临床护理的主要内容,其效果是衡量护理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林菊英[2]在医院管理年中提出,压疮的标准为0%时,尚有附加说明:不能翻身的特殊患者除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带入院者不得扩大。骨科患者由于其专科特点,发生压疮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压疮的影响因素、制订积极的预防措施对规避护理风险有重要意义。
1压疮管理的影响因素
1.1护士方面
1.1.1临床护士对压疮风险的评估不足科室采取了入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机制,对大部分患者进行了切实可行的压疮风险评估,并纳入压疮预防管理,但对以下几种人群的压疮评估存在缺陷:①对疼痛非常敏感的年轻骨折患者,因疼痛而不愿意翻身;②护士对下肢牵引患者的足跟及内、外踝部位压疮风险评估不足,压疮发生部位排序为骶尾部、足跟部、髂嵴[3];③手术时间>2h的患者,往往容易被忽视,容易发生一期压疮。有研究表明,压疮在外科预防的重点人群为手术后卧床患者[3]。
1.1.2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预防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手术中或手术结束后的几小时至3d内发生的压疮。据报道[4],综合性医院的院内压疮发生率为3%~14%,其中23%与手术有关。压疮分为急性压疮和慢性压疮,手术患者是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5]。骨科中大部分患者的手术时间都较长,高龄患者较多,如不采取预防措施,易发生压疮,通过对手术室护士的调查显示,90%的护士术中压疮预防的意识不强,85%的护士认为术中压疮的预防不重要,操作有一定难度。因认识上的不足及术中无任何压疮预防的措施,导致手术>3h的患者一期压疮的发生率较高。
1.1.3护士相关知识缺乏骨科患者应根据骨折部位、手术部位不同而确定不同的预防压疮的方法,如骨盆骨折患者不能翻身,采取睡气垫床、定时用手按压气垫床让患者骶尾受压部位减压、透气等措施。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抬臀法,颈椎、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轴线翻身法。全髋置换术后患者采取向健侧翻身,双下肢中间垫一个三角软枕,保持患肢的外展位。年轻护士或新入科护士相关知识缺乏,害怕不当的翻身方法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术后关节脱位,危及患者的生命或影响手术效果,引发医疗纠纷,在压疮预防采取措施方面存有顾虑,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预防压疮的效果。
1.1.4护士对压疮预防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强也是导致压疮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因素:8:00~12:00是治疗高峰,护士忙于治疗而容易忽视落实预防措施;2:00~8:00夜班期间,护士处在比较疲倦的状态,工作缺乏督促,再加上会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睡眠,预防措施得不到很好落实,很多压疮发生在这个时间段。有研究表明,8:00~12:00和2:00~8:00是压疮重点预防时段[3]。
1.2患者方面
患者多为高龄者,自身体质比较虚弱,外伤后担心增加子女的负担,对压疮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与配合比较欠缺。
1.3护理管理方面
未制订压疮预防管理流程,对护士压疮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不够重视,对压疮预防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缺乏严格的监督检查,无奖惩措施等也是造成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
2对策
2.1护理人员方面
2.1.1加强对护士的培训①病房护士的培训内容:理论培训,如压疮概述及分期、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压疮的预防护理新进展及压疮相关制度的学习,学习不同骨科患者压疮预防的方法、与患者及其照顾者沟通的技巧、压疮发生的危害及后果、水垫的使用方法。技能操作培训,如全髋置换术后患者翻身方法、颈髓损伤患者的轴线翻身法。②手术室护士培训内容:术中压疮的国内外现状、术中压疮的影响因素、骨科各种手术的受压点,通过培训提高护士对压疮的认知度。
2.1.2保证病房有相对充足的护理人员增加易发时间段上班人员,让护士有时间来做好预防压疮的措施,丰富的医疗知识能提高护士对压疮的认识,但并不能预防压疮的发生,而护理措施的实施程度直接影响压疮预防的成效,如护理人员的配备不到位,护士在治疗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容易在压疮预防护理方面打折扣,甚至于完全或部分依赖于患者家属,各项护理措施很难落实到位。
2.2患者方面
取得患者与照顾者的支持与配合,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告知陪护者压疮的危害及正确皮肤护理的方法,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动作,提示患者家属注意事项,如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患者全身皮肤干洁、加强营养。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指导正确抬臀方法;对长期期卧床患者,叮嘱家属做好患者肢体的功能锻炼,以免肢体僵硬,造成翻身困难,增加患者的痛苦。
2.3护理管理方面
2.3.1制订压疮预防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指采用科学合理的步骤来开展工作,处理问题。①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注意对疼痛耐受力差,手术时间>2h,牵引患者的足跟及内、外踝部位的评估,纳入压疮发生危险人群,及时填写压疮预报申请,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应在24h内上报护理部;②根据患者的情况,由责任护士及责任组长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白班由责任护士或代管的责任护士落实,晚班由值班护士落实;③严格执行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的床头交接班。
2.3.2加强四级监控管理四级监控管理即责任护士自查、责任组长督查、护士长抽查的科室三级管控及护理部的监控管理。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压疮高危患者按照与责任组长共同制订的措施进行管理,对晚班护士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责任组长对责任护士的压疮预防措施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科室定每周四为压疮预防集中检查日,由两组责任护士对所有的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如病情好转,评分未达到压疮预报分值者,给予停止高危管理,但应继续加强护理,以预防压疮。
2.3.3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奖罚分明,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对有压疮高危患者隐瞒不报,一旦发生压疮,进行扣罚,对难免压疮不扣奖,对高危患者,未落实切实有效的措施而发生压疮者进行扣罚。
2.3.4做好术中压疮的预防管理制订骨科常见手术摆放的标准流程,合理摆放。取适当的减压装置,使患者身体压力再分布,从而减轻局部持续受压,如使用床垫、垫、减压敷料等。
3小结
压疮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发生压疮不但会加重患者的原发病病情,增加医疗保健资源消耗,而且将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提升至4倍以上[6]。美国每年有近250万患者需要治疗压疮,6万患者死于压疮相关并发症,每年用于压疮的费用约110亿美元[7]。英国每年用于治疗压疮的总成本为14~21亿英镑,占英国国民医疗服务总支出的4%,其中90%为护理时间成本[8]。因此,预防压疮被公认为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手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医院获得性压疮的发生率,节省额外的医疗开支[9]。建立科学的压疮防治管理制度及良好的质量管理文化氛围,是保证患者得到安全、高质量护理的前提。骨科是临床上压疮多发的科室,压疮预防是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骨科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压疮预防措施执行不到位是造成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而造成执行不到位的原因有来自护士、患者和护理管理方面的因素,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加大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①护士方面:要加强培训,使其知晓不同骨折术中及术后压疮预防的方法,并强化护士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压疮的预防和护理能力。②患者及其家属方面:加强宣教与指导,使其了解压疮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配合措施的落实。③护理管理方面: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加强压疮预防过程管理,制订压疮预防管理流程,使压疮预防措施环环相扣,能有效明确责任,避免因责任不清而造成措施执行打折扣的现象;完善压疮监控制度,建立压疮四级监控管理,使压疮的管理形成制度化、程序化,每一级监控人员对压疮高危患者的情况均要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护士共同参与压疮管理的意识;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骨科患者发生压疮。压疮预防重点是提高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对压疮的认识和各项护理措施能得到有效落实,此种方法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BlackJ,Baharestanim,CuddiganJ,etal.2007nationalpressureulcerstagingdefinition[J].UrolNurs,2007,27(2):144-150.
[2]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22.
[3]蒋琪霞,管晓萍,苏纯音,等.综合性医院压疮现患率多中心联合调研[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6-30.
[4]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5]何晓珍,樊翌明.术中褥疮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7.
[6]TannenA,DassenT,HalfensR.DifferencesinprevalenceofpressureulcersbetweentheNetherlandsandGermany-associationsbetweenrisk,preventionandoccurrenceofpressureulcersinhospitalsandnursinghomes[J].JClinNurs,2008,17(9):1237-1244.
[7]DuncanKD.Preventingpressureulcers:thegoaliszero[J].JtCommJQualPatientSaf,2007,33(10):605-610.
[8]BennettG,DealeyC,PosnettJ.ThecostofpressureulcersintheUK[J].AgeAgeing,2004,33(3):230-235.
【关键词】老年人;骨折;疼痛;压疮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6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0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份在西安市中心医院骨科住院的23位70-80岁的男性和37位60-80岁女性并具有手术指征的卧床患者为例,比较术前、术后压疮在疼痛耐受、翻身配合中的发生情况。
12方法60例术前术后骨折情况压疮表,见表1。
2结果
上述表1对照中,人数、年龄、营养在术前、术后P>005,无统计学差异,而疼痛耐受,翻身配合,及皮肤在术前、术后P
3讨论
31压疮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的破损[2]。
311生理因素―疼痛①疼痛,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综合现象,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征象与症状,是病人最痛苦的感受,是不舒适的最高形式。②骨折患者引起的疼痛,致使人正常的舒适受到限制,其中以老年卧床者多见,而老年人中脑细胞老化伴脑细胞减少,可造成生理性的姿势控制能力减弱,使姿势倾斜度增加[3],从而造成了压疮发生的一个因素。③年龄,个体差异及病人的支持系统对疼痛有不同的反应。其中,年龄是影响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对疼痛的敏感程度随年龄而有不同,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较高,在骨折引起的疼痛中,术前静止动作及保护动作反应明显,进一步加重了压疮,个体差异中,自行控制及自尊心较强的人常能忍受疼痛,反之疼痛的耐受性明显下降。
312其他因素①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易患部位(骶尾)长期承受超过正常毛细血管的压迫,同时由于疼痛拒绝翻身,身体与床面形成逆行阻力,磨损角质层,造成摩擦。②营养状况,年龄,潮湿等: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内因,也是直接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潮湿使表皮角质层保护能力下降,容易继发感染。老龄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损伤性增加
32压疮的护理
32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介绍疼痛的相关知识,包括原因,如何面对等,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减轻其紧张、焦虑、恐惧,使其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②分散注意力:根据不同病人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音乐,有节律的按摩,或指导其深呼吸及想象疗法,上述均可减少其对疼痛的感受强度。③促进舒适:帮助病人取用正确的姿势,舒适整洁的病床单位,良好的采光和适宜的室内温度、通风,都是缓解疼痛的条件。④根据医嘱行药物治疗。⑤缓解疼痛,在骨科护理中,行有效牵引,同时在医生的配合下,完善术前准备,尽早解除骨折引起的生理疼痛,是根本措施之一。
322术后护理①减少对组织的压力,摩擦力,翻身是简单有效地解压方法,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后可用软枕等支持身体空隙处,平卧者可抬高床头30。并且协助其正确使用便盆,更换床单,抬起时避免拖拉。②在个体不同情况下,保持正氮平衡,蛋白质是组织修复必需物质,维生素c和锌在伤口愈合中起重要作用[4]对于易发压疮的病人应给与补充,同时保持皮肤与床单清洁,皮肤一旦擦伤,易受汗、尿、粪或渗出物的浸渍,因此要及时发现,处理。
总之,压疮是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骨折患者因疼痛在术前很难配合专科护理,使压疮发生率高于术后,因此,针对骨科卧床患者有手术指征者,应尽早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减轻疼痛,同时以高度责任心,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做到六勤,即勤翻身、勤观察、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5],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殷磊疼痛病人因素及护理[A]护理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9-160
[2]黄人健,田力主编,于阳等编著皮肤的护理[A]护士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0104:41
[3]汪家琮老年人理性疼痛护理[A]康复知识大全[M]1997,23(9):532
【关键词】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危险因素护理
【Abstract】ObjectiveanalyzeNeurologybedriddenpatientspressureulcerriskfactorsandnursingmeasures.MethodsTheDepartmentofNeurology120casesofhospitalizedpatientswerep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inourhospital,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conventionalmedicalcare.,theob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withdepartmentofNeurologyanti-pressureulcercaremethods.ResultsAfternursing,pressureulcersoccurinobservationgroupthenumberofcaseswas1.67%,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6.67%,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DepartmentofNeurologybedriddenpatientspressuresoresriskfactorsCare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压力性溃疡,压疮最初称为席疮,再发展称为褥疮,现称之为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神经内科患者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偏瘫、大小便失禁、昏迷等多种状况,很容易发生压疮。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压疮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男74例,女46例;年龄26~82岁,平均62.5岁;原发病均为神经内科疾病,其中脑出血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脑梗塞57例,病毒性脑炎9例,癫痫6例;入院时皮肤都完好无破损。按照随机原则,设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防压疮护理方法:
1.2.1动态评价
实施计划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压疮治疗护理中的动态变化积极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促进学术水平和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1.2.2保持皮肤干燥
常规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单及衣物的清洁平整,每日擦浴1~2次,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衣服、被服,对于大小便失禁、呕吐、出汗等患者,应及时清理、更换,尤其是老年患者,必须确保和消除其共发病因。留置尿管的患者,翻身时特别注意避免身体任何部位压住管路,尤其是尿管连接头部位。
1.2.3体位护理
经常改变患者体位能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因为能维持身体局部微循环的畅通,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常规是2h翻身1次,有研究表明与侧卧位相比,将患者侧倾30°并用枕头支撑的体位有利于某些解剖部位压力分散和血液流动。
1.2.4营养支持
神经内科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进食量少,致使患者营养状况较差。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在构建新组织和对损伤组织的愈合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给予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控制感染,不能进食者行鼻饲饮食,危重患者静脉补充营养及高能量液体。
1.2.5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预防压疮的基本知识和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和方法,进行预防压疮的方法指导,如翻身技巧、床上擦浴的方法、营养饮食配方及选择,以高度的责任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急燥,不厌烦,使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到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中。治疗操作要轻柔准确,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使之配合治疗护理,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1]。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观察组发生压疮例数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压疮情况比较
注:*P<0.05。
3讨论
压疮是由于外力(压力、剪切力、摩擦力)作用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而形成的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已有研究表明,导致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分为局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局部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湿,全身性因素有感觉丧失、营养不良、组织灌注不足、年龄、体重、体温[2],老年人、消瘦者、体温过高或过低者、精神抑郁者均易发生压疮。另外也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长期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心情抑郁,精神紧张,主动活动及配合性较差,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蛋白质合成被抑制,组织容易被分解,易诱发、加重现有的疾病,从而促使压疮发生。
压疮发生率是对基础护理质量的真实反映,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体重较大、长期卧床、皮肤抵抗力差,极易发生压疮,压疮发生后很容易引起局部感染,甚至全身感染[3]。实施预见性的压疮护理和管理,能有效预防院内压疮的发生。1、2期压疮护理原则是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继续发展,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感染,多采取暴露疗法。而对3、4期压疮护理原则是保持清洁疮面,促进愈合,有坏死组织时应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对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每1~2h翻身1次,做好记录。加强健康教育也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手段,告知患者及家属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压疮的各种措施和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只有掌握了全身和局部以及心理到生理的全面综合治疗,才有助于压疮的预防愈合。
综上所述,压疮虽然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一大难题,但只要根据压疮危险因素评分结果,针对不同危险等级制定不同标准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计划,使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才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7):20.
【关键词】老年褥疮;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褥疮属于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褥疮俗称压疮,压力性溃疡。主要的病发原因为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老年皮肤褥疮于康复治疗、护理中较为普通性的问题。褥疮已成为卧床病人头号“杀手”,故应该重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预防护理[1]。现针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0例老年褥疮患者,分析该病的发病原因,最后实施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共收治70例老年褥疮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析,均达到褥疮诊断标准。7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为30例,年龄分布于59-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5±6.2岁。根据患者的疾病住院资料显示,25例老年患者因神经内科偏瘫住院;10例老年患者为晚期肿瘤;21例老年患者为糖尿病患;14例老年患者为截肢偏瘫。70例老年褥疮患者中,早期褥疮患者具有46例,早期褥疮患者中表皮完整者有30例,表皮具有破溃无明显感染者为16例。晚期褥疮患者具有24例,17例患者处于浅层溃烂期,7例患者处于坏死溃烂期。70例患者经过我院的询问和建议,均同意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2护理方法
1.2.1健康知识指导针对老年褥疮患者需进行健康知识的指导,因日常的临床症状不注意引起疾病的出现。我院针对褥疮患者的主要指导为①日常褥疮疮口护理方法。②健康训练。③日常饮食。医务人员日常需与老年褥疮患者或者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患者日常所需注意的方面,包括的及时更换,全身的按摩,身体的擦拭,饮食的应以清淡为主,切忌烟酒辛辣物等。同时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发放健康知识的小册子,患者闲散时间即可掌握知识和打发时间。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命体征,实施个性化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
1.2.2临床心理护理由于临床褥疮疾病的出现为长时间卧床、肢体瘫痪、脊髓受伤等,均为不能自行活动的患者。原本的卧床疾病增加褥疮疾病,患者的内心时常感到不适,极易产生焦虑、急躁、孤独、悲观等消极情绪,更有甚者出现抵触治疗的态度。医务人员需进行针对性的沟通,细心的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主动积极的帮助患者渡过难关,增强患者面对和战胜病魔的决心,减少不良情绪的出现,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最后促使患者身体快速健康出院。建议患者家属多陪伴和关怀老年患者,确保患者心情愉悦,提升患者手术后的日常自理能力,提高安全感与价值感[2]。
2结果
我院70例老年褥疮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现,无不良临床反应,均全部健康出院,减轻了许多患者的病痛,得到了许多患者的支持和赞美,所以值得临床推广。
3结论
经过此次的临床实验,我院总结了两大主要预防措施。主要为①适当减压。减压为预防老年褥疮的重要措施,其需间断性减少全身对某局部的压力,从来减少褥疮的发生率。医务人员或者家属需每隔1小时到3小时帮助患者进行一次翻身,适当的更换,亦或者减压器械的辅助,是解决局部受压的常规方法。建议患者实施“左侧卧”、“仰卧”、“右侧卧”、“俯卧”等方式变化,病情较轻的情况下,老年患者可自行变换。同时,医院可考虑情况向患者分发软枕或者海绵垫予以保护。②特殊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方法。临床褥疮患者均有不同病因卧床的患者,倘若面对肥胖的患者和病情严重的老年人,该特殊患者并不建议经常性翻身,医务人员或者患者家属可把床脚调至为30度最佳,然后每隔1小时至2小时把海绵垫或者软枕放在褥疮患者的腰骶部,且进行左右腰骶交换置入,该方法为促进局部的气体通透,致使受压局部的压力降低到最小值。倘若患者活动受限或者骨折的患者,可实施持续性仰卧位,以减少压力避免褥疮的发生[3]。
总结概括,医务人员需实施针对性的合理护理干预,对症下药式的方法方能降低褥疮患者出现,减少患者的疼痛,进而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最后帮助患者能快速恢复健康,矗立了良好的声誉,缓解社会压力,故综合干预护理针对老年褥疮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燕妮.浅谈老年患者实施预防褥疮的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3(02):247-248.
关键词:压疮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54-02
压疮是由于身体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局部皮肤长期摩擦、受潮湿刺激以及全身营养不良、水肿,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和血液循环障碍,而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红、肿、热、痛、溃烂和坏死。71%压疮出现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1],因此如何更好的预防护理的“三大并发症”之一[2],常被我们护理人员所关注。本文对我院老年病科发生的11例压疮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高危患者发生压疮的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1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老年病科发生压疮11例。11例压疮患者中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80-100岁,平均年龄86岁。肺癌导致的肺性脑病1例,硬脑膜下血肿1例,高血压脑病3例,脑供血不足2例,肺功能不全2例,髋关节骨折2例。
1.2临床表现。11例压疮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单个部位9例,多个部位2例,其中骶尾部8例,足踝部1例,骶尾部和并足踝部1例,肩胛部和并臀部1例。按压疮分期,其中I期压疮3例,Ⅱ期压疮6例,Ⅲ期压疮2例均为骶尾部面积5cm×6cm,Ⅳ期压疮0例。
1.3特殊病例。患者男8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余”由平车推至入院。7年前查胸部CT示“肺气肿,两肺间质纤维化”,2年前突发急性左颞叶脑梗死,出现记忆力减退,右侧肢体活动障碍等表现,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史20年余,血压最高达200/100mmHg,查体:T36.8℃,P76次/分,R16次/分,Bp127/72mmHg,24小时微量白蛋白升高。骶尾部5cmx6cmⅢ期压疮,渗液较多,左足跟内踝处1.5cm×2cm破溃,糖尿病足表现,创面有较多脓性分泌物,触之出血。入院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清除坏死腐烂组织,新洁尔灭酊消毒创面,腔隙处,并用纱布包扎,覆盖创面。每2小时翻身,拍背,避免局部皮肤的长期受压,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便后及时清洗,行留置导尿护理。鼓励病人按时进食,合理控制血糖,以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2原因分析
2.1力学因素。本文11例患者均是卧床不起,骨突部位受压最为严重,长期持续的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压力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发生压疮的概率越高,当皮肤受压超过32mmHg,并且持续超过一定的时间,组织就会发生缺氧、血管塌陷、血栓形成而出现压疮[3]。
2.2年龄因素。压疮年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病人较50岁以下病人发病率高出7~8倍[4]。老年人由于皮下脂肪减少,靠近皮肤表面的血管又硬化,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因受压而发压疮[5]。
2.3患者自身因素。
2.3.1营养因素。老年人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下降加之牙齿松动缺失咀嚼困难加躯体患病导致食欲减退,长期卧床患者通过鼻饲供给营养和能量,易致机体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性水肿等易发压疮。增加老年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特别是高蛋白饮食的摄入可以大大降低压力溃疡25%的风险率[6]。
2.3.2疾病因素。老年人走路步态改变,腿抬不高,肌肉控制能力差,视力减退,平衡能力差,性低血压,心源性昏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骨软化症,帕金森病等,更易跌倒,常引起骨折,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及被动,也是发生压疮的原因之一。
我国患老年痴呆的平均年龄为75—76岁,患血管性痴呆的年龄大多在68岁左右。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80岁人群此比率上升至15%—20%[7]。这些老年人生活能力丧失,常长期卧床,易引起褥疮,废用综合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一些感染的发生。皮肤压疮与体温的关系密切,根据文献报道昏迷患者20h内发生压疮是避免不了的[8]。发生皮肤压疮者平均体温>38.5℃最高达40℃,未发生皮肤压疮者体温平均
2.4护理员因素。大部分褥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隆突上。也有部分溃疡发生于髋及臀部周围,小部分发生于下肢。典型的褥疮发生部位为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隆、足跟及外踝。这些解剖部位是患者经常不变换时产生褥疮最危险的部位[10-12]。护理人员护理的不合理,以及对这些解剖位置的不了解和忽视,常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未及时清洁患者体表的汗液、大小便等排泄物的刺激,降低皮肤了自我防御功能,也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
3护理措施
3.1勤翻身,建立翻身卡。皮肤护理翻身卡的应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了工作主动性,使护士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有据可查;使患者家属享有自主参与评价护理质量的权利,使患者得到尊重,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及家属较好地掌握了防止压疮发生的护理知识和方法,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13],有效地预防了压疮的发生。
3.2做好生活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皱折;使患者皮肤清洁舒适,大小便浸湿后及时给予清洗、擦干,剪平指甲。尿失禁患者按医嘱留置尿管,避免尿液对局部皮肤的浸润,从而腐蚀皮肤。便失禁患者,及时清理、擦净粪便,避免粪便腐蚀皮肤。
3.3原发病的治疗与护理。压疮的发生常常是在许多原发病的基础上并发的,如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缺血、缺氧、感觉异常,髋关节骨折等易发生压疮。因此,有效的预防跌倒,合理的控制血糖,血压,对于重度老年痴呆的患者,在疾病早期应尽早的展开大小便训练,从源头上减少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3.4使用护理器具,伤口换药等措施。是用减压等器具如气垫床、海棉床、水垫,在踝部放置小海棉,减轻局部受压。每班检查受压皮肤,协助翻身,对于伤口坏死者及时清除坏死组织,给予伤口换药,烤等灯照射等护理措施。
4小结
11例患者均为压疮发生的高危患者,据蒋琪霞等[14]调查的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18.84%,汤莉等[15]报道的压疮高危病人压疮发生率6.9%,如何延缓压疮的发生,控制压疮的恶化,从老年患者疾病的出发,减少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切实的提高护理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将是我们今后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晓蓉.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4-15
[2]何金爱,林清然.实施预防压疮“四化”管理的成效.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613
[3]常冰,郭晓霞,魏媛媛,等.致压疮的原因-压力分析及预防[J].护理研究,2005,19(7):1379
[4]阔萧.浅谈压疮护理故将胰岛素、654-2混合液湿敷于创面后,[J]当代医学,2008,8(147):134
[5]卢美秀,魏玲玲主编.最新内外护理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115
[6]RebeccaJ.Stratton,Anna-ChristinaEk,MeikeEngfer,ZenaMoore,PaulRigby,RobertWolfe,MarinosElia,Enteralnutritionalsupportinpreventionandtreatmentofpressureulcer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ELSEVIER,AgeingResearchRevi4,(2005),422-450
[7]卢少萍,徐永能,张月华.全程护理干预提高老年痴呆患者遵医行为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19):35
[8]郝建秀,张研,秦丽芬.褥疮防治症状.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44
[9]徐国英,郭新节.重症脑出血首次翻身时间的研讨.护理学杂志,1999,14(3):131
[10]薛小玲,刘慧,景秀琛,等.3种评估表预测压疮效果的比较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41-243
[11]何金爱,林清然.实施预防压疮四化管理的成效[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613
[12]张长惠,秦惠基.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压疮.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2-203
[13]刘洋,吴美福.自制翻身卡在预防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6年8月第21卷第16期(外科版)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