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6篇)

发布人:收集 发布时间:2024-07-30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篇1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疾病,而妊娠期间糖尿病的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均有严重的影响[1]。控制糖尿病病情进展,控制孕妇血糖波动,维持正常糖代谢对母儿健康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27例,年龄23~38岁,平均28岁,孕32~39周。初产妇16例,经产妇11例。其中5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22例为妊娠期糖尿病;20例为阴道自然分娩,7例为剖宫产。新生儿阿氏评分8~10分25例,6~7分2例。

1.2方法孕24~28周做糖筛查,经临床诊断确诊后,孕妇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孕妇保健,饮食护理,运动指导,正确使用药物指导。在不同的时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护理

2.1心理护理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焦虑症和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孕妇[2]。糖尿病孕妇除了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外,还要担心胎儿安危,所以心理压力较正常孕妇大。医护人员要告知孕妇及家属在妊娠期间应严格控制血糖,加强监测,且保持积极乐观情绪,以利于胎儿正常发育。临产后孕妇情绪波动大,紧张、疼痛、兴奋均可引起血糖大幅波动,故产程中更应严密监测血糖变化,给予耐心、细致地解释,消除各种顾虑,使其有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2加强孕妇保健加强婚检、孕前咨询及遗传咨询,孕早期要求孕妇建立围产期保健卡,重视孕期糖筛查,一经确诊应尽早治疗,并加强围产期母儿监护,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强化健康教育指导对妊娠糖尿病的愈合及转归有很好的影响[3]。督促孕妇及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孕期监测与治疗。

2.3饮食护理妊娠期间糖尿病的饮食控制非常重要。约85%的孕妇通过生活调整后,血糖可以达到理想范围[4]。孕妇除需要满足自身的能量代谢意外,还要满足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因此,糖尿病孕妇每日热量的摄入不应严格限制,以不引起孕妇饥饿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保持餐后血糖正常为最好。主食应少食多餐,5~6餐/d,建议孕妇多进维生素食物,注意维生素、铁、钙的补充。

2.4运动指导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为本病的有效疗法之一[5]。指导孕妇进行积极的有氧运动,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如散步、孕妇操等,时间为1次/d,20~30min/d,宜在餐后1~2h进行。

2.5正确使用药物胰岛素是妊娠期间糖尿病孕妇唯一的治疗药物。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因此它不通过胎盘,对母婴都安全。护理人员让孕妇及家属明白应用胰岛素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治疗,使他们掌握注射胰岛素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6]。注射时要掌握剂量、注射部位等,注射后注意孕妇的反应,观察有无头晕、无力、饥饿、脉搏快等低血糖反应,若出现这种情况,应进食含糖食物,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2.6妊娠期护理加强产前检查,妊娠早期、晚期每周检查1次,妊娠中期每2周检查1次。每次检查除产科常规项目外,应重视糖尿病的病情变化。教会孕妇自测尿糖及据此控制饮食或使用胰岛素等,识别异常症状、体征,及时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必要时B超检查胎儿发育情况,教会孕妇自数胎动的方法。孕晚期给予胎心监护,发现异常及时住院,以取得最佳效果[7]。

2.7分娩期护理糖尿病孕产妇及其胎儿死亡率较高,因此,选择合适的分娩时间和正确的分娩分式至关重要。经阴道分娩者,应提供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环境,严密观察产妇的一般状况,鼓励进食,保证足够热量,防止低血糖,进食少且体质差的孕妇除提供心里支持外,可根据医嘱补液。经剖宫产者,术前3h按医嘱停用胰岛素,以防新生儿低血糖,做好手术前后护理及抢救新生儿准备[8]。

2.8新生儿监护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抵抗力弱、易发生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症等。因此无论其体重大小,均按高危儿护理,尤其是孕期血糖控制不满意者,需给予监护,注意保暖,间断给氧。重点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出生30min内开始定期口服25%葡萄糖液,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出现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9产褥期护理严密观察产妇体征及子宫恢复情况。胎盘娩出后抗胰岛素的激素迅速下降,再加之产时产后出血及体液丢失易发生低血糖,因此,每4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注意产妇有无低血糖。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定期复查血糖,加强随访与指导,减少真性糖尿病的发生。

3结果

本组17例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护理过程中孕产妇未发生感染、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新生儿状态良好。

4讨论

本文通过对27例妊娠期间糖尿病的护理,使笔者对该病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妊娠期间糖尿病对母婴有一定的影响,要及时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本组27例产妇及新生儿,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均预后良好。医护人员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孕妇应注意筛查,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定期对孕妇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胰岛素治疗,健康指导等方面的交流沟通,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良好的妊娠结局。加强产前检查,让孕妇学会自我监护,如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孕妇要配合医生提前住院,根据血糖、尿糖水平,控制饮食,合理准确应用药物,尽可能控制产妇的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对母儿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4.

[2]王蔚军,崔咏怡.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情绪状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9):46.

[3]陈梅英,李秀金.妊娠期糖尿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130-131.

[4]陈伟.饮食控制和运动对妊娠期间糖尿病的治疗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6):405-409.

[5]许樟荣.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J].糖尿病新世界,2001,1(2):30-32.

[6]赵芳.注射胰岛素患者的教育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64-765.

[7]任丽晶,孙艳芳,花立敏.妊娠期间糖尿病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02.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篇2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40-02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被确诊为糖尿病,这种情况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1]。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发生率为0.15%~12.3%[2]。妊娠期糖尿病是围产期常见的并发症,全球患病率逐年增长,不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而且对产妇和胎儿有长远影响,是现今威胁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我们通过对收治的5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科学、合理、效的护理等措施,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6例患者均为2009-01~2010-09在廊坊市医院经产前检查确诊并住院分娩的GDM患者,其中初产妇47例,经产妇9例,年龄21~43岁,平均28.3岁。分娩方式:32例剖宫产,24例自然分娩;孕周

1.2GDM诊断标准所有孕妇均于24~28周行50g葡萄糖筛查,血糖7.8mmol/L者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①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②OGTT:采取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5.6mmoL/L,1h血糖10.3mmoL/L,2h血糖8.6mmoL/L,3h血糖6.7mmoL/L,其中有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可诊断GDM[3]。

1.3护理方法

1.3.1健康教育:①在孕期建立完善的建康档案:包括年龄、孕周,体质量、身高、血糖及尿糖等情况。主要监测血糖、尿糖的时间及结果。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避免低血糖,要求空腹血糖

1.3.2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GDM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在其角色转变过程中产生震惊、怀疑、焦虑、恐惧、紧张、对抗、悲观、抑郁、失望等心理问题[4],这些不良情绪可导致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进一步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心理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既要让患者了解GDM对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提高重视程度,又要认识到良好的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可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不良情绪减轻,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意有规律的工作、锻炼及休息,这是保障围生期母婴安全的关键。②饮食护理:合理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理想饮食应既能保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又不致导致餐后血糖过高。孕初期糖尿病需要热量与孕前相同,孕中期以后,每周热量可适当增加4%~8%,糖类约占45%~50%,蛋白质占25%~30%,脂肪约20%左右。并适当增加纤维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补充[5]。饮食控制的要求为整个孕期体质量增长以10~12kg为宜。早餐约占全天总热量的10%。中、晚餐约占全天总热量的30%,余30%为上、下午及晚上加餐。③胰岛素应用的护理:为避免胎儿畸形或宫内死亡,一般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单纯饮食及运动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宜使用胰岛素治疗。用量应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掌握准确的剂量和用法,正确选择注射部位,让患者了解胰岛素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既保证合理控制血糖,又避免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若出现低血糖立即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④孕期护理:密切监测孕妇的血糖,有异常随时处理。做好孕期的胎儿监测:定期产前检查,妊娠28周后,教会孕妇教会孕妇及家属进行自我监护,孕妇自行胎动计数,24h即早、中、晚各时间段数胎动次数,正常的胎动次数>12次/24h。若

2结果

经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56例GDM患者有39(69.6%)例单纯饮食食、运动疗法有效控制血糖,17例经胰岛素注射合理控制血糖。所有病例未发生酮症酸中毒及感染,孕妇及围生儿无死亡。羊水过多3例,巨大儿2例。

3讨论

GDM对孕妇、新生儿的影响现已被人们所重视。其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糖高又会引起羊水过多、巨大胎儿、胎儿窘迫、早产率增高及伤口感染等。而新生儿出生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产生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一过性低血糖。GDM属高危妊娠,对母儿的影响及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妊娠期应及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做出诊断,加强管理,严密监控,做好饮食和自我监护等有关知识的宣教。合理的饮食调整是治疗GDM的主要方法,是控制糖尿病,减少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加强心理护理、孕期护理、产时护理、产后护理及合理应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是治疗GDM的关键。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GDM患者围产期母婴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并能够进一步降低产妇远期糖尿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诊断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07,18(2):99-101.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2.

[3]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0.

[4]冯锦尚.妊娠合并糖尿病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2002,8(8):653.

[5]王蕙霞,董悦.加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3):130.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篇3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104-02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1%~5%[1]。妊娠期糖尿病可造成巨大儿、先天畸形、羊水过多、妊高征等,严重危及孕产妇及围生儿安全。为提高妊娠质量,降低并发症和围生儿死亡率,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对我院确诊的70例GDM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干预指导,并跟踪调查至围生期,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门诊诊断为GDM患者70例为教育组(干预组),年龄22~36岁,平均(28.6±4.2)岁,初产妇59例,经产妇11例,再抽取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GDM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27.5±3.9)岁,初产妇62例,经产妇8例。

1.2GDM诊断标准

所有孕妇于24~28周行50g葡萄糖筛查,结果血糖≥7.8mmol/L者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及服糖后1、2、3h4项血浆葡萄糖中,2项或2项以上值分别达到或超过5.6、10.3、8.6、6.7mmol/L者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2]。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2干预方法

2.1问卷调查

对确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有关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据其掌握程度给予不同的讲解。

2.2建立档案

包括年龄、孕周次,体重、身高、血糖、尿糖、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干预内容、监测血糖、尿糖时间及结果。

2.3随访

每次用电话或信件随访,定期将患者的血糖值反馈到医院,把血糖值的结果记录在档案中,不具备血糖测定仪器者可来医院测量,留取化验单填档。

3目标及护理干预

3.1严格控制血糖

使血糖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避免低血糖,要求空腹血糖

3.2饮食调节

合理的饮食指导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对GDM患者,一方面要控制血糖,避免血糖过高致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又要注意胎儿本身的营养需要,同时要防止过分限制热量摄入,引起饥饿性酮症酸中毒。理想的饮食应该是既能提供妊娠的热量和营养,又不致引起餐后血糖过高[3]。孕妇热量摄入应根据血糖和体重情况而定,按每日150kJ控制总热量,妊娠中晚期每周热能摄入增加3%~8%。每日碳水化合物占总量的50%~60%,蛋白质25%,脂肪20%,增加粗杂粮、豆类、新鲜蔬菜和含糖量低的水果,少量多餐,每日5~6餐[4]。早餐约占全天总热量的10%,中、晚餐约占全天总热量的30%,余30%为上、下午及晚上加餐,整个孕期体重增长以10~12kg为宜。

3.3轻、中度的上肢运动

可使餐后血糖降低,避免胰岛素的应用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同时减少胰岛素诱致的低血糖反应,使血糖保持稳定。但要注意掌握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要符合妊娠特点,并避免在空腹和胰岛素剂量过大的情况下运动。

3.4胰岛素治疗

为防止胎儿畸形或宫内死亡,应避免口服降糖药,一旦单纯靠控制饮食轻中度运动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时,可使用胰岛素治疗,各期用量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灵活调整。

3.5减轻GDM患者的心理负担

确诊GDM后,大多数孕妇易产生烦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可进一步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因此,对GDM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以解除其恐惧心理,使患者接受事实,积极配合治疗,并增强其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这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疾病转归。

3.6重视孕期卫生

孕期应勤洗澡、勤换衣,内衣应轻便宽松,以棉质品为宜。排尿排便后要由前向后清洁会,以降低皮肤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4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妊娠并发症、胎儿情况比较。对照组的妊高症、羊水过多、感染、巨大儿、早产均高于干预组(P

5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造成的危害与疾病病情程度、孕妇血糖升高出现的时间以及孕期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5]。母体高血糖,葡萄糖通过胎盘引起胎儿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胎儿组织蛋白质合成,使脂肪及糖原在胎儿各组织中沉积增多,导致巨大儿,而巨大儿易引起难产、产伤、新生儿窒息,并增加剖宫产率。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者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此外,GDM合并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率以及感染机会均明显增加。由于胎儿胰岛素水平升高,影响Ⅱ型肺泡细胞的成熟,延迟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释放,可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使围生儿死亡率增加。所以,对GDM的早期诊断,并尽早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本组孕妇均在24~28周,确诊并及时干预,以饮食治疗为主要措施,科学调整膳食结构,不仅减轻胰岛素负荷,提高其效应,且能纠正代谢紊乱,既控制总热量,又保持机体平衡。定时定量进餐不仅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代谢,还能调节好胰岛素剂量和防止发生低血糖或严重高血糖[6]。饮食治疗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时,增加上肢运动治疗,以改善糖代谢,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而且促使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而减少其需求量。心理干预贯穿始终,心理活动与躯体疾病呈复杂的相互关系,情绪紧张可致交感神经兴奋,胰高血糖分泌加强,葡萄糖生成输入增多而导致血糖增高。心理因素促发加重糖尿病这是因为负性心理活动通过大脑皮层、大脑边缘系统以及基底神经节到大脑,引起焦虑、紧张等,又通过下丘脑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一系列反应,从而使血糖升高,而血糖升高不仅加重心理障碍,并且可引起胎儿与母体并发症。可见保持糖尿病三大基本疗法相对性,是保证糖尿病孕妇安全度过孕期的保证。本组资料孕产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定期复查血糖,监测尿糖,能及时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且为进一步保持血糖稳定提供反馈信息,为确定是否应用胰岛素作依据。可减少畸形儿或巨大儿的发生率和围生儿的病发率。本组未出现畸形儿与围生儿死亡,巨大儿发生率占2.86%,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GDM巨大儿发生率高达25%~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做好孕期卫生保健,不仅起到预防皮肤、尿路感染的作用,还避免了因感染而导致的心理疾病及其一些相关的不良后果。本组泌尿系感染1例,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总之,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要做好心理护理[7],鼓励孕妇只要坚持饮食治疗和必要时加用胰岛素治疗,大部分孕妇血糖能控制在正常水平。要向孕妇及家属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消除恐惧害怕等不健康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望翠丽.3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指导[J].临床护理杂志,2004,9(3):45.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0.

[3]蓝俊芝.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结构调整方案[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31.

[4]王翠丽.3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指导[J].临床护理杂志,2004,3(3):45-46.

[5]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1.

[6]张金慧,吕阳梅.新型饮食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39.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篇4

1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8月~2009年8月到我院门诊或病房的孕妇包括孕前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在孕期经筛查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34例,年龄均为35岁以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参照WHO1999年诊断标准)。

2护理体会

2.1方法在应用胰岛素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为期两个月的健康教育,每周一学时,每次最好有家属陪同,起到督促及帮助和管理患者的作用,除定期复查血糖及相关指标外,两月教育结束后每周电话或家中随访一次。健康教育如下:

2.1.1评估病人首先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和最需解决的问题。在我们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60%的患者和家属担心疾病是否会给胎儿带来极大的影响,妊娠结束后自己能否恢复正常。30%的患者担心应用胰岛素是否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对自己是否会产生不良的影响。8%的患者需要知道饮食、运动、自我监测及自我管理方面的知识。

2.1.2教育方式针对每个病人疾病情况和评估中最关心的问题,因人而异,采取一对一的教育方式。为病人发放自编的健康教育资料,应用自学和一对一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将课程分九次完成。每次课程开始前先评估10分钟,对病人上节课掌握的内容让其回述,教育者给予纠正补充。结合病人的个体情况讲授新的内容30分钟,最后对当天的知识总结10分钟。考试15分钟,8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下为再教育对象,给予重新指导。

2.2内容

2.2.1心理教育与病人进行交流,针对孕妇目前的心理状态,认真的分析并给予系统的解答。为病人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鼓励病人,关爱病人,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控制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是GDM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为供给孕妇及胎儿充足营养,全天总热量应分5~6次进餐。少量多餐有助于稳定控制血糖,减少餐后高血糖及餐前低血糖的机会。妊娠糖尿病患者需多食含铁、钙、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在饮食指导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孕妇的个体差异给予具体指导,使孕妇及其家属懂得并学会食品交换法,促进孕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利于血糖的控制。

2.2.3运动指导运动会消耗葡萄糖和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对帮助平衡胰岛素和血糖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与孕妇共同制定适当的、规律的运动计划,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起居有序,根据孕期的不同阶段适当活动。

2.2.4孕妇自我血糖监测由于妊娠期妇女的肾糖阈是降低的,即使在血糖正常的情况下,尿糖也会出现阳性。所以尿糖检验不能作为观测指标,应检测血糖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监测餐后1小时血糖值较餐前更为优越。因此,应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2.5低血糖的防治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应教会其胰岛素正确注射部位、方法,剂量要准确,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用药期间,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慌、颤抖、有饥饿感,甚至昏迷等,应急测血糖、尿酮体,以确定有无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一旦出现低血糖,可饮糖水或口服6颗硬水果糖,必要时静脉应用葡萄糖。并立即通知医师。

2.2.6孕妇自我管理定期门诊随访。妊娠糖尿病孕妇必须定期到产科门诊检查,包括检查妊娠高血压,妊3期作B超检查胎儿大小,以确定是否需要准备剖腹产;孕妇还必须定期查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给予膳食指导;制定特别饮食计划。

2.3产后追踪管理绝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即可停用胰岛素,仅个别病人尚需少量胰岛素;产后6~8周作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以明确糖尿病诊断;产后适当控制饮食,避免肥胖是预防或推迟2型糖尿病发生的基本措施。

产后继续教育。明确维持合适体重和每年测一次OGTT的重要性;出现高血糖即应就医;维持孕晚期施行的饮食计划,满足哺乳所需;鼓励母乳喂养;低剂量口服避孕药对GDM史者避孕是安全有效的;慎用不利糖代谢的药物。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篇5

作者:谢雪玲彭蔓蕾石宏英

【摘要】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门诊的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在本门诊筛查并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孕妇104例进行系统的护理和管理,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健康教育。结果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率达98%,高危妊娠管理率为100%。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6%,孕妇对GDM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掌握达到92%,遵医行为到达98%,分娩前空腹及餐后2h血糖满意者达到91%。结论对门诊产前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进行专人负责,统一系统的新模式管理。使更多的孕妇认识了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危害,因而愿意接受糖耐量筛查和服务指导的孕妇明显增多。新的管理模式不但促进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工作的进行,也有利于发现潜在的GDM~NGIGT患者。加强孕期糖尿病管理,可改善GDM筛查、诊断状况,为进一步的合理处治提高基础,也有利于防治围生期疾病,提高母儿健康水平。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护理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巨大儿、低体重儿、妊高征、早产、酮症胎儿、畸形、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威胁着母婴的安全。母亲远期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概率高达30%~50%,子代在儿童发生肥胖及成年后发展为糖尿病的机会也增多。因此,妊娠期及早对GDM做出诊断,加以正确管理,不仅能减少孕期母儿合并症,能降低远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了早期干预和管理妊娠期糖尿病,2008年我们课题组成员承担了《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管理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本文就妊娠期糖尿病孕期门诊监测与管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门诊建册并在产前检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孕妇104例。其中糖耐量异常的86例,诊断为GDM的18例。年龄26~38岁,平均27.2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68例;45例为高龄产妇。研究组由专人负责,进行新模式管理。

1.2方法

1.2.1在优生优育门诊对孕前高危人群筛查:对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龄的孕前检查妇女进行血糖筛查;糖耐量异常或确诊糖尿病者列入管理对象,糖尿病患者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怀孕。

1.2.2产前检查:高危人群未做糖筛查者在第一次孕检时进行,一般孕妇于孕24-28周进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阳性者再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我院GDM诊断标准采用第六版妇产科教科书判断标准。

1.2.3糖筛查异常或妊娠期糖尿病列入管理对象。有专职护士记录所有患者的详细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既往史,用药史。患者的特征性评估包括与GDM有关的高危因素评估和妊娠合并症评估,由专门的护士通知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的测定.来获得可靠的血糖值。在血糖控制不稳定状态下.每3天到1周需要对这些患者产前检查1次.测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血糖控制稳定后1周检查1次。

1.2.4营养指导和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专职营养师根据每个患者孕前的BMI、目前的体重、孕周、胎儿大小及血糖水平综合计算热卡及三大营养素的比例,然后不断修正。

1.2.5经饮食控制后血糖仍然异常者由内科内分泌专家会诊,指导用药。

1.2.6健康教育。对象为糖筛查异常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家属,从孕前检查开始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服务指导。在方式上,采取集体授课、个体指导相结合。由糖尿病教育小组成员和产科门诊护士组织讲课、讨论、操作示范。针对每个患者制订防治计划,落实干预措施。

1.2.7围产期监护。患者由普通产科门诊转入高危妊娠门诊进行围产期监护,孕妇应按时做产前常规检查,孕28周后,每周1次,积极监测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使用胰岛素或入院治疗。如无其他妊娠合并征,则根据胎儿大小、胎盘功能和血糖控制,指导孕妇适时住院分娩。

2结果

两年内,参加孕期检查的1030妇女中,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率达98%,高危妊娠管理率为100%。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6%,孕妇对GDM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掌握达到92%,遵医行为到达98%[1],分娩前空腹及餐后2h血糖满意者达到91%。

3讨论

通过对门诊产前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进行专人负责,统一系统的新模式管理。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和服务指导,使更多的孕妇认识了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危害,因而愿意接受糖耐量筛查和服务指导的孕妇明显增多,因而发现糖代谢异常的孕妇也因而增多。新的管理模式不但促进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工作的进行,也有利于发现潜在的GDM和NGIGT患者。加强孕期糖尿病管理,可改善GDM筛查、诊断状况,为进一步的合理处治提高基础[2],也有利于防治围生期疾病,提高母儿健康水平。有待研究的问题:虽然加强患者的教育和随访可以改善结局和减少医疗资源的使用,但GDM孕妇在其后的生命过程中发生显性糖尿病的机会明显增加.糖耐量异常程度越高,发生糖尿病的机会越多,对分娩后的产妇定期电话随访,提醒42d做OGTr检查,能发现一些产前漏诊的糖尿病孕妇。因此,门诊产后随访肩负着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如何与社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高危人群的管理,不断地给予这些人群进行专业的帮助,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从而节约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篇6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系统化管理;血糖控制;母婴结局

EffectonPregnancyOutcomeofSystematicManagementforGestationalDiabetes/BAOJin-lian,HUANGHong-li,XIAOXiao-li,etal.//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6,13(10):026-029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onpregnancyoutcomeofsystematicmanagementforgestationaldiabetes(GDM)inordertooptimizethenursingqualityforgravidawithgestationaldiabetes.Method:Threehundredandninety-twopregnantwomenwithGDMinourhospitalfromApril2014toAugust2015wereselectedand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204cases)andcontrolgroup(188cases)accordingtodifferentGDMmanagementmodels,pregnantwomenintheexperimentalgroupacceptedsystematicmanagement,whilethecontrolgroupacceptedconventionalmanagement.Theweightgainduringgestationperiod,bloodglucosecontrol,awarenessofdiseaseknowledgeandpregnancyoutcome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Aftertheintervention,theweightgainduringgestationperiod,bloodglucosecontrol,awarenessofdiseaseknowledgeoftheexperimentalgroupwerebett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Gestationaldiabetes;Systematicmanagement;Glycemiccontrol;Maternalandneonataloutcomes

First-author’saddress:LuohuDistrict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ofShenzhenCity,Shenzhen51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0.008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指妊娠前无糖尿病史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或发现糖尿病及糖调节异常,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1]。GDM孕妇属于高危妊娠,可对孕妇和婴幼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是导致妊娠期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加强对GDM孕妇的管理、有效控制血糖是改善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关键所在。GDM一日门诊是全新的GDM管理教育模式,本研究通过对孕中期GDM孕妇进行糖尿病一日门诊,并予以后续随访指导直至分娩,探讨系统化管理措施对GDM孕妇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本院定期产检的GDM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20~34岁;(2)初产妇,既往体健,孕24~28周时,产科门诊75g葡萄糖口服耐量试验(OGTT)确诊为GDM[3];(3)认知和行为能力无异常。排除标准:(1)合并妊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其他产科并发症;(2)依从性较差,不能较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共纳入392例GDM孕妇,根据其接受的GDM管理模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孕妇204例,年龄21~34岁,

平均(27.86±3.58)岁;孕周24~28周,平均(25.74±1.69)周;文化程度初中或中专及以下84例,

高中或大专及以上120例。对照组孕妇188例,年龄22~33岁,平均(27.63±3.48)岁;孕周24~27周,

平均(25.62±1.55)周;文化程度初中或中专及以下76例,高中或大专及以上112例。两组孕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孕妇均自愿参加,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孕妇接受传统GDM管理,即常规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指导,根据患者1周后血糖控制情况判断是否需行胰岛素治疗,并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动态调整胰岛素用量。试验组孕妇接受系统化GDM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组建干预小组由产科医师、护理人员、营养科医师组成干预小组,构建GDM电子管理平台,将孕妇个人基本信息、病历资料及饮食、活动、作息等生活方式进行建档管理;小组成员均接受规范化培训,共同确立一日门诊的授课内容及饮食、活动、作息时间及后续随访指导方案等。

1.2.2一日门诊管理每月1次安排孕妇参加一日门诊,所有GDM孕妇均由1名具有营养师资格的妇产科护理人员12h全程陪护,根据孕妇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同时结合孕妇体质指数,予以全天个体化饮食、运动指导,控制全天进食能量为1800kcal(孕中、晚期能量摄入的最低标准)。12h作息安排如下:孕妇于早上7∶00检测空腹血糖,7∶30进食早餐,8∶30接受健康宣教,包括GDM相关知识、运动干预、用药指导、产科教育、血糖及体重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9∶30检测早餐后2h血糖,9∶45进食早加餐,11∶00检测午餐前血糖,11∶30进食午餐,餐后适当运动,如散步、上下楼梯、孕妇体操等。13∶30检测午餐后2h血糖,14∶00由营养科医师对当日膳食食谱进行分析和讲解,15∶30进食午加餐后由门诊护士讲解和示范孕期运动方式与注意事项,16∶45检测晚餐前血糖,17∶00进食晚餐,餐后填写一日门诊反馈表,19∶00检测晚餐后2h血糖,结束一日门诊的学习。

1.2.3随访指导对于经饮食、运动干预后血糖仍控制不佳者,予以胰岛素治疗,并根据孕妇血糖波动情况动态调整胰岛素用量,每周门诊随访1次。试验组其他孕妇于孕24~36周时,每2周门诊随访1次,孕36周开始每周门诊随访1次。对于部分不能定期门诊随访的孕妇,采用电话访问等方式进行随访。所有孕妇均随访至产后1周。随访期间,根据孕妇血糖控制情况,予以饮食、运动及生活作息指导,纠正孕妇不良生活方式,同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检测孕妇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同时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GDM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GDM基础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用药治疗、对母体及婴幼儿的危害等,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孕妇对GDM知识认知水平越高。记录两组孕妇妊娠期体重增长及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GDM孕妇妊娠期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与干预前比较,P

2.2两组GDM孕妇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及孕期体重增长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孕妇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与干预前比较,P

2.3两组GDM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试验组新生儿中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以往临床对GDM孕妇的管理主要为在孕妇就诊时直接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及饮食、运动治疗指导等,受孕妇就诊时间和认知能力所限,GDM孕妇对疾病重视程度不够,对自我管理方法掌握不佳[4-6]。另外,我国目前GDM相关知识健康宣教缺乏系统化、影响力不强、效果不佳、覆盖面局限,导致孕妇对GDM重视不够,使其在GDM防治中缺乏主动、积极性,最终导致血糖、孕期体重增长控制不佳,不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7]。研究证实,积极控制血糖是改善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关键,而提高GDM孕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是提高孕妇对饮食、运动治疗的依从性和血糖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8-11]。因此,实施系统化管理措施,提高GDM孕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

以一日门诊管理为核心的系统化管理是GDM新型管理教育模式[12-14]。通过组建由产科医师、护理人员以及营养科医师等组成的干预小组,对小组成员实施规范化培训,共同制定一日门诊的课程内容及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孕妇参加一日门诊时,由具有营养师资格的妇产科护理人员全程陪护,为GDM孕妇提供固定能量的主餐和加餐,餐后孕妇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休息或运动。而在每餐之间,干预小组成员按照GDM健康宣教计划,分别对GDM孕妇进行疾病一般防治知识、血糖自我监测、医学营养治疗原则及GDM食谱的制订、GDM的运动处方、用药指导、个体化医学指导和阶段性孕期保健知识等内容的宣教,从而提高孕妇对GDM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本研究对204例GDM孕妇实施系统化管理措施,并与给予传统管理的188例GDM孕妇进行比较,结果证实试验组孕妇血糖控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系统化管理可显著提高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使其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有效控制血糖,从而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由于孕妇血糖及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方式各异,故研究中对孕妇的饮食、运动控制的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细化和精细化,逐步完善GDM孕妇的系统化管理,以达到优化GDM孕妇护理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荀生丽,孔祥.妊娠期糖尿病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146-150.

[2]SugiyamaT,SaitoM,NishigoriH,etparisonofpregnancyoutcomesbetweenwomenwithgestationaldiabetesandovertdiabetesfirstdiagnosedinpregnancy:aretrospectivemulti-institutionalstudyinJapan[J].DiabetesResClinPract,2014,103(1):20-25.

[3]TrujilloJ,VigoA,DuncanBB,etal.Impactof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diabetesandpregnancystudygroupscriteriaforgestationaldiabetes[J].DiabetesResClinPract,2015,104(2):288-295.

[4]关怀.妊娠期糖尿病流行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1):91-94.

[5]杨慧霞.我国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8):576-578.

[6]蔡慧华,何援利.建立社区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模式[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4):662-664.

[7]陈思羽.妊娠期糖尿病预防干预研究的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59-61.

[8]ArodaVR,ChristophiCA,EdelsteinSL,etal.Theeffectoflifestyleinterventionandmetforminonpreventingordelayingdiabetesamongwomenwithandwithoutgestationaldiabetes:theDiabetesPreventionProgramoutcomesstudy10-yearfollow-up[J].JClinEndocrinolMetab,2015,100(4):1646-1653.

[9]廖文B.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5):91-93.

[10]任春吾,陈利明.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血糖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106-108.

[11]邢惠卿,蔡婉静.运动疗法与中医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7):1713-1715.

[12]胡盛洁,姚微,范淑丽.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对改善患者遵医行为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9):2394-2397.

[13]孙笑,苏世萍,孙伟杰,等.新诊断标准应用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儿结局及一日门诊效果的初步评估[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3):186-190.

[14]杨慧霞.加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以改善母儿结局[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8):50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