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高血压的中医健康指导范例(3篇)

发布人:转载 发布时间:2024-08-02

高血压的中医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全科医学;慢性疾病;保健;健康指导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肺部疾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因复杂,对人民群众健康损害严重等特点。目前,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预防治疗过程极其漫长,而很多人对这些疾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病情反复,长此以往可能损伤全身其它脏器[1]。研究表明,对慢性疾病在药物防治的基础上施以社区全科医学保健和健康指导能提高慢性疾病及治疗疗效,并且可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近年来,笔者通过对常见慢性疾病在药物防治的基础上配合社区全科医学保健和健康指导,作用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1月在本社区门诊就诊的慢性疾病235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85),观察组男86例,女64例;年龄37~91岁,平均年龄为(56.8±8.9)岁,病程2~30年,平均病程(16.4±9.8)年;原发性高血压病72例,糖尿病41例,冠心病35例,慢阻肺24例,高脂血症37例,所有患者均处于疾病缓解期。对照组男46例,女39例;年龄36~93岁,平均年龄为(57.1±9.2)岁,病程3~33年,平均病程(17.3±9.9)年;原发性高血压病31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症29例。所选两组患者均处于疾病缓解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进行全科医学保健和健康指导。具体措施为:(1)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酒,低盐低脂及糖尿病饮食,注重减肥;提醒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防止皮肤感染。(2)运动干预:建议多参加体育锻炼,适量运动,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等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以慢跑、走步、跳操、打太极拳等作为运动方式。(3)饮食干预:应以清淡、温和为宜,多吃富含维生素及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禽蛋、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4)心理指导: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常需长期服药或者终身服药,使患者感觉到烦躁,焦虑和恐惧,因此,应该积极开导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采取听音乐等方式以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5)加强健康管理及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并记录在案。另外,对慢性疾病应该加强宣传教育,社区全科医生应该充分把社区的有效资源利用起来,利用板报、专栏、广播以及播放录像等形式,定期播放、张贴和更换一些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资料,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慢性疾病,并参与到有效防治慢性疾病的活动中来。(6)用药的健康指导: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治疗的目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不能随意加减药物的剂量,严格按照医生医嘱执行。

1.3观察指标(1)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空腹血糖(FBG),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2hPG);(3)血脂测定包括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FBG、2hPG、TG、TC、HDL-C和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研究表明,药物防治做为慢性疾病的基础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为肯定[2],但生活行为、饮食运动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方式的作用日益突出[3]。本研究的基本干预模式是在药物防治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其生活行为、运动、饮食、心理、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等全科保健和康复指导,结果显示,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控制率均有明显改善,表明全科医学保健和康复指导在社区对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干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老年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社区内积极开展与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海燕.社区保健与健康指导对慢病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7):4310.

高血压的中医健康指导范文篇2

摘要:目的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现状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鼓励农民向高血压知识靠拢,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群体教育,并针对个别情况进行个别教育。为每个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要采取主动,引导农村高血压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结论现有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状况还有待完善,医护人员应采取主动,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与患者协调好关系,并与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努力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状况。

关键词: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37-011现状

近几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这种现象均有发生,尤其是身居农村的高血压患者,他们对此种疾病认识不足,对此种疾病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也有患者讳疾忌医,处处排斥,还有患者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用药,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影响,比如说患者个人的态度与信念、患者家庭条件以及老年人自身性格原因,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就医,耽误了最佳医治时间,最终不利于患者的恢复[1]。

2健康教育策略

针对以上情况,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意识。以下几点措施值得借鉴和参考:一是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制定应结合当地实际,政府部门与医疗单位通力合作,如果条件允许可聘请相关专家,致使计划周密严谨,且符合实际;二是将这种健康教育理念最大程度的普及,所有患者能知之、接受之以及用之,农民得到了相应地服务,必定能感受到服务的热忱,从而对健康教育形成概念,且乐于接受;三是为所有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对档案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不间断进行;四是在理念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的运用,技术要简单易行,易于被农民朋友们接受;五是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要调动所有患者及其身边的亲人、朋友乃至整个农村地区的人员,所提出的方针政策要有亮点、要有亲和力,从而引起社会对高血压的关注[2]。

3健康教育方法

对于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分个别教育与群体教育[3]。对于农村高血压患者,要鼓励他们加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医护人员要主动与病患进行沟通,向他们灌输健康教育理念。要注重群体教育,开展群体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不拘一格,对于各别人员,要对其进行个别教育,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且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建立好医患关系,并与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共同为患者的治疗做努力。

4健康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健康教育理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分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作为治疗医师,要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理念,告知患者此种疾病的病发原因、治疗原则、平时饮食规律以及并发症处理原则等等,其次作为高血压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要听从医师的指导,遵医嘱用药与饮食起居。

5干预模式

对患者的干预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社区干预、家庭干预、医院干预以及患者之间的相互干预。社区干预主要是通过这样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对个体进行指导,二是进行集体讲座,三是与患者进行电话联系与沟通,甚至考虑进行家庭随访,四是帮助患者测量血压;家庭干预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要的,是要对饮食进行控制,合理饮食,其次,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地生活中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对于医院干预,主要是以药物干预为主,患者就诊时要耐心听取并吸取医护人员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为康复做努力;患者之间的相互干预是指患者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多交流,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吸取,从而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

6评价指标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价。其一,是患者健康档案情况,从而对患者当前情况有所了解;其二,是患者对健康教育理论的知晓情况;其三,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后,生活各方面的改变情况,是否能够自觉控制饮食,自控的程度,以及实施控制后患者的血压状况;其四,经过一个阶段的调节,患者的血压稳定状况,并能对并发症出现的时间进行合理推算。

7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它能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说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慢性肾脏病等等。根据临床经验,高血压可以通过有效途径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高血压的患病率一般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女性的患病率要低于男性;且对于不同的地区,患病率有所区别;高血压的病发与饮食有关,摄入过多的盐和饱和脂肪,患病的概率要高;此外,地理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的差异也会导致高血压水平的差异。

对于高血压患者,其治疗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因其的发生常伴有其它相关疾病,所以应进行综合干预,对其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其治疗是长期性的,甚至终身性的,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定期对血压进行测量,以实现血压的平稳为最终目的。

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必须以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5]。引导患者对高血压进行认识,医护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好医患关系,关心、爱护病患,病患对医护人员足够信任,在治疗过程中足够顺从、依从,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消除了恐怖心理,增强了信心,从而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联合患者家属,帮助患者使其治疗过程与平时生活均在健康教育理念下进行,从而降低患者的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与高复发率[5],帮助患者缩减医疗费用,为农村家庭减轻负担。总体而言,给予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理念灌输,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

[2]吕姿之.健康教育与促进.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3]HymanDJ.PavlikVN.Poorhypertensioneontrol:let,5stopbiamingthepatients.CleveClinJMed,2007,69.

高血压的中医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随访干预;高血压;认知;遵医行为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follow-upinterventiononcognitivefunctioninpatientswithhypertensionandtheimpactofcompliancebehavior.Methods:71patientswithhypertensionfor1yearoffollow-upintervention,comparingknowledge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inpatientswithhypertensionawarenessandcompliancebehaviorchangepoints.Results:Thefollow-upintervention,awarenessandknowledgeonhypertensioninpatientswithcompliancebehaviorofintegralincreasedsignificantlycompared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

【Keywords】follow-upintervention,hypertension,cognitive,compliancebehavior

【中图分类号】R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050-02

近年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1],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者治疗依从性差[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血压控制及其预后。高血压的危险行为主要包括:不控制体重、高盐饮食、饮酒、紧张刺激、吸烟、缺乏体育锻炼和从医行为不良[3]。高血压可造成多器官损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控制高血压主要不是针对高血压本身,而是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4]。我院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干预,提高患者的高血压及医学保健相关知识,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办理VIP服务并通过检查,所有人员均符合1999年WHO/ISH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确诊为高血压患者71例,其中,男59例,女12例,年龄21~7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33例,高中、中专学历3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3例。职业:个体:43例,干部:20例,退休人员:8例。病程半年至5年,本组患者尚无严重并发症,且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所有患者经诊断明确后均进行正规的降压治疗,并接受规范化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2.1组织高血压患者定期参加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有专业护士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高血压知识教育,2周1次,每次2h,6次为1个周期,内容包括高血压基本知识、合理膳食、食盐量的控制、服降压药方法、低血压的应对办法、病情监测和测血压方法、运动方式、心理疏导、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等。每次讲课后进行强化指导,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饮食运动计划及健康行为的调节方法,列出清单,分次发放给病人,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完成。

1.2.2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饮食、食盐量的控制、服药情况、疾病相关知识,血压情况,自我保健知识和健康行为,随访次数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电话随访过程中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嘱咐患者和家属到门诊随访,给予当面指导。对每次的电话随访都做详细记录,了解患者遵医行为效果。

1.2.3门诊随访。血压不稳定时应2周到门诊随访1次,血压稳定时应2月到门诊随访1次,随访时需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给予相应的知识指导并向高血压患者发放高血压健康知识宣传册,内容包括:高血压基本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及方法、服药方法等。

1.3观察指标。高血压知识认知和遵医行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积分(每项分完全不了解、了解很少、一般了解、相当了解对应0、1、2、3分),由专业人员向每一位病人进行干预前后的逐项询问,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压监测知识以及饮食结构、运动状况、血压监测频率、遵医用药、吸烟、饮酒遵医行为,测量随访干预前及干预后12个月高血压知识认知及遵医行为积分和的变化。本调查共发出调查表71份,回收71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高血压患者认知与遵医行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2结果

高血压患者认知与遵医行为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基础知识、饮食知识、药物治疗知识、血压监测知识的认知积分和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患者在饮食结构、运动状况、遵医用药、测血压频率、吸烟、饮酒积分和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通过对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及不良生活方式随访干预,促进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建立,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表明随访干预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以随访干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防止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

3.1随访干预可以提高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随访干预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高血压基础知识、饮食知识、药物治疗知识等,本研究显示,实施随访干预后,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的认知和个人健康行为的认知。同时通过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认识了导致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方法,所以普及健康知识,进行群众性教育,可以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3.2随访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患者的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医嘱、健康指导的服从或遵守。随访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我保健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也增加了患者对出现异常时的处理和了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随访干预能及时给予对患者用药、饮食、休息、运动、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由此可见随访干预可直接与患者保持有效及时的联系,使患者随时得到护士的帮助。

3.3随访干预使患者提高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通过随访干预对患者实施从医院延伸至家庭中的健康指导,患者也需要这种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扩展,避免了患者从医院过度到家庭中出现的脱节,及时给予护理支持,高质量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使护士体验到自身价值和职业的伟大,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强爱岗敬业信心,转变观念和护理服务模式,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5],医疗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全文)[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高血压联盟(中国),2005:224

[2]马山珊,郑红薇,王蓓.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3~365

[3]刘素珍.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69

[4]叶晓青,林芳宇,陈维清.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494~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