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范例(3篇)

发布人: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2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孝德意识;道德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不断开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纵观华夏文明史,中华儿女始终以孝德为纽带,把家庭、社会、国家维系在一起,历久弥坚,永恒传承。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弘扬孝德文化,对构建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繁荣民族文化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一、家庭教育,首当其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父母在孩子面前怎么做人,取决于孩子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坏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老师。作为父母要从生活细节、言传身教中对孩子施教,让其孝德品质自然养成。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处理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逐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人。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如何善待自己、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

孔子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德教育是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起点,是未成年人一切道德行为的发端与前提,良好的孝德教育,是未成年人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道德基石。有了孝德这一伦理底线,其他诸如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等就有了发展的基础。

二、学校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高尚道德的主课堂,孝德意识的养成是学生道德培养的基石,只有强基固本,德育教育才会结出丰硕的成果。学校教育宜把“孝德文化”作为校园德育教育的重点和特色品牌,列入日程,常抓不懈。

1.构造氛围,寓教于乐。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孝德文化氛围,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话语、典型事例,以标语、横幅、板报、动漫等形式,张贴、悬挂在校园恰当而醒目的位置,供学生时时观赏,长期领悟。以主题班会、理论讲座、“孝星”事迹报告会等形式,让学生在认知孝德文化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体会、感悟、思考,形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小德,何以成大德”的理念,使学生明白“孝”是个人道德品质养成的起点,以此洗涤心灵,升华情操。

2.强化教育,个案渗透。学校应积极寻求孝德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握孝德教育的时代脉搏和现实特点。科学选购或自编教材,孝德教育教材的选用,要科学性、指导性、趣味性并举,使学生易学、爱学、有兴趣学。及时总结和调整教育过程中发现的新倾向、新问题,循道而不悖,使孝德教育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推进。同时,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撰写个案文稿,学习剖析,座谈交流,从个案研究中摸索孝德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促使学生树立永恒孝心,培育“孝”的坚韧意志。

三、社会熏陶,强力推动

振兴中华,教育为先;振兴教育,德育为首。孝德文化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孝”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此起彼伏。学校教育中,传统的孝德教育相对薄弱,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性格的塑造遇到新的挑战,要把孝德文化建设当做维护民族血脉、守护精神家园的刚性任务组织实施。

1.加强孝德教育,塑造完善人格。孝为入德之门,德为成事之本。孝德教育的实质就是塑造人格的教育,把孝德中的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诚实守信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倡导爱家孝老、爱岗敬业、爱国奉献新风尚,培养青少年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及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等良好品质。

2.加强孝德教育,营造和谐环境。“孝”是增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基础,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他人,是青少年融入社会,走向生活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以孝德扩展仁心,抵制不正当竞争,减少犯罪,保持谦虚恭敬的态度对待他人,就能逐步营造出团结友善的和谐坏境,促进社会文明建设。

3.加强孝德教育,促进爱国守法。“孝”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无数爱国志士献身的精神动力。开展爱国守法教育,一是挖掘做官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典范;二是搜集做人光明磊落、不屈不挠的风骨,以史料事实培养青少年爱国守法的挚情;三是强化媒体宣传、增强感知教育。媒体拟固定栏目,开辟专题,巡回演讲,编撰影视作品,使孝德文化的宣传学习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自我锤炼,不可或缺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孝德教育,也不例外。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范文

家风又称为门风,家风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所以说,良好的家风可以帮助在家庭中的成员更好地学习一些做人的道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家教家风建设主题心得,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最新家教家风建设主题心得1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就如同鱼儿离不开赖以生存的水,鸟儿离不开给予它自由的天空一般。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风则像一只神奇的画笔,为这张白纸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诗书可传百世,家风能流千古。孔子出生没落贵族,但孔子家族却是天下第一家族。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孔子家族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起了这个家族?是家风的力量,是孔圣人思想的力量。

家风对于家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是这样,近代亦是如此。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不但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而且还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教育家,其子女人才辈出,被后人称作“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对子女教育的用心之处,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更体现在精神与思想的熏陶。在孩子年幼时,梁启超便十分注重家风对孩子的影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这使得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祖国对人民的重要性。他的子女也在学有所成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梁启超一家也因此成为拥有“赤心报国好家风”的典范。

好的家风可以成就一个人,而不好的家风则能毁掉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秦桧,一个为了权贵不择手段的小人,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了抗金英雄岳飞,被世人所唾弃。而秦桧看重名利、贪图钱财的家风同样影响了后代子孙。在秦桧死后,他的儿子秦熺竟还梦想着当宰相,向往着拥有权利与富贵的生活,对有才气的人心怀嫉妒。结果,他和秦桧一样,成了背负千古骂名的罪人,而秦桧的子孙后代,也因此饱受世人冷眼。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则是家之根本。好的家风就如同春雨一般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内心正能量的种子不断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之下,我们才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最新家教家风建设主题心得2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懂事起妈妈就告诉我:“百善孝为先”“孝顺孝顺,所谓孝就是要顺着老人”,“要有孝心”,而妈妈自己也在身体力行着这一切。

妈妈总会记得姥姥的生日,给姥姥买她爱吃的东西,爱穿的漂亮衣服,姥姥需要什么,妈妈也会马上买给她,工作再忙也会抽时间带姥姥出去旅游。

小时候我和妈妈、姥姥一起生活。妈妈工作一直很忙,每次上班前都会跟我说:“妈妈上班去了,你在家要听姥姥的话”,后来妈妈到杭州工作,走的时候告诉我:“妈妈走了,你要在家好好听姥姥话,不要惹姥姥生气,要帮妈妈孝顺姥姥”。在我幼小懵懂的心里记住了孝顺的意义。

妈妈虽然不常在家,但每次回家都会买很多好吃的,馋嘴的我总是赶忙拿个最大的,这时候妈妈总要教育我,“好吃的要给姥姥先吃,忘了妈妈说过的话了吗?”“孔融让梨怎么学的来着”我羞愧的拿给姥姥,看着姥姥高兴的吃东西,我的心里也感到甜蜜蜜的,从此以后我都会谨记,孝顺长辈,要谦让。

姥姥年纪大了,总是爱唠叨,但妈妈总不反驳姥姥说的话,总是顺着姥姥,也不顶撞姥姥,即使有时候姥姥说的很没有道理,妈妈也不会责怪姥姥,妈妈总说,“孝顺孝顺,孝就是顺着”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

妈妈还说“风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姥爷去世的早,妈妈没有能好好的孝顺姥爷,很遗憾,在姥姥有生之年要好好孝顺姥姥,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在还能够在一起的时候,还能够尽我们的所能去让他们开心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要等到失去了亲人以后再去叹息,去遗憾,去懊悔,没能做的更多。

“百善孝为先”,做人先要学会孝,孝心无价。我会牢牢记住的,把它作为我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还要告诉其他同学,让他们和我一样,孝敬长辈,大家共同做一名优秀的好学生。

最新家教家风建设主题心得3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族对修养、气质、智慧、人品的传承,家风是由父母家族长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这样一代代的传承。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不断继承和发展,使整个家族有了一种灵魂和底蕴,家风传承越久家族底蕴越深厚.

首先是修养,一个好的家风会让人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前几天在公交站台有一幕很让我感动,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她几岁的小女儿在公交站台等车,小女孩手里吃着零食,然后随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她妈妈望着她对她说“妈妈在家里怎么教你的?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赶快捡起来丢旁边的垃圾桶里”小女孩弯下腰把垃圾捡起来丢到了垃圾桶里。年轻妈妈的教育让小女孩知道了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这是一种个人的修养,小女孩在妈妈这样的教育下必然会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

说到气质大家脑海里肯定出现了大家闺秀,绅士风度这样的词语,对,就是这样的,良好的家风会有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这种有气质的家庭的家风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小时候父母就教育不要说脏话,见了长辈要行礼打招呼,走路要目视前方腰板挺直等等。这也是培养一个人的气质的一种表现。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智叟认为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动,便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有人会想我们是在谈家风,愚公的故事只是他一个人的事而已,其实不然,愚公为什么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那是因为愚公的家风,愚公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办到搬走两座大山的,但是愚公把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的大智慧留给了后人,后人一代一代传承这样的家风,相信一定会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

人品在一个家族的家风中也有很大分量,比如在做人方面诚信,正直,勇敢,真诚,坦荡,宽容。做己方面的自知之明,自制自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觉自醒等等。

社会是由家族组成的,好的家风会形成好的社会风气,一个民族的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好的家风的传承,让我们把好的`家风传承起来为社会的繁荣昌盛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最新家教家风建设主题心得4一个人的成长成材,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千万家庭家教家风的总和。“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仍历历在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更是千年不殒,中国古人对于家风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可以成册,可以言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必是对儿孙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儿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儿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儿孙步入歧途。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传承,需要推广,社会正气需要弘扬。

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个人的第一课堂,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便是对于家风的一个最通俗的理解,也是一个真实的写照。父母诚朴,则儿孙向善,父母贪腐,则儿孙效仿,家风直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古来宗族大家庭,必让孩子以德高望重者为榜样,而今家庭变小了,更需要家长做好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让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为后代茵福。

良好的家风能形成廉洁的行政作风。近年来,官员子女家属腐败事件频发,影响恶劣,不免令人质疑其家风。“小来偷针,长大偷金”,不良家风追求物质、追求欲望、追求攀比,不仅自己锒铛入狱,也为儿孙后代埋下祸根。值得庆幸的是,行政廉洁公正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生奉公执法,淳朴善良,为人民办实事,广受尊敬与爱戴。家风会蔓延到工作作风,优良的家风则是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风的廉洁公正则需要家风正统来保证。

家风影响社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社会是千万家庭的总和,家风汇聚起来就是社风,多数家庭家风淳朴,则社风淳朴;社风的急功近利,则说明多数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来人们对物欲的过度追求现象越来越严重,拼豪宅、拼豪车,甚至有结婚彩礼都明码标价的奇葩景象。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而改变社会风气不能一蹴而就,着眼点仍需在家风。

优良家风需传承,社会正气需弘扬,这不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弘扬家风的建设,不仅能扬善于小,防恶于微,更能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功利,重塑文明荣辱。而家风的建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榜样力量,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人们的长期努力。

最新家教家风建设主题心得5“家和万事兴,只有家里和和气气的,我们的大家,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楼街道联合金色朝阳培训学校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家风抵万金”的讲座,辖区百余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什么是家风?家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好的品德,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就成为了我们家族的风气。家风好,这个地区的民风就好,国家就好。就像诗经中的《国风》和《雅颂》在唱歌的过程中就把这个地区的纯朴善良的民风表现出来了。讲座中,金色朝阳培训学校的王虹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家风的含义。

随后,她讲道:家风家训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每个家庭教育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重要教诲。家庭成就孩子的教养,品格来自家庭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宝,我们要一起学习。”

“我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见一个父亲领着10岁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这个父亲接了个电话,他马上说,这事我帮不了你,我现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听了王虹老师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师总结说:“教育孩子从小就要让他学会诚实,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王虹老师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对家风、家训的感悟,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为大家讲解了《庭训格言》部分内容,列举了诚以及美国第一任华裔内阁赵小兰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们如何培养子女、孙子、孙女,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家风、家训。有的居民拿出笔记本做着记录,有的居民用手机记录下讲课场景,现场热情火爆,响起阵阵掌声。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范文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对全社会践行孝道文化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经研究,把践行孝道文化情况纳入干部考察。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着眼于提高全县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把践行孝道文化情况纳入干部考察,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品行的用人导向,真正体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的选人用人原则,使领导干部真正成为践行孝道文化、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示范者、带动者,为构建和谐富裕新富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孝道文化考察的内容和标准

孝敬父母。主动履行赡养义务;确保父母衣食无忧;关心父母身体健康;精神上关心体贴父母。

善待配偶。用情专一,生活作风正派;尊重配偶,无家庭暴力;爱护配偶,积极履行家庭义务。

和睦邻里。平等相处,与邻里无摩擦;乐于助邻,与邻里关系融洽;热心公益,化解邻里矛盾纠纷。

诚实守信。为人诚实,对组织负责;办实事,不弄虚作假;讲信用,有诺必践。

服务群众。敢于吃苦,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心系群众,对群众感情深厚;乐于奉献,积极为群众办实事。

三、孝道文化考察的方法和程序

考察干部时,在履行正常考察程序的基础上,扩大考察范围,重点对考察对象的生活圈、交际圈、娱乐圈广泛走访了解,考察其在孝敬父母、善待配偶、和睦邻里、诚实守信和服务群众方面的具体表现。

1、考察预告。将考察对象在孝敬父母、善待配偶、和睦邻里、诚实守信、服务群众方面的表现作为干部考察预告的一项重要内容。考察预告不仅要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张贴,而且要在考察对象配偶、父母所在单位或村(居委会)张贴,公布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2、民主测评。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召开民主测评大会时,对考察对象孝敬父母、善待配偶、和睦邻里、诚实守信、服务群众情况也进行测评。

3、实地考察。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进行考察的同时,深入考察对象配偶、父母所在单位或村(居委会),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考察对象配偶、父母、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意见,并对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核实。考察对象及其父母所在单位或村(居委会)要就考察对象的现实表现出具书面材料。

四、孝道文化考察结果的使用

组织部根据考察结果,按以下规定处理:

1、对能较好践行孝道文化各项要求的,按干部选拔任用有关程序优先提拔重用;

2、对问题较轻,没有造成社会影响,不影响提拔重用的,由县委组织部对其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改正;

3、对问题较重,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由县委组织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不予提拔重用;

4、对问题严重,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按照管理权限提请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处理。

五、几点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领导干部中倡导孝道、践行孝道、弘扬孝道,必将对全民践行孝道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广泛的带动作用。全体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以身作则,争做践行孝道文化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