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浅谈农业遥感技术(6篇)

发布人:收集 发布时间:2024-08-18

浅谈农业遥感技术篇1

大地原点告诉你不知道的事

创新测绘服务应急保障模式

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机制初探

数字水准仪的使用及发展

地理国情普查行业专题资料收集

辽宁省海域遥感影像共享系统建设

崇礼县万龙滑雪场扩建工程测量

大宁煤矿地表移动参数测定与研究

廉政文化地图服务两会代表

新形势下土地储备工作研究

促进山西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

浅议测绘地理信息依法行政工作

基于ArcGIS的点抽稀方法的研究

一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系数的通解

县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作的思考

基于遥感监测的阳曲县土壤侵蚀研究

《山西省灾害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特点

BLOB数据类型在资料存储和提取中的应用

TM图像在森林资源调查与制图中的应用

山西省数字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中原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

山西省举办地理国情普查科普大讲堂

山西运城南部地区框架网解算及精度分析

山西省智慧旅游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通过验收

运用3S技术辅助鞍山市棚户区拆迁和改造

基于不同方法计算椭球面上图斑面积的比较分析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竣工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界址点测量的精度分析

浅谈两本《山西省能源地图集》的编制特点

一厅看尽测绘史——山西地质博物馆开馆

数字运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城镇化视阈中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及保障机制

温度驱动、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

中国不同创新模式绩效的总体测度及关系研究

在线消费者对主动式推荐团购的接受意愿研究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公司治理与费用粘性

马克思分配理论与当代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风险的稳健性测度

贫困地区居民完全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张宝玉到宁武县迭台寺乡进行扶贫工作调研

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印发测绘作业证实施细则

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进展的十大事件

大比例尺地形图应用于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研究

基于组件式软件技术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指挥系统建设

山西高平科兴赵庄煤业补充勘探钻探工程施工成果剖析

资源三号影像融合方法研究及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浅谈农业遥感技术篇2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特点;精准农业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8-4912-02

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

YANGBo,WNAGLei,YANGChuang-ye

(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Xi'an710055,China)

Abstract:Recentyears,wirelesscommunicationtechnologyhasgotswiftprogress,theapplicationofwirelesscommunicationtechnologyaremorewidespread.Thispaperdiscussesthedevelopmentbackground,concepts,developmentprocess,featuresandtrends;theapplicationofwirelesscommunicationtechnologyisillustratedwithanexamplefromprecision-farming.

Keywords:Wirelesscommunicationtechnology;development;feature;precision-farming

现今通信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最初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只能实现用户语音信息的交换,而现在随着用户增加对信息交换的多样性需求,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平台应运而生。随着蜂窝移动通信、无线宽带接入,集群通信、卫星通信、手机视频技术[2]的出现,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入,大大便利了信息的传播。随着个人数据通信的发展,功能强大的便携式数据终端以及多媒体终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为了实现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实现数据通信的日标,要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南有线向无线、由同定向移动、由单一业务向多媒体业务演进,由此无线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线技术使得人们使用品种广泛的设备在世界任何位置访问数据的愿望成为可能。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应用管理服务器三部分组成,按照传输距离可以分为基于IEEE802.15的无线个域网(WPAN)、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城域网(WMAN)、基于IEEE802.20的无线广域网(WWAN)等四类。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移动性可以划分为移动接入式和固定接入式;按照带宽可以分为宽带无线接入和窄带无线接入;按照传输距离可以分为长距离无线接入和短距离无线接入等。

1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发展的信息化需求迅速增长,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带宽也有窄带无线接入发展到宽带无线接入,移动式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4-5]:

1)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为军用,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末期出现150MHZ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2)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

3)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贝尔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4)80年代初至90年代,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5)90年代中以来,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

2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范围广泛。我国是农业大国,精准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无线通信技术则是实现精准农业的关键技术。精准农业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业科学技术和农机工程装备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农作物质量、合理有效地使用农田资源、减少对农田的盲目投入、减少因施肥、施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7]。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包括:定位技术、遥感遥测技术、计算技术、决策技术、动态优化技术、专家系统、传感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

由于精准农业自身的特点,其对通信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1)实时性:可及时非连续地获取数据;2)交互性:节点之间可相互交换数据;3)可使用数据/视频/语音业务;4)集成节点:使数据采集、视频监视、通信终端集成一体;5)网络拓扑结构:采树状网络,增加采集点[8]。

2.1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精准农业中用到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1)IrDA具有成本低廉和传输安全性高的优点。2)WiFi(WirelessFidelity,IEEE802.11b)无线通信技术其覆盖范围广,但安装及使用较为复杂。3)蓝牙(Bluetooth,IEEE802.15.1)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全双工传输,但其成本较高,且信号容易扰。4)ZigBee(IEEE802.15.4)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性能可靠等优点,但传输速率较低。

2.2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精准农业中用到的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1)GPRS是现有GSM网络系统向第二三代移动通信演变的过渡技术,属于2.5G移动通信技术,在许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GSM网络信号无处不在,基本不存在盲区;传输速率高;登录时间短;提供实时在线功能,用户可长期在线;按流量计费。2)卫星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的传感器测得目标物体的信息数据,再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判读来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通信技术,具有覆盖面大、信息丰富、时相性强、速度快、高分辨率的优点,能够为精准农业提供大量的信息,是精准农业的主要数据源。

3结束语

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术,系统地解决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科学建设和规划,满足各种用户群体的需求,体现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而政府管理部门也要做好相应配套资源,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障,才能使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进多,陈春霞.浅谈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J].魅力中国,2009(2009):71-72.

[2]赵璐,张坤.对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民营科技,2009(9):51.

[3]李忠岩.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前景[J].中国电子商务,2010(1):48.

[4]赵彩霞.浅议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信息,2009(20):203.

[5]徐辉.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2):292.

[6]孙传波.无线通信技术在数字社区中的应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33):112.

浅谈农业遥感技术篇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土地勘测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实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还提高了我国的土地开发水平。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运用土地勘测技术,实现了勘测技术的信息化,解决了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面对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勘测技术;集体土地;确权登记

由于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不断改革,为了明确农村的土地产权,农村土地使用权证以及土地所有权证的确认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组织村民小组以及经济合作社来保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已经覆盖到了全部的农村集体土地。太湖县村庄地籍调查工作自2013年开始,全县15个乡镇。晋熙镇位于县城所在地,面积16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人口15.2万。由于发证工作的不断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管理系统也运用而生,实现了发证的一体化管理和数字资源的高度共享。

1土地勘测技术的运用要点

1.1确定合理的比例

土地勘测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在勘测之前首先要拥有一个具有合理比例的测图,只有确定了这个测图比例的合理性,才能在勘测工作中保证勘测工作的高质量,保证勘测结果数据的准确性。尤其在一些地势较差的地区,由于地势的起伏情况比较大,在确定勘测网点的时候应该在高处设置,保障不同的高程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米。而对于一些地势较好的地区,土地的起伏情况也较小,那么在设立网点的时候可以固定一个合理的值,通常情况下这个值的确定为1米,在这个距离下土地勘测工作可以较好的展开。

1.2提高关键点的精确度

在土地勘测的过程中,关键点一般是指坎顶线、标高等方面的地理位置,土地勘测在实际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个关键点,在绘制勘测图的时候就应该保证绘制图中的农田、居民点、沟壑以及园地等详细的信息,除此之外,还应该保证可以详细的标注出农村的复垦地区以及城市改造方面的住房面积的信息和林地信息。在完成土地勘测的工作之后还应该标注高程坐标,保证后面的工作可以顺利展开[1]。

2运用土地勘测技术的优势

2.1精准的信息采集和处理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民的知识水平以及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农民的土地产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是因为这样,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发证中,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登记发证工作的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必须对土地的权属调查的精确度提出更高的重视。土地勘测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其中,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非常强的定位功能,在土地的相关调查方面的工作中,如果合理运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技术,就可以及时,准确的对具体的土地区域进行定位。不仅如此,在准确定位之后,就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完成信息的输出和输入[2]。科学合理的搭配使用土地勘测技术中的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调查土地权属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并且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从而满足农民的高要求。

2.2快捷的数据管理

近年来,我国各方面的规章制度都在不断完善,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也是一样,在构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的时候,如果充分利用土地勘测技术,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充分利用起来,遥感技术包括侧视雷达遥感、热红外遥感以及航空遥感,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将其运用到地质勘测中,可以快速的获得准确的地质结构等信息,但是需要的成本较大,此种技术在一般的民用建筑以及工业建筑中用得并不多,却可以使数据信息的管理变得更加敏捷,还可以使整个登记工作变得更加规范,从而保证登记工作的严谨性[3]。

2.3高效完成工程进度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一项规模比较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除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各项土地勘测技术的支持。为了保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保证工作的进度,在登记发证工作期间,只有充分利用土地勘测技术,为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依据,保证等级发证工作的一体化,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不断强化信息化水平,保证等级发证工作的高效完成。

3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中的应用

3.1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在构建数据库的时候,需要使用到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融入地理信息系统,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所以在构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的时候,就需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了,同时依据土地登记发证的程序来完成土地的报批和审核。在实际的土地报批和审核过程中,将土地归户卡或者土地登记卡输出之后,就可以打出土地所有权的证书。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将土地的报批以及审核的流程控制在一个完整的流程中,这样登记发证和档案管理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了,使工作更加简化,便于管理,最终提升地籍办公的效率[4]。在构建数据库的时候,原则上应该保证数据库的多功能性,除了最简单的数据浏览功能和查询功能之外,还应该建立数据分析统计功能,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过程中就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统计了,使数据库可以更好的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服务。

3.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是一种通过人造卫星对地面的物体进行定位的技术,由于其定位范围较广,并且精确度较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我国的各个控制点进行定位确定,并且非常精确和快速,最高的时候精确度甚至可以达到厘米级别。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图以及地籍测量的控制点和界址点进行确定,使我国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监管更加快捷。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具有非常高的自动化程度,大大减少了监测工作中需要使用到的人力和时间。如果农村的环境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将遥感影像应用到土地的调查中,不仅可以将图斑的界限直接判读出来,同样可以精准的识别权属的的界址点和线状地物的方位[5]。另外,如果农村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新产生了一些地物的时候,采用遥感影像来读取图斑的界限具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来进行定位了。在外界的调查工作中,在实地指界的时候,如果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来进行定位的话,不仅可以快速的确定具体的位置,并且还可以保证点位坐标的准确性,这样,外界调查工作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了,并且还可以保证成果的质量。

3.3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包括侧视雷达遥感、热红外遥感以及航空遥感,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将一定比例缩小的地表景观的综合影像的特征和原理进行完善的记录,由于土地开发工作的不断发展,而实现土地的智能分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土地的智能分类,首先要对地表物体的成像规律以及影像的特征进行研究,同时要明确地面相关物质的大小、所在的方位以及性质。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外业的调查工作的底图进行制作,可以利用航摄影像,这是一种分辨率极高的技术,分辨率高达0.4m,在制作正摄影像图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DEM数据,DEM数据具有很高的精度。在这个底图制作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ArcGIS软件,在合理运用ArcGIS软件的前提下,还可以结合最新的现状图数据来代替村权限界限和现状地物,以行政村为一个单位,从而制作出规范符合规定的套合图。工作底图和实际距离的比例应该保持在1:5×103[6]。在得出了影像套合图之后,就可以将其看成为外业权属的调查工作底图,从而进一步完成权属调查工作。

3.4综合技术的运用

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将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全新的3S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如果只是单纯的使用土地勘测技术中的一种,是很难全面的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现在在实际工作中单纯运用的例子也比较少,一般是将三种技术整合起来。在3S技术中,遥感技术获得的影像一般是作为参考,而全球定位系统就是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最后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描述最终的监测结果,最终完成土地的调查[7]。在这个过程中,将三种不同的技术有效融合在一起进行使用,每种技术都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使整个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可以高效、系统、规范的完成。

4结束语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一项规模大、程序多的工作,并且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合理选择使用使用土地勘测技术,利用遥感技术来制作外业调查的工作底图,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来构建完整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从而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高效完成,为农村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飞飞,郭庆丰,宋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3,23(25):66-68.

[2]张红宇.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J].农村经营管理,2015,16(02):08.

[3]李黎.GP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勘察科学技术,2012,23(62):132-133.

[4]刘善彬.CORS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2(11):159-160.

[5]王玉柱,郭增长,胡华宗.CORS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11):100-103.

[6]杜会石,孙艳楠,陈智文,于国强.“3S”技术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4,52(12):25.

浅谈农业遥感技术篇4

关键词: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土地开发管理

1、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的必要性

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是提升土地开发与管理工作效果的前提,而如何理解土地信息化内涵则又是普及与应用土地信息化的关键。因此,以下结合笔者参与土地信息化实践的思考,并参考其他研究者的论述,对目前土地测绘信息化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阐释。

1.1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必然举措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无论哪一个行业,在其适应“互联网+”发展环境的同时,也是使其自身水平提升的过程。比如:“互联网+出租车行业”带来了滴滴打车等便民服务;网上银行、12360订票等也都是“互联网+”的产物。实践证明,传统产业一旦与互联网对接,就能产生“互联网+1>N”的神奇效果,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就是说,土地测绘适应“互联网+”环境的过程,也是其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过程。

1.2建立土地档案的需求

从事土地测绘及其相关管理工作的人都知道: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少。因此,如何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就成了土地管理工作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为了解决土地管理中的这个难题,就需要土地管理者对现有的土地资源构建完善的档案体系。而为了突出土地档案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土地测绘工作则是必不可少。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说,土地测绘是建立土地档案的需求。

1.3相互借鉴的需求

土地测绘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然而,全国各地土地测绘水平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即在某些地区,土地测绘工作的开展既扎实而又富有成效;在另一些地区,相关的土地管理者不仅缺乏土地测绘的管理意识,而且,实际从事土地测绘的工作人员也缺乏必要的测绘能力,无法保证测绘结果的科学性。因此,各地土地测绘人员需要在测绘技术的方面彼此借鉴,例如,对于GPS在土地测绘中的使用,无论是平坦土地的测绘,还是地形奇特地区的土地测绘,都需要土地测绘者掌握相关的测绘技术;再如,卫星遥感技术是土地测绘核心的技术之一,尤其是在30m~0.6m之间的测绘优势,更加使其受到土地测绘者的青睐。然而,如何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的动态检测,如何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居民住宅的测绘工作,各地的测绘者却持有不同的观点,因此相互借鉴经验与技术,能够使测绘结果更具科学性。

1.4成果共享的必要性

土地测绘的结果,虽然具有保密性,但是这种保密性却是相对的。这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土地的测绘结果是可以相互共享的。无论是土地管理部门,还是其他需要土地测绘信息的部门,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实现成果共享的。因此,如何在测绘成果保密的前提下,实现土地测绘结果的共享也是土地测绘研究的课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土地测绘结果的共享似乎更能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2、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土地测绘信息化技术贯穿全程,发挥着置管重要的作用。

2.1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可快速实现对各种测量点物理坐标的进一步精确化,获得更为准确的测量度,属于土地测绘信息化过程中必备的新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可打破传统通讯条件的限制,在静态工作模式下即可完成测量工作,可大量节省财力、人力以及时间,及时获取精确的定位结果和测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土地测绘技术中的推广和应用,使土地测绘技术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而全球定位系统对土地资源测量信息的不断丰富,也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无疑,土地测绘对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至关重要,可为其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数据资料以及有力的技术支持,稳步推动着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逐步发展。使土地开发管理工作能够更为科学合理的展开,工作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如在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去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可实现对土地权属界线以及位置的准确划定,提升土地测绘的精度,充分满足农村集体土地开发管理的要求,使农村集体土地的开发管理更具科学性。

2.2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提取、应用技术等。该技术具备全天候、多光谱、信息获取传递快、信息丰富化等多种特征。当前,遥感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以及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管理。为充分满足土地开发管理工作需求,还需进一步对现有遥感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遥感技术的应用价值。

2.3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汇总、存储、编辑、管理、输出、分析地理信息的计算机技术系统。该技术主要用于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开发规划相关的信息系统,并由此形成了相应的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模式。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可进行土地调查、登记、统计、评价等多项工作。在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完成图形和数据的一体化,数据分析、管理和输出等。

2.43S技术

3S技术以GPS为数据源,根据野外调绘的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直接进行图形的绘制,之后,标注各地况,进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从本质上说,3S技术是以上描述的三种技术的综合应用。通过3S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对土地变化信息、高质量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快速准确获取,并形成全面系统、实时动态的土地测绘信息集成系统,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信息。3S技术综合应用3种不同的信息技术,其最大优势在于可大幅度提高土地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使土地资源开发管理达到信息化、统一化和规范化要求。

3、结语

对于土地的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与土地的开发管理工作来讲,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一寸的关系。尤其是在当前的形式下,土地的矛盾尤其的突出,管理工作的难度更是逐渐加大,所以对其进行信息化的改革是非常有价值的。只有保证了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够保证当地的人与环境能够和谐的相处。

参考文献

[1]王珊珊.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109.

浅谈农业遥感技术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土地测绘;测绘设备;

中图分类号:P24文献标识码:A

土地测绘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既关系到我国农业地位的稳定性,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土地测绘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可以事先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调查和分析,达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效果。只有重视土地测绘的工作要点,才能确保土地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

土地测绘的概念

(一)土地测绘的含义

土地测绘是指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光电技

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为测量手段获取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提供参考。

(二)土地测绘的内容

土地测绘的主要工作是选择地籍测量控制点、界址点;埋石;对土地及附属物的水平角、垂直角、量距、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具体业务包括:国家边界测量、地籍测量、辖区各用地单位的宗地面积测量、零星修测、土地坐标界址放样以及转卖大型测绘项目、出售测绘资料等。

土地测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土地测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任务表现在土地开发整理上的测绘技术运

用。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农村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农村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等,达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一)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

1.调整农村用地结构;

2.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

3.平整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4.恢复利用废弃土地;

5.归并农村居民点;

6.划定地界、确定权属;

7.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宜农土地后备资源。

(二)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在土地整理开发过程中,测绘工作的内容会随着土地状况的不同而改变,一般分为地籍测绘和工程测绘。

1.地籍测绘

项目的前期阶段需要用到地籍测绘。地籍测绘可以在土地规划开发中给农村规划部门、环境管理部门、工程设计部门需要的不同的属性信息和数据,为农村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绘制所需要的图纸。为了避免日后因土地产生纠纷,地籍测绘时土地所有使用者应该参加测量活动。详细专业的地籍测绘,可以确保土地开发整理的合法性,维护农村土地使用者和开发者的合法权益,是今后土地测绘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2.工程测绘

项目的中期和后期阶段需要用到工程测绘。中期阶段主要的数据供给对象是项目监督控制部门和工程施工单位。竣工验收阶段,测绘数据可以反应工程项目的整体成果。测量成果一般就作为工程项目及各管理部门的存档及管理资料,与中期相比,竣工阶段的测量精度必须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才能确保成功验收。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测绘工作要点

新农村建设中,要做好土地测绘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四个要点:人、仪器设

备、方法手段以及环境条件。

(一)人的因素

人作为土地测绘工作的主体,担任着测绘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和操作等任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土地测绘的质量和结果。对此,测绘行业通过实行资质管理,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来确保测绘人员素质。

(二)仪器设备

我国相关规范规程对于测绘仪器设备的检验期限,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好的仪器设备,具有稳定的性能、操作方便,可以满足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使测绘产品的质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

(三)方法手段

在土地测绘施工中,施测方案决定着各项操作能否有序进行。不断引进和更新测绘术,才能不断提高测绘产品质量。土地测绘中每一道工序的执行效果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测绘质量。测绘小组必须把握各测绘项目的特点,在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流程操作规程的指导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才能生产出让用户满意的测绘产品。

(四)环境条件

土地测绘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测绘技术环境、测绘作业环境、测绘生产管理环境。一个测绘项目想要顺利进行首先需要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先进技术的支持,其次需要给测绘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而管理测绘项目的负责人也需要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作用以及测绘人员的专长,合理分配任务,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只有加强测绘环境管理,改进测绘作业条件,才能保证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如何提高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测绘的质量

(一)遵循土地测绘的质量控制原则

1.质量原则

在测绘作业当中,应该把测绘质量放在第一位,充分尊重和采取用户对测绘工作的意见,按照客户要求实施土地测绘工作。

2.预防原则

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两个部分。要想强化测绘工作,必须做好工序与设备检查,保证测绘工作的质量。

3.数据真实原则

土地测绘的直接成果以测绘数据表示,因而测绘作业全过程都要始终保持数据真实原则,否则会导致实际测绘成果和数据结果产生偏差。要想保持测绘数据的真实性,测绘人员必须及时核查测量数据,并对数据前后进行比较,反复确认以保证土地测绘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控制人为因素,改善测绘环境

测绘单位的质检人员与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土地测绘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土地测绘部门对员工进行测绘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测绘工作按期完成。

测绘人员在选择测绘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各类因素。当测绘环境产生变化,应及时采取对应措施,降低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完善测绘设备和测绘方法

在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测绘工作中,会应用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在使用仪器设备前应该做好设备维护和定期检查工作,当发现设备损坏时应立刻维修或更换。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土地测绘设备,并不断完善土地测绘的方案,提高测绘质量。

五、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村土地资源的应用率与农民的自身利益。只有综合考虑测绘人员、设备、技术及环境等要点,才能提高我国新农村建设土地测绘的质量,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晓江.论土地测绘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

[2]张术东.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3).

[3]张菲.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

[4]张奇.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测制工程标准研究[J].测绘标准化,2009.

浅谈农业遥感技术篇6

>>南方石漠化变化影响因素分析:县域石漠化治理视角喀斯特石漠化旅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石漠化治理视角下农户科技需求的优先序分析岩溶石漠化的成因与治理措施分析环境治理视角下石漠化片区的农业发展石漠化:土地癌症基于TM影像的重庆市县域石漠化变化研究西南石漠化区“农转牧”户参加农技培训的影响因素分析贵州全面打响石漠化治理攻坚战贵州石漠化治理的历史路线图探讨关于石漠化的治理思路刍议石漠化现状及其治理对策喀斯特旅游开发与石漠化治理贵州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建议岩溶石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研究浅谈贵州省石漠化预防治理有关贵州石漠化治理的探讨浅谈石漠化的防御与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探讨溆浦县石漠化治理现状与对策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4]宁茂岐,赵佳,熊康宁.贵州省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石漠化时空格局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2):39-42.

[5]李阳兵,罗光杰,白晓永.典型峰丛洼地耕地、聚落及其与喀斯特石漠化的相互关系[J].生态学报,2014,34(9):2195-2207.

[6]龙健,江新荣,邓启琼,刘方.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石漠化的本质特征研究[J].土壤学报,2005,42(3):419-427.

[7]王君华,莫伟华,陈燕丽.基于3S技术的广西平果县石漠化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12(3):66-70.

[8]李昊,蔡运龙,陈睿山,陈琼,严祥.基于植被遥感的西南喀斯特退耕还林工程效果评价[J].生态学报,2011,31(12):3255-3264.

[9]蔡志坚,蒋瞻,钟甫宁,杨加猛.环境治理视角下石漠化片区的农业发展[J].江淮论坛,2014,(2):18-28.

[10]安龙县林业局.安龙县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报告[Z].内部发行,2012:19-27.

[11]张信宝,王世杰,白晓永,陈伟燕.贵州石漠化空间分布与喀斯特地貌、岩性、降水和人口密度的关系[J].地球与环境:2013,41(1):1-6.

[12]钟甫宁,蔡志坚.面对人口变迁和环境压力的农村可持续发展[C].中国科协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2013,47-55.内部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