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病虫害防治方法范例(3篇)

发布人:网络 发布时间:2024-12-09

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篇1

论文摘要介绍了森林病虫害的概念,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方式进行对比,说明选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优点,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树木树干;病虫害;防治方法

近年来林业生产和园林业发展十分迅速,不仅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对于环境改善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近年来树木树干病虫害的影响对于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经济损失。当前树木树干的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林业生产,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林业生产管理者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树木树干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更好地保障林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当前树木树干病虫害现状

林业生产当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质量有所下降。林业生产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障城市的生态建设。但是林业生产中近年来树木树干的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林业生产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当前林业生产中树木树干病虫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当前树木树干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

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林业生产中的树木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病虫害的数量和种类也有所增加。由于林业生产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树木种植,这对于树木树干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另外由于林业生产中一些树木种类是由国外或者是外地引进的,这也给病虫害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一些林业生产的管理人员由于缺少相关的管理经验对于树木树干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并没有做到位,导致一些病虫害的蔓延造成一定的损失,影响了林业生产的质量。

1.2当前树木树干病虫害的危害增加

当前树木树干病虫害的危害逐渐增加,导致林业生产的经济损失增加。当前由于一些病虫害是由国外引进的,对于林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另外由于一些新的病虫害未能及时研究出防治的方法,导致大量的林业生产损失,影响了树木的生产。随着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很多病虫害的免疫能力也有所增加,一般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未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导致林业生产的大量损失。

2.树木树干病虫害防治方法

近年来林业生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林业生产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树木树干的病虫害也逐渐增加,造成了大量的林业生产损失。树木树干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于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今后的林业生产中应该重视树木树干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更好地保障林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2.1加强树木树干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当前林业生产的数量和规模都有所增加,因此做好树木树干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于林业生产的损失。一方面需要对树木树干进行定期的病虫害预防工作。作为林业生产的管理者应该定期对树木树干进行药物治理,杜绝病虫害的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定期对树木树干进行农药喷治,尽量减少树木树干病虫害的产生,以免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需要做好病虫害的宣传工作。林业生产的管理者应该有专门的人员对树木的生长进行有效地监控,及时了解相关的病虫害的动向,做好树木树干的病虫害预防工作。在一些病虫害易发时期采取有效地措施及时治理或者是预防,尽量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保障林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2.2采取药物质量树木树干病虫害

药物质量是比较常见的树木树干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对于不同的病虫害所采用的药物质量方法并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于林业生产的影响。当前采用的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采用农药埋施法。将农药埋到树根部位,树根吸收农药之后可以传输到树叶和树干部位,当害虫吃到树叶或者是树干其他部分之后会死亡,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如果将农药和肥料一同使用也可以发挥出很好的效用。二是树干注药法。将防治病虫害的农药注入到树干中,传输到树叶等部位,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死病虫害,保障树木的正常生长。对于这一方法的注药量需要根据林业生产管理人员的指导进行注射,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障树木的生长,减少病虫害对于林业生产的威胁。

2.3提高树木树干病虫害防治人员的素质

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林业生产的管理人员也有所增加,但是当前林业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的树木树干的病虫害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增加,这对于林业生产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当前管理人员应该提高病虫害的预防意识。作为林业生产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增加对病虫害的知识的了解,这样可以有效地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作为林业生产的管理人员应该尽职尽责,及时对树木进行管理和检查,及时发现病虫害及时治理,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另外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林业生产的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水平,更好地保障林业生产。

2.4对树干进行有效地保护

树干病虫害对于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今后的林业生产中应该注重对树干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危害,保障林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一方面可以采用树干涂白的方法。我们经常见到很多树干被涂白,这是对树干的一种保护行为,这样可以防止像天牛等害虫在树干上产卵,从而减少病虫害的隐患。另外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树干的溃疡病,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树干受冻。另一方面可以树干涂胶法。在树干上涂上一些粘虫剂可以有效地防治一些病虫害的产生,比如松毛虫,杨毒蛾等。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产生,更好地保障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3.结语

随着林业生产的规模和数量的扩大,树木树干的病虫害也逐渐增加,这对于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树木树干病虫害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增加,林业生产的管理者应该采取有效地措施保障林业生产的质量,保障树木的健康成长。在今后的林业生产中需要做好树木树干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确保林业生产的效益。[科]

【参考文献】

[1]于伟,张建民.简析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J].民营科技,2009,(7).

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概念;防治方法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世界都在探索利用生物技术来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几十年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索发现,化学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影响较小、适合大面积使用等优点。缺点是如果使用不当,能够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植物药害,长期使用还可使某些病虫害产生抗性等。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有很大的优点:不仅能直接消灭大量的害虫,而且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具有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残留和污染问题,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害虫具有长期控制等优点,即在林区内使用了生物制品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达到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但生物防治也有局限性,一般见效比较慢,人工繁殖技术较复杂,防治效果受使用技术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