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策略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03
词汇学习是外国语学习的基础。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也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不能表明这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英国语言学家GeorgeWilkins也说过:“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递不了。”
构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词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不完全统计的结论是学生记忆,其中主要的评价形式是听写和小题单,但很少有教师会对词汇教学本身进行思考和研究。词汇教学从简单的角度讲,确实是学生的记忆,但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是对语素的认知、理解、内化、应用,最终予以掌握;从第二语言的学习上看,是学生对既有母语和英语语言的语素整合和重建,是统一经验的两种表达的互相影响。根据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念,结合笔者13年的教学经验,现以教学建构和学习建构的思想,总结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直观教具“构建”和激发兴趣,记忆单词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而直观教具的使用恰恰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机。直观教学可以采用图片、实物、幻灯片等形式。
七年级上期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不久,在学习apple这个单词时,笔者就拿了一个苹果,问:“What’sthis?It’sanapple.”再拿两个苹果,又问:“Whatarethese?Theyareapples.”自问自答,学生看到自己在回答得好之后,可以得到苹果的奖励,因此非常激动,学习劲头十足,不仅很快地记住了apple这个单数形式,而且连apples这个复数形式也记住了。然而,在利用实物教学不方便的时候,我们可以上网搜寻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也会吸引学生眼球的。通^这些方式教授的单词,学生记忆深刻得多、牢固得多。
二、在语境中“建构”词义,培养英语思维好习惯
1.可以通过句型掌握一词多义
教授新词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放在一定的情境,用英语展现它的意思,让学生进行猜测。
如lift这个词,在讲授时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动作,如举/抬物体的动作,扶人的动作和乘坐电梯的动作等,这些都必须是学生熟悉的行为,再呈现以下的句子:(1)Thechairisheavy,butIcanliftitup.(2)Ifalldown,pleaseliftmeup.(3)Lookatthathighbuilding,youcantakethelifttogoupstairs.句中的单词都是学生学过的,并为之熟悉的,所以通过教师的肢体动作和表示语境的句子,学生就能很容易猜测出:(1)句中的lift是抬起,(2)句的是扶起,(3)句是电梯的意思,从中学生不仅知道了lift不同的词性和用法,还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好习惯。
2.可以利用上下文教学新词
比如,我们学习umbrella时,可以用下面这段文字:
It’srainingoutside,butIwanttogoout.Ineedanumbrella.whenIgoout,Iliftitup.withthehelpoftheumbrella,Iwon’tgetwet.Nowtherainhasstopped.I’lltakemyumbrelladown.Soanumbrellaisveryusefulwhenitisraining.这样把umbrella放在段落中学习,不但教会了学生这个单词,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单词内部构成,突破单词记忆
词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但是,词并非是语言的最小的有意义的结构单位。词是由词素构成的。词素(morpheme)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利用单词构成,找到词素之间的关系与规律,突破单词的记忆。可以采用“联想法”记忆单词。
在英语词汇中,有些单词很不好记,笔者就让学生采用联想方式记忆单词。笔者在八年级Module1Unit2教学中,发现短语severaltimes(几次),学生记忆several很困难,笔者让学生在记忆和听写这个单词时,联想到seven(七)这个他们非常熟悉的单词,然后把n变成ral就行了。再如,学生记忆against时,笔者就让学生联想到again(又,再),再在其后加st就行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很快就记住了难记的许多单词,而且不容易遗忘。
四、利用音标,通过“分段法”简化复杂单词记忆
每个单元新授完后,在早读课朗读单词时,笔者都要让学生拿出笔,边读边进行划分音节。比如,population这个单词,根据它的音标[p?Hpj?尬’lei?蘩(?藜)n],可以划分成两部分记忆:popu和lation,学生就可以根据音标[p?Hpj?尬],拼写出popu,再根据音标[lei?蘩(?藜)n],拼写出lation。population这个单词还可以采用联想法来记忆,联想到popular(流行的),把r变成tion就是population了。
五、“抓词源”,利用词图这一“熔炉”,大容量归纳和发散记忆单词
“英语词汇总量虽上百万,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而言,还是就意义而言,每个英语单词都同其他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系统性很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利用词汇的这些特点,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在集中教学词汇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这样的学习有学生亲自的参与,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笔者在每个模块的3单元学习中,都要进行这个模块的单词短语归纳学习,让学生发现单词构词规律和短语的变化形式,找到记忆单词和短语的技巧。如学习了八年级Module3.4后,在讲解比较级和最高级时,针对careful,笔者先从care这个“词源”开始,利用构词法和发散思维训练的词图,引申出与care有关的已学过的众多词汇,归纳记忆。如图所示:
把已学的书上课文中的短语也归纳在一起,既巩固复习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找到了记忆单词短语的规律和技巧,(上接第3页)进行发散性思维记忆单词短语,能让学生“举一反三”,O大地扩大了词汇量,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也学得了词汇的知识,还对相关词汇进行了归纳学习和集中复习。
六、精心“构思”默写词单,“轻松”再现词汇
单词听写是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到的一种检测手段。默写要词不离句,要由易到难,由口头到笔头。根据心理学上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记忆的妙诀就在反复,笔者坚持不懈地运用重复的策略,将定期默写与随机默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重复前期默写中的难词和容易出错的词。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学生默写比较容易,而且不容易遗忘。
总之,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忽视词汇教学即忽视了语言教学的本质。教师应一如既往地重视词汇教学,保持不变的初衷,在日常教学中想方设法并积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利用规律,突破词汇记忆难题,适应万变的语言信息时代,使英语词汇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3]武晓燕.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手工做账会计实习:
手工做账会计实习,是我们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公司的经营过程、根据不同业务的发生、依据原始凭证逐笔完成该公司一个月的会计业务工作以及后续的结账、对账和财务报表工作。
2、手工财务管理实习:
手工财务管理实习,是我们根据一个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报表数据以及一些以往的经验数据,对该公司的报表进行分析比较以及财务分析、销售预测、筹资还款分析、投资可行性分析和最佳订货批量的预定等工作。
3、用友u8会计电算化实习:
用友u8会计电算化实习,是按照手工做账会计实习的整个业务过程,从新建帐套开始,经过初始化、期初操作、填写业务凭证、科目汇总、签字、记账到最后的对账结账、出报表。与手工相对进行比较。
4、财务管理计算机实习:
财务管理计算机实习,是运用计算机操作,以excel软件为处理平台,实验内容与手工财务管理实习相同。以初始数据为基础,对表格进行编辑公式、表间取数、直接拖动获取公式定义等操作,从而最终完成最后的分析过程。
二、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的过程及内容:
1、手工做账会计实习:
手工做账会计实习是建立在我们对会计专业知识充分学习和认识后的实践工作。该实习历时三周时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订立账簿:按照公司实际业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帐页,把需要涉及
到的会计科目加盖会计科目印章(一级科目),填写会计科目的明细(二级及二级以下科目)。最后把需要的帐页装订好,即用绳系牢。其中共有四个账本,包括:总分类账、存货及固定资产明细账、成本费用帐、三栏账。
②录入期初余额:根据实习资料的数据,将该企业2007年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到相应的总账或明细账中,摘要栏加盖“上年结转”印章。
③日常业务处理:根据实验资料所给的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填写时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日期,附件张数。另外还要注意每笔业务需要的凭证张数,需要一张以上凭证填列时,需在凭证编号后再加上一个分数(第*张凭证/共#张凭证)。最后需要在凭证下方的制单处签上制单人的姓名。做完的凭证还应拿给他人审核,审核无误后签名。
④科目汇总:当日常业务做到15号时,我们就需要对1—15日的业务进行科目汇总。首先应根据每张凭证填写科目汇总附表,然后再填列科目汇总表(汇一)。之后的汇二(15—30日业务)、汇三(31日业务)同理即可完成。
⑤记账:记账包括两个部分,即登记总账和登记明细账。我们先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的借贷方发生额,再根据每一张记账凭证登记相应的明细账,此时要注意在每一笔记过帐的凭证中应作上记账标记,并在凭证右下角记账处签上记账者姓名。
⑥对账:当完成本月所有业务后,我们就需要进行对账,即总账与明细账核对,各个对应科目余额相一致时对账工作就可结束。如果出现总账与明细账科目余额不相同的情况时,应查看该科目所涉及到的每笔业务的原始凭证,查出错误并进行改正。改正时应注意用红笔划横线划去错误的,再在其上写出改正后的结果。
⑦结账:经过对账的工作后,我们可以基本保证该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因此我们就可以做结账的工作了,即把所有账簿中会计科目的余额都给结出来,并加盖“本月合计”印章,同时还需要在本月合计处划两条红线,一上一下,上线划到头,下线划到合计处。
⑧填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包括三个部分,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以下做具体分析:
ⅰ利润表:利润表的编制相对比较简单,我们可以从总账中轻松找到与之对应可会计科目,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须要根据明细账填列(这是因为这两科目有红字出现,总账只能表示出余额而不反映借贷关系),其他均可由总账得数。
ⅱ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主要根据总分类账填列,其中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须要根据明细账填列,是因为以上科目可能借贷都存在余额。另外未分配利润=净利润-盈余公积-上年应付股利。
ⅲ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需要从记账凭证开始,首先从记账凭证中找到涉及到现金流量科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凭证,然后再把这些凭证中涉及现金流的金额归类到现金流量表的大类中,最后把他们加总求和,按合计数填列现金流量表。
2、手工财务管理实习:
手工财务管理实习是建立在我们对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充分学习和认识后的实践工作。该实习历时一周时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①财务分析报告:在财务分析报告中,包括三方面内容:水平分析、垂直分析和财务效率指标分析。水平分析是对连续两年的报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进行横向数据对比,通过差异额及差异率对企业经营的变化作出分析。垂直分析是对连续两年的报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纵向的相对指标看出各项目对总资产的影响,再通过差额比较出两年数据间的不同而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差异及趋势。财务效率指标,通过对企业两年的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增长能力分析得到企业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尽管这些指标存在一定的误区,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企业的很多实际情况。
②预算报表:预算报表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内容,根据经验数据(销售量、单价),先计算出销售总额得出了预计的首先计划;再凭借着以销定产的思路,抛出库存量,计算得到生产量及需要采购的量,而得到费用支出计划表;然后再依次算出预计直接人工、预计制造费用、预计销售及管理费用,从而可填列现金预算表。通过上述工作,我们就可以计算得到预计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③还款及筹资计划表:根据实验资料的要求,企业预计的借款及还款金额和时间,我们可以填制还款计划表:由资金的总需求量减去利润留用和折旧(非付现成本)剩下的就需要外部融资,正如该公司向银行举债。
④投资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该报告是假设企业投资一条新生产线,而在未来五年生产经营而取得收益。同样我们用以销定产的思路,先根据销售量估算出现金收入估算表,然后在估算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及管理费用,再得出现金流量估算表,最后根据上述数据就可以计算得到净现值、获利指数、内含报酬率和投资回收期这些财务指标。再通过这些财务指标的数据来分析得出此投资是否可行。
⑤流动资产运营分析报告:该分析报告先测算出现金的最佳持有量,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模式:存活模式和成本分析模式。然后计算最佳经济订货批量,假设了两种不同情况:不存在数量折扣和尊在数量折扣。最后填列信用条件评价表,同样也是两个方面:存在现金折扣和不存在现金折扣。
⑥预计利润分配表:根据预测的净利润进行加减调整得到未分配利润预测数。
3、用友u8会计电算化实习:
用友u8会计电算化的实习是建立在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财务软件用友u8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它是将计算机运用到会计工作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个软件系统。我们在进行该项实习时,是根据手工会计实习的公司及其业务来完成的,其具体步骤上述手工会计实习中已于说明,这里主要讲述其与手工的不同之处和其自有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建帐套:以admin注册进入u8系统管理,然后根据试验资料设定用户和权限,最后即可新建帐套,录入实习资料所给的帐套信息。
②初始化设置:启用总账和固定资产模块,设定部门档案、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等,在设置会计科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及公司的情况需要设置一级科目及其明细,在输入会计科目时应注意所输入的科目是否有辅助核算,是否是数量金额式,借贷方向等问题。(注:以上初始化设置均可用总账工具进行复制。)
③期初余额录入:根据实习资料所给录入期初余额,注意有辅助核算的在明细中录入,是数量金额式的应先录金额再录数量。
④日常业务操作:内容与手工相同,在这里不再阐述。但要注意这里填制的凭证需选择适当类型(现金、银行、转账),并且凭证可以修改,删除,审核凭证和主管签字均可成批进行。科目汇总时直接输出即可。
⑤固定资产模块:进入模块时要进行初始设置,录入固定资产卡片。计提折旧和资产增减可直接在此模块生成凭证。
⑥记账:在凭证均已签字之后就可以记账,用拥有此权限的用户登陆进行操作。完成后,就可以先转账定义,然后转账生成结转损益,分两部分:结转收入和结转支出。之后再进行记账操作,最后再填制计算、结转所得税的两张凭证。(注:结转所得税的凭证可以直接转账生成)。
⑦对账与结账:在所有工作结束后就可以进行结账操作。先到固定资产模块进行月末处理—对账,之后再结账,然后再到总账系统进行对账,接着即可进行最后的结账操作了。
⑧财务报表:用友u8已提供了财务报表模板,但其为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与新制度不符,因此需要进行修改或是全部重编。这里三张表为:
ⅰ利润表:从格式—报表模板中引入新企业会计科目中的利润表,按试验资料所给的报表模式对其进行调整,然后修改其公式:主要修改科目编码即可,而特殊项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需要修改为取对方科目发生额函数(即取在本年利润的发生额),这是由于财务费和资产减值损失存在有红字,会将发生额冲销的原因。修改完之后整表重算或是录入关键字即可得出数据。
ⅱ资产负债表:同上引入资产负债表模板,进行格式及科目编码修改,完成后即可整表重算或录入关键字。
ⅲ现金流量表:新建报表,录入试验资料所给的报表项目和格式,然后编辑公式,报表取数编辑公式用友财务函数—现金流量科目,然后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取值,定义好之后进行整表重算或是录入关键字即可。
4、财务管理计算机实习:
财务管理计算机实习是建立在财务管理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知识—office办公软件excel的应用基础上的一项实习工作。历时四天时间、内容和手工财务管理实习相同,这里主要阐述几点与手工相比其不同之处或是特点:
①填列数据: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操作,同样也需要填列一些原始数据,这时候我们可以用tab和回车键或是方向键来移动光标使输入更加快捷。
②表间或表外取数:在填写原始数据的时候,一些值属于变量,我们就需进行表间或表外取数,具体操作是:选中要填写的单元格键入“=”,然后打开数据所在表,直接选择回车即可获取。
③拖动取数:在我们填入一个数据之后,在光标变为黑十字时拖动鼠标即可获取与原数据相关的数据,若原数据只是数字,则拖动取到的数据也为数字;若原数据为公式,所得的新数据是同理公式定义下的数据。
④公式定义:有的数据需要我们进行大量复杂繁琐的计算才能得到,有的甚至是手工无法完成的。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函数来定义公式,excel提供了多种函数:数学、统计、财务等等。
⑤综合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使用excel进行财务管理实验的很多优点:方便、快捷、准确等。因此,我们除了学好专业课外,像计算机这样的辅助型的工具我们也应该学好、会用,以提高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
一、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的收获体会:
1、手工做账会计实习:
通过手工做账会计实习,对实际会计业务的操作,首先让我们又再次更好、更深入的学习和掌握了会计知识;另外,让我们理解明白了作为会计的谨慎性,不仅仅是在处理某些业务的时候,而是在各个方面都必须做到仔细,认真,还需要又足够的耐心。还有就是会计数据的真实、完整,即便是做错了,也应该按照规定进行修改,要让他人知道错误所在。最后,应该强调的是任何的实务操作都需要基础理论的支持,会计也是如此,通过实习我也看出了我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匮乏,不够仔细和深入,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还应继续努力。
2、手工财务管理实习:
通过手工财务管理实习,让我认识到了作为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对财务报表、财务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历史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以找到更好的管理决策方法改进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及社会的知名度。
②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我们可以早一步知道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如有不足之处即可尽快进行调整,尽早弥补损失。
③通过投资可行性分析,我们就不会出现盲目上项目的情况,只有充分可行的项目,在考虑了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予以考虑项目可行。
④通过流动资产运营分析,我们可以掌握更好的现金持有量、最佳订货批量,选择适当的现金折扣条件。
⑤总之,财务管理能让公司更加科学的管理和决策。
3、用友u8会计电算化实习:
将计算机的快捷、方便、准确运用于会计的实务操作,对会计的发展来说是一个突破性质的飞跃,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会计电算化的弊端,比如说会计电算化就需要一个对财务权限管理严格、明确的环境以及对数据具有良好管理的环境。而针对个人来说,同样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会计电算化中,我们可以对凭证进行无痕迹修改、个人的用户密码容易被窃取或泄漏……但从总体上说,会计电算化有其独特优化的一面,就拿用友u8来说,具有很多手工会计不可及的优点:
①可以严格进行用户权限控制,出现越权时计算机就会出现提示或是禁止该项操作。
②会计科目拥有辅助核算和科目受控系统,这样既方便了会计工作,又可以使会计的具体工作责权分离。
③各个模块的初始化工作为今后的业务处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④填制凭证时,计算机会自动算数,不平或有其他问题时,禁止保存。
⑤用友u8还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帐表,适合不同类型的查询。
⑥记账的便捷:计算机在几秒钟内即可完成较手工来说繁琐而又容易出错的记账工作。
⑦自定义结转:对于每月都会发生的业务,可用自定义结转来定义公式,到时自动生成,大大简化了工作量。
⑧报表模块:一般情况下,用友u8提供的报表模板可直接引用,重算即可得出企业所想要的财务报表,即便是需要进行调整也是非常方便快捷的。
4、财务管理计算机实习:
财务管理计算机实习同样是运用了计算机的快捷、方便和准确,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简单。其优点在上述实验过程和内容中已作阐述,这里不再累赘。但其优点背后也存在不少弊端:
①加密系统不够完善,可轻松破译;
②操作人员无权限控制,可任意进行操作;
③操作人员可以无痕迹修改数据,破坏财务工作的真实性;
关键词:学法型;学困生;转化
智力不是成绩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学习方法,学困生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或者说使用的学习方法与当前阶段的学习内容不相适应。《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发展趋势就是教学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要以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
学法指导应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环节入手,分析造成方法瓶颈的原因,指导学习方法的转变,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一、学会听课,提高课堂吸收质量
学生7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因此切实提高课堂吸收质量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经过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学困生课堂吸收质量差,一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出现走神的现象;二是在课堂上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只“带着脑袋听课”。记笔记是课堂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活动,笔记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真实记载;三是不注重知识的理解,不能及时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学习中如果只记忆结论而不重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新知与旧知就不能达到有机融合,所学结论也会变为空中楼阁,遇到新问题时就很难迁移。
二、落实基础,提高复习质量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所学知识在经过学习后,便成为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及时复习,这些记过的知识就会遗忘,而经过及时复习,这些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时间,所以课后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有效复习的一般步骤如下:一是要不失时机地把课堂笔记整理完毕,使之成为适合个人的复习材料;二是逐一落实知识点,如按照笔记的条目,逐一回忆具体内容,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对于例题要亲自动笔演算过程,确保基础知识落实到位;三是认真补救,即对于发现的出错内容,要打上记号,再次复习和检查,直至全部过关;四是进行系统小结,即参照教材、笔记等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等方法,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独立练习,建构思维模型
知R的学习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最初获得新知的过程,对知识的评价是通过测验、考试等手段实现的,而做练习正是完成知识转化的主渠道。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完全吸收新知,需要课下不断练习才能实现知识的完全转化,尤其是一些程序性知识,就要求学生通过课下独立学习(独立作业、独立练习),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不仅使所学基础知识得以理解、巩固和应用,而且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并在不断地演练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固化,其模式如下图所示。
通过建构模型,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思维模型建构的水平正是判断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志。
四、积极自我评价,实施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过程。通过有意识的自我监督,学生才能在出现问题后进行有效补救,把功夫下在点子上,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说在学习上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学生在学习中要紧跟教师的思路,尽量在教师的引领下抓好课堂学习、复习、巩固作业等环节,使自己能掌握主体知识,避免出现大的纰漏和偏差;二是积极自主学习,指学生通过对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先形成认识(如哪一学科比较薄弱,哪一部分内容掌握不好,哪一类型题极易出错等),及时判断方法的有效性(以前都是用什么方法学习?有效吗?我该用哪些方法解决现在出现的问题?),提出补救计划和措施(是多复习基础还是多练题),接下来在实施过程中可适当调整学习方案。学生通过紧跟教师的节奏,把握全局,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个人的弱点,点面结合,成绩自然会有大的飞跃。
总之,学法型学困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基本环节落实不到位和学生对自己每一阶段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差是两个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从这两个方面加强培养,要让学生认识到改变学法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邢丹.学习困难的成因与教育干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64-65.
一、认清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已经陪伴了我们很多年,有很多人认为空泛的数学对以后的生活没多大作用,实际上是错误的。大学里的很多专业都要求有很好的数学基础;更重要的是,数学可以开发我们的智力,数学好的会被人说聪明,当你学好现在的数学基础,以后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的重要性便体现的淋漓尽致。就是现在的高中数学也超越了其他任何一个学科的重要性,所以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其中,并无怨无悔,不要抱怨数学占用了你大量的时间。
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能以前你对数学没有兴趣,一样可以学的好。不过进入高中之后,各科学习压力大,数学的难度也有所增加,没有兴趣将使你很累,最后被拖死。我有几个培养数学兴趣的建议:
1.与数学老师搞好关系,多问,问多了兴趣就有了。老师喜欢问问题的学生,当你能毫无拘束的和老师交流了,你对数学也就有了兴趣了。
2.多给同学讲题,每次给别人讲题的时候,你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就将知识点又进一步巩固了,思路更开阔了。我每年假期都义务给楼上的小孩补习数学,看着他们崇拜的目光,让我很开心。一种成就感让你感谢数学,并渐渐爱上她。
3.走在大部队前面,不仅要认真复习、预习,而且做的习题也要多、快。高中时特别是复习时老师一般会提前发练习卷子,你要做的就是尽快做完,然后跟老师要下一张卷子,看着自己把同学远远的甩在后面。这样你会开心的甘愿把玩的时间放在数学上,这样,对数学的兴趣就形成了。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高中数学看重的不仅是结果,更看重严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证明过程,从日常的数学练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
1.做题不要轻易下笔,先分析。有时急于下笔会让你走到错误的方向,钻进死胡同里了。越做越急,思路就乱了,你就更做不出来了。而且做题的地方也满了,你再无从下笔了。
2.边做边检查,如果一步做错了,下面就全没用了。而且时间一般是很紧张的,你很难回头再检查了。一定要一遍成功。
3.把练习当小考,把模块考试当高考,每次都要用自己的真实水平。高考是抄不了的,考习惯了,到真正的战场上才有信心和能力。
四、增强信心
对数学,信心很重要。成竹在胸才能百战百胜,做题才会游刃有余,手到擒来。
1.在平时练习就要把成绩提高,逐渐在同学老师和自己的心里成为数学高手。
2.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可以,特别是自己遇到难题啃不动的时候,在心里告诉自己要沉着冷静,一定可以。
3.不要怕遇到挫折,难题是难免的,你要坚定信心,告诉自己我不会别人更不可能会。你比别人强的信心会增强你的战斗力,不会发慌。
五、学会总结
总结很重要,总结你的失误教训,总结你成功的经验,总结所有对你有用的东西。改错本很重要,一定要有,紧张的复习时间你不可能看完所有的卷子。整理本要有,一个很小的,便于随身携带的,高中的公式很多,你不可能一下子记住。你要记下老师讲的典型题型,对做题有帮助的规律。要随时随地想、记,这样就牢记于心。
六、个人经验
经过三年的高中生活,我总是对数学充满了信心和喜爱,我也有了点个人对数学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1.从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坚持下来,一直到最后。
2.多换个思路想问题,千万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多头堵,找到最佳解题方法。
3.空间立体几何部分,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有空间想象能力。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闭上眼,眼前一片黑,然后射出白线,组成题中的图形,就容易想了。
4.圆椎曲线部分,主要是运算,一定要仔细。如果没有思路要在演算纸上算,不要不敢动笔,等算到一定程度就发现你不知不觉解出来了。
5.上课时间要利用好,听老师的思路,这些是课下多少时间都补不回来的啊。
6.不要因为某一模块学得不好就失去信心。各模块之间有时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应该继续努力,最后攻克没有学好的模块。
7.一定要熟悉适应老师。高中分班,你可能不适应新的老师,但是你必须要学会适应老师,不要有任何抱怨,并记住老师的话,一定对你有用。
8.不要搞题海战术,弄懂老师讲的就行了,建议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课外辅导资料上。
一、站稳探究性实验基点,边学边实验
教师应该明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宗旨和目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物理实验,学生得以将理论知识点加以实践的检验与验证,也能从探究性实验中获得学习物理的乐趣。传统的物理课堂都是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要么是教师自己讲解完成整个实验的流程,要么是一股脑儿讲解知识点后完全推给学生,这都是不合理的。笔者主张,站稳探究性实验基点,边学边实验。
例如,在做“光的折射定律”实验时,笔者先让学生进行演示,我在讲台上放置了一杯水(用透明杯子装好),再将一支筷子斜水杯中,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筷子的情况,此时很多学生都说:“筷子看上去好像是弯的。”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哪一部分开始筷子是弯的呢?”学生观察后回答:“在水面交界点,筷子折了向上弯。”紧接着,我又拿出一块透明的玻璃砖,在砖后放置了一支粉笔,此时,很多学生观察后说:“粉笔好像错位了。”让学生在看到位置处做上记号。由于位置关系,还有学生发现粉笔并没有错位。此时,我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筷子毫无损伤,粉笔也是依旧在原位,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官上的错觉呢?通过第一堂课的导入,很快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定律。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所感触、加深印象,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拓展探究性实验空间,鼓励学生探索
所谓探究性实验,就是指的是实验的广度和宽度,教师应该不断引导、鼓励学生拓展探究性实验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在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要仅仅拘泥于物理课堂教学,而是循着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方法、方案,积极投入生活实践,让探究性实验的空间不断拓展,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极进取。
例如,在讲“力与运动”时,我带来了一个体重器,让学生自告奋勇来“实验”,站在体重器上的时候是一个数据,然后伴随着学生弯腰下蹲的过程,体重器的数据开始变化,等学生完全蹲下来不动的时候,体重器上又是另一个数据。学生亲眼见证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时刻,最后我总结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理现象,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物理现象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多思考、多研究,其实物理学科并不复杂。”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让物理课堂变成了精彩的生活课堂,并且在物理生活课堂中,学生带着好奇心将一个个知识点、难点突破。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鼓励小组合作
探究性实验活动应该是开放的、活跃的、积极向上的,传统的物理实验课堂总是充满了严肃、紧张的气氛,学生在严肃紧张的氛围不容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课堂模式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而新课改引导学生可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过程,学生之间博采众长,更有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我让学生结合教材,并呈现出实验的步骤:首先复习什么是电功率,如何测量电功率以及电功率的相关公式,紧接着进行实验设计。随后我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的模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到实验的流程中来,并且每个学生负责一项流程,有的记录、有的计算、有的操作,小组合作中每一个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在记录实验数据的时候,可以一组学生同时进行测量、记录、计算,通过小组学生的测量、记录,有利于减少误差,在共同计算的过程中,一旦有的小组成员出现错误,也能相互之间讨论进行解决。对“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进行记录实验数据的时候,建议可以采用小组成员用表格记录的方式,具体如下:
次数1要求1亮度1电流1电压1电功率11U=U额21UU额(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小灯泡发光的功率分别是多大?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关键词】电网企业;统贷统还;财务费用分摊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思路
资金是企业集团的血液,企业集团的资金从数量到结构都比单一企业更加雄厚和复杂。集团内各单位资金的需求和使用只有纳入集团总部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安排,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统贷统还”模式恰恰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大量的资金,确定集团最优资本结构,优化资金配置,保证资金供给。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尽管“统贷统还”模式为企业的资金供应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如何确保后续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既能够保证资金的有序管理,又能够确保各项业务最大限度地符合法律法规或会计准则的要求,切实降低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则成为“统贷统还”模式下需要规范的工作。
(二)文献综述
在企业资金管理方面,许学斌认为,实现资金的有效控制和高速运转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关键。对企业集团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进行资金监控,保证集团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张靖认为,在电力企业不断扩大经营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电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流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实现全过程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控以及全成本费用的优化预控。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大体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研究中采取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综合运用会计学、企业财务管理等,采取实证分析、文献调查、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探求建立健全“统贷统还”模式下财务分摊机制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的融资、收拨款方式及利息分摊方法
(一)省公司的融资、拨款方式及利息的一次分摊
1省公司的融资、拨款方式
当前,省公司的基建工程贷款主要凭借企业的优质信誉及与各商业银行建立起来的长期合作关系,按照项目资金需要及贷款预算,不定期地向各大商业银行签订期限为20年的长期贷款合同。
按照收支两条线及按周拨付资金的原则,省公司根据各供电局申报的周及月度的资金需要,综合平衡,将从各银行融入资金以贷款拨付的名义汇入各地市供电局资本性支出账户。
2省公司的一次利息分摊方式
当前对资金的融入及拨付方式,基本上决定了银行每季度通知的贷款利息需要在省公司层面进行一次分摊,将相同用途的不同贷款合同产生的利息总额按照贷款拨付金额与拨付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进行分摊,以此分别来确定各地市供电局应负担的贷款利息金额。
(二)地市供电局的收款方式及利息的二次分摊
1地市供电局的收款方式
按照收支两条线及按周拨付资金的原则,地市供电局根据预测的资金使用情况,逐月向省公司报送资金需求计划,省公司综合平衡后,按周拨付资金,逐月反馈拨款明细表。
2地市供电局的二次利息分摊
由于地市供电局收到的省公司“利息通知单”仅以资金用途及电压等级作为分类进行了利息总额的列账,因此,地市供电局需编制“利息分摊表”。进一步将省公司“利息通知单”中各资金用途及电压等级的利息总额按照省公司拨款中属于贷款拨入,并以贷款拨付金额与拨付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进行分摊,通过地市供电局的二次分摊,各电压等级的利息总额最终被分摊至明细工程中,而具体涉及本季资本化、费用化金额的认定则是根据工程实施部门确认的本季投产工程的投产时间距离本季初和本季末的天数比例进行分摊。
三、当前的利息分摊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贷款合同与工程项目不对应导致分摊基础不明确
由于贷款合同与工程项目没有对应关系,在省公司清偿部分合同贷款本金的情况下,省市两级均无法确定清偿本金对应的工程项目,从而导致早期工程始终无法从利息分摊表中删除,而只能继续参与利息的分摊。这也就意味着,此种利息分摊方式很可能在一次分摊的层面就存在早期已投产工程承担了后期签订贷款合同所产生的利息,或者新开工工程承担了早期签订合同所产生利息的情况,利息分摊与工程的匹配性较差,分摊的基础不明确。
(二)以拨款为积数而非以用款为积数存在争议
现时的分摊方式在确定分摊比例时,采用的是拨款金额与到账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但按照谁占用、谁分担的原则。只有使用了贷款资金的工程才应分担贷款利息。由于当前的工程管理水平和理想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暂时还不可能保证申请支付款项与实际支付款项的一致,经常存在资金调剂使用的情况。因此,从工程对资金占用的角度考虑。对于积数比例分摊方式下采用拨款金额与到账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也存在争议。
(三)关键时间点的确认标准有待统一
关键时间点的确认对于贷款费用的计算是非常关键的指标,对于地市供电局。由于无法掌握某项工程拨入贷款的开始计息时点,因而无法与资产支出开始时点及购建活动开始时点进行对比,因而无法准确认定开始资本化时点;其次,对于暂停资本化的认定。由于缺乏非正常中断的认定标准及流程的控制,可能会导致产生分摊的资本化利息超出工程概预算的情况。
四、利息分摊工作整体思路及解决方案
(一)在省公司层面同时搭建资金池与项目池
目前的统贷统还方式。省公司只负责资金的筹集与归还,而地市供电局只负责资金的使用与项目的管理。换而言之,省公司只负责资金池,而地市供电局只负责项目池。由于省公司层面不明确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地市供电局层面也不明确资金偿还情况及偿还资金对应的具体项目,导致省市双方均不能够合理明确参与利息分摊的具体项目范围。在统贷统还模式下,由于资金池是省公司层面负责管理的,因此,为使资金的使用及产生的利息能够与项目进行对应。省公司层面应对各地市局项目池进行汇总,确保在省公司层面同时掌握资金池的运作情况及项目池的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二)为每笔银行划款登记终身唯一的标记号码
资金池与项目池在省公司层面搭建完成后。为使资金池的资金筹集和拨付能够与项目池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完全对应,我们需要引入标记号码作为索引,即对于任何一笔自银行提取的贷款款项,在银行将该款项划拨至省公司之初,就为该笔划款定义终身唯一的标记号码,其后,无论该笔划款被分解划拨至各地市供电局,或者再被各供电局安排至各输变电项目使
用,每一笔被分解的资金都有同一个标记号码进行标记,省市两级均可以根据标记号码对任意一笔银行划款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跟踪。
(三)规划标记号码编码规则
对于目前按周拨付资金的操作方式,可能存在每周从银行提款一次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同一周从不同银行提取资金的情况,由于提款的频率较高。对口银行较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标记号码的编制规则进行提前规划,避免标记码的无序及重复。
(四)省市两级均通过标记号附带的计息信息核对利息额
对于从银行提取的每一笔款项,都有明确的贷款利率、起息日、结息日以及计息方式等计息信息,省公司可以根据计息信息与银行核对季度内每一笔划款的利息额。同样,地市供电局也可以根据标记号附带的计息信息及该标记号所属资金的使用情况计算各输变电工程占用资金应承担的利息金额。如此一来,所有的资金产生的利息就有明确的工程对应。同时。各地市供电局通过标记号进行汇总还能够与省公司核对同一标记号的利息总额。
(五)按需提款原则
按照目前省市两级的资金申请、拨付方式,省公司可以根据各地市供电局申报的每月甚至每周的资金用款计划,以按需提款为原则,分批从银行提取资金,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资金过早借入而造成增大资金成本的情况。
(六)省公司明确统一的利息资本化、费用化的认定原则
对于利息资本化、费用化的准确界定。有赖于省公司层面按照新准则的标准对贷款利息资本化起点的确认、暂停资本化的原则以及停止资本化的认定标准进行统一。各地市供电局根据统一的时间认定标准对每一笔有标记号的资金产生的贷款利息额进行资本化、费用化的区分。
另外。由于银行按季结息,对于省公司没有拨付至地市供电局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应直接在省公司层面费用化;而对于各地市供电局当季最后一个月末的账户资金余额,由于没有工程实际使用这部分资金,因此,产生的利息不应由任何工程负担,而应予以费用化处理。
(七)对应标记号码和地市供电局确定贷款本金偿还范围
省公司在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前,可以根据预偿还本金的额度,结合标记号码记载的借人本金金额。确定偿还本金的范围。该范围可以是某一个标记号码所属的部分地市供电局或者全部供电局,也可以是不同标记号码所属的部分地市供电局。还款应尽量避免将同一标记号下的某个地市供电局借款分期偿还,以保持还款范围的清晰、完整。另外,省公司还款应本着先借先还的原则执行,以便可以对还款进行有序管理。
(八)搭建完善的资金借贷、偿还、拨付信息系统
由于资金的借贷、偿还、拨付以及利息的计算工作是在银行、省公司、地市供电局三方之间进行的,其中涉及大量的对账、对息工作,且对每一笔资金产生的贷款利息要以输变电工程的具体配套项目为单位单独计算,手工模式下会有较大的工作量,数据的准确性也会受到人为操作的影响。完善的资金借贷、偿还、拨付系统能够完全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且无序进行三方之间的资金余额及发生利息总额的核对,所有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对应的工程负担利息均可根据标记号码进行实时统计、汇总,能够达到手工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
五、采用新方式后的实际效果
(一)将资金的借、用与工程项目紧密相连
在原有资金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项目池的措建和标记号码的使用,在资金池与项目池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连接方式,这样。省公司的层面不仅可以对资金的借入进行规划和运作。如果有相关信息系统的支持,更加可以实时掌握拨付给各地市供电局建设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提高资金管理的系统性与时效性。
(二)利息的多少采用计算方式而非分摊方式
由于采用标记号码对每一笔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跟踪,而每一笔资金应承担的利息金额又能够根据标记号码的附加信息单独计算,因此,通过此方法,银行、省公司、地市供电局三方均可通过资金、利率、起息日、结息日等信息随时计算任意一笔资金的利息额,而不再采用原有的分摊方式。利息计算的依据清晰,数据准确。
(三)谁使用资金、谁承担利息
由于标记号码可以跟踪任何一项工程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任何一项资金所产生的利息也能够随时计算出来,因此,工程使用资金所应承担的利息可以随时根据工程对资金的占用情况得出,改变以往分摊方式所沿用的根据拨款比例确定分摊利息的做法,使工程项目与应承担的利息能够非常准确地对应。
(四)本金偿还与工程项目对应
采用标记号码对拨款及用款进行标记后,在还款阶段,省公司通过标记号码建立起来的资金池与项目池的对应关系。明确本金偿还对应的标记号码范围或者工程项目范围,并可借此确定每次偿还本金的额度,使本金的偿还与工程项目也建立起明确的对应关系。
六、研究结论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费用分摊机制,通过分别设立资金池和项目池的做法。可以在贷款分配和具体项目使用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使贷款利息可以清楚、明了地分摊到具体项目和单位,使下属单位对财务费用的会计核算更为真实、合理。也更加符合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确,上课时把教师讲的概念、公式和解题技巧记下来,把听过或看过的重要信息清晰地保存下来,有利于减轻复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思的关系,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这里,笔者仅就同学们在数学笔记中存在的几种误区进行分析,以帮助大家提高记数学笔记的效率。
误区之一:笔记成了教学实录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几页纸,可以说是教材和教师板书的“映射”,成了教学实录。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并简明扼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或略记。同时,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如老师讲概念或公式时,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推理步骤、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对复习讲评课,重点要记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最优解法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之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翻开一些同学的数学笔记本,可以说是高考试题大全以及一些解题技巧、一题多解之类的集锦,很少涉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及解题策略的整理,没有自己的钻研体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诚然,做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多积累一些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若一味做题抄录,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不好数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少量典型习题及其解法的确要记在笔记本上,但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即注意写好解题评注。这就好比安装在高速公路两旁的路标,它们会提醒你何时减速,何时急转弯,何时遇到岔路口等。解题也是如此,易错之处或重要的解题思想,要用简短精炼的词语作为评注,把闪光的智慧用笔头记下来,这对积累经验,提升数学素养大有裨益。隔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拿出来推敲一番,往往会温故知新。总之,笔记应成为自己研究数学的心得,指引学习前进方向的路标。
误区之三:笔记本成了过期“期刊”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事实上,许多高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因为,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当然,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易错题”等类别。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不断扩大成果,就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126-01
在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少,内容浅,并多以教师为主,学生所需方法简单。进入高中段学习后,一部分学生由于未能及时脱离教师的“哺乳”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想学而不会学使学习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又不思改进学习方法,使差距越来越大,陷入困境,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因此,重视对高中生学习方法指导非常重要。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
调查表明,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是:
1.学习意志不强
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较薄弱。表现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的性,遇到问题不会积极思考,畏难情绪时有发生。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会想办法去克服,而是等待教师讲解。
2.不善于读书
学生不善于读书,他们读书仅仅对书中的公式、定理死记硬背,不理解公式、定理含义,往往忽视公式、定理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局限于计算结果,不注意学习思维过程;只注意掌握公式正用,不关注逆用;会做基本的题,但对例题的引导性、规范性、示范性认识不够,不会做灵活的题。
3.不善于质疑
学生质疑的问题比较简单,只是知识和技能层面。他们只能解决现成的数学问题,而对于数学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学生关注的往往是问题结果,不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只关注这道题的解题过程,不关注这类问题的思维角度和知识迁移。
4.不会做课堂笔记
不会合理地做课堂笔记,通常是老师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把“抄”代替了“记”,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同学笔记虽全,但收效甚微。不知道应该记录重点、形成过程和思想方法及规律性的结论及典型例题。
5.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没有先看书、读笔记,复习巩固知识,再做作业的习惯。常常出现照例模仿、死套公式解题的现象;有时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课后练习起不到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
二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可从宏观上给予学生以下内容的方法指导:
1.课前预习
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应做到:一要妥善安排时间,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课的内容;二要明确任务;三要看、思、做结合,用笔勾出书上重要内容,动手做课后练习。预习前教师要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
2.记笔记
因为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老师讲的东西一般都是精华部分,因此很有必要把它们记录下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可以方便以后复习查看。尤其对课堂讲述的知识不理解的同学更应该做笔记,以便课下细细琢磨,直到理解为止。
3.课后复习
高中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需的巩固、记忆、复习过程,以致出现例题模仿,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课堂的几十分钟不足以使我们学习和消化所学知识,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练习与巩固,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4.学会归类总结
学习数学要记的东西很多,尤其是数学公式,而且知识还很分散,通常解一道题需要多种公式的配合,如果单纯地记忆每个公式,不但记不住,还容易忘记,此时学生必须学会归类总结,把经常搭配使用的公式总结在一起记忆,这样会大大减少记忆量,同时提高学生做题效率。
5.建立纠错本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能经常会因为同样一类题目而失分,自己也十分懊恼,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纠错本,帮学生把经常出错的题目集中在一起(当然只要是做错过的题都可以记录上),一有时间便拿出来看看,这样考试时就会降低同类题目出错的概率。
关键词:VBA;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1.1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110-02
VBA程序设计与其他程序设计方法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有两点:第一,VBA程序的开发环境非常普及,学生个人使用的电脑、学校机房、实习时的办公电脑基本上都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第二,VBA程序设计方法比较简单,在语法上零基础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录制宏的特殊方式来实现程序设计。
笔者在高校担任《VBA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实验的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尝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策略。
选取由浅入深的理论教学
笔者所教授的《VBA程序设计》是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对选课学生要求的是先学习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上课的学生大部分都有较好的办公软件使用基础,但是没有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经验。基于以上的学生基础知识分析,笔者在理论教学中选择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以VBA语法为主,少量篇幅介绍课程中涉及的办公软件使用方法。
本门课程中讲授VBA语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看懂录制宏形成的代码,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进一步地修改代码。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笔者把理论教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数据类型与运算、选择语句和判断语句、Excel常用对象与事件、界面设计、代码调试等。每部分都选取和实验相关的内容详细讲解,学生如果想了解更深入的相关课程内容,则可以通过自学教材完成。例如,在“Excel常用对象与事件”这一章中,笔者只介绍了application对象、workbook对象、worksheet对象和range对象。学生熟悉掌握了这几个常用对象的使用方法后,对其他对象就能够快速的进行自学了。
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态度,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教授学生如何灵活自如地使用VBA程序自带的“帮助”工具。在教材主要使用的Excel软件中,VBA“帮助”工具就提供了几百个Excel对象模型参考,这些对象不可能在课堂上讲授完毕,因此,只有学会看懂“帮助”工具才能明白随时查找对象的使用方法。例如,在VBA程序设计中要使用到图表对象,但是课程介绍的Excel常用对象中没有包括图表,学生可以通过“帮助”工具搜索到Charts对象的所有属性和方法,也可以在“Excel对象模型参考”中查找到Charts对象。学生在“charts对象成员”中可以学习到Charts对象的使用方法,点击每个方法都有参数说明和示例,如Charts对象的Add方法的示例为:
ActiveWorkbook.Charts.AddBefore:=Worksheets(Worksheets.Count)
从这个示例中可以分析出新建图表工作表的语句是ActiveWorkbook.Charts.Add,参数Before是指定新建的图表工作表插入到最后一张工作表之前。学生如果不明白Worksheets.Count的含义,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去“帮助”工具中查找Worksheets对象的说明,其Count属性的含义是“返回一个Long值,它代表集合中对象的数量”。学生在上机实验中通过多次使用VBA“帮助”工具,可以快速提高应用能力。
从录制宏的上机实验入门
考虑到本门课程的学生大部分没有学习过程序设计类课程,笔者在学生前两次的上机实验中安排了录制宏的实验题目。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对程序设计语法的畏惧心理,又增加了学生对VBA编程的自信心,学生可以通过这两次实验体会到VBA中宏的妙用。
第一个宏实验是在Excel中自动生成工资条,实验要求是在Excel工资表中,给每一条记录插入一个工资表的表头,如果有100条工资记录就要复制粘贴100次表头记录行,通过录制一次复制粘贴表头的宏,并把宏指定给新插入的按钮,学生就可以通过一个按钮完成重复工作了。
在Excel中录制宏是一个重要的VBA编程技巧,学生在熟练掌握语法后,也可能遇到生疏的对象和事件,通过录制宏后查看代码,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该对象和事件的对应代码,相对于查找“帮助”工具更为快捷。例如,在VBA中进行单变量求解是使用Range.GoalSeek方法,在Range对象中属于不常用的方法,通过录制一次单变量求解的过程,再查看以下代码:
Range("A1").GoalSeekGoal:=10,ChangingCell:=Range("A4")
就可以清楚地知道Range.GoalSeek方法是单变量求解,目标值用Goal参数设置,可变单元格用ChangingCell参数设置。
第二个宏实验是在Word中设置按钮或快捷键来转换字符的大小写状态。该实验通过录制宏新建按钮或快捷键,使用方法和在Excel中相似。通过先后在Excel和Word中录制宏并查看宏代码,学生可以了解到VBA程序设计的显著特点就是不同软件中的VBA有不同的对象和事件,Excel和Word都有各自的对象模型。
训练学生完成实用性实验
笔者在安排学生的上机实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学以致用,专门挑选了一些实用性的实验题目。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ExcelVBA、WordVBA和PPTVBA的程序设计。下面举例说明这三部分实用性实验的内容。
1.在Excel中,要求学生制作一个人员信息管理界面,该实验可以扩展为通讯录人员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等相关的程序设计。实验内容是通过新建的界面完成信息录入、增删改和查询,把Excel工作表作为保存数据的数据库。这个实验涉及ExcelVBA的界面设计、工作表对象、单元格对象、find方法等内容。
2.在Word中,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合同模板。该实验可以扩展到要求固定格式的报告模板、简历模板等。实验内容是通过在Word中插入日期选取器、格式文本、组合框等控件来固定合同的样式,让学生熟悉Word特有控件的使用方法。
3.在PPT中,要求学生制作一份销售数据月报的幻灯片模板。该实验可以扩展到展示Excel数据源的其他类型的幻灯片模板,如产品成本数据月报模板、员工工资数据月报模板。实验内容是通过VBA把PPT的文本、图表等对象的数据源指定到Excel工作表中,通过修改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源就可以及时更新PPT中的内容。
结束语
国内各大高校越来越多地开设了VBA程序设计的相关课程,这对普及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知识有很大的好处,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的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都离不开Office办公软件,学习VBA程序设计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笔者在两年的授课过程中也体会到了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用能力的作用,但作为教师还应清楚,该课程还需要在结合学生需求的案例设计上更下功夫,如结合Excel的规划求解、数据透视表等功能,这样才能更深入地发挥VBA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梁辉,李花.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ExcelVBA教学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6).
[2]陆汉权,何钦铭,徐镜春.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关键词】数学笔记;理解;构建
教授数学,其目的就是教人以聪明,授人以才智,就是要学会动脑.我们常说的思考比理解更重要,而理解比记住事实更重要,说的就是要善于思考.
我们知道,在数学教学上背诵几个公式、几个概念让一般学生能够记下来而不求甚解,这是容易的.但要用一种有效的数学方法,把一个数学过程的原因讲清楚,并使学生把它作为明显而又合理的结果来加以接受并能灵活运用,那就不容易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普遍停留在“模仿加记忆”的状态,即教师的讲授不是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内容,树立数学观念,而只是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解题方法,记住其解题结论,并不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这是导致数学教学质量低劣或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将从数学学习笔记的角度致力于改变目前数学学习状况方面作以探讨.
一、数学学习笔记的意义
什么是“数学学习笔记”?
“数学学习笔记”是让学生以笔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数学学习的分析,数学工作的评价及由此产生的意见、观点和想法,包括自己在学习数学知识活动中的真实心理反映.
数学学习笔记是由教师指导学生系统的、创造性的学习,以应用知识和总结学习结果为目标,借以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科学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笔记从控制论、信息论的观点出发,着眼于普遍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及缩短师生之间情感上的距离,创造融洽的、合作的、协和的良好环境.
从控制论观点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主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节教学方法,控制教学速度,使教学产生更加接近于教学目标的教学效果.
从信息论观点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介,把教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师生双方都是信息的输出者和输入者.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和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输出的是知识信息,输入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状况;学生输入的是知识,输出的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教与学正是在师生信息的不断交换中进行的.
二、数学学习笔记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学习笔记的写作伴随学习数学的全过程.主要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或课前课后的课外学习,即便是不涉及数学知识,或对学习数学的感受,或教师的评价,或关于数学学习的经历等,只要是有关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可随时随地进行记录.
数学学习笔记写作的内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1数学知识的学习
心理学家、教育家告诉我们,掌握数学知识之所以困难,其原因往往是学生没有形成认识活动基本形式的各种智力动作.教学实践表明,数学学习上的“差生”,其认识活动往往表现为没有形成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般的智力动作,他们不能分辨出什么是学习材料中的主要内容,不能找出概念及其特征之间的本质联系.
有些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之所以困难,首先是因为他们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从非本质特征中把他们抽象出来,为了避免错误的发生,应该注意在尚未区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避开非本质特征之前,是不能对事物进行归纳的.另外,在任何概括的过程中,都要进行抽象,而抽象恰恰是概念形成过程中许多学生感到最棘手的.因为概念形成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既包含事物的本质特征,又包含事物的非本质特征,因此,同学们必须学会二者的区分.
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应该只是知识内容的记忆,而更重要的应该是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如何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
2数学解题的学习
解题应从分析题目的条件开始,如果没有掌握题目条件及实质就着手解题是毫无意义的.制订解题计划要通过分析和综合,对已知条件和要求之间进一步进行比较,揭示出它们内在的联系,确定了解题方法后再去解题.一个成功的解题过程,需要这样一些智力动作:分析,将要求和条件加以对比,对习题的成分进行再思考,将其纳入所有的新的联系中.而在实现这些联系的过程中,还要运用比较,避开非本质特征,即抽象.为了提高以后的解题能力,应将所求的结果进行检验、分析、讨论和总结.
3教师的教学活动
中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一般应包括: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②教学内容.③恰当的教学方法.④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⑤教学结果.其中,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从具体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教材难度、教学能力要求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等方面考虑.因此,允许学生对课程内容、课堂讲授方式以及作业、考查学生方式等各类问题发表意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笔记;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85-01
整理数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笔者认为,整理笔记就是把所学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它是学生学习获得高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注意引导。
1.整理数学笔记的意义
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善于整理数学笔记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坚持长期整理数学笔记,对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对清清楚楚地搞清数学知识的结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高度来认识整理数学笔记的意义,使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认真地整理,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在复习时,一打开笔记本,就心中有数,这样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数学笔记的形式和种类
笔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许多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摸索、归纳,总结了形形的笔记形式达数十种。实践证明,中学生应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整理笔记的形式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笔记形式:
2.1提纲笔记:提纲笔记就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容提炼概括为有逻辑关系的纲要结构,并将所学的伪容要点提纲挈领地列举出来,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建立起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提纲笔记的优点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精炼、重点突出。所以,中学生要想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掌握和深刻理解,就要善于整理提纲笔记,即将所学的知识内容(包括公理、定理、定义等概念及典型例题的答案要点)以纲要的形式列举出来,并尽可能地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同时也可记下老师根据实际需要补充的重要内容;新的论证、新的解题方法,并及时记下其体会,这有利于继续学习探讨。
2.2卡片笔记:也称活页笔记,它就是将所学的知识内容(例如:整式的乘法公式、幂的运算法则、实数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分类等)记在卡片上。卡片笔记的优点是可分可合,也可以随时调换,重新排列。它是积累知识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
2.3图表笔记:图表笔记就是自己将所学知识,按纵横顺序绘列成图表系统。图表笔记的优点是简明扼要,网络分明,对比性强,使人一目了然,突出内容的直观性与概括性,也便于记忆和掌握。它对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教给学生笔记方法
3.1记老师的思路,不记"教学实录".我认为,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一节课中,笔记记了几页纸,成了"教学实录"。他们过分依赖笔记,忽视了老师的讲解和思考,以为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3.2让学生在新课中的"记录员"身份为知识的"探究员"。初中数学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因此听新课时,学生不应再当"记录员",应勇于充当知识"探究员"跟着教师的思路转,从教师分析解题思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概念的学习中归纳总结学习新概念的方法。学生笔记只记课中的关键、注意之处,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铺好路。
3.3记自己的"闪光点"和疑问。虽然做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但若一味做题抄录,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不好数学的。易错之处或重要的解题思想,要用简短精炼的词语作为评注,把闪光的智慧用笔记下来,这对提升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3.4复习课中的"单项式"笔记为"知识块"笔记。听数学复习课,学生的笔记应重视旧知识的归纳和应用过程,以构建数学"知识块"为主。"知识块"应在教师的精心示范和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收录、整理笔记,着重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如基本方法、技巧、基本图形、典型习题等,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系统化、概括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所学的新知识应用于实际形成新的技能作准备。"知识块"的收录和积累无疑对学生良好学习惯和人格品质的培养大有裨益,而"知识块"的组合补缺和化归又能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甚至创造能力。
3.5笔记不能"记完就扔"。笔记记完就扔就失去了意义。数学好的同学一般都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例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易错题"等类别。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3.6问作业,有技巧。有的话天天说,却未必有效果。有些家长一回家就马上问孩子功课,这样极易引起孩子的心理反感,为什么我们不问问:"今天你什么课上得最有意思?"、"你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你借到了什么新书?"……假如我们对孩子的精神生活表示淡漠,只是想到营养与成绩,长此以往两代人感情会产生隔阂,心灵就很难沟通了。
Abstract:Aimingattheerrorofassistantproductioncostallocationalgebraicmethodinaccountingmaterial,throughillustrating,analysisandcorrection,thispaperputforwardnewmathematicalmodelaboutcostallocationandexpoundthetheoryandgavesuggestion.
关键词:辅助生产费用;代数分配法;数学模型一;数学模型二;理论解释
Keywords:assistantproductioncost;algebradistributionmethod;thefirstmathematicalmodel;thesecondmathematicalmodel;theoreticalexplanation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71-03
作者简介:柴美群(1980-),女,河北邯郸人,管理学博士,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教,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
0引言
在教学中,笔者参阅了崔国萍教授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河北省精品课程教材”《成本管理会计》一书。这个教本有不少优点,但值得讨论之处明显,其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就是一例。因是精品课程教材,关乎省级的声誉和形象,代表着高等教肓的水平和质量,就更有必要进行审视,以明辨是非,提高教学水平。
1一个实例
翻开《成本管理会计》第三章第四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书中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直接分配、顺序分配、交互分配、计划成本分配和代数分配等方法,并运用同一实例说明五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和会计处理。主要内容为:(P54)
某企业有机修、运输两个辅助生产部门,为企业基本生产和管理部门提供服务。某月机修车间发生生产费用29730元,运输部门19810元,劳务分配的单位和数量见表1。
通过计算,直接分配、顺序分配、交互分配法分配金额都是49540元。计划成本分配法按照计划成本分配了55800元,考虑到转入转出费用和差异,实际分配也是49540元。而代数法分配了52215.60元,多分配2675.60元(52215.60―49540),占待分费用的5.4%。对此分配结果,笔者有三点疑惑:
①同一实例,五种方法,四种方法分配结果与实际一致,而代数法超分5.4%。
同一实例分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孰对孰错?应相信谁?
③实际耗用49540元,代数法分出52215.60元。结果与实际如此不一致,
代数法成立吗?
③问题症结何在?
2差错纠正
笔者认为,同一实例,五种方法,四种方法产生同一结果,符合实际肯定正确。代数法产生另外一个结果,既然不符实际肯定有错。那末代数法差错的症结何在?
2.1差错列示书中[例3―15]说,假设机修车间提供劳务的单位成本为X元,运输部门Y元,建立联立方程为,(P59)
29730+190y=26000x①19810+2216x=20000y②
解之得x=1.1516元/小时,y=1.1137元/N
据此费用分配率计算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见表2。
书中据表2资料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211.6
――运输部门2551.95
制造费用38623.8
管理费用5068.5
销售费用5759.75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29941.6
――运输部门22274
书中没有登记账簿,如果将此分录登记入账(另据书中有关数据)便清晰可见差错所在。
2.2差错分析生产过程结束,发生的费用结转相关账户计算产品成本,若无在产品则生产类账户应无余额。但此账户在无产品情况下,总账及其明细账竟发生借差余额87.95元,说明分录及其赖以编制的分配表有错。
费用分配表错在何处?表中清晰可见,待分费用49540元,已分费用却为52215.60元,两者所以相差2675.60元,盖因52215.60元是由待分费用与辅助车间内分费用这两个互有交叉,部分重叠的费用经过硬性相加而形成的不伦不类的混合数。两个原本不同质地、不同口径的数据毫无道理的强求代数和,只能产生不可思议的错误结论;二是借差余额87.95元,又因计算中小数尾差不做规范处理所致。会计实务中对此处理的一般技能是对一项目(比如销售部门接受的运输劳务费用)进行数字调整,以结平账户。书中未予调整,把小数尾差直接记入账户造成结账出错。
由此思路上朔,为求解费用分配率所建数学模型完美吗?笔者认为书中所建数模正确但比较模糊,不够完善。因为在①式中,只看到机修车间接受运输劳务190公里,看不到为运输部门提供机修2216工时;在②式中,只看到运输部门接受机修劳务2216工时,看不到为机修车间提供运输190公里。由此不清晰的表达引申出,①式中的机修劳务26000工时包括还是不包括为运输部门提供的劳务,②式中的运输劳务20000公里是否包括为机修车间提供的劳务。
2.3差错纠正
2.3.1新建数模一
2.3.1.1计算
据上分析,笔者建立的数模其一为,
29730+190Y-2216X=26000X①19810+2216X-190Y=20000Y②
解此联立方程式得
X≈1.06104872993≈1.0610元/时Y≈1.09763665105≈1.0976元/N
这个数模的理论解释(经济含义)①式为,机修车间在生产中,接受运输劳务190公里,为运输部门提供机修2216工时,发生直接费用29730元。将①式移项整理可清晰看出,此建模基点(计算分配率)是按照提供机修劳务28216工时(26000+2216)设计计算的。显见它加大了计算分配率的除数,计算的分配率必然较低。②式的理论解释同①式。在分配生产费用时,一是考虑辅助生产费用最终都要结转于完工产品成本;二是考虑建立数模①式时,因计算分配率的除数加大(2216工时)使分配率降低,在分配费用时就要加大乘数,即把为运输部门提供的机修2216工时通过比例计算,合理均衡地分摊到对外分配的计算中。此分析也适用于②式。
据此分配率编制费用分配表如表3。
2.3.1.2编表
2.3.1.3分录
按照表3编制会计分录为,
①辅助生产费用对内分配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208.54
――运输2351.18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2351.18
――运输208.54
②辅助生产费用对外分配
借: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38710.12
――管理费用5064.67
――销售费用5765.21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27586.00
――运输21954.00
2.3.1.4入账
根据分录登记入账从略。
2.3.2新建数模二
2.3.2.1计算据上分析,笔者建立的数模其二为,
29730+190Y-2216X=26000X-2216X①19810+2216X-190Y=20000Y-190Y②
这个数模与书中的数模没有实质差异,只是对题意解释的清晰明澈。其经济含义①式为,机修车间提供劳务共26000工时,其中对内分配2216,对外23784,接受运输劳务190公里,发生直接费用29730元。将①式移项整理可知,建模基点即计算分配率按照提供机修劳务共计26000工时设计计算,因此费用分配时不必再考虑加计2216工时。②式经济含义同①式。
解此联立方程得
X≈1.15163239107≈1.1516元/时Y≈1.11811667263≈1.1181元/N
顺便提醒一句,书中Y=1.1137因计算粗糙所致,并由此引发不应出现的账户借差余额87.95元。
2.3.2.2编表
据此分配率编制费用分配表如表4。
2.3.2.3分录与入账
据表4编制会计分录与登记账簿从略。
3会计与数学
3.1博导对话一个统计学博导与一个会计学博导曾有如下一段不愉快的对话。
统计博导问:“连小学毕业生都能当会计,会计专业还用招博士生?”会计博导的回答是:“谁都知道,统计统计三分估计。既然可以估计,小学不毕业就可当统计,统计专业招博士生干什么?”这是发生在30年前一所我国名牌大学的一个真实的博导对话。它说明不但一般人看来会计无数学,甚至在才学八斗,学富五车的博导中也有人认为会计无数学,会计无学问。
3.2会计处处有数学上述分析可知,不是会计无数学,而是不少会计人员数学素养较差,在许多情况下不会运用数学知识探索问题。
企业管理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两个侧面。笔者认为,在充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物随钱走,钱随利走,利随益走。谁能为社会带来益处、收益,谁就能赚到钱,谁有钱谁就能调动实物。会计是价值管理的主管部门,价值管理处处有数学,会计离不开数学,会计与数学有着说不尽的胞波之缘。问题在于,一般会计人员往往是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运用的多是初级数学知识,而预测会计、决策会计、财务论证、实证研究这些运用较深数学推论的业务多是高级会计人员的工作范畴。实际上,我国目前不少高级会计师,甚至正高级会计师也习惯了事后反映,不大重视运用数学论证做出事前谋划。偶有复杂的数学计算、财务评估,往往借重外力,聘请咨询机构、科研人员代为论证。因此给人的印象似乎会计无数学。
3.3数模与会计事物或过程的内在联系往往可通过数模来表达,特别是自然科学。即使社会科学,也常有通过建立数模探索客观规律的精彩事例。从学科分类分析,会计属于管理学,而管理学是由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嫁接、渗透、综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会计学的这一固有特质决定了它在处理各方资金关系和价值联系时一般都要通过建模、计算和数学论证等方式以客观准确地说明问题,解释纷繁复杂的各种利益关系,特别在预测未来、谋划决策和财务论证时更是首推数学。
目前国内大专院校的成本会计教材,在阐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时,大都介绍直接分配,顺序分配、交互分配、计划成本分配和代数分配等方法。其中前四种方法都以某种假定为设计前提,使其分配结果不具有真正的客观性。比如直接分配法,它假定辅助生产车间内部没有互供劳务,实际上真的提供了,这样一来便把客观上存在的事物假定不存在,其分配率和分配结果不可能是客观、准确的。顺序分配法,它假定辅助生产车间能按提供劳务量排序,且前排车间只向后续车间分配,后续车间不向前排车间分配,其分配率和分配结果自然不客观、不公正。交互分配法,它把本来前后连贯的生产过程人为地隔裂为两过程:第一过程是辅助生产,完成后再进行第二过程基本生产。据此把同一劳务、同一分配率主观偏执地分为两个不同的分配率,按不同的劳务价值分配费用。两过程的分配率和分配结果只能是可以接受的假定数据,不可避免地也失去了客观真实性。计划成本分配法更是典型的假定,不可能客观真实。在一个个假定面前,人们只能无奈地认可。
正因为上述四种方法的不完善才产生了代数法。数学的严谨、缜密、包容和单一性决定了经过数学论证的结果应是无可怀疑的。无不遗憾的是,崔本(包括不少教本)的代数法却恰恰更不客观。显而易见,问题的发生、分配的差错不在数学本身,也不应指责代数法如何如何,而在数模建立,在于对数模的理解(经济含义),在于计算过程的谨慎程度。从中可见,即使一个小小的数学模型,也存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问题。它也说明,原国家教委、教育部许多年前提出的“三基”教育,至今仍需深入贯彻,认真落实。
4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应对会计人员进行广泛、普遍的数学充电。
4.1清理会计教材中的数学差错建议由中国会计学会或其分支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审查会计教材、特别是高校会计教材中有关数学的论证和阐述,纠其差错,并编写一部能充分反映数学在当代会计研究和会计实务中得到成功应用的《会计数学》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