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畜牧兽医相关技能(6篇)

发布人:收集 发布时间:2024-03-30

畜牧兽医相关技能篇1

本文主要对铜仁市基层畜牧兽医现状做一介绍,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现状;建议

1基本现状

1)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的地位和作用。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是政府在基层专门设立的负责畜牧兽医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承担着农村动物防疫技术传播、畜牧业科技推广以及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等多项公益性职能,肩负着畜牧业科技进步、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使命,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最前沿阵地,是保障畜牧业发展和让群众吃上放心肉”的第一道屏障[1]。长期以来,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在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和畜产品质量监管、畜牧业生产安全、技术推广、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畜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2014年铜仁市肉类总产量26.36万t,禽蛋产量3.21万t,水产品产量3.8万t;畜牧渔业产值89.6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0.46%,来自畜牧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548元。铜仁市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畜牧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2)铜仁市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状况。铜仁市畜牧兽医站的设立与变革,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次是1992年撤区并乡”时成立乡镇畜牧站,隶属县畜牧主管部门和乡(镇、办事处)政府双重领导”;第二次是2008年兽医体制改革,县级畜牧水产事业局改为畜牧兽医局(渔业局),乡(镇、办事处)畜牧水产站变更为乡(镇)畜牧兽医站,属正股级县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县级畜牧兽医局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第三次是2010年底县级机构改革,各县畜牧兽医局合并入农牧科技局,乡镇畜牧兽医站并入副科级事业单位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下设农业服务中心本部、农业技术推广站、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机推广安全监管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乡镇扶贫开发站6个事业站,事实上形成了双重管理、乡镇为主”的管理体制[2]。目前,铜仁市172个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主要采取设立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在农业服务中心明确畜牧兽医编制2种形式。其中,75个乡(镇、办事处)设立畜牧兽医站,在编人员332个,实有在岗329人;97个乡(镇、办事处)在农业服务中心明确畜牧兽医编制829个,实有在岗人员382人。铜仁市有村级防疫员2858人,初中及以下学历2116人,中专(高中)550人,大专192人;16~29岁57人,30~39岁320人,40~49岁1116人,50~59岁930人,60岁以上435人。每人每年报酬3000~3500元。在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建设情况方面,通过十二五”期间建设,已有159个乡镇站配备了摩托车、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必备办公设备和动物疫病监测、动物疫病防控、品种改良相关工作的器械、物资等设施,有力提升了技术服务能力[3]。

2存在问题

1)机构队伍三不”现象突出。一是机构人员不稳。经过3次机构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已被撤销或合并,人员流动频繁,机构和人员的稳定性明显受影响。二是管理体制不顺。按照目前双重管理、乡镇为主”的体制,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的人、财、物归乡镇党委政府管理,区县畜牧业务部门对乡镇畜牧兽医站仅存在业务指导关系,致使人、财、业务工作三者权责分离,造成了管人管财的不管业务、管业务的管不了人和财”的尴尬局面。三是专业人员不专。一方面,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铜仁市现有乡镇畜牧在编人员71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12人,有126人接近退休年龄,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加之平时专业技术培训更新少,知识老化情况较为普遍。2005年以后,铜仁市陆续招聘大专院校学生和转业安置的军人156人,科班”出身的只有57人,并且以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占主流,专业素质偏低,不仅难以满足养殖户发展养殖业对畜牧兽医技术的需求,更难以适应控制重大动物疫情所具备综合防疫应急能力的需要[4]。另一方面,拆东墙补西墙”现象突出。一些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经常抽调畜牧兽医人员从事包村、计划生育、农村低保、减贫摘帽、合作医疗、社会综合治理等中心工作,导致正常的畜牧兽医业务工作和动物防疫工作受影响。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只参加春秋两季防疫工作,有的占编占岗却不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对上级业务管理部门的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务,经常临时安排一些不懂专业的人员来突击”,导致专业人员不专的问题突出[5-8]。

2)编制人员两少”问题明显。一是编制明显减少。铜仁市人员编制减少486个,尤其以松桃、思南、沿河三县最为突出。其中,松桃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从179个减少到73个,压缩59%;思南县从203个减少到93个,压缩54%;沿河县从129个减少到61个,压缩53%。本次减少最少的印江县,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也从111个减少到89个,压缩了20%,其他区县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二是人员明显减少。铜仁市172个乡(镇、办事处)中的5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在岗的技术人员仅有1人。沿河县后坪乡甚至没有1个技术人员。编制的压缩和人员的减少,造成对养殖户的指导服务难以到位,给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和扑灭留下潜在隐患。

3)村级动物防疫员两低”情况突出。一是工资报酬低。《中共铜仁市委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实施意见》(铜党发[2012]2号)明确规定,村级防疫员报酬每人每月不少于300元,但一些区县因财政困难没有落实这一标准。2013年,铜仁市村级防疫员每年人均享受防疫补助约3500元,加上劳务补助和出诊治疗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最少的只有2000元左右),这个待遇无论横向或纵向比较,都显得太低。如沿河县最边远的夹石镇一个普通农民,除农田收入之外,仅靠打零工收入每年都在1.5万~2万元之间;玉屏县城(郊)区附近的农民,在县城做杂工,每月收入为1800元。待遇低,难留人。许多能胜任工作的年轻防疫员甚至有部分脱产兽医,因经济报酬太低,且春秋防疫正值春播、秋收农忙季节,为维持生计便辞职不干,或改行,或外出打工,严重影响村级防疫员队伍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到强制免疫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进度。二是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低。铜仁市90%是高山丘陵区,农民居住分散。每个村级防疫员在山区一人负责200户的畜禽防疫就够辛苦了。以平均承担250户为例:一个人要负责约500头猪、100头牛、200只羊、2000羽禽的免疫注射,仅重大疫病免疫(含口蹄疫、猪瘟、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每年就要注射约8000多万针次,按照正常的日工作量,1人1d可注射家畜约60~70头(次),注射家禽约300只(次),这样每年约需要18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防疫注射任务。由于高强度的劳动量与微薄的酬劳之间的巨大差距,严重影响了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严重影响了防疫密度和防疫质量。

3几点建议

1)进一步理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管理体制。建议对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队伍的管理,由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和乡(镇、办事处)政府双重领导,以乡镇管理为主”改变为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和乡(镇、办事处)政府共同管理以县级畜牧兽医部门为主”管理模式,使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从乡政府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产业发展工作。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建立快速应急反应的机制,可对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及其产品流通等环节进行有效的全过程监管和控制,有效减少动物疫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有利于畜牧兽医各项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使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真正成为动物防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解决专业人员不专的问题;有利于克服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现象,充分调动畜牧兽医人员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2)进一步充实稳定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一是科学调配人员编制,适当增加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人员编制和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从农业大专院校吸纳优秀学生充实进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确保每个乡(镇、办事处)有3~5人在编在岗技术人员。二是全面推进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每年从市、县两级财政拿出一定资金投入3~5个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畜牧兽医人员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不断稳定畜牧兽医队伍。

3)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素质。一是完善政策支持。在市级层面制定专门政策,鼓励相关专业院校毕业生进入乡镇畜牧兽医队伍,提高队伍整体专业水平。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加强市、县两级统筹,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在业务技术、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如到大型龙头企业跟班实训学习,或者到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大学、西南大学等专业院校脱产学习等,使更多非专业人员由外行变内行。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定期举办畜牧兽医方面的技能竞赛、比武、考试、考核等,逐步将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辞退或调离,不断提高乡镇畜牧队伍的综合素质。

4)进一步加强乡(镇、办事处)动物卫生监督。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在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引种监管、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流通监管等关键环节,强化法制保障,确保向社会提供绿色的、无公害的、安全的畜产品,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5)进一步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稳定基层防疫队伍,解决报酬问题是关键。目前,铜仁市动物防疫员报酬整体偏低,远远落后于省内其他地区。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一是认真测算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任务量和劳动强度,结合铜仁市实际,逐步把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提高到每月500元以上。二是将村级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制度,并为村级动物防疫工作配备必要的疫苗冷藏设备和防疫器械,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装备水平。三是高度重视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优先把村级防疫员列入各乡镇公益性岗位,多渠道提高劳动报酬。

综上所述,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全面加强乡(镇、办事处)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全面筑牢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作者:郭义军陆安法洪猛王卫东郭小江侯芳陶沿竹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Z(]国发[2006]30号).

[2]张廷刚,陆安法,洪猛.铜仁地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贵州畜牧兽医,2010,34(5):23-24.

[3]席锋,洪猛,郭小江,等.铜仁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初探[J].贵州畜牧兽医,2013,37(2):31-33.

[4]李琦.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9):21-22.

[5]邓灵机,高琳,刘新平,等.乡镇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2,29(8):23-24.

[6]刘欢,高媛媛,姜振国,等.建设与完善乡镇兽医站构建动物防疫体系[J].畜牧兽医杂志,2014,33(1):103-106.

畜牧兽医相关技能篇2

为了加快草畜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省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市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延政发(2006)4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推进我县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草畜业是我县农村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规模日益扩大,效益明显提高,已经成为拐沟边远山区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动物疫情频繁发生,新的动物疫病不断出现,不仅严重影响草畜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改革和完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从根本上建立动物疫病防范、控制、监管机制,对于进一步加快草畜产业发展、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强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二、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和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疫病防治、行政执法体系,加快草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目标任务: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强化执法,提高全县畜牧兽医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重点要理顺和完善县乡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体制,组建畜牧兽医执法机构,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切实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促进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畜牧兽医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

(一)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强化畜牧兽医工作的行政职能,充分满足公共卫生工作和畜牧业发展需要。设立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将县畜牧局更名为县畜牧兽医局,为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机构。机构设置按程序报批。

(二)建立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的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为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归口县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管理,依法负责动物防疫、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监管行政执法工作。

(三)建立健全各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撤销县畜牧兽医工作站,设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县草畜产业开发服务中心更名为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站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财政全额拨款,归县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管理。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培训、科普宣传;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负责畜牧技术的推广与实施。

(四)切实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根据经营与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各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属县畜牧兽医局的派出机构,事业性质,依法承担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疫情报告、兽药监督管理等政府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人员工资、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实行县乡双重领导、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实行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从现有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中公开招聘,竞争上岗。

(五)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每个村委会配备一名动物防疫员,防疫员报酬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养殖小区聘用动物防疫员。

四、加强畜牧兽医工作队伍和能力建设

(一)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官方兽医制度是指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有权出具动物卫生证书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设立兽医官。

(二)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对从事动物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性活动的兽医人员,须经培训达到规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条件,并通过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三)切实加强畜牧兽医工作能力建设。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重视和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教育,制定技术培训规划,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五、建立完善畜牧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技术推广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畜牧技术推广、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正常运转。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经费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经费,由县级财政纳入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加强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全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和我县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加快建设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动物防疫技术支持、动物防疫物质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要高标准配备各级畜牧兽医工作机构设备,完善硬件设施。加快建设县级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预防、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要按照“有办公、化验用房、有防疫检疫必需设备、有技术推广必备手段”的标准,切实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畜牧兽医相关技能篇3

关键词:畜牧;兽医;工作;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经济构成出现了一定的改变,畜牧业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畜牧业的管理形式也出现了很多大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兽医服务领域在不断地缩减,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兽医团队的建设出现了阻碍,导致畜牧兽医工作涌现了大量的问题。

1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畜牧兽医站综合技术过于老套。现阶段大量工作人员都是从散养户转变过来的,这些工作者的基础技能较低,对新技术了解到不多,这样会阻碍畜牧兽医工作的现代化发展。第二,基础设施过于陈旧。实际畜牧兽医工作的资金投资较少,医疗设施、建筑物基础设备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第三,管理系统不全面。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并不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这是因为管理系统构建不全面,并且在考察过程中无法对工作者实施有效的激励。第四,工作存在约束性。现阶段,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导致畜牧业的范围较为大,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兽医工作存在约束性。第五,思想理念过于落后。因为现阶段我国畜牧兽医团队的很多工作者都是从散养户转型过来的,他们的年龄较大,思想观念过于老套,无法有效处理团队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工作中没有构建优质的团队观念,从而影响畜牧兽医工作的质量。

2提升畜牧兽医工作水平的方案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提升畜牧兽医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一方面要为畜牧兽医工作者构建优质的工作氛围,从而提升畜牧兽医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喜爱。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实际清苦,设计相关的培训内容,对在职畜牧兽医工作者实施全方面的培训,从而优化畜牧兽医工作者的技能,从而引导畜牧兽医工作者向着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第二,提升基础设备的建设。对畜牧兽医工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动物疾病治疗、防疫以及检疫等工作,这些工作内容都需要结合相关的设备进行。由此,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提升对畜牧兽医工作基础设备的建设,政府需要加大对畜牧兽医工作过程中的扶持,并且支持社会组织加大对畜牧兽医工作的投资【1】。第三,设计全面的管理系统。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保障畜牧兽医工作的有效实施,畜牧兽医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设计全面的管理系统,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加大对畜牧兽医工作者的管理。第四,加大畜牧兽医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要增加对畜牧业新兴技术的建设,结合新技术来获取更好的效益,从而促使畜牧兽医工作向着现代化推广。除此之外,还要以整体为基础,提升防疫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这样才有助于保障畜牧兽医工作顺利实施。同时,畜牧兽医站要加大培训强度,全面提升兽医工作者的综合水平,并且支持社会、群众对畜牧兽医工作者进行全方位的监察。第五,改变工作者的服务观念。在现代化的发展环境中,畜牧兽医站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改变工作者的服务理念,从而引导我国畜牧向着集中化、规模化发展。畜牧兽医站还要提升工作者的集体观念,并且不断拓展畜牧业的服务规模,从而全面提升畜牧兽医工作的服务质量。总而言之,本文主要是以畜牧兽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提升畜牧兽医工作现代化为基础,积极构建专业的兽医工作团队,改变我国畜牧兽医工作者的服务观念,提出优质的创新工作方向,从而促使畜牧兽医工作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畜牧兽医相关技能篇4

[关键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

[中图分类号]S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4-0245-01

引言

乡镇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农业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业结构得到了根本性的调整,使得乡镇畜牧业的作用和地位也日渐突出。作为支持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可直接影响畜牧业产量和产品质量。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何有效改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成为当今人们研究的重点。

一、当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技术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乡镇畜牧兽医站所有制已经由集体改为个人,所有的经济支出和来源都是自负盈亏,而国家则大大减少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投入。因此,乡镇畜牧兽医站资金揉入不足,技术设施简陋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1]。由于国家近年来重点主张退耕还林的建设,忽略了对乡镇畜牧业的投入,这也是导致乡镇畜牧兽医站设施简陋的重要因素。甚至,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设备和技术多年得不到更新,使其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缺乏畜牧技术推广体系专业人才

由于现在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全民所有制的经营模式,其经济支出和收入均没有保障,且基础设施简陋,技术落后。很多拥有专业水平的兽医人才不愿意待在其中,原有的技术人们技术知识有限,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普遍素质较低,造成乡镇畜牧兽医站出现人员断岗的情况[2]。

3.相关制度不完善

在国家相关畜牧业法律法规中规定,对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动物疫苗应当实施强制性计划免疫。而实施强制免疫规定之外的动物防御,则是由当地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单位制定,并制定相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一项工作。但是,由于很多乡镇单位不重视疫苗防御工作,且多年来没有出现严重疫苗疾病,再加上农户自身的防疫意识淡薄,使得动物防疫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有的乡镇甚至对生猪的防疫工作都不达标。

二、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措施

1.增加乡镇畜牧收益技术推广体系的投入

乡镇畜牧业的发展在农村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作用,而畜牧兽医业的发展,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息息相关。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加强投入。针对有投入就有产出的原则,对畜牧技术投入的增加,必然发展畜牧业的生产以及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3]。加强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投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策的投入、资金的投入以及科技的投入。只有得到政府的支持,才能促进乡镇畜牧收益技术推广体系的稳步发展。

2.加强畜牧兽医人员队伍的建设

要实现乡镇畜牧收益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发展乡镇畜牧业经济,必须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专业兽医技术人才。首先,可以通过引进外来人才的方式,吸收从专业兽医院校毕业的充实乡镇畜牧兽医站。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免费培训、学习等活动,对畜牧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饲料饲养、畜牧品种的改良、畜牧食品的加工以及销售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进行全方位培训,使其技术和综合素质均得到较好的提升。

3.完善畜牧防疫工作管理制度

除了鸡瘟、猪瘟等常规免疫工作外,乡镇动物防疫工作还需要对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苗进行严格防御。县、乡镇政府要加强完善畜牧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制度,严格进行各种一疫苗的防御工作,并实施监督和抽查。一旦发现防疫工作不合格的情况或者不配合兽医部门工作的人员,应当根据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处罚,使县镇畜牧业的动物防疫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三、结语

总之,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的提升,能有效保障畜牧产品的有效供应、标准化养殖水平的提高,从而极大程度上促进畜牧兽医推广体系的稳步发展,实现现代化乡镇畜牧业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乡镇兽医技术推广体系还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实现乡镇畜牧业的利益最大化,以推动乡镇畜牧业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泽宾.资中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及推广模式的研究[J].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0,29(11):89-90.

畜牧兽医相关技能篇5

关键词: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发展,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变,更具活力,且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新型的服务中心。但从整体来看,在综合建设水平上存在诸多问题,细节化的方面需要改进。本文探索了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并提出应用实践策略。

1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

1.1缺乏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在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中,人才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兽医公共服务的质量,也影响着长期性运转。农村畜牧兽医环境复杂多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深厚的业务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责任心。此外,还需要对农村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但当下,在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配备的人力资源并不达标,无论数量,还是综合素质、业务水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1]。一方面,很多农村经济水平滞后,无法吸收足够多优质、高水平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人才;另一方面,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尚未达到标准水平,且责任心和经验薄弱,缺乏足够的培训。所以,整体的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1.2技术设备条件不足。技术与设备条件关系到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转质量,也影响服务水平,我国农村地区在兽医服务中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较为落后,缺乏规范性和专业条件,影响了治疗服务效果。而且因为制度管理缺乏完善性、资金不充足,很多医疗技术设备老化,并没有根据新的发展条件进行及时更新,难以应对现实需求,致使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长时间无法提升[2]。

2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实践策略

2.1基于实际需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我国农村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中,公共服务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农村畜牧兽医的调配、市场规范、卫生监督等,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畜牧业的管理发展。然而当前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缺陷,脱离现实需求,从而影响了价值的发挥,所以要充分了解农村畜牧兽医现状,根据需求结果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3]。就农村本身发展而言,启动资金不足和运行资源不足是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这就要求优化筹资体系,强化资金支持,为体系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健全体制改革,同时要在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强化建设,确保这一体系的建设能够进入良性循环。2.2通过培训加强农村畜牧兽医队伍建设。面对农村畜牧业全新的发展状况和多样化的需求,当前必须强化人员的培训,在业务技术、服务素养以及基层经验等多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得农村畜牧兽医服务工作具备专业化的团队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4]。要注意的是,在培训畜牧兽医服务人员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其短板,有目的、详细地确定培训和学习内容,使得农村畜牧兽医队伍的发展具有时效性,能够更好地应对农村畜牧兽医体系应用实践中的众多问题。很多农村地区因为交通受阻、经济水平落后,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缺乏专人指导,从而在各个方面缺乏规范性,不具备实质性的引导和服务价值。针对这一状况,要有意识地引进专业人员,听取相关建议,制定正确的方针引导,以此加快完善农村畜牧兽医体系[5]。2.3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公共服务制度。制度是农村畜牧公共服务体系应用实践的关键,也是约束行为、规范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政府要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当地畜牧兽医状况,出台权威性、系统化的公共服务政策,提高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力度。同时,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相关制度要及时更新和优化,根据发展状况和变动作出调整,使得制度能够与实际相匹配。其次,因为我国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较晚,体系的建设和运转并不成熟,在这种状况下,政府直接管理这一体系。然而在这种管理和运行模式下,则会出现管理混乱、职责不明的问题,所以针对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制度的落实需要专门建设公共服务部门,分配相关人员监督指导。在观察、分析农村畜牧兽医实际状况和代表性问题后,统一向政府反馈,进而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和政策,以此逐步完善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安排,使得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系统更加高效合理。

3结语

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这一体系的建设存在较多问题,人员水平、技术能力、服务质量尚不达标,为了提升农村综合生产能力,要提高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重视力度,基于客观需求解决问题;通过培训加强农村畜牧兽医队伍水平,并不断地完善相关制度,以此支持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向前发展,更好地为畜牧兽医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宋宾.提高畜牧兽医技术水平促进畜牧兽医事业发展[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7):178-179.

[2]段先宗,钟卫东.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32):146-147.

[3]赵宝成,赵彦青,王爱玲,等.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9):15.

[4]潘仲敏.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J].畜禽业,2018(1):41.

畜牧兽医相关技能篇6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

当前,我国的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基层,由于受环境和卫生水平等的影响,会导致防疫工作落实不到位。因此,要致力于研究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以确保广大基层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1畜牧兽医产业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的基层畜牧工作是部分基层经济发展的支撑,是基层经济与市场经济连接的桥梁,通过畜牧也带动当地的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有效的完善了我国基层市场经济结构,为我国的基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至关重要,它可以有效保证基层畜牧产业的稳定发展,避免因疫病而造成畜牧业的低迷,造成基层市场的经济风险。在实际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一定要意识到疫病的危害,做好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基层防疫技术和设备,提升基层动物防疫效果,促进我国基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工作制度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我国进行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监督工作的有效保障,促进了相关企业自主的强化相关防疫工作,也是对我国的畜牧产品的一种保障。法律法规能为具体的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工作进行约束与相关的指导对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工作的重视力度,加强对相关产品的检查与监管力度,把住质量的一关。严格打击做表面功夫的相关企业,树立正确的榜样,纠正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工作的风气。2.2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工作的技术相对落后。由于基层畜牧兽医站地处偏僻,国家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器械很难及时推广过来,相比于发达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基层兽医站的落后情况十分明显。尤其是发展较为落后的个别地区,他们的基础设备无法满足当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工作的需求,误诊率以及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都跟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疫病的互相传染的情况,这会对基层牧民造成严重的损失,不利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2.3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努力,由于当前很多的专业人才本来就觉得畜牧防疫行业比较辛苦,再加上工作的位置比较偏远,导致鲜有人去基层指导动物防疫工作。与此同时,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每一类的专业人士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的工作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会出现新的防疫知识、防疫的仪器。在条件艰苦的基层,专业人士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学习新的技术仪器操作方法,这样不利于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水平的提高。

3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

3.1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基础。确保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的有效和持续防疫。完善工作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有一个完整的系统也就是说,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建立统一的领导班子部门或组织。在一些相对较大的地区,需要提高畜牧兽医防疫的完整性,这必须是一个统一的部署和计划。所以必须有一个统一机构,全面规范发展社区化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建立基层防疫区,全面负责、监督运行系统,通过系统的建设,可以保证基层畜牧业动物防疫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建立了层与层之间的联动机制,使上下两层能够相互依托分层使得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进行了实时沟通和讨论。对于以上方面的制度进行完善,可以统一领导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结果更加显著,而且也加强了各级之间的差距,效果也有明显的改善。3.2提升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技术水平。通过前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技术水平不高,设备比较落后,要想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就要提升防疫技术水平,引入先进的防疫设备和防疫药物,先进的设备和防疫技术会提升防疫效果,因此基层畜牧站一定要重视提升动物防疫技术,不定期的派工作人员到大城市学习先进的防疫技术,并了解当前先进的动物防疫领域所用药物及设备,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基层畜牧动物兽医防疫工作效率,改善其工作环境,做好动物防疫工作。3.3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离不开专业的人才,目前,很多新方法、新仪器被应用到基层畜牧站的日常工作中,并对动物防疫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用了更多的信息化技术,不论是对动物疫情的发现、还是对其进行控制等环节,都融入了更多新的技术方式,大大提高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但是,也正是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职业素养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基层畜牧兽医站必须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其职业素养,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换言之,基层畜牧兽医站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学习新技术应用方法、新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内容,提高防疫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