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是以儿童为主要接收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我国儿歌已有千百年的传承历史,备受大家的喜爱。儿歌形式多样,它们往往内容浅显、语言活泼、节奏鲜明,并且与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让儿童在朗诵和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受到文学的感染和知识的萌芽。本组教材就是以“儿歌”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编的一首首儿歌都让我们感受到无穷的魅力,也让我们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让我们一起学习儿歌,从儿歌中感受快乐和学习知识吧!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查字典”“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
内容简说
场景歌
作者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树之歌
作者以儿歌的形式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树的名称及其特点,让儿童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学会认识各种树的名称,辨别树的种类。
拍手歌
作者通过趣味的游戏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新奇的动物世界,借儿歌介绍了各种动物的名称和特征,提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的观点,蕴含了我们要保护动物的深刻含义。
田家四季歌
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形式为我们介绍了田家一年四季的活动,描绘出田园农家四季的景象,充满了画面感。
1.会认64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只、绿、处、场、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多次朗读课文,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趣味,从儿歌中获得启迪和思考。
4.培养学生对儿歌的兴趣,收集儿歌并从儿歌中学习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来理解儿歌的内容。
1.
会认64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只、绿、处、场、了”。
2.引导学生感受儿歌的乐趣,在儿歌的轻松氛围下识字,从儿歌中学习知识、获得感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理解儿歌内容和体会儿歌形式。
1.《场景歌》…………………………………………………………
1~2课时
2.《树之歌》…………………………………………………………
1~2课时
3.《拍手歌》…………………………………………………………
1~2课时
4.《田家四季歌》……………………………………………………
1~2课时
语文园地二……………………………………………………………
1~2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以“读”为主来组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单元重点,学习生字和生词,明白道理。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儿歌的乐趣和积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场景歌
课题
1场景歌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这首儿歌是关于数量词归类识字,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让学生学习不同事物用数量词的表达,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感受美丽的景色,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会数量词的运用。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准生字,识记字形。(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游戏导入新课。
(用时:3分钟)
1.带着学生做游戏,模拟课文里的人物——一群少先队员一起出游的情景。
2.板书课题:场景歌
跟随老师做游戏,进入模拟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5分钟)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
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地方?
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少先队员分别到过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随情景学文、识字。
(用时:20分钟)
1.首先学习第四小节,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图片,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
(2)学习生字,采用指读、齐读的方式朗读第四小节。
2.情境延伸,学习前三小节。
(1)出示图片:海边、乡村、公园景色,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引导生字识记方法。
(2)朗读小节,朗读竞赛:男女读、小组读、二人合作读。
1.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认读生字、词语。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4.朗读竞赛。
5.诵读课文,感受儿歌朗朗上口的节奏与韵律,学习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
2.根据图片,小组合作填量词。
一(
)沙滩
一(
)海鸥
一(
)军舰
一(
)帆船
3.拼写词语我最棒。
huā
yuán
shí
qiáo
(
)
(
)
hónɡ
lǐnɡ
jīn
(
)
四、巩固生字,诵读全文。
(用时:12分钟)
1.
游戏“对口令”检查生字和量词搭配的掌握情况。
2.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
3.练习活动: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一说。
1.游戏竞赛。
2.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准。
3.参与活动,把数量词搭配延伸至实际生活。
4.词语搭配我会连。
一面
花园
一只
小溪
一座
队旗
一道
海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是本课的重点,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恰当地运用数量词则是本课的难点。由浅显易懂、活泼有趣的儿歌引导学生接触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学习生字生词,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能把数量词运用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上,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场景歌》教学片段
在情景中学习生字、量词的正确搭配(教学重点)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
师:(出示海边的图片)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师:很对。蔚蓝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彩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美丽的沙滩上玩耍。好美丽的海边景色啊!(出示图片: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么?
生:很美!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一小节来感受这美丽的场景吧。
(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大家发现没有,文中用来说明海鸥、沙滩、军舰、帆船数量的词各不相同,大家能找出来吗?
生:只、片、艘、条。
师:很好,这些词就是量词,用来表示事物单位。大家还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量词吗?
生:支:一支毛笔;位:一位教师;朵:一朵花;块:一块饼干。
办法之一:培养学生直接感受生活的能力。
所谓“感受”,就是指人的感官受到外界形、色、音响、气味等各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与客体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如情绪激动、心情舒畅、思想领悟等。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对于海鸥这一动物,在高尔基的笔下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着,——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初中第五册《海燕》)作者借海鸥抨击了见风使舵、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显然是贬义的。而我们商店里有海鸥牌洗衣机、海鸥牌电风扇、海鸥牌洗衣粉等以海鸥命名的商品,无疑又是褒义的,这就是感受的不同,文章离不开生活感受的孕育。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文章,感受独特,文章才新颖,有“个性”;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都是可以让我们捕捉到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都要五官开放、心官激荡地参与,而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看《话说长江》的电视片,完全可以边看边听边想,看看电视片里的解说词是如何与被说明的图像相依相辅的,与一般的说明文有何不同。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的启迪,即在感受某一事物的时候,融入某种有本质联系的思想(精神),是感受的一个基本要求。
全身心地感受生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领会到生活的启示,还在于它往往能激发灵感,产生非吐不快的写作冲动,而这种冲动正是成功的标志。
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养成触景生情、见物生情、闻声生情等习惯,不断地触发、延展和丰富自己的感情。感受生活能力的培养需要反复训练,积水成河。除了课堂作文教学之外,可要求学生设立课外练笔本,有了感受,就及时动笔,抓住灵感,自觉去作文,点点滴滴积累。教师尽可能予以褒扬,同时指出不足。也可以上感受信息交流课,组织学生交流校内外生活的种种感受,起到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作用。教师自己也可以谈谈下水作文的体会。还可以结合知名作家热爱生活、投身于生活的事迹或体会(如魏巍谈《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和生活的关系),来进一步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多情善感地反映生活。要指导学生注意发掘自我生活的感悟点(如生活环境变换、人事变更、交谊庆贺等容易泛起感情的波澜),激荡情思,促成写作契机。有条件还可以把学生带到野外、工厂、工地、矿山中去,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联想,去想象,去接受美景,去领会哲理。
办法之二:培养学生间接感受生活的能力。
“间接感受生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书刊、电影、电视等媒体来感受生活。这也是一条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下边就阅读书本方面谈谈。
“书是有字的生活。”只要学生设身处地地带着相应的情感去阅读,去再现书本借助文字所表现的生活情境,就一样能够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就可以体味诗人见春来草木繁茂,生发恨别之情;听无声春雨,想到满城春色,喜上心头。读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松骨峰战斗,脑子里要像过电影一样再现当年的壮烈场面,体会从中表现出来的对敌人刻骨仇恨的阶级感情和气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一句话,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中所写的人、事物感同身受地体会与领悟,对文章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动真情,把自己融入文章的人物当中去体验,融入文章的情境当中去领会。
【课堂实录】
【导入】我和这本书的缘分
我在大学一年级时的“语文教学法”课上,聆听了恩师讲述的海鸥乔纳森的故事,我被深深震撼了,我很羡慕乔纳森“飞得像思想一样快”的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加,乔纳森不断给我更为丰富的启示。教书以来,每送走一届毕业生,“海鸥乔纳森”的故事都是我给他们的分别寄语。毕业后的第12年,恩师大病初愈,他在一个春日里将这本书送给我,老师说:“好好读,和你的学生一起读。”因此,我将这本书推荐给大家;今天,我以阅读陪伴者的身份与大家交流我们精读后的体验。
【回顾文本】交流彩绘人物图谱
师:现在请大家打开工作纸,让我们共同聚焦手中的彩绘人物图谱,回顾书中不同海鸥的形象特点。我们分享一下几位同学的创意。
■
认真研读“罗盘式”人物谱系图,请你选择最少三种颜色,让这些海鸥变得多彩,并简要阐述选择颜色和分类的理由。
我把涂上了颜色,因为。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生1:第一种:深蓝色,乔爸乔妈、吉昂长老,他们有对蓝天的渴望,但思想被束缚,无法冲破只认吃喝的局限,应加些黑色。蓝加黑,就是深蓝。第二种:红色:沙利文和吉昂,他们对蓝天充满渴望,热心帮助乔纳森和其他海鸥,被海鸥铭记终身。第三种:蓝色,乔纳森是故事主角,他不畏艰辛,不畏家人和部落的冷漠无情,充满对梦想的渴望,追逐自由。他是蓝色的,代表希望。剩下的那些人,天天去海边抢食,像木头一样,没有生活目标,是棕黄色的。
师:我以为最有创意的是由黑色和浅蓝混合而成的深蓝色,飞翔的渴望与阻滞因素同在。我想,“文学就是人学”,刘再复先生的《性格组合论》中说到,人的性格丰富、复杂、具有两极性,互相矛盾的二重结构是人性格的普遍结构,这个说法可以有力支持我们同学的观点。这位同学认为其余的形象都没有生活目标,这一点可以再考虑。
生2:我把海鸥分成四种颜色,或许透明算不上一种颜色。首先,乔爸、乔妈、海鸥长老驱逐乔纳森,它们是“红色”,红色代表一丝嫉妒和愤怒,他们对于乔纳森是不理解的,持有否定态度。沙利文和吉昂,一个是帮助乔纳森的老师,一个是德高望重的长老,我给他们涂上了蓝色,他们在乔纳森被放逐时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和信念,为他最后当上导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把福来奇一等的学生涂上深蓝色,代表深沉的希望,寄托了乔纳森对生命的理解和参悟。他们是乔纳森无畏精神的传承者。乔纳森,很复杂,不是一种颜色就可以概括得了,我涂上了透明。在他的生命中,有过一丝不甘,有过与自己思想的斗争,包括他几度想要放弃飞翔的梦想,与其他海鸥一样到海边去抢食,但是他最后心里面也是觉得不甘堕落,要追求实质性的东西,所以他最后又奋起,带自己步入天堂,得到沙利文和吉昂的教导。我觉得他的信念透明而真实。
师:很好,最有创意处是“透明”,这种透明让我感受到单纯背后的复杂,她提出乔纳森在寻找“实质性的东西”。生命的实质是什么,值得我们思考。这两份图谱有一个共同点,沙利文和吉昂颜色一致,乔爸、乔妈、海鸥长老颜色一致,有同学把这几者做了不同的界分吗?
生3:我觉得海鸥长老纯粹为了食物,完全体会不到飞翔的乐趣,他把乔纳森那些体会到飞翔乐趣的海鸥驱逐出鸥群,我把他涂成了黑色。乔爸乔妈虽然对乔纳森的做法有一些反感,有点不赞同,但是也没有像海鸥长老那样愤怒,他们颜色浅一点。但是他们也是为了争夺食物而飞翔,所以我把他们涂成灰色。
师:鸥群长老捍卫所谓的族规,对待乔纳森一向残忍。虽然父母认识有局限,但他们的出发点是希望乔纳森能够合群,不要瘦得皮包骨,毕竟,骨肉情深。沙利文和吉昂两者涂色时,孰轻孰重?
生3:沙利文轻,吉昂重。
生4:我觉得吉昂真正学会了如何去爱,沙利文却没有。乔纳森要返回鸥群时,沙利文极力阻止,他对原来的族群很愤怒,不想去爱他们。我把吉昂涂成橙红色,温暖明快,象征力量。沙利文是浅橙色,他也是乔纳森的良师益友。
师小结:沙利文没有原谅那些憎恨过自己的人。在这个境界上,沙利文和吉昂确有差距,但他们都是乔纳森的“引导者”。无论是“阻碍者”“引导者”还是“传承者”,他们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助力与阻力形成合力,机遇与挑战皆为契机,这一切都是乔纳森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研读文本】找依据辨析译文
《海鸥乔纳森》问世的几十年中,有多个中文译本,我仔细比对了两个版本后,发现多处翻译上的差异。我选取第二章26段、29段、54段的几处译文,请各小组合作辨析,它们都是吉昂对乔纳森说的话。这两种译法哪个更好,简述理由。若都不合意,你也可以试着给出你认为更好的译文。
(一)Heavenisbeingperfect.
1.天堂是一种完美的状态。(海南出版公司2009年版)
2.天堂就是尽善尽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版)
【生发言要点摘录】
首先,第二种译法“being”没有翻译出“保持、维持的状态”。其次,第二章第28段,“完美是无止境的”,既然完美无止境,就不可能尽善尽美。原文说“being”,应该是不断追求的意思。所以,选第一个。
师:这些依据很有说服力。其实,成语本义也可以成为我们辨析译文高下的路径。“尽善尽美”的“尽”,是“极、到达极点”的意思,所谓“尽善尽美”就是已经到达了最佳状态,与原句意思有距离。“being”、“完美是无止境的”,这些依据告诉我们:天堂,是追求完美的过程,是我们追求尽善尽美境界的过程。也许,我们未必能达到最终的完美,为完美的目标而全力以赴,过程本身已经就是完美的状态了。我想,这也是文中所说的“天堂”。
(二)It’skindoffun.
1.那是一种乐趣。(海南出版公司)
2.这是开个玩笑。(外研社)
生1:我同意第一种译法“那是一种乐趣。”前面讲到天堂的海鸥都在追求完美的飞行技巧,飞行是他们的最爱,也是他们的乐趣,所以,我觉得这种译法比较贴切。如果这地方用“玩笑”不太正式,他们对待完美的飞翔技巧,很是崇敬。
师: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合?
生2:比较正式。
师:这是一个郑重的、正式的场合。在这样的场合里吉昂做了什么?
生3:“话音刚落,吉昂便消失不见。倏然出现在五十英尺外的水边。一切都发生在瞬间。然后,在千分之一秒内,他又与乔纳森并肩而立。”
师:吉昂为什么这么做?
生4:因为他想向乔纳森演示一种追求完美的过程。
师:这是一种郑重的示范,对吗?她认为在这种场合用“玩笑”不大庄重。好像还有同学坚持“玩笑”这种译法,说来听听。
生5:我同意第二种译法。我觉得对什么事情都保有玩笑的态度未尝不是一种豁达、积极,“玩笑”博人一笑,如过眼云烟,洒脱,不必在乎,我觉得乔纳森到达一种境界之后,他可能已经超脱了,他已经对什么都已经是淡淡的了,所以我觉得玩笑就玩笑吧,过去就过去了,如此而已。
师:你很洒脱。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两种都不够完美。“乐趣”通俗化了一些,毕竟在这之中有深切的感受、极度的快乐,似乎“乐趣”不足以抵达这种快乐。“玩笑”略显轻佻,可能像咱们说的“玩儿”也许更好。我们看到,吉昂在乔纳森已经达到相当高层次时,给他展示了另一种极限,他在启示、激发乔纳森。这个境界是自由地穿梭在时间和空间之间,这种瞬移对吉昂来说轻而易举,像玩儿一般轻松、投入。这让我想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玩儿,有时很郑重。我们可以继续探索最佳译文。
(三)Keepworkingonlove.
1.继续努力,学会去爱。(海南出版公司)
2.要继续在爱上面下功夫。(外研社)
生1:我同意第一种译法“继续努力,学会去爱”。结尾处,他回到了对他持有鄙视态度的人群中间,他回去了,并且教会他们如何去飞翔,这不是一般人就能做到的,他学会用自己心里的爱教会别人如何去飞翔,如何去体会快乐。
生2:我比较喜欢第二种。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感觉,一种本领,它不需学习就会拥有,你只要继续努力,钻研、深入。
师:两组有了争论。我们来把两句话各浓缩为三个字,应该是什么?
生3:“继续学”和“继续爱”。
师:哪一句是对之前有爱的肯定?
生4:第二种。
师:第一种“继续去学”,以前有没有爱说得不确定。我们讨论的焦点就定格在“他以前是否有爱”。请回归文本寻找依据。
生5:第二章第17段,“只想让大家分享我所发现的一切,把大家都能达到的新境界展现出来”。在他刚刚有新突破时,希望把突破展示给大家,这是无私奉献之爱。66段,写“他唯一感到悲哀的不是孤独,而是其他海鸥不愿相信即将展现在眼前的飞翔远景,他们拒绝睁开双眼去看。”他对鸥群不愿接受新的境界感到惋惜,希望鸥群能同他们一样飞向更高的境界。
师:请大家关注他说的一个关键词――“分享”。自己刚有提升,就想把这个技能分享给鸥群,即使他们去找食物,飞得快一点也未尝不可啊!第66段中,“他唯一感到悲哀的不是孤独,而是其他海鸥不愿相信即将展现在眼前的飞翔远景,他们拒绝睁开双眼去看。”“拒绝”为什么让他寒心?这些海鸥可以有美好前景,但是他们在关键时刻,抵死苦守心灵的大门,永远停留在了自己的局限里。“分享而不得”的痛苦,恰恰是爱的体现。第二种译法似乎更妥――“继续在爱上面下功夫”。我想补充:“分享”是爱,对自我潜能的开掘和提升同样是爱。“一个人真正爱自己,会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真正意义上的爱别人,是让别人拥有更美好的生命样态。”
【读出自己】
师:乔纳森这个典型形象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它也曾经是许多人生活片段的缩影。请你以“看到这个场景,我感受到――”为话题,谈谈你生命历程中与乔纳森贴合的那些瞬间。现在就让我们呼唤出心中的乔纳森吧!
生1:乔纳森每天练习飞翔,在被逐出鸥群的时候也没有放弃飞翔,最终成功。那年我钢琴考级,老师选的曲子我都不喜欢。老师说我喜欢的曲子有点儿难,不让我选,我偷偷苦练,最终弹下来了,考级顺利通过。
师:她像乔纳森一样“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内心的力量。
生2:我热爱篮球,但身高有限,比较矮,有时会遭到同学的“鄙视”,别人不愿跟我玩。但是,我积极训练,让技术提升。就像乔纳森,他的翅膀不像老鹰那样有力,但他通过坚持训练,使自己飞翔的技艺有很大的提升。我也尝过这样的滋味。我相信“篮球并非巨人主宰”。
生3:“那天清晨没有任何伤亡,海鸥乔纳森是幸运的,多少次危险尝试,多少次幸免于难,像是在现实生活中尝试撞向前方的阻拦,即使失败了,也让你有所收获。”记得那次参加比赛,我就是那样拼命地跑,虽然没有跑进前几名,努力了,尝试了,我开心。
师:乔纳森寻找飞翔技巧的过程中,遭遇无数次失败,最后取得成功。“鸟儿在试飞的过程中,抖落的每一粒羽毛都是金色的。”勇敢一点,即使做不到,也该去尝试。
生4:看到吉昂长老与乔纳森的场景,我想起我也遇到过像吉昂一样的好老师――翟老师。也许她不是最有学问,也许她教给我的知识不是最多,但她却带给我最多感动。她像母亲,在我最不好过的日子里,牵起我的手,抱住了我,在我最难过的日子里用爱亲吻了我!(哽咽)在我心里她最棒,她教会我如何去爱别人。每次想起老师,我都会感受到我被爱包围着,我都会落泪。能得到这样老师的指导和教诲是人生之幸。
师:翟老师是她“生命中的贵人”,给她帮助,让她施爱予人。生命的长河中,我们也要珍惜爱、传递爱。
生5:我对第二章深有感触,海鸥乔纳森出生在平凡的鸥群中,他深刻体会到一代代海鸥平庸生活、碌碌无为,他不由心生疑问: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吃吗?每只海鸥生来就有自己注定的命运,不过,命运似乎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渴望变得更好。他失败过,小小地成功过,一种微妙的精神支持着他不断地探索世界,当他探索到生命最高层次的时候,回过头来,只是慈悲的念头。这种心情不是自爱,而是爱他。他深刻体会到普通海鸥忙于争食的困苦,因为,他从那里来,所以他才决定返回鸥群去引导那些海鸥。也就是说,看似平凡的海鸥本身具备用思维飞行的能力,只是他们从未觉悟,潜能未被激发。他只是千千万万只海鸥中的觉悟者,他与所有的海鸥一体,与万物一体,有责任去帮助他们觉悟,开发他们的潜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关于第三句的翻译,我觉得两种都可以。第一句是“向爱靠近”,第二句是“在爱上下功夫”,两者境界不同。众生平等,海鸥乔纳森看到这种愚痴的碌碌无为才会大发慈悲去引导他们――“我一定要去救他们,我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和我一样的生活”。如果这个爱掺杂一点自私的话,海鸥乔纳森都不会这么做。他会说:我已经到天堂了,我管你们干什么啊?我已经很好了,我已经解脱了。我想引用一句佛学的话:永远没有自己,生生世世在慈悲取舍中服务。能做到没有自己,永远欢天喜地地为众生,就是大菩萨了。
师(小结):谢谢你的精彩分享,我想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悲悯”、“忘我”都是最可宝贵的心灵养分。这本书跨越的文化领域极多,很多理念佛教中有,比如“慈悲”“轮回”;很多理念跟基督教密切相关,比如“乔纳森”名字的来源。美国大片中常有英雄落难,成功之后拯救原来群族的故事,似乎有乔纳森的影子。这本书同心理学、教育学也有很多关联。希望你能将这本书越读越厚,让乔纳森与生活故事、文化思考建立更为丰富的联系。一本好书是值得人一生阅读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读它也有不同的感悟。
(PPT投影)
一颗心若有了自由,就会有更大的力量让心中的爱化为行动。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张晓红(25岁)
真正的梦想,是与生命融合在一起的对于卓越的追求。
语文教师刘晓舟(32岁)
我相信凭着思想飞翔和迎风展翅的飞翔一样真实。
著名作家赵万里先生(50岁)
Share(分享)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林跃老师(60岁,与乔纳森相伴40年)
“人是需要导师的,这是为了尽快使自己成为自己的导师。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这个世界上将没有任何人能够引导你。”林跃老师把乔纳森介绍给我,我又将它介绍给你们。而我的老师和我,并没有停止对它的阅读,相信你也一定会在人生的某一时刻想起他,并有再一次翻开这本书的冲动,那一刻,因感动而美好。今天我们的分享活动就到这里,谨以此课,献给每个人心中的乔纳森!让我们因乔纳森而飞翔!
【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杜霞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