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活动1:世界最早出现的城市
探究问题:读图1,说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共同特点?
■
探究意图:通过对该活动的探究,促使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框架,进行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培养集体合作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教师在讨论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拓展学生思维,强化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研究型学习人才。
探究步骤:
步骤1:多媒体展示图1,让学生仔细读图,找出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分布的大置及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特点。此过程留时5分钟,学生展开讨论。
步骤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资料)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主要有5个,基本是古文明所在地。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好,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教师通过补充的5幅区域分布图(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黄河流域、玛雅文明)分析其形成原因。
步骤3:教师展示完5幅图片,留约3分钟时间给学生自由观图讨论并归纳概括5幅图片的共同点。(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5个区域都是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沿海及大河的中下游平原。这些地区灌溉水源充足,且地形平坦,位于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因此农耕业非常发达,促进剩余农产品的出现,也使得最早的城市出现在这些地区。
探究反思:通过该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开展调查的能力。活动中还应指导学生注意培养群体合作意识、相互协作的精神。
活动2:地形对兰州城市发展的影响
探究问题:读图2,说出自然地理因素对兰州城市形态的影响;分析影响兰州城市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
■
探究意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学生的引导。设计分析讨论环节,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比较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探究步骤:
步骤1:用多媒体展示图2,指导学生分析图像内涵。此过程留时约2分钟,学生展开讨论。
步骤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因素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教师展示多幅相关图片(瑞士的伯尔尼、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分布与气候分布、台湾岛城市分布和地形图等)。
步骤3:展示相关图片后,留约3分钟时间给学生自由观图讨论并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发言,教师归纳)“瑞士的伯尔尼”图侧重河流对城市的影响,通过伯尔尼的展示,归纳河流对城市形成的重要作用。“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分布与气候分布”图是气候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优越的气候区,可见,优越的气候会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台湾岛城市分布和地形图”表现了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台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四周的地势平坦区,可见地形对城市影响显著。
探究反思:该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对其总结归纳能力也进行了深化,相互协作性也有所提高。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多方位读图,联系身边事物。回答过程中,教师要肯定学生思考的成果,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思考问题,若有思维偏差,及时拨乱反正。
二、城市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1:城市建设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究问题:结合图3和相关材料,指出城市建设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探究意图:利用启发式对活动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搜集和甄选资料、分析数据、探索研究,以培养其信息能力和探究能力。结合图像,运用比较法,促使学生分析问题的利弊,养成全面看问题的好习惯。
探究步骤:
步骤1:多媒体展示图3后,再展示学生搜集的关于城市建设前后对比的图片资料(深圳蛇口港、珠海某地等)。
步骤2:教师给予提供资料的学生以肯定,保持其探索学习的欲望。留时5分钟,启发学生探索图像表达的内涵。
步骤3:(学生探究,教师归纳总结)“深圳蛇口港”图中,学生能看出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地表形态被改变;城市建设也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耕地也被占用。“珠海某地”图表达了城市建设的弊端。因为城市建设,环境被破坏,水体污染最为明显,原来的河网系统被破坏,下雨时容易造成地面积水,且残留的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影响城区的大气环境,造成大气污染等。
探究反思:该活动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自我探究与教师协同一致的乐趣,养成全面看问题的好习惯。活动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帮助学生巩固活动成果。讨论时,教师要适时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学生发言,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还要结合教学建议,并通过活动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活动2:上海的公共绿地
探究问题:大城市中心区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寸金”之说,在这里开辟公益性绿地代价巨大。然而,上海市在地处市区中心的黄埔、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地带,营造了20多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探究意图:通过活动探究,鞭策学生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中,不仅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且更应关注环境质量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开阔视野、集思广益,相互补充,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挖掘。
探究步骤:
步骤1:多媒体展示活动中的材料和问题,并补充图片资料,指导学生相互讨论分析。此过程留时约5分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探讨。
步骤2:(学生阐述,教师总结)对于不赞同的学生,教师应否定其观点,但要肯定其思考成果;对于赞同的学生,要肯定其思考方式,并对其观点进行归纳。上海是著名的国际都市,广场和绿地少会直接影响城市的环境、生产和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休闲成为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上海在市中心安排公共绿地是合理的,更是满足市民需求的,可直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城市更适合人类居住。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酒店英语教学应用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到广西来投资观光的国外友人急剧增长,也助推了我区酒店业的大发展。而当前,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既掌握熟练的劳动技能又具备外语交际能力的一线服务人才。结合酒店英语的专业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市场需求,中职酒店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探寻新的教学法以改变现有状况。为此,笔者在学校酒店管理班的酒店英语课堂中进行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模式
任务型教学遵循的原则是“任务引领,服务驱动,目标具体,内容实用,做学一体”,在酒店英语课堂上,它要求教师淡化语法教学,把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以酒店不同场景为基础,创设不同任务情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关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组织任务型教学的三个阶段: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焦点。该模式旨在为语言学习创造一个实质性的环境,以提高学习者语言知觉,实现语言运用的流畅性与准确性为目的。在该模式中,操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与3P模式(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即讲授、练习和表达/运用的教学程序)明显不同的是,把语言形式安排在最后,任务是该框架的中心。该任务或要学生语言表达,或者与口头或书面文本相关。一项任务通常要涉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学习者以完整体验语言的运用开始,以完成任务而结束。
二、酒店英语课堂上“前厅部”课堂教学案例
运用上述“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和模式,结合酒店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以酒店管理专业的“前厅部”这一单元的工作任务为例,进行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1.任务准备阶段
步骤一:介绍主题。
上课开始,用两个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思考:
Haveyoubeentohotels?
Howmanydepartmentsarethereinahotel?
用课件幻灯片展示酒店的几组精美图片,导出此次课的主题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说出酒店的各个部门的英语名称。
Doyouthinkwhichdepartmentisthemostimportantoneinahotel,why?
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自己喜欢的环境,自己认为酒店里重要的部门,并说明原因。
步骤二:提出任务。
提出本单元教学目的。本单元教学材料主要有两个部分,四篇对话。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前厅的日常用语,熟悉前厅顾客入住登记的程序以及顾客退房结账的步骤,使学生能运用英语熟练地、得体地接待顾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步骤三:提出任务。
播放课文录音,示范酒店前厅的对话。用多媒体演示酒店前厅服务的录像片段。教师就“前厅部”的两种任务,设计出模拟前厅接待新顾客入住的工作环境、模拟前厅接待老顾客入住的工作环境、模拟前厅接待新顾客退房结账的工作环境、模拟前厅接待老顾客退房结账的工作环境四种场景;设计出相应的熟悉登记入住流程,用英语熟练地接待新老顾客入住登记;熟悉退房结账流程,用英语熟练地接待新老顾客退房结账两个场景目标。
2.任务执行阶段
步骤一:计划任务。
根据任务情景及任务目标设计,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按照自身酒店专业知识,对前厅接待顾客登记入住、退房结账环节涉及到的英语词汇、英语句型以及相关步骤进行讨论。以组为单位围绕任务进行讨论设计,收集准备任务所需材料、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各组成员计划好各自分工,及任务环节。
步骤二:执行任务。
参考课文内容,每个讨论小组组织设计四个对话,参考课文相关知识完成四个环节的任务。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用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进行表达,允许语言错误,并给学生提供词汇、表达等的帮助。可以给学生列出前厅服务常用的参考表达,例如:
Goodmorning.Welcometoourhotel.WhatcanIdoforyou?
Doyouhaveareservation?
Whatkindofroomwouldyoulike?
Justamoment,please.
Pleaseshowmeyourpassportandfillouttheregistrationform.
Hereisyourkeyandtheroomcardtotheroom307.
Ihopeyou’llenjoyyourstaywithus.
教师要求学生计划组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设计好相关环节,并把评价的标准提前告诉学生,以便学生准备高质量的对话。
步骤三:任务报告。
在酒店实训室,模拟真实前厅场景,汇报展示。教师可以和其中一位同学做示范,然后由每组同学轮流完成。在任务汇报的这个环节,教师给每组代表发放《学生英语课堂展示评分表》,说明评分细则,注意事项,帮助学生设置场景。每组学生按照自己准备的内容,展示自己设计的情景对话。在这一环节,教师用摄像机把每组学生的课堂展示拍成录像,为任务分析做准备。
3.任务总结阶段
步骤一:任务分析。
在每组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对话的过程中,其他组代表对展示组的表现进行打分评价,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对展示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语法、程序、设计等内容。
教师重新播放所有参与课堂展示的学生的录像,教师与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学生展示的闪光点和可改之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课文重点的印象与学习。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此次任务的完成作出评价总结,重新列出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词汇与句型,让学生回忆并用英文写出酒店前厅顾客登记入住及退房结账的流程。
步骤二:练习。
模拟另一个相似场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完成,如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团队登记入住的接待,如何完成客人续住手续的办理等课文中未提到的场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合贯通”,提升酒店英语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集中性来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或者开展具体的实验活动,从而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具体的实验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发问。并且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措施,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实验的具体步骤,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知识的魅力并通过观看视频来掌握具体的实验步骤,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生物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是教师可以先选择错误视频案例,让学生观察整个视频中操作人员有哪几点错误,从而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除了利用多媒体促使学生主动发问,还可以通过在课上穿插生物知识小游戏。如教师可以设计一问一答,由学生自由发问,并由学生指定同学回答问题。这样,有的学生为了难倒他人就会选择一些我们容易忽略的生活常识进行提问,于是便可以弥补教师教学的缺陷,还能促使学生拓宽自身视野,通过提问的形式掌握生物知识,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学生会根据实验的步骤或者注意事项进行提问:“唾液的浓度是否影响淀粉的分解?温度对于唾液的作用是否有影响?”其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加深对这些问题涉及到的知识层面的印象,并以此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二、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自主解决
初中生物问题式教学还需要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之后通过自主讨论来自主地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生物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来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实验对象并根据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器材,在学生自主选择过程中,会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在之后,教师需要让实验对象相同的学生结为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找到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之后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逐渐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就发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统一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可以仔细观察学生的实验步骤,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步骤。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而感受独立完成实验的喜悦,以调动起自身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具体步骤是: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置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数日之后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其中甲环境是干燥的棉花,置于25度的房间中;乙环境是潮湿的棉花,置于25度的房间中;丙环境是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4度的环境中;丁环境则是将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度的房间中。)在规定具体的环境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并要求学生在观察之后得出具体的结论。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设计的具体实验过程来总结归纳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三、设计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