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母婴保健范例(3篇)

发布人:网络 发布时间:2024-02-04

母婴保健范文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随机抽取200例,其中剖宫产63例(3例为双胎妊娠),顺产137例,新生儿203例接受产后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同期产妇200例,其中剖宫产70例(1例为双胎妊娠),顺产130例,新生儿101例为对照组,出院前同样接受病区责任护士有关母婴保健知识的常规教育;对实验组产妇在出院前讲解延伸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怎样根据自己的意愿获得母婴保健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并做好详细的登记以便联系。

方法:①设立产后“亲情服务”中心小组:在产科门诊及病房的护理队伍中选出资历较深、临床经验丰富、语言沟通能力较强、富有爱心、有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人员6人,组成产后“亲情服务”中心小组,其中由产房的护士长为组长,“亲情服务”中心根据产妇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在产褥期为母婴提供充满“人情味”的多样化的保健服务及连续性的、专业性的帮助和支持。②亲情服务“中心小组上门服务:

产妇出院后,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保健问题,如母乳喂养困难、新生儿皮肤及脐部感染、新生儿护理问题、产妇心理适应问题等,需要护理人员指导及帮助解决时。由产妇提出或产妇家属提出建议,有亲情服务”中心的人员进行有偿的家庭访视服务,上门服务前电话联系,了解情况及需求,上门时必须穿上医院专门为“亲情服务”配置的粉红温馨色调的服装,同时佩戴胸卡,服务后征求产妇及家属意见,并跟踪服务。③电话咨询:在产科设“亲情服务”咨询电话,通过咨询电话,指导新妈妈解决在产后母婴自我照护中的常见的问题,产妇在家遇到困难时可随时电话咨询,护理人员会给予咨询者满意的指导。④组织互动式的教学活动:

在产科门诊设“新妈妈”课堂,产妇满月后,新爸爸妈妈们自愿参加,进行互动式的小教学班,每次15~20人,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宝宝养育及自我康复经历相互交流,育儿技能比赛、产后疑难问题咨询,育儿专家授课或解答疑问,技能示范;寓教于乐,以人性化服务,巩固产妇及丈夫为人父母的技能,增添信心,使产褥期成为幸福快乐的过程。

评估: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两组产妇均在产后42天回院复查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参照文献自行设计[1],结合互动活动中产妇经常提出的问题,设立问卷的项目。问卷项目的内容包括:①孕妇的基本情况、分娩及喂养方式等;②接受医院延伸服务情况以及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③产后母婴健康状况、产妇角色适应及心理状况、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技巧的掌握等。由产妇自愿填写调查表,根据自己的感受或问题产生的程度不同,按5分制评分,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价。

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文化程度、营养状况、产前及产后的教育方面相似;年龄在22~36岁,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母婴健康评价及保健知识需求的项目都有较高的反映,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腹泻、脐部及皮肤感染发生率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在母乳喂养成功率实验组为91%,对照组为63%(P<0.01)。在产褥期皲裂、乳汁分泌不足、乳汁淤积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

讨论

医院的延伸服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我院开展延伸服务的形式特点是:产妇根据需要选择服务形式,产妇的家属可以参与有关的活动,在家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通过电话得到保健人员的帮助,或根据自己的需要请服务中心的人员上门服务;产后“亲情服务”中心人员处处为产妇着想,耐心热情的服务,不仅为产褥期的母婴提供了连续性的帮助支持,以及充满“人情味”的关爱,还能与产妇成为好朋友,成为产妇的精神支柱;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有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人员走向家庭,提供优质的母婴保健服务,扩大了服务领域,是临床整体护理的延伸[2],通过延伸服务,能及时得到医疗质量的信息反馈,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也从不同的角度补充了社区的服务力量,解决了产妇出院支持不足的问题,拓展了医院的服务领域,促进了医院自身的发展,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需求是现代医院的发展方向。

母婴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繁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及早期婴儿属社会的高危人群,此期,母婴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均处于不稳定时期,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必然存在着诸多健康的问题。需要给母婴提供有效的、连续的母婴保健支持[3]。

社区母婴保健服务由于其职责、作用权限,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家庭对母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医院是高水平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其功能与职责及服务理念应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开展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架起从医院到家庭的桥梁,避免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的脱节,解决产妇出院后母婴保健服务、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产褥期母婴健康的需求,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增庆,围产期心理量表的信度、效度评定及围产期心理行为特征的研究.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28(6):528~529

母婴保健范文篇2

【关键词】产后访视;保健知识;健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26-02

产后访视是围产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产后访视中普及保健知识和技术直接关系到产妇康复。婴儿健康成长和母乳喂养的成功,同时医务人员在产后访视过程中将有关情况反馈汇总,有利于更好的完善医务人员的临床医疗技术,提高职业素质和进行医学知识的宣教。据此,我科自1996年以来开始实行产后访视制度,并对2012年分娩的产妇随机抽取114名在出院后3-7天内进行了访视情况的调查,旨在了解产妇的需求,促进产妇的康复和婴儿的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的114名产妇中顺产93人,难产21人;年龄最大38岁,最小21岁;初产妇102人,经产妇12人;行会阴侧切69人。

1.2调查资料医务人员在产后访视中收集了产妇需要了解的相关保健常识,见表1。

1.3针对产妇需要了解的有关保健知识,医务人员在访视过程中进行了常见问题的详细指导及宣教,见表2。

2结果分析

从表2中可见,通过医务人员在访视过程中的宣教和指导,使大多数产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健康知识储量,从而促进了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3经验体会

3.1认识在产后访视中普及保健知识的必要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产妇对自身健康水平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她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在院内的顺利分娩,而更多的是需要获得在产后恢复期间所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相关的保健知识,医务人员也有责任以满足病人需求为宗旨,向她们提供相关的产后护理。保健知识和婴儿护理知识,促进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3.2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是进行保健知识普及的前提医务人员在产后访视过程中需要对产妇提出的问题做详细的解答和指导,也就要求我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做到这些只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不断总结经验等方面来不断提高。产后访视这一社区保健形式不仅能使产妇获取相关保健知识,更能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术。

3.3制定完善的产后访视内容及项目从调查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在访视中发现和处理的问题远远少于产妇需要获得的保健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制定一套完善的访视计划,有针对性的提出访视内容及实施方法,使相关保健知识得到全面的普及,将产后访视这一形式系统的、完善的延续下去。

3.4提高服务质量,与产妇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产后访视实质上是医务人员对产妇及婴儿在出院后健康状况延续性的服务。通过产后访视不仅能促进产妇的产后康复,更能体现医院以病人需求为中心的服宗旨。因此,医务人员在访视过程中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与产妇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

母婴保健范文

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健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母婴健康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多年来,我市的母婴保健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市妇幼保健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建设健康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1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一是实行陪伴分娩,增加医疗关怀和保健措施,给予心理疏导,缩短了产程,减少了产妇出血,降低了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二是加强孕期管理。严格执行《苏州市围产保健常规》,运用生育健康电子监测系统,建立孕妇健康档案,实施孕产期全程监测,按需提供服务。做好产前筛查和诊断,及时处理异常妊娠,对高危孕妇实行专案管理,促进良好转归。(2)确立人性化服务理念。实施集待产、分娩、恢复和产后休养为一体的家庭化产科护理

(FCMC)模式,实行完全的单人产房分娩,建立家庭化产科护理系统。(3)实现保健工作与临床治疗的紧密结合。坚持医院临床与家庭护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分娩后的母婴随访服务。积极拓展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开展了儿童心理卫生、语言障碍矫治、产前运动训练、产后康复训练、婴儿抚触和新生儿游泳等项目,进行高危儿早期干预,并根据儿童发展的新理念,建立了儿童发展部,实现了临床与保健紧密结合。

2制定完善的工作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学习和引进国内外母婴保健工作经验,结合我市实际,不断完善了母婴保健工作的服务环节、服务内容、监督评价等各项规范。这些规范、制度的制定,有利地保证我市母婴保健活动顺利开展。

3评估制度

(1)建立了完善的指标体系。重点指标为人口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一般指标为孕产妇保健管理率、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母乳喂养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合格率等。

(2)采用了科学的评估方法。采取政府评估与卫生专业评估相结合、定期考评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现状分析、发展趋势预测、制定干预措施。

(3)建立了跟踪督查制度。针对母婴保健评估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落实整改工作,并对整改结果实行跟踪督查,确保了全市工作的同步推进。

4孕产妇和婴儿监护

各医院把医护人员的照片、工号、职称、职务一起公布上墙,责任护士在产妇入院时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介绍医院和病区的环境、制度,介绍主管医生,使产妇得到人格尊重,让她们感到医务人员对自己的关心,由此产生对医务人员的信赖。医生护士在进行医疗护理时,重视倾听和交流,帮助解决生活所需,让孕产妇在医院有如同在家的感觉。为孕妇在产前开设“胎儿大学”,每个学员都拥有一套《准妈妈课堂》教材。从孕妇怀孕5个月开始由医生指导孕妇做胎儿教育;产时由助产人员讲授分娩知识,严密观察产程,进行系统监护和生理、心理上的护理,满足产妇需要;分娩后做好早吸吮、早接触,让新生儿吸到第一滴初乳,获得人生第一次免疫;产后由责任护士到产妇床边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新生儿养护技巧的指导,帮助产妇正确哺乳,并教会产后保健体操;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告知就医服务热线电话,带上《出院需知书》,并由责任护士护送出院。以孕产妇、婴儿和家属为主体,实行温馨助产,陪伴分娩:由一位有经验的助产士担任“导乐”,自临产后一直陪伴在产妇身边,直到分娩结束。这期间,“导乐”观察产妇产时的进展,及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并教会产妇减轻疼痛、加快产程的方法与技巧,产程中根据产妇的需要,帮助改变分娩,“导乐”用目光、语言、抚摸来鼓励和支持产妇,帮助产妇安全分娩。整个分娩过程中,孕妇的丈夫同时陪伴在身边。丈夫的参与为产妇提供了安全感和精神抚慰,也使他见证了分娩的过程,有益于在今后的家庭生活中更会尊重妻子,关爱孩子。分娩结束后,“导乐”帮助产妇喂奶。产后第二天,“导乐”与产妇及其丈夫一起回忆分娩的过程,让分娩过程成为家庭人员中美好、难忘的记忆。

5体会

我们深感,母婴健康活动是提高母婴生命和生存质量、降低母婴死亡率和发病率、保障母婴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为全市人群的健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妇女是人类的母亲,健康是人类的基石,母亲的健康是人群健康的基础,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关系到整个人群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发达。

(2)母婴保健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