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矽肺;治疗措施;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130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特殊作业场所的工人及管理人员健康观念不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因此,尘肺病受害人数逐年增加。矽肺病变是一种由矽结节形成的恶性病,矽结节一般会呈现出黑色,其大小有2~3mm,会使人们吸收到肺部的粉尘发生凝聚现象,导致肺部阻塞,大量的灰尘聚集在肺泡内,影响人们的呼吸。
我国法定尘肺病按病因分为13种,其中以矽肺危害最严重,据统计尘肺病例约占职业病患者总人数的近2/3,而矽肺病例占尘肺病总病例近50%[1]。本研究中,采用我国过去矽肺治疗中疗效较为肯定的药物即汉防己甲素(汉甲)、羟基磷酸哌喹(羟哌)药物治疗,并设置联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肺灌治疗组予以对照,观察三组治疗措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病例为本院收治的确诊矽肺病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下,X线胸片显示矽肺病变4~5年,以结节形矽肺为主,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共选择病例29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9例),联合治疗组(药物治疗+健康管理,11例)以及肺灌洗治疗组(9例)。坚持完成全部疗程并定期复查的有25例,其中药物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肺灌洗治疗组失访2例,失访率为13.79%。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药物治疗组汉防己甲素+羟基磷酸哌喹。汉甲100mg,2次/d,每周服药6d,羟哌每周口服0.5g。1个月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
1.2.2联合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组药物基础上,辅以健康管理包括住院期间组织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病后康复活动,调整膳食结构。
1.2.3肺灌治疗组大容量肺灌洗,即在全身麻醉下经口腔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确认左右肺分割完全后,在监护下,通过三通管将灌洗液注入肺内,并通过虹吸和加压氧气治疗的方法使灌注的液体流出,研究期间采用生理盐水灌洗[2]。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检查
2.1.1三组经治疗后呼吸系统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
2.1.2本院采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对三组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研究。见表2。
2.1.3三组患者在经过常规的治疗后,病情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满意程度和临床效果都比肺灌治疗组高,三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P
2.1.4在经过专业的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没有出现死亡的患者,也没有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2.2X线检查三种治疗方法X线片好转率分别为44.4%、45.5%、11.1%。
2.3患者生存质量问卷调查联合治疗组病例普遍反映其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对于自身较为满意。药物治疗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较联合治疗组差,肺灌治疗组改善不明显。
3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药物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肺灌洗组的疗效,汉甲可与胶原大分子蛋白结合并将其分解,提高吞噬细胞活力。羟哌有保护并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因此二者联合用药,效果较佳,但也要警惕长程用药带来的副作用[2]。
联合治疗组的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感觉明显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组。有文章认为根据我国三十年来矽肺治疗的经验,作者认为矽肺治疗必须搞综合疗法,不能靠一方一剂治疗。治疗目的不能只追求溶解或吸收矽肺结节,而是要同时增强患者体质,早期发现和治疗合并症,积极有效地抢救危重患者,减少患者痛苦,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3]。
综上所述,对于矽肺患者的治疗应该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效果尚可,同时关注患者的健康管理例如建立定期住院制度,提倡患者合理的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康复训练,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加强营养,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强信心,全方面采取应对措施提高矽肺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尘肺现患病人的生命质量评价.武汉科技大学,2009.
[2]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矽肺治疗临床研究及效果评价.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6,6(3):130-134.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物理疗法;作用
物理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在公元2世纪前,我国的相关书籍就有记载物理疗法的应用,如《黄帝内经》中,详细记载了按摩、针灸以及用水治病等物理疗法的应用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但完善传统的物理疗法,并且新物理疗法层出不穷,在疾病预防以及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将物理疗法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常见疗法等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物理疗法的定义
物理疗法是应用人工或者自然界的物理因子,以及在传统医学中使用的物理方法,在患者的患病机体中发生作用,然后在患者的机体中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有效减缓患者病变部位的疼痛,使病因消除,从而使受到破坏的病变部位恢复生理平衡,从而将机体的防卫技能恢复至正常状态,并且还能增强组织的再生能力以及机体的代偿机能,使疾病能够快速痊愈,恢复机体正常。
2物理疗法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
2.1物理疗法的作用机制
运用物理疗法治疗妇产科疾病,在病变部位产生作用的是物理因子,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刺激物,可以在患者的乳腺皮肤、骨盆部以及患者的阴道粘膜中发生作用,然后通过神经中枢,刺激物作用于患者的内生殖器中,改变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功能,使患者的各个器官以及小骨盆腔内的相关组织出现功能性变化。另外,物理因子也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变部位,例如,采取激光、泥疗、红外线以及高频透热等物理治疗方法时,能够在患者的病变部位中直接起作用,达到治疗效果。在阴道内疗法中,物理因子能够对患者的盆腔深部组织产生直接的作用,影响病变部位,使病变部位的组织以及器官的病理过程受到根本性改变,加快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2.2物理疗法的治疗作用
2.2.1抗菌作用
运用物理疗法进行治疗,例如紫外线治疗等,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照射的广谱在25nm至257nm之间,对于炭疽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此治疗方法的杀菌原理主要是,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对细菌的DNA产生作用,导致两个胸腺嘧啶单体发生变异,在结合的时候,变为胸腺嘧啶二聚体,改变细菌DNA的原本性质,代谢以及生长繁殖能力受到影响,无法正常进行,从而死亡。
2.2.2消炎作用
物理疗法中的物理因子,不但能够将病患的病原微生物直接杀灭,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体内的微循环,使致炎物质的生成受到抑制,从而降低繁殖数量;另外,还能够对患者的免疫机制起到增强的作用。物理疗法能够应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炎症以及慢性炎症的治疗中,对于急性炎症,物理疗法中可以应用抗生素或者紫外线照射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慢性炎症,物理疗法中的磁场疗法以及温热疗法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2.3镇痛作用
疼痛在人体内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因此,要想得到有效的治疗,就应该对人体内引起疼痛的根源进行详细的诊断,确定导致疼痛的原因之后,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导入物理因子,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
2.2.4脱敏作用
物理疗法中的紫外线照射治疗,能够分解患者机体内的蛋白质,成为组胺,小分子的组胺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到患者的血液中,刺激机体产生组胺酶,当患者体内的组胺酶含量超多的时候,就会对患者血液中的组胺进行分解,达到脱敏的作用。另外,紫外线照射还能够对患者的肾上腺产生作用,促进肾上腺对钙离子的吸收,降低机体的过敏反应。
2.2.5加速伤口愈合作用
物理疗法治疗时,除了能够对伤口感染起到预防以及控制的作用之外,还能够对患者的肉芽组织产生刺激,使其生长,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速度。
2.2.6缓解痉挛作用
物理疗法在应用中会产生热能,对于人体肌梭中神经纤维的兴奋性能够有效降低,使肌张力以及牵张反射能力降低,达到舒缓痉挛的作用。
2.2.7增强免疫作用
物理疗法中的红外线以及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可以升高患者体内血清中的凝集素以及补体滴度,增强患者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在机体中形成更多的抗体,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3妇产科疾病的常用物理疗法
3.1节段神经反射物理疗法
3.1.1作用的范围
在患者的脊髓进行作用,主要作用于脊髓中的T2-S2以及S2-S4这两个节段中。
3.1.2适应的症状
卵巢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采取这种物理疗法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1.3此方法的作用机制
在患者的胸节段、骶脊髓节段以及腰节段中,采取物理疗法对这些节段进行物理因子刺激,可以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调整,从而对患者的内生殖器官产生刺激,对器官的功能产生直接影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2神经反射物理疗法
3.2.1作用的范围
在患者乳腺区两侧进行作用,并且此作用区域包含患者脊髓中的T4-T6节段。
3.2.2适应的症状
第一,对患者机体内的血管张力或者子宫肌肉迟缓等原因引起的相关疾病,如:子宫出血以及子宫偏位等现象,可以采取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第二,发生在患者的输卵管、卵巢以及子宫等器官旁的亚急性炎症,可以采取物理疗法进行治疗。
3.2.3此方法的作用机制
据相关资料显示[2],采取动物实验研究治疗效果,可以用镊子或者手将其夹住,可以清楚见到动物出现子宫收缩现象,并且随着力度的增大,子宫收缩就越明显。将动物的麻醉之后,子宫收缩的持续时间以及收缩的力量都有所改变。如果是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采取哺乳的母亲,子宫复原情况比不哺乳母亲的复原速度快。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采取物理疗法,将物理因子作用于患者中,能够对患者的乳腺产生刺激,对患者的血管以及小骨盆器官肌肉产生良好的影响,达到治疗目的。
4结语
临床研究表明[3],对于妇产科疾病,采取物理疗法治疗的效果比采取化学疗法治疗的效果要好,并且物理疗法能够有效舒缓疼痛,降低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副作用也较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华元,刘义堂.物理康复学基础[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生物反馈疗法;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动态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b)-031-02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病率高,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广东省的高血压患病率也达到16.57%以上[1]。笔者于2003年6月~2005年8月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伊贝沙坦(安博维)口服对照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变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诊断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60例。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组(观察组)与伊贝沙坦组(对照组),各30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68.23±7.11)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6.45±5.34)岁。病例排除标准:收缩压≥180mmHg者;心功能评估3级或以上者;心肌梗死急性期;有精神症状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JD/PW-5型高级电脑肌电/皮温生物反馈仪治疗,每次45min,隔天1次,疗程20d。对照组予伊贝沙坦(安博维),每次150mg,每天1次口服,疗程20d。
1.3观察方法及指标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动态血压,采用MGY-ABP1(MONITOR)动态血压监测系统(美高仪公司)同时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24h动态血压,以24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和对照组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生物反馈疗法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称植物神经学习法,是采用一系列的治疗步骤,利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内脏和躯体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地放大成视觉和(或)听觉等能让受试者自身感知的信号,反馈给受试者,使受试者逐步了解原来并不为其所感知的、机体状况的变化过程,通过学习、认知和生物训练,有意识地学会自我调节及控制躯体和内脏生理活动的过程,达到治疗和预防特定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运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高血压的原理是通过系统的松弛训练,降低患者骨骼肌的紧张水平,消除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从而消除情绪应激反应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降低交感神经张力,达到降压目的[3]。高血压病的防治措施目前虽然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和人们对于应激性心身疾病的认识,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反馈治疗高血压在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临床运用广泛,1984年美国全国高血压检查、评估及治疗联合委员会推荐生物反馈疗法可为轻、中度高血压治疗的首选方法[4]。1999年加拿大高血压病协会、加拿大高血压预防和控制联合会、加拿大疾病控制实验中心和加拿大心脏、卒中基金会系统研究了大量高血压病防治文献后联合推荐:①应当认真考虑应激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②对明显有应激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应当给予控制应激措施的干预[5]。国内鲜见采用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已有研究表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老年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升高有关[4],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机制,可能是通过生物反馈调节体内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收缩压的目的。进一步的研究可能通过比较患者在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等应激性生化指标水平,以研究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参考文献]
[1]刘烈,邓惠鸿.广东省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2,23(4):417-419.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高血压杂志,2000,8(2):103.
[3]吴心灵,王庭槐.生物反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06,37(10):689-691.
[4]StephenMW.Stressmanagementinthetreatmentofhypertension[J].AmHeartJ,1988,116:645-649.
[5]刘力生.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87-496,1056-1059.